當我們參觀故宮時,許多人被故宮的精美藝術所陶醉。當你看到朱紅色大門上的「疙瘩」時,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呢?很多電視劇裡都有這樣的道具,全國各地的高門大戶也有這樣的「疙瘩」。遊客遊覽故宮時,導遊卻提醒他們不要碰這些「疙瘩」。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其實這些「疙瘩」是有名字的,叫「門釘」。並不是說任何人都可以把門釘裝在門上,也有硬性要求的。在古代,門釘通常由皇家貴族或官員安裝。這個東西的主要作用其實就是加固大門,裝飾大門。整齊的排列也更加端莊嚴謹,給人一種震撼感。而且不僅對人有要求,對門釘的數量也有要求。
門釘越多,住在裡面的人的地位就越高。故宮是皇家居所,自然是門釘數量最多的。一般門上有九九八十一個門釘。
門釘本來就是實用主義的產物,也是是大門需要的。老百姓家寒酸,根本用不著。這也是普通人沒有門釘的原因之一。當然,更重要的是,在清朝,門釘莫名其妙地成了地位的象徵。
清代流傳著兩種說法。一種是在故宮,門釘含有皇帝的霸氣,可以祛除一切疾病。另一個是摸摸門釘意味著人丁興旺。所以,根據很多清代人的筆記記載,當時故宮特意允許當地百姓,在正月十五到正陽門摸門釘,以此沐浴浩然正氣,祈求多子多福。
我們都知道故宮的門釘沒那麼神奇。之所以不讓遊客碰門釘,其實是為了保護故宮。故宮遊客很多,每天上萬人。如果每個遊客都觸摸它,故宮的大門很可能會磨損。故宮輕微損壞修復都很麻煩,而且要花很多錢,自然不可能隨便碰。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