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字關注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閱讀
成語是約定俗成的一種固定詞組,具有形象、譬喻的意義,它用語凝練,言簡意駭,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強大的表現力,在修辭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詩經》中那麼多詩句流傳至今成為成語,足見《詩經》在語言方面的巨大魅力。
【一日三秋】 形容思念的殷切。
語出《詩·王風·採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
【一倡一和】 ①《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謂一個先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
後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②謂鳴聲相呼應。
【不稂不莠】 《詩·小雅·大田》:「既堅既好,不稂不莠。」
朱熹集傳: 「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本謂田中沒有野草。後以喻不成材或沒出息。
【丹鳳朝陽】 《詩·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明朱善《詩解頤》卷三:「鳳皇者,賢才之喻;高岡者,朝廷之喻;梧桐者,賢君之喻;朝陽者,明時之喻也。」後以「丹鳳朝陽」喻賢才逢明時。
【他山之石】 《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毛傳:「錯,石也,可以琢玉。舉賢用滯,則可以治國。」鄭玄箋:「它山喻異國。」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毛傳:「攻,錯也。」本謂別國的賢才也可用為本國的輔佐,正如別的山上的石頭也可為礪石,用來琢磨玉器。
後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幫助自己改正錯誤缺點或提供借鑑的外力。
【作舍道邊】 《詩·小雅·小旻》:「如彼築室於道謀,是用不潰於成。」
毛傳:「潰,遂也。」鄭玄箋:「如當路築室,得人而與之謀所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後漢書·曹褒傳》:「諺言:'作舍道邊,三年不成。』」後因以「作舍道邊」比喻眾謀難成。
【兄弟鬩牆】 《詩·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
鄭玄箋: 「兄弟雖內鬩而外禦侮也。」鬩,爭吵。比喻內部紛爭。
【出谷遷喬】 從低處移到高處。《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宋王之道《青玉案·有懷軒車山舊隱》詞:「黃鸝休嘆青春暮,出谷遷喬舊家句,天意從人還許訴。」
本指鳥出自深谷,移居高木,後以「喬遷」為祝賀別人遷居之詞。
【出幽遷喬】 語出《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後以「 出幽遷喬」比喻人的境遇好轉或職位升遷。
【切磋琢磨】 亦作「切瑳琢磨」。①器物加工的工藝名稱。②比喻道德學問方面互相研討勉勵。
語本《詩·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天作之合】 《詩·大雅·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毛傳:「合,配也。」
本謂文王娶大姒為上天所賜。因用作稱頌婚姻美滿之詞。
【天高地厚】 ①《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後多以「天高地厚」比喻事物的複雜和艱巨。②形容恩情極為深厚。
【桃之夭夭】 ①《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毛傳: 「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後以喻事物的繁榮興盛。
②形容逃跑。桃,諧音「逃」。有時含詼諧義。
【同仇敵愾】 亦作「同仇敵慨」。語本《詩·秦風·無衣》:「與子同仇。」
《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孔穎達疏:「當王所怒,謂往徵伐之。」
後以「同仇敵愾」指全體一致地痛恨、打擊敵人。
【寒泉之思】 《詩·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後以「寒泉之思」指子女對母親的孝思或子女思念母親的心情。
【履薄臨深】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後以「履薄臨深」比喻身處險境,必須十分謹慎。
【如履如臨】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後以「如履如臨」形容做事極為小心謹慎。
【臨深履尾】 語出《詩·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又《易 ·履》:「履虎尾,咥人,兇。」後以「臨深履尾」喻危險恐懼。
【臨深履薄】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謂面臨深淵,腳踏薄冰。
後因以「臨深履薄」喻謹慎戒懼。
【如日方升】 《詩·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後以「如日方升」比喻事物有廣闊發展前途。
【未雨綢繆】 語本《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原謂趁天還沒下雨,就把窩巢纏捆牢固。後以「未雨綢繆」喻事先做好預防、準備工作。
【綢繆未雨】 《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孔穎達疏:「毛以為自說作巢至苦,言己及天之未陰雨之時,剝彼桑根以纏綿其牖戶,乃得成此室巢。」
後以「綢繆未雨」或「未雨綢繆」比喻事前作好準備工作。
【松茂竹苞】 《詩·小雅·斯幹》:「秩秩斯幹,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後遂以「松茂竹苞」比喻興盛繁榮。
【杼柚其空】 形容生產廢弛,貧無所有。語本《詩·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
