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頭條】三斤糧票記了一輩子,七旬退休教師50多年後尋恩師

2021-02-11 揚子晚報
57年前,一位老師資助一位農家學子3斤糧票幫他渡過難關,這件事情讓他銘記一生。近日,70歲的安徽讀者楊友惠致電揚子晚報熱線025—96096,希望本報幫助他尋找恩師唐定安。1月25日上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無錫市公安局的幫助下,聯繫到唐定安的家人,但很遺憾地獲悉:唐老在上個月去世了。「留給我深深的遺憾,我還有很多話要和老師說。」得知老師去世的消息,這位七旬老人難掩失落。他告訴記者,1964年他讀初中時家中遭遇水災,他差點輟學。當時自己生活也不寬裕的唐老師塞給了他3斤糧票,幫助他復學,「過了這麼多年,那張糧票一直刻在我的腦子裡,而唐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對學生的照顧與愛,也深深地影響了我。」多年後,楊友惠也成為了一名老師,並且一生都在追隨唐老師的腳印,守著三尺講臺,為教育奉獻一生。

          

        

山村中學來了位英語教師

報到那天,他被挑夫順走了行李

1964年,一位中等個頭、方臉的年輕人,與幾名挑夫一起走在安徽安慶的鄉間小道上。年輕人叫唐定安,他輾轉幾日,坐車到安慶樅陽縣浮山中學,一所創建於1924年,位於偏遠農村的學校。

「唐老師第一天到校報到的路上,行李就讓挑夫給偷了去,他只好隻身一人到了學校。」在楊友惠的記憶中,當時條件艱苦,沒有通公路,老師只能坐車到距離學校10多公裡處停下,步行到學校,「誰知道挑夫挑著唐老師的行李跑了。當時,在校師生幾乎都知道這事。唐老師究竟丟了多少財物,我們都不知道。」 

楊友惠說,儘管這樣,但很少聽到唐老師抱怨什麼,也沒有影響他留在學校上課的熱情。「我還記得第一天老師來給我們上課,轟動了學校,同學們開心極了,因為我們終於有了英語老師!」上世紀60年代英語教師很少,更別提是在偏遠的山村中學。楊友惠告訴紫牛新聞記者,1964年初,全班的英語是一位來自上海的語文老師教的,這位老師調回上海後,唐老師正式接棒,成為當時學校僅有的三名英語老師中的一位。「唐老師很內向,不善言辭,但與學生們相處得很好。他上課非常認真,有學生發音不標準,他就一次次糾正,不厭其煩,從來不發火。」楊友惠說,當時自己以總成績第一考入了浮山中學。他憧憬著未來可以走出大山,繼續學業。但是,初二那年暑假,嚴重的水災把自家的糧田都淹了,全家斷糧, 「當時家裡人飯都吃不上了,更別說讓我上學,那是我人生遭遇的第一次低谷,9月1日開學在即,我只有在家偷偷流淚。」楊友惠說,那時候上學必須上交糧票給校食堂。9月1日開學那天,因為沒有糧票上交,他只好躲在家中幹農活。班主任來家中尋他,隨後師生、親戚也都伸出援手。開學一個多月後,楊友惠回校了。「回校那天,唐老師塞了一張3斤的糧票給我。他沒多說啥,就一句『糧票你拿著』。現在的孩子根本沒見過糧票,也不知道那時候糧票對人們有多重要。」 今年70歲的楊友惠仍清晰記得,當時他用唐老師給的糧票去食堂換好飯票,同時還交了1毛7分的米錢和3分錢柴火費,就這樣得以繼續學業。

「當時,唐老師剛到學校不久,遭遇行李被偷,一定損失不小。那個年代糧票很值錢,饅頭、米、面等吃的都得靠糧票去換。誰家的糧票都很緊張,老師當時的生活也很困難,3斤糧票是他從嘴巴裡省下來的。」這讓楊友惠一輩子難以忘懷。  楊友惠說,那時候班上有比自己大七八歲的同學時常會欺負他,「唐老師總是站出來制止,他是個很有正義感的人。」楊友惠告訴記者,唐老師對他的學習也很關心,有一段時間,他放鬆了學業,整天只看課外書,成績下降。唐老師就找到他,鼓勵他振作起來,唐老師那句「無論在什麼年代,知識始終有用」讓楊友惠銘記一生,激勵著他堅強面對一切,為了目標克服萬難。也正是那時,一顆種子深植在楊友惠的心中:「我要成為唐老師那樣的人!我要當一名教師!」

