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可以讓一個人的思想更加有深度和維度。能夠看到更廣闊的空間,也能有更多的想像空間。讀書的重要性就不需要更多的綴訴,怎麼才能讓孩子更喜歡閱讀,是每一個家長面臨的難題。
一、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更希望孩子喜歡讀書
家裡的鄰居是90後的年輕夫妻,小兩口在初中畢業之後就來到城市打工,經過這幾年的奮鬥,有了一點小成績,自己開了一家麵條快餐店。每天從早上到晚上不得空,雖然夫妻二人的工作很忙,但是很注重孩子的學習。
他們有一個女兒上幼兒園,但是夫妻倆總擔心孩子將來不好好學習,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就每天抽出時間教孩子認字,讓孩子養成認字的習慣,還開始教孩子拼音,已經有效果了,孩子基本上學會了,夫妻倆就開始給孩子買帶拼音的故事書讓孩子看,但是孩子還是對動畫片更感興趣。
這可愁壞了夫妻倆,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和小孩在說太深了,覺得小孩子不懂又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用擔心孩子不喜歡讀書,將來的學習成績受影響,會像自己一樣初中畢業以後也出來打工。
二、書籍陶冶情操,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1、增強語言能力
人類的語言都是通過模仿來進行學習和創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聽別人的話,增強自己的語言能力,但是還有第二種方法就是看書。看書不但是增強了語言能力,還豐富了一個人的詞彙量,能夠讓你在感嘆夕陽的美景的時候說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也會增加自己的詞彙量,掌握更多說話的技巧,還能夠在合適的場景中,說出合適的語句,這是一個語感的培養過程。這些都是將來孩子寫文章的語言能力的基礎之一,閱讀能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加知識面
閱讀可以使孩子增加更多的知識面,也讓孩子涉獵更多的知識點,增加更多的見聞。最典型的書籍就是百科全書這樣的書籍,孩子在5歲左右的時候正是對外面的世界更好奇的時候,他們對這個世界會有很多的疑問,但是父母可能解答不了孩子奇奇怪怪的問題,讀書就可以解決孩子的所有疑問。
3、樹立遠大理想
喜歡閱讀的孩子視野都很大,而且心胸寬廣,更加能夠理解人生感悟。能夠經得住人生中各種挫折的考驗,在情緒上較為平和。也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能夠堅定自己的理想。這都是在閱讀的時候通過積累前人的經驗積累發現的,他們可以通過前人的人生哲理,感悟出自己的人生。
三、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喜歡讀書
1、家長要從內心喜歡讀書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的影子。想要孩子喜歡讀書,父母首先就要喜歡讀書。董卿的父母就是十分喜歡讀書的人,所以董卿從小就喜歡讀書,尤其喜歡看紅樓夢這樣的名著。當父母從內心就喜歡讀書的時候,這個情感是可以共情給孩子的。
父母經常在孩子的面前讀書,孩子也會慢慢的喜歡讀書。小孩子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模仿,模仿大人的行為習慣是小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人物形象更加生動的繪本,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更喜歡讀書。
2、多給孩子念書聽
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讓他慢慢的接觸書籍,孩子不會認字沒有關係,父母可以念書給孩子聽,睡前閱讀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睡前閱讀可以給孩子讀一些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讓孩子對讀書有了一點萌芽,慢慢的把這個萌芽發展壯大,成為一棵參天大樹。
家裡要準備孩子喜歡的各種繪本,最好是圖片絢麗多彩,這樣會更吸引小朋友的興趣。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圖書,這樣有更多的選擇性,孩子也不會感到那麼多的壓抑感,能夠從側面增加孩子對圖書的興趣。
3、要有書海的環境
家裡應該到處都是書,從環境和氛圍上給孩子營造出一個讀書的感覺。隨手就可以拿到書,這樣也避免孩子想讀書的時候找不到書,打消了孩子的積極性。董卿的父母是復旦大學的老師,家裡不但買很多的書,還會從圖書館借閱書籍,這也是董卿讀書多的原因之一。
假期的時候不但要帶著孩子到遊樂場玩耍,還應該多帶著孩子去圖書館科技館這樣的場所,讓孩子主動接觸這些書籍,從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圖書館這樣的地方,到處都是讀書的人,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濃厚的讀書氛圍,而且讀書的人年齡跨越大,讓孩子看到更多不一樣的人生時間段都在做同一件事。
四、孩子讀書的時候父母要注意這幾個問題
1、不能打斷孩子
孩子讀書的時候,父母不要打斷孩子。父母把飯做好了可以放在一邊,但是不能打斷孩子閱讀的習慣。孩子餓了自然而然就會吃飯,不需要父母催促,把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打亂了才是錯誤的行為。
2、不要教孩子思考
孩子在讀書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在人生感悟或是自然環境上這樣的問題會很多,孩子還很小,見識的場面和人生經驗都不足。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感悟直接教給孩子,應該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感悟出人生道理,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孩子通過閱讀前人事跡,明白屬於自己的人生道理,也會走自己的人生路,父母不應該多加幹涉。父母的強勢幹涉也會讓孩子產生反感,慢慢不喜歡閱讀,這是錯誤的示範,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讀書,讓孩子正在的愛上閱讀。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