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經典!

2021-02-14 世界名著每日讀

點上方藍字關注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閱讀

成語是約定俗成的一種固定詞組,具有形象、譬喻的意義,它用語凝練,言簡意駭,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強大的表現力,在修辭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詩經》中那麼多詩句流傳至今成為成語,足見《詩經》在語言方面的巨大魅力。

    【一日三秋】 形容思念的殷切。

    語出《詩·王風·採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

    【一倡一和】 ①《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謂一個先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

    後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②謂鳴聲相呼應。

    【不稂不莠】 《詩·小雅·大田》:「既堅既好,不稂不莠。」

    朱熹集傳: 「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本謂田中沒有野草。後以喻不成材或沒出息。

    【丹鳳朝陽】 《詩·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明朱善《詩解頤》卷三:「鳳皇者,賢才之喻;高岡者,朝廷之喻;梧桐者,賢君之喻;朝陽者,明時之喻也。」後以「丹鳳朝陽」喻賢才逢明時。

    【他山之石】 《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毛傳:「錯,石也,可以琢玉。舉賢用滯,則可以治國。」鄭玄箋:「它山喻異國。」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毛傳:「攻,錯也。」本謂別國的賢才也可用為本國的輔佐,正如別的山上的石頭也可為礪石,用來琢磨玉器。

    後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幫助自己改正錯誤缺點或提供借鑑的外力。

    【作舍道邊】 《詩·小雅·小旻》:「如彼築室於道謀,是用不潰於成。」 

    毛傳:「潰,遂也。」鄭玄箋:「如當路築室,得人而與之謀所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後漢書·曹褒傳》:「諺言:'作舍道邊,三年不成。』」後因以「作舍道邊」比喻眾謀難成。

    【兄弟鬩牆】 《詩·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

    鄭玄箋: 「兄弟雖內鬩而外禦侮也。」鬩,爭吵。比喻內部紛爭。

    【出谷遷喬】 從低處移到高處。《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宋王之道《青玉案·有懷軒車山舊隱》詞:「黃鸝休嘆青春暮,出谷遷喬舊家句,天意從人還許訴。」

    本指鳥出自深谷,移居高木,後以「喬遷」為祝賀別人遷居之詞。

    【出幽遷喬】 語出《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後以「 出幽遷喬」比喻人的境遇好轉或職位升遷。

    【切磋琢磨】 亦作「切瑳琢磨」。①器物加工的工藝名稱。②比喻道德學問方面互相研討勉勵。

    語本《詩·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天作之合】 《詩·大雅·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毛傳:「合,配也。」

    本謂文王娶大姒為上天所賜。因用作稱頌婚姻美滿之詞。

    【天高地厚】 ①《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後多以「天高地厚」比喻事物的複雜和艱巨。②形容恩情極為深厚。

    【桃之夭夭】 ①《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毛傳: 「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後以喻事物的繁榮興盛。

    ②形容逃跑。桃,諧音「逃」。有時含詼諧義。

    【同仇敵愾】 亦作「同仇敵慨」。語本《詩·秦風·無衣》:「與子同仇。」 

   《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孔穎達疏:「當王所怒,謂往徵伐之。」

    後以「同仇敵愾」指全體一致地痛恨、打擊敵人。

    【寒泉之思】 《詩·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後以「寒泉之思」指子女對母親的孝思或子女思念母親的心情。

    【履薄臨深】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後以「履薄臨深」比喻身處險境,必須十分謹慎。

    【如履如臨】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後以「如履如臨」形容做事極為小心謹慎。

    【臨深履尾】 語出《詩·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又《易 ·履》:「履虎尾,咥人,兇。」後以「臨深履尾」喻危險恐懼。

    【臨深履薄】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謂面臨深淵,腳踏薄冰。

    後因以「臨深履薄」喻謹慎戒懼。

    【如日方升】 《詩·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後以「如日方升」比喻事物有廣闊發展前途。

      【未雨綢繆】 語本《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原謂趁天還沒下雨,就把窩巢纏捆牢固。後以「未雨綢繆」喻事先做好預防、準備工作。