楊老師

1966年,從樅陽縣浮山中學畢業, 楊友惠先在農村幹農活、學手藝、謀生活。但是,因為內心深處始終想成為一名教師,他不放棄任何學習、考試的機會。一晃十多年過去了,直到1979年,他成功地被楊灣中學招錄為代課老師。再到後來經過安徽師範大學四年制函授中文專業學習,1985年12月楊友惠順利拿到了畢業文憑。1986年,35歲的他參加樅陽縣招幹考試,他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教師崗位,光榮地被錄取為一名教師。楊友惠說,他最想與唐老師分享的便是在楊灣中學教英語的成果,「1981年,我班上一名學生,中考英語單科成績獲得了全縣第一。後來他考上了武漢大學,學的外語專業。」楊友惠自豪地說,這位學生向他報喜的信件至今保留在安徽老家,「所有的成果,都要感謝唐老師為我打下的英語基礎。」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指引,1990年,楊友惠被調到母校浮山中學,「唐老師如果知道,母校在上世紀80年代進行了擴建,條件改善了不少,一定很開心吧。」如今的學校已經不是上世紀60年代的模樣,但楊友惠總記得唐老師帶領著同學們走過的那些角落,每過一處,老師的叮嚀猶在耳邊。在母校任教的近8年多裡,楊友惠一直想找到唐老師的去向,但他翻遍了檔案資料,始終沒有找到。「之後我調到了縣教育局,也還是沒能找到他,只知道唐老師是江蘇人,聽說是1969年離開浮山中學的。」就在最近,楊友惠從一個微信群裡聯繫上一名老教師,得知唐老師是無錫人這個關鍵線索,於是找到揚子晚報,「看到上周揚子晚報幫助89歲鹽城老人找到上海戰友盧忠明的報導,很受觸動。所以希望尋找恩師唐定安,最近打聽到他是無錫人,大概80歲左右。」最終在揚子晚報和無錫市公安局的幫助下,才找到了老師的家人。楊友惠說,「老師已不在,心裡非常難受。」1月25日,他致電85歲的師母,問好的同時,也約好清明時節去唐老師墓上祭掃。紫牛新聞記者隨後聯繫上唐定安老師的兒子,他說:「在我和妹妹眼中,父親對我們非常嚴格,在教學上也非常嚴謹。他教英語,也教過地理。」唐老的兒子告訴記者,父親從安徽師範學院畢業後,就留在安徽教書。1969年調離浮山中學,1979年調回了無錫,「可以說,他老人家的青春都奉獻給了山村學校。」回到無錫後,唐老起初在無錫的國棉一廠子弟學校教書,後來學校併入江南中學,他一直執教到退休。

「在安徽執教的歲月,父親只有寒暑假得空回無錫看家人。1971年的冬天,父親帶著我去了安徽他工作的另一所山村學校。先坐車到南京,再坐一晚上輪船,再轉汽車,之後步行,可以說翻山越嶺後才抵達。年紀小小的我,第一次體會到了父親的艱辛。」那年雖然只有5歲多,但他依舊記憶深刻:「父親背著我去了山裡幾戶人家,山裡的人家住得很分散,走了很久很久。當時還沒開學,父親好像是去發開學通知的。」對於楊友惠老人這次尋師,唐老的兒子在感謝之餘,也希望楊友惠老人不要感到失落,「每個人的一生多少都有遺憾,父親做了對的事,這讓他無愧人民教師這一光榮職業。如果有另一個世界,得知學生們都成才,相信他會很欣慰吧!」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您有新聞線索,歡迎點擊爆料