鄭玄箋:「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譚無他貨,維絲麻爾,今盡杼柚不作也。」
【桃李之饋】 《詩·大雅·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原謂互贈禮品,後引申指送禮,賄賂。
【桃來李答】 語本《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後以「桃來李答」比喻互相酬贈。
【桑土綢繆】 《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朱熹集傳:「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陰雨之時,而往取桑根以纏綿巢之隙穴,使之堅固,以備陰雨之患。」
後遂以「桑土綢繆」喻勤於經營,防患未然。
【梧鳳之鳴】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毛傳:「梧桐盛也,鳳凰鳴也,臣竭其力,則地極其化;天下和洽,則鳳凰樂德。」
後因以「梧鳳之鳴」比喻政教和協、天下太平。
【敬恭桑梓】 語出《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
因桑梓為父母所種,故應恭敬。後用作熱愛故鄉,尊敬故鄉之人的典故。
【敵愾同讎】 《詩·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杜預註:「敵,猶當也;愾,恨怒也」。
後以「敵愾同讎」指抱著無比仇恨和憤怒共同一致地對付敵人。
【日升月恆】 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漸漸盈滿。比喻事物興盛發展。
語出《詩 ·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毛傳:「恆,弦;升,出也。言俱進也」。
鄭玄箋:「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後常用為祝頌之詞。
【日居月諸】 日月。居、諸,語氣助詞。
《詩·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毛傳:「日乎月乎,照臨之也。」後用以指歲月流逝。
【明哲保身】 原指明智的人不參與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的事。後多指生怕有損於自己,迴避原則鬥爭的處世態度。
語本《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穎達疏:「既能明曉善惡,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擇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禍敗。」
【暴虎馮河】 典出《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
【求之不得】 追求或尋找不到。本謂不遂所欲。
《詩·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後多用於意外地遂願。
【河山之德】《詩·鄘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
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
後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泮林革音】 《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鄭玄箋:「言鴞恆惡鳴,今來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為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則化也。」後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響感化下而改變舊習性。
【流離瑣尾】 語出《詩·邶風·旌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毛傳: 「瑣尾,少好之貌;流離,鳥也。少好長醜。始而愉樂,終以微弱」。
後以「流離瑣尾」比喻處境由順利轉為艱難。
【清渭濁涇】 《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 「涇水以有渭,故見其濁。」
古以為渭水清,涇水濁,後因稱「清渭濁涇」。亦以喻兩相比較,是非好壞分明。
【濁涇清渭】 語本《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孔穎達疏:「言涇水以有渭水清,故見涇水濁。」古以為涇水濁,渭水清。比喻是非善惡分明。
【投木報瓊】 《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原謂男女相愛互贈禮品。後用以指報答他人對待自己的深情厚誼。
【投桃報李】 《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後以「投桃報李」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
【燕爾新婚】 形容新婚的歡樂。語出《詩·邶風·谷風》:「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陸德明釋文:「宴,本又作'燕』。」孔穎達疏:「安愛汝之新昏,其恩如兄弟也。」
原為棄婦訴說原夫再娶與新歡作樂,後反其意,用作慶賀新婚之辭。
【燕燕於歸】 謂女子出嫁。語本《詩·邶風·燕燕》:「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
【必恭必敬】 十分恭敬貌。必,通「畢」。語本《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必躬必親】 謂凡事都要自己經手。《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後轉為「必躬必親」。
【愛莫能助】 雖然同情,卻限於條件無從幫助。
語本《詩·大雅·烝民》: 「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鄭玄箋:「愛,惜也。仲山甫獨能舉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甘心如薺】 《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鄭玄箋:「 荼誠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則甘如薺。」