    【綢繆未雨】 《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孔穎達疏:「毛以為自說作巢至苦,言己及天之未陰雨之時,剝彼桑根以纏綿其牖戶,乃得成此室巢。」

    後以「綢繆未雨」或「未雨綢繆」比喻事前作好準備工作。

    【松茂竹苞】 《詩·小雅·斯幹》:「秩秩斯幹,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後遂以「松茂竹苞」比喻興盛繁榮。

    【杼柚其空】 形容生產廢弛,貧無所有。語本《詩·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

    鄭玄箋:「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譚無他貨,維絲麻爾,今盡杼柚不作也。」

    【桃李之饋】 《詩·大雅·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原謂互贈禮品,後引申指送禮,賄賂。

    【桃來李答】 語本《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後以「桃來李答」比喻互相酬贈。

    【桑土綢繆】 《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朱熹集傳:「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陰雨之時,而往取桑根以纏綿巢之隙穴,使之堅固,以備陰雨之患。」

    後遂以「桑土綢繆」喻勤於經營,防患未然。

    【梧鳳之鳴】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毛傳:「梧桐盛也,鳳凰鳴也,臣竭其力,則地極其化;天下和洽,則鳳凰樂德。」

    後因以「梧鳳之鳴」比喻政教和協、天下太平。

    【敬恭桑梓】 語出《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

    因桑梓為父母所種,故應恭敬。後用作熱愛故鄉,尊敬故鄉之人的典故。

    【敵愾同讎】 《詩·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杜預註:「敵,猶當也;愾,恨怒也」。

    後以「敵愾同讎」指抱著無比仇恨和憤怒共同一致地對付敵人。

    【日升月恆】 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漸漸盈滿。比喻事物興盛發展。

    語出《詩 ·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毛傳:「恆,弦;升,出也。言俱進也」。

    鄭玄箋:「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後常用為祝頌之詞。

    【日居月諸】 日月。居、諸,語氣助詞。

   《詩·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毛傳:「日乎月乎,照臨之也。」後用以指歲月流逝。

    【明哲保身】 原指明智的人不參與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的事。後多指生怕有損於自己,迴避原則鬥爭的處世態度。

    語本《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穎達疏:「既能明曉善惡,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擇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禍敗。」

    【暴虎馮河】 典出《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

    【求之不得】 追求或尋找不到。本謂不遂所欲。

   《詩·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後多用於意外地遂願。

    【河山之德】《詩·鄘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

    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

    後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泮林革音】 《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鄭玄箋:「言鴞恆惡鳴,今來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為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則化也。」後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響感化下而改變舊習性。

    【流離瑣尾】 語出《詩·邶風·旌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毛傳: 「瑣尾,少好之貌;流離,鳥也。少好長醜。始而愉樂,終以微弱」。

    後以「流離瑣尾」比喻處境由順利轉為艱難。

    【清渭濁涇】 《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 「涇水以有渭,故見其濁。」

    古以為渭水清,涇水濁,後因稱「清渭濁涇」。亦以喻兩相比較,是非好壞分明。

    【濁涇清渭】 語本《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孔穎達疏:「言涇水以有渭水清,故見涇水濁。」古以為涇水濁,渭水清。比喻是非善惡分明。

    【投木報瓊】 《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原謂男女相愛互贈禮品。後用以指報答他人對待自己的深情厚誼。

    【投桃報李】 《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後以「投桃報李」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

   【燕爾新婚】 形容新婚的歡樂。語出《詩·邶風·谷風》:「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陸德明釋文:「宴,本又作'燕』。」孔穎達疏:「安愛汝之新昏,其恩如兄弟也。」

    原為棄婦訴說原夫再娶與新歡作樂,後反其意,用作慶賀新婚之辭。

    【燕燕於歸】 謂女子出嫁。語本《詩·邶風·燕燕》:「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

    【必恭必敬】 十分恭敬貌。必,通「畢」。語本《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必躬必親】 謂凡事都要自己經手。《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後轉為「必躬必親」。

