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
高考前夕,社會各界各盡所能,為即將走上考場的考生們送關愛,送祝福!一場鄭州市殘疾人康復教育中心應邀在鄭州四十七中圖書館舉辦的「獨佔鰲頭」勵志拓本展,可謂另闢蹊徑,給考生們加油、減壓、送祝福的同時,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獨佔鰲頭」、「魁星點鬥」、「鯉魚跳龍門」等具有勵志和教育意義的古代碑刻、匾額拓本,盡在其中。
記者了解到,本次勵志拓本展於7月5日上午開幕,共展出鄭州市殘疾人康復教育中心馮萬朋等殘疾師生創作的「獨佔鰲頭」、「魁星點鬥」、「書田世業」、「豊(豐)芑貽謀」、「中華聖賢頌」、「鯉魚跳龍門」等具有勵志和教育意義的古代碑刻、匾額拓本,共計28幅。
展覽作品內容豐富,技法多樣,各具特色,除傳統平面拓作品之外,還有該中心師生獨創的立體彩金拓作品,既展示了我國悠久、深厚和精美的石刻文化和藝術,讓參觀者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彰顯了新時代殘疾人群體的勵志精神和藝術才華,並向即將參加高考的同學送上美好祝福,傳遞正能量,受到了師生們的歡迎。
展覽開幕式上,該中心主任劉正義就「獨佔鰲頭」等部分作品向大家進行了解讀。鄭州四十七校長葉小耀、圖書館館長崔晟等和師生一起觀看了展覽,並對殘疾師生的精湛技藝和勵志精神給予高度評價。
知識連結:
一、獨佔鰲( áo)頭:
原指科舉時代考試中了狀元,現泛指佔首位或第一名。傳說,居住於東海之濱天台山的羲和部落具有非常豐富的天文知識,他們最早識別北鬥七星並把離鬥柄最遠的一顆命名為魁。其後人伯益成為部落首領時,曾在扶桑山鰲頭石夢遇魁星,受其點化而著《山海經圖》。後人遂尊魁星為文運功名祿位之神(赤發藍面,翹足,捧墨斗,執硃筆,立於鰲頭之上),並在天台山鰲頭石後修建魁仙閣。
至唐宋時期,皇宮殿前陛階上均鐫刻有巨大的鰲魚,凡翰林學士、狀元和承旨官朝見皇帝時立都於陛階正中的鰲頭之上,故稱入翰林院為「上鰲頭」。考生在迎榜時也都是讓頭名狀元站在鰲頭之上,稱為「獨佔鰲頭」,喻佔首位或第一。
二、魁星點鬥:
魁星:指北鬥七星中離鬥炳最遠的一顆星 ,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也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魁星被古人稱為主管文運之神。其赤發藍面、立於鰲頭之上,一腳向後翹起,如「魁」字的在彎鉤;一手捧鬥,如「魁」字中間的「鬥」字。魁星手中端的「鬥」,傳說是從魯班處借來的墨斗,寓意公平公正、取捨有度、毫釐不爽,其通過取捨,用硃筆點出有用人才。 歷代讀書士子對魁星頂禮膜拜、燒香祈禱,為的是讓魁星操準繩時,將自己劃入其中,以金榜題名,青雲直上。
三、豊(豐)芑貽謀:
豊,即豐。陝西西安灃水西岸。豐水有芑(qǐ 柳樹的一種),武王豈不仕。「貽」為「遺」、「留下」的意思。《大雅. 文王有聲》有詩曰:「豐水邊上杞柳壯,武王任重豈不忙」。原指周武王為後代的未來思考,謀及其孫而安撫其子。後泛指為教育後代和為繼承者的未來而謀劃。引申為教育後代,不僅僅使他們的衣食溫飽,還要使他們有遠大的志向,庇蔭後代子孫。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杜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