後因以「甘心如薺」謂事如樂意為之,雖苦亦甜。
【碩大無朋】 《詩·唐風·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鄭玄箋:「碩,謂壯貌佼好也;大,謂德美廣博也;無朋,平均不朋黨。」後用以形容物體巨大,無與倫比。
【生不逢時】 謂生得不是時候。常作時運不濟之嘆。語出《詩·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秋水伊人】 《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後以「秋水伊人」謂對景懷人。
【蒹葭伊人】 《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本指在水邊思念故人,後常用來表示對人懷念。
【白駒空谷】 《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謂白駒在空谷。
比喻賢人在野而不出仕。後亦以「白駒空谷」比喻賢人出仕而谷空。
【老馬為駒】 御老馬如駒。喻失敬老之禮。《詩·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後。」
鄭玄箋;「比喻幽王見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顧念後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將然。」一說比喻年雖老而猶有壯心,不慮後之難及。朱熹集傳:「如老馬憊矣,而反自以為駒,不顧其後,將有不勝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邁為嫌。
【耳提面命】 《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穎達疏:「 非但對面命語之,我又親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後以「耳提面命」謂教誨殷切,要求嚴格。
【聊勝於無】 比沒有稍好一些。語本晉·陶潛《和劉柴桑》:「弱女雖非男,慰情聊勝無。」
【蛾眉螓首】 彎彎的眉毛,方廣的前額。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豔。語本《詩· 衛風·碩人》:「螓首蛾眉。」
【蜩螗沸羹】 《詩·大雅·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後因以「蜩螗沸羹」形容聲音嘈雜喧鬧,好像蟬噪、水滾、羹沸一樣。常以喻紛擾不寧。
【逃之夭夭】 《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後因「桃」、 「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詼諧語,形容逃跑得無影無蹤。
【雀角鼠牙】 本謂強逼女子成婚而興獄訟。後泛指獄訟,爭吵。
語本《詩· 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
又:「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
孔穎達疏:「此強暴之男,侵凌貞女;女不肯從,為男所訟,故貞女與對,此陳其辭也。」
【風雨不改】 語出《詩·鄭風·風雨序》:「《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比喻處於惡劣環境中不變其節操。
【風雨飄搖】 語本《詩·豳風·鴟鴞》:「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
謂在風雨中飄蕩搖擺。後用以比喻動蕩不安。
【高山仰止】 語出《詩·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後用以謂崇敬仰慕。
【高山景行】 語出《詩·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後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高岸深谷】 ①指幽僻的處所。②形容幽峭深邃。③《詩·小雅·十月之交》: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後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變化。
【鵲巢鳩佔】 佔,亦作「居」。《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毛傳:「鳲鳩不自為巢,居鵲之成巢。」舊謂女子出嫁,以夫家為家。亦用「鵲巢鳩佔」比喻佔據他人的居處。
朱熹集傳: 「鵲善為巢,其巢最為完固。鳩性拙不能為巢,或有居鵲之成巢者。」
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後以「鵲巢鳩居」比喻強佔別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鳶飛魚躍】 《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孔穎達疏: 「其上則鳶鳥得飛至於天以遊翔,其下則魚皆跳躍於淵中而喜樂,是道被飛潛,萬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後以「鳶飛魚躍」謂萬物各得其所。
【鳴於喬木】 《詩·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後以「鳴於喬木」比喻仕進達於高位。
【鳴野食蘋】 語出《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毛傳:「鹿得蓱,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也。」
後以「鳴野食蘋」比喻誠心待人,同其甘苦。
【鳴鳳朝陽】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鄭玄箋:「鳳皇鳴於山脊之上者,居高視下,觀可集止,喻賢者待禮乃行,翔而後集。梧桐者,猶明君出也。生於朝陽者,被溫仁之氣,亦君德也。」
後因以「鳴鳳朝陽」比喻賢臣遇明君。
【鳳鳴朝陽】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後因以「鳳鳴朝陽」比喻賢才遇時而起。
▼點「閱讀原文」聽讀喜愛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