    【愛莫能助】 雖然同情,卻限於條件無從幫助。

    語本《詩·大雅·烝民》: 「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鄭玄箋:「愛,惜也。仲山甫獨能舉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甘心如薺】 《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鄭玄箋:「 荼誠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則甘如薺。」

    後因以「甘心如薺」謂事如樂意為之,雖苦亦甜。

    【碩大無朋】 《詩·唐風·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鄭玄箋:「碩,謂壯貌佼好也;大,謂德美廣博也;無朋,平均不朋黨。」後用以形容物體巨大,無與倫比。

    【生不逢時】 謂生得不是時候。常作時運不濟之嘆。語出《詩·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秋水伊人】 《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後以「秋水伊人」謂對景懷人。

    【蒹葭伊人】 《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本指在水邊思念故人,後常用來表示對人懷念。

    【白駒空谷】 《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謂白駒在空谷。

    比喻賢人在野而不出仕。後亦以「白駒空谷」比喻賢人出仕而谷空。

    【老馬為駒】 御老馬如駒。喻失敬老之禮。《詩·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後。」

    鄭玄箋;「比喻幽王見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顧念後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將然。」一說比喻年雖老而猶有壯心,不慮後之難及。朱熹集傳:「如老馬憊矣,而反自以為駒,不顧其後,將有不勝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邁為嫌。

    【耳提面命】 《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穎達疏:「 非但對面命語之,我又親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後以「耳提面命」謂教誨殷切,要求嚴格。

    【聊勝於無】 比沒有稍好一些。語本晉·陶潛《和劉柴桑》:「弱女雖非男,慰情聊勝無。」

    【蛾眉螓首】 彎彎的眉毛,方廣的前額。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豔。語本《詩· 衛風·碩人》:「螓首蛾眉。」

    【蜩螗沸羹】 《詩·大雅·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後因以「蜩螗沸羹」形容聲音嘈雜喧鬧,好像蟬噪、水滾、羹沸一樣。常以喻紛擾不寧。

    【逃之夭夭】 《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後因「桃」、 「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詼諧語,形容逃跑得無影無蹤。

    【雀角鼠牙】 本謂強逼女子成婚而興獄訟。後泛指獄訟,爭吵。

    語本《詩· 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

    又:「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

    孔穎達疏:「此強暴之男,侵凌貞女;女不肯從,為男所訟,故貞女與對,此陳其辭也。」

    【風雨不改】 語出《詩·鄭風·風雨序》:「《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比喻處於惡劣環境中不變其節操。

    【風雨飄搖】 語本《詩·豳風·鴟鴞》:「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

    謂在風雨中飄蕩搖擺。後用以比喻動蕩不安。

    【高山仰止】 語出《詩·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後用以謂崇敬仰慕。

    【高山景行】 語出《詩·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後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高岸深谷】 ①指幽僻的處所。②形容幽峭深邃。③《詩·小雅·十月之交》: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後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變化。

   【鵲巢鳩佔】 佔,亦作「居」。《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毛傳:「鳲鳩不自為巢,居鵲之成巢。」舊謂女子出嫁,以夫家為家。亦用「鵲巢鳩佔」比喻佔據他人的居處。

    朱熹集傳: 「鵲善為巢,其巢最為完固。鳩性拙不能為巢,或有居鵲之成巢者。」

    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後以「鵲巢鳩居」比喻強佔別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鳶飛魚躍】 《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孔穎達疏: 「其上則鳶鳥得飛至於天以遊翔,其下則魚皆跳躍於淵中而喜樂,是道被飛潛,萬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後以「鳶飛魚躍」謂萬物各得其所。

    【鳴於喬木】 《詩·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後以「鳴於喬木」比喻仕進達於高位。

    【鳴野食蘋】 語出《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毛傳:「鹿得蓱,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也。」