你可能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揚子晚報微信矩陣▼

相關焦點

  • 【紫牛頭條】我給自己豎大拇指就夠了!女教師救人一命不留名,兩年...
    劉師傅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隨後自己就和助力車一齊衝了出去,猛烈撞到護欄上。劉師傅隨車摔倒在地,雖然很快恢復意識卻已動彈不了。「當時很著急,手機也不知道摔哪去了。摔倒後完全動不了,就感覺到熱血從頭上不住流,身上其他地方也不知道是雨還是血在流淌。」劉師傅向紫牛新聞記者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覺得後怕,「那會兒,要是沒人路過就沒有希望了。」
  • 祝福恩師:教師節快樂
    我們是礦中一連三排的同學,如今都是七旬老人了。當年是「備戰備荒」時代,學校班級都是按部隊連排編制,高中兩年制,全班共46名同學,1971年7月畢業。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追憶恩師的教導,使我們終生難忘。祝老師健康長壽,平安幸福!同時祝福辛勤的園丁們:教師節快樂,你們辛苦了!
  • 舊糧票值多少錢舊糧票收藏價值有多高?
    糧票作為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達40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收藏者的新寵。糧票自身是沒有價值的票證,但憑糧票可買到國家牌價糧食,實際上糧票成了一種有價證券。糧票的面值等於國家牌價糧價與市場價之差。目前中國已取消使用糧票,糧票很快進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國集 「糧」愛好者也在不斷擴大。
  • 紫牛慢直播 「鶴寶寶」誕生記
    邵丹 攝 4月20日是江蘇省第39個「愛鳥周」的第一天,紫牛新聞攜手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在上午9點30分推出聯名慢直播——「鶴寶寶誕生記」,邀請廣大網友在「雲端」當飼養員,用愛發電,共同見證丹頂鶴孵化新生命的所有感動瞬間。這也是繼櫻花慢直播、「飛鳥成長記」慢直播後,紫牛新聞直播間開啟的第三場慢直播。
  • 【紫牛頭條】豪橫姐負重70斤拍電影,洗衣工到國內第一位斯坦尼康女...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最近,一條名為「這姐太豪橫了」的短視頻火出圈,視頻中,女孩身穿斯坦尼康,扛著沉重的攝影裝備,在雪山、中超球場等艱苦環境下動作敏捷地拍攝
  • 地方糧票回收價格如何?附中國最值錢的十種糧票(圖)
    拍品中價值最高的是1950年西南區馬料票10斤、200斤、500斤票樣三枚,現市場價早已超過萬元,那次競賣會起拍價就高達95萬元。近年來,收藏市場上行情較為看好的主要是那些發行年代較早(新中國成立前後發行)、存世量較少的地方糧票。
  • 【紫牛頭條】2021年日曆和1971年長一樣?網友:時間沒變,我們變了
    【紫牛頭條】2021年日曆和1971年長一樣?有網友發出感嘆:「時間沒變,我們卻變了,多了50歲!」,甚至還有網友原地送上祝福:「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那麼,這是50年難得一遇的罕見現象嗎?帶著這份疑問,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求證了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劉佳成。
  • 敬愛的老師是您,教我懂得:好教師的標準是好人,我踐行了30年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不從教不懂老師恩情深向所有在教育戰線上奮鬥過和奮鬥著的教師致敬!在全國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在我自己也教學34年的時候,當我看到了2020&34;,依然激動,我想起那些給我鼓勵,引導我走上教師之路的教師們,他們從未過過一個教師節,有的健在有的故去,但我卻想把這盞明燈獻給你,獻給那些默默耕耘的你!
  • 【紫牛頭條】盱眙有個「沐浴之王」,搓澡工成炫酷曳步舞王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最近熱映的電影《沐浴之王》裡面澡堂搓澡工的絕技驚豔眾人,在江蘇淮安也有一位身懷絕技的搓澡工
