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孕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胎位的重要性,如果胎位不正就很難順產,胎位不正一定要順產的話,那將面臨各種難產問題,甚至危及到母嬰的健康。所以,在孕期產檢後期,醫生就會特別留意胎位,一旦發現胎位不正先進行糾正,如果臨近預產期還不能糾正過來,那多數只能剖腹產了。
所謂的胎位是胎兒在母體子宮中最接近子宮頸的部位,通常是胎頭朝下,腳部向上的姿勢,也是胎兒出生時最先露出的部位。如果胎兒先露出的是臀部、肩膀、手、顏面等都屬於胎位不正。
1.為了保護自己
胎兒在孕後期由於羊水量的減少本身就容易缺氧了,再加上分娩前羊水的流失,如果頭部先出來的話,缺氧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缺氧將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寶寶有可能因為缺氧而窒息,如果出生也會因為缺氧造成智力上的缺陷。所以,胎兒為了讓自己順利出生,就會以頭朝下的姿勢入盆,然後頭先出來,接著是肩膀,最後到腳。
2.為了保護母體
因為骨盆的特殊構造,胎兒在出生時,如果頭部能夠第一時間順利通過骨盆,那說明其他部位也能通過,如果是其他部位先通過,而等到胎頭要通過時遇到阻礙,胎頭卡在骨盆腔,對胎兒和母體都是致命的。
3.方便胎兒用力
不要覺得分娩是孕媽自己用力在生寶寶的,其實胎兒在出生的時候也沒有閒著,他們和媽媽一樣努力著。當胎頭出來後,胎兒會旋轉著出來,在最後一刻,他們的雙腳會使勁一頂,這樣就全身順利娩出了。如果說,寶寶是其他部位先出來的,在最後一刻需要寶寶自己使勁時,寶寶的雙腳沒有落腳點,他的勁使不出來,可能會延長產程,從而造成缺氧窒息。
各種胎位不正對母體造成的影響
頭位:正常的頭位是枕前位,如果是枕骨橫位或者是枕骨後位,胎兒的頭部可能無法順利通過骨盆,胎兒可能面臨拉傷或者窒息的危險,而產婦可能發生產道裂傷或者產程延長。
臀位: 臀位一般是不建議順產的,但有些產婦希望試產,而臀圍分娩時有可能發生胎兒肩膀出來後,胎兒還卡在產道內,從而引起胎兒腦損傷、缺氧等。
橫位: 分娩的時候有臍帶脫垂的情況發生。
顏面位:順產的時間會比較長,容易造成產道受傷、難產和胎兒窘迫。
面對胎位不正,孕媽別緊張
在孕媽懷孕20周左右會進行一次超聲波檢查,這時候就可以知道胎位的情況,通常30%的孕媽都會胎位不正的;當懷孕到8個月的時候,胎位不正的比例會有所下降,大概20%的孕媽會胎位不正;等到足月,大概只有5%的孕媽會出現胎位不正。
也就是說,胎位不正在孕中期就是不穩定的,基本上會逐步轉為頭朝下的,因為這是一個胎兒發育的生理過程,由於胎頭比較重,到後期都會慢慢轉成頭朝下的。如果在孕7個月時發現胎位不正,醫生會讓孕媽進行「膝胸臥式」糾正,如果還是糾正不過來,那到時候視情況進行剖腹產。
胎位不正就一定是剖腹產嗎?
這個是不一定的,胎位不正對於經驗豐富的產科醫生來說,還是有順產的可能性,只不過現在沒幾個醫生願意冒險,畢竟承擔的責任非常大。
比如說臀圍,如果胎兒大小正常,骨盆正常,之前順產過的,就有試產的可能性。
比如說橫位:必須剖腹產,否則就是難產了。
比如說頭位:不是枕前位的,在宮口開全後,醫生可以用外旋術將胎頭轉位正常的枕前位,使得分娩更加順利。
總結:
其實胎位不正的時候孕媽不用過於擔心,只要事先做好詳細的檢查和評估,都可以順利產下寶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