    後以「鳴野食蘋」比喻誠心待人,同其甘苦。

    【鳴鳳朝陽】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鄭玄箋:「鳳皇鳴於山脊之上者,居高視下,觀可集止,喻賢者待禮乃行,翔而後集。梧桐者,猶明君出也。生於朝陽者,被溫仁之氣,亦君德也。」

    後因以「鳴鳳朝陽」比喻賢臣遇明君。

    【鳳鳴朝陽】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後因以「鳳鳴朝陽」比喻賢才遇時而起。

「閱讀原文」聽讀喜愛的名著

相關焦點

  • 《詩經》中耳熟能詳的詩句,寥寥數字,卻訴盡人生幾多道理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孔子曾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他曾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 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竟然是出自這裡!
    從公元前十一世紀就開始產生的《詩經》,戰國時偉大詩人屈原創作的《楚辭》,兩漢樂府民歌和文人詩歌,一直到魏晉南北朝以至隋朝為止的文人詩作和民歌,均可稱作古詩。而現在的很多優美的古詩也被我們逐漸演變成了唯美浪漫的成語,那你知道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成語背後都有哪些古詩詞嗎?
  • 成語故事耳熟能詳
    成語解釋成語耳熟能詳拼音ěr shú néng
  • 詩經裡的成語你可能很多都聽過,現在來看看它們的具體出處吧
    所謂成語,是人們長期習用簡潔精闢的定型詞組或者短句。一般情況下,這所謂「習用」,定然是習用的古語;所謂「定型詞組」也必然是從古時流傳下來的簡練詞組了。當然,這些成語可能跟其出處的原意或原字詞已經有了一定的出入了。
  • 《詩經》成語取名:這十個有智慧的成語,原來都出自《詩經》!
    《詩經》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學藝術寶庫,研讀《詩經》不難發現,今天流行於世的不少成語,就源出於這部經典——《詩經》,還有一種是,雖然語出自《詩經》但是經過時間的流傳,其含意已經發生了變化。比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於歸」是出嫁的意思,而「逃之夭夭」竟有「逃之夭夭」之感。
  • 原來我們生活中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竟然都出自蘇東坡的筆下
    蘇軾非常有才華,他寫下了許多耳熟能詳的詩詞,相信在中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詞,人人都知道出自蘇東坡之手。其實,蘇軾的不光給我們留下來寶貴的詩作,你可能不知道,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運用到的一些成語,其實都是出自蘇東坡的詩句。
  • 你知道這些源自《詩經》的成語嗎
    這裡的「詩」指的便是《詩經》。《詩經》可謂是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出自《詩經》的成語吧~桃之夭夭喻事物的繁榮興盛。亦形容逃跑。——《詩經·小雅·大田》敬恭桑梓古代家宅旁多栽種桑樹、梓樹,後以「桑梓」借指家鄉,以「敬恭桑梓」比喻熱愛故鄉和對故鄉人的尊敬。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 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怎麼也沒想到出自《易經》
    我們都知道成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易經》,其實還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也出自《易經》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乾卦·大象傳》看乾卦的《大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天體的運行剛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斷奮發上進。
  • 《詩經》成語精選,收藏學習,漲知識啦!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同時也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學藝術寶庫。研讀《詩經》不難發現,今天流行於世的不少成語,就源出於這部經典。一、畢恭畢敬出自《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形容態度十分恭敬。二、抱布貿絲出自《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解釋為帶了錢,來買絲。借指和女子接近。
  • 《詩經》裡的經典句子,字字動人,美到靈魂裡!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葉500多年的三百多篇詩歌。 《詩經》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琅琅上口的詩句讓人耳熟能詳。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碩人》是《詩經·衛風》中的一首,是讚美是齊莊公的女兒、衛莊公的夫人莊姜的詩。【譯文】額角豐滿眉細長,嫣然一笑動人心,秋波一轉攝人魂。二、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出自《詩經·王風·黍離》。
  • 《詩經》,你一生至少讀一次的不朽經典!