  • 紫牛有機肥:提升糖度改善風味
    梅州雁洋鎮蓬辣坑的「柚子哥」黎福能有著6年的種柚經歷,他今年種植的200多棵白肉蜜柚可採摘7萬斤果子,同時他還種有紅肉蜜柚、三紅蜜柚和沙田柚。由於選用優質的紫牛有機肥,果園管理得當,黎福能的柚子品質相當好,甜度均能達到12度以上,所以他的柚子賣價一直都比其他人高。周圍的農友紛紛向他取經,學習種出質優價高柚子的秘訣。
  • 教師節徵文‖01 難忘恩師
    就在這種情況下,王老師始終沒有忘記我,隔三差五,偷偷地塞到我手裡三斤五斤十斤八斤飯票。每次接到王老師的飯票,我的內心都是糾結的。由於年齡還小,不會表達感恩之類的話,但腦海裡是不平靜的,諸多情緒交織在一起,淚水不自覺地流下。當時王老師的工資,我是不清楚的,若干年以後,我倆再談起這事,才知道,他那時的工資僅僅四十七塊錢。王老師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一直接濟我到高中畢業,那是怎樣的師恩啊!
  • 【紫牛頭條】那個南京女孩的故事又上新了,紫金草點亮2020年國家...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紫牛頭條】被北大貓協刷屏了,其實南京高校的流浪貓圖鑑也超有愛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吸貓嗎,有北大學籍那種?」這陣子,想必很多人都被「北大貓協」刷屏了!
  • 畝施300斤紫牛有機肥作底肥有機茶園不減產
    畝施300斤紫牛有機肥作底肥有機茶園不減產 南方農村報2017-10-17 10:18:13 閱讀(6315)
  • 2017全國糧票收藏價格表一覽
    ,在中國使用達40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收藏者的新寵,有部分珍貴糧票收藏價格頗為可喜的。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發展,糧票也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收藏糧票,也能通過增值,獲得更大利潤空間。所以我們會看到現在有很多收藏者願意收藏糧票,認為今後的升值空間會越來越大。  對於很多喜歡收藏糧票的人,要對國內糧票收藏價格必須要把握準確,了解需要收藏糧票的價位,才能通過市場,最終獲得更大利潤。
  • 上海退休教師捐房賑災 被稱「最牛退休女教師」
    (新華調查)以我一套養老房,換來災區教學樓  ——上海退休教師沈翠英捐房賑災的感人故事  新華網上海6月4日電(記者仇逸、葉鋒)上海市退休教師沈翠英5月27日與上海拍賣行有限責任公司籤訂委託協議,同時交出房產證,捐贈一套147.82平方米、估價達450萬元的房產作為拍品,於6月12日參加全市賑災義拍
  • 用紫牛有機肥,臍橙復壯迅速花多果大
    2016年底,伍繼生購進一批價格優惠的商品有機肥用作果園臍橙的冬肥,按10多斤/株的量施入。對掛果樹來說,施用冬肥既能恢復採果後的樹體營養,又能為明年的營養積累提供養分來源。但讓伍繼生沒有想到的是,2017年初,自家果園的臍橙樹從春梢期起,便陸續出現葉片黃化、掉葉等現象。
  • 【紫牛頭條】南京一小長頸鹿術後當月死亡,醫生發文章稱5個月後...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去年5月,南京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的一隻小長頸鹿遭踩踏骨折,園方曾在網絡上求助,
  • 紫牛有機肥抗重茬保產量,種大蔥很好使
    據了解,播州種植大蔥已有10餘年,常年種植面積達3萬畝,主要集中在三合、樂山和尚嵇等鎮。近年來,播州大蔥價格向好,已然成為當地農戶致富的「香餑餑」。  然而,由於長期不合理施肥,加之大蔥種植重茬係數高,土壤酸化、板結、土傳病害嚴重等現象頻發,已經成為制約當地大蔥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可持續地豐產穩產、提高畝效益,種植戶需要重視土壤健康問題。
  • 【紫牛頭條】捐款不透明?「放棄中考捐髓救母」受質疑,當事人稱願意接受核查
    男孩的父親曾思國正在北京陪護妻子,他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這些都是謠言,他說自己是個打工者,原來是修印表機的,並非網絡流傳的在報社工作。曾思國說,他所擔任總經理的廈門市山海紅貿易有限公司系三個老鄉合夥註冊的公司,想做辦公設備印表機維修業務,因為沒有盈利他自動退出,現在由一位老鄉獨自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