    唐詩宋詞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但要論詩歌的起源始終繞不開《詩經》這本經典之作。經典作品是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是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可。文學大家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寫道:「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
  • 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居然出自鄭州!
    成語裡的鄭州↓「買櫝還珠」這是源於《韓非子》的成語「決一雌雄、沾沾自喜」這是源於《史記》的成語「困獸猶鬥,齊大非偶」這是源於《左傳》的成語這些耳熟能詳、流傳甚廣的成語帶著歷史文化的深深印痕
  • 「穆如清風」中國《詩經》成語名家篆刻展在河北滄州開幕
    「穆如清風」中國《詩經》成語名家篆刻展在河北滄州開幕採風網滄州站趙志忠、寒石報導:由中共滄州市委宣傳部、滄州市文聯、滄州文化研究會、滄海印社主辦,滄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滄州美術館承辦的「穆如清風」中國《詩經》成語全國名家篆刻展,於2019年10
  •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裡的成語
    「投桃報李」是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成語,但可能許多人不知道這個成語出自《詩經》。《詩經 大雅 抑》中有一句:「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便是「投桃報李」這個成語的原始面貌。在《詩經》中,《抑》是一首比較長的詩,這首詩講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多是些「規誡之言」。不是專門研究《詩經》的人,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這首詩。對於兒童來說,閱讀這首詩有不小的難度。
  • 儒家經典《詩經》中的科技知識
    儒家經典中包含了豐富的古代科技知識,甚至還有專門的古代科技著作,而且,在儒家文化作為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儒家經典中的科技知識是古代 科學 家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的重要來源。如果深入研究儒家經典中所包含的科技知識及其對古代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所產生的影響,那麼也就不難理解儒家文化對於 中國 古代科技 發展 所起的積極作用。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主要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作品。但是,其中不少詩篇反映了當時的科技知識,涉及物候知識、動植物知識、地學知識、天文知識等。
  • 《詩經》中的成語精選,平凡卻又灼灼生輝!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期稱《詩》,又稱《詩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1、寤寐求之出自《詩經·周南·關雎》:「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種事物。2、登高能賦出自 《詩經·鄘風·定之方中》:「終然允臧。」毛亨傳:「升高能賦……可以為大夫。」賦:寫作。
  • 詩經起名 出自《詩經》中的寶寶名字大全 經典唯美
    提起詩經起名,每個人都會說好,但是真正到起名字的時候才會發現起名並沒有那麼簡單,名字好找,要符合需要就難了,下面是為大家推薦的出自《詩經》中的寶寶名字大全,名字都非常的經典唯美,大家可以做個參考。出自《詩經》中的寶寶名字大全出自《詩經》中的寶寶名字大全 經典唯美
  • 詩經取名技巧及出自詩經的經典名字大全
    如果不是學古文的,詩經中常常遇到某些字不認識。那麼,這些不常用的、筆畫很多的字,小編不建議使用,但是如果您非常喜歡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即可。 為什麼小編不建議用呢?因為,這些現在不常用、筆畫又很多字,一般人不認識,總不能每遇見新朋友就要向人解釋下名字中的某個字怎麼讀吧。另外這些字寫起來 也比較繁瑣,而且,如果太偏僻了,恐怕連鍵盤都敲不出來,那時候辦理身份證都是個麻煩事兒。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些絕美的詩句原來出自《詩經》
    與子同裳」,是《詩經》中《秦風·無衣》的兩句詩,意思是說:誰說沒有戰衣?我們與君同穿裳衣。這是秦國將士抗擊西戎入侵者的戰歌,表達了當時秦國人民英勇無畏的尚武精神。《詩經》是一個民族創生時期對生活的理解,對世界的理解,它有關乎宗教信仰,有涉及家國興衰,更含有平民的喜怒哀樂。無論是在文人騷客的華章中,還是在平民百姓的習俗中,它滲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是我們的文化基因。
  • 《詩經》這首詩,不但給了瓊瑤筆名的靈感,更帶來了一個絕妙成語
    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給後世帶來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不管是它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還是它的創作手法技巧,都深深影響到了後世的詩詞創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詩經》中有很多的精妙詞語,一直到今天依然得到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