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是一場體驗,也是一場修行。
女兒這麼大,第一次帶著好好的去玩了一天,吃的玩的都給買了,回來說很開心!
她小時候我帶著在鄉下,後來我一個人帶兩個,實在不敢帶著去這樣的場子玩,無法照顧周全。
遊樂場裡,大的孩子玩得很猛,特別是男孩子,玩海洋球的時候,動作很猛烈。
或者在滑滑梯那裡你推我追,滑下來也不看下面有沒有其他小朋友。
所以平時基本都是在家或者在小區玩玩滑滑梯!
小的跟爸爸回老家了,剛離開一會兒就很牽掛,很失落。回想起昨天發脾氣,又後悔不已。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一不在身邊就牽腸掛肚的。
記得我女兒剛去幼兒園時,一進教室,大家齊刷刷地哭哇哇啊,我看著很心痛,常常抱著小的在一樓坐著,怕她看見又抱著大腿不願在幼兒園,走了又想著她哭得傷心於心不忍,就這樣坐著陪著。
女兒早上陪我去打針,她擔心是我騙她打針,剛進醫院就說,我不打針。我說,媽媽打,寶寶陪媽媽而已,媽媽不會騙你的。她才放心。
我一般都不會騙孩子,如果什麼事他們喜歡,不同意,又實在要做,就好好勸導,溝通。
其實昨晚就說了,剛開始以為是她打,解釋說是媽媽打針。
後來排隊她自己坐椅子,我去繳費,她也自己坐椅子等我。
打針完,她說,不哭,沒事的,等下帶你去遊樂場玩。把媽媽當小寶寶一樣哄。
從醫院出來就去了遊樂場,玩到下午四點多,回來打包了奶茶回來,她說困了。我趕緊給她洗個澡,說洗了讓她休息。
洗了倒是很清醒,又坐沙發聚精會神看動畫片。
做了一個番茄炒蛋,炒了一棵生菜,母女倆吃了晚餐。
我剛洗澡好,她又喊著困了。躺了不到十分鐘又要起來玩。
哈哈,怪不得老師評為「活力寶貝」啊,真的精力充沛。
不知道睡眠質量這種東西有沒有遺傳的說法,我的兩個孩子睡眠質量都非常差,他爸爸家族的人睡眠質量都不好,而且每個人都是乾瘦乾瘦的,我常常開玩笑說是撿得了他爸爸的睡眠。
我是有著豬一樣睡眠的人,有時哄小的睡著了,大的還很清醒,我迷迷瞪瞪睡著了,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休息的。
從小都是這樣,能玩一整天到晚上十一二點才睡覺。開始時,很累,也很暴脾氣,後來一想,只要她健康不生病,由她吧。
鬧著時要抱就抱吧,孩子們長大後,想抱他們也不要了。
孩子越長大,就離我們越遠,就像現在我們也是一年回家看父母一兩次,常回家看看已經是一種奢求了。
著名作家龍應臺曾說過: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只有十年。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孩子十歲以後,任憑你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於事,因為你們過期了。只要超過孩子最依賴的十年,父母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影響。
從小到大,女兒跟我分開過三次,第一次是去生弟弟,我住院七天,她在家跟奶奶。
有一天,她表姐拍照片過來,她坐在車上睡著了,臉像花貓一樣,看著我心疼不已。
第二次(去年三月),我奶奶過世,走得很突然,我帶著弟弟回家,當時回去匆忙,沒想得周全,奶奶上山後,看著媽媽一個人孤零零在家,不忍心,於是決定在家陪媽媽一個月。
從小到大,第一次跟我分開一個月,我每天都很牽掛她,每次視頻看她都不那麼精神,看著很心疼。我要回去的前幾天,她跟她表姐說:「媽媽過幾天回來了。」我回去的前一天她跟她姐姐說:「媽媽明天回來了。」在車上時聽著說這一切我就溼了眼眶。
其實,跟我一起她還更加哭鬧頑皮。聽說那一個月的情況,她似乎乖巧了很多,不像平時跟我一起一樣。回到家,她說:她都瘦完了。哈哈,聽著我都笑了,又會說了很多話,有時說出來我都有點驚呆。
第三次是去年七月,我做了兩個手術,當時正在給小的戒奶,開始兩天做手術睡醫院,回來擔心孩子鬧媽媽抱,扯到傷口。
後來老奶奶(孩子爸的奶奶)病重,我還在醫院爸爸就帶著他們回老家了,過了兩天老奶奶過世了。
去年一年,兩個奶奶過世,我又做了兩個手術,覺得特別悲傷,那種「無處話悽涼」的悲傷。
此刻提筆,我還淚如泉湧。
兩個孩子從小到大,除非不得已,我都帶在身邊,弟弟就去年七月和這幾天和我分開,很思念。
問了乖不乖?有沒有想媽媽找媽媽?爸爸說,很乖很乖,也想媽媽。
為人父母是一場體驗,也是一場修行。
對於孩子來說,陪伴是最好的鼓勵,也是最長情的告白。
後記:
對於我來說,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是我心裡的芳草地。我喜歡記錄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喜歡跟他們講故事,也想成為一個榜樣媽媽,朋友媽媽,在鬥智鬥勇中與他們一起成長,希望我自己做得越來越好,希望天下所有的寶貝們健康平安。
群裡老師說,有一個文友一篇故事上萬稿費,已經寫每篇起步價萬元(根據質量不斷漲價)的故事文了(一般三千字到一萬字)。
對方買走故事文創意後,然後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劇本高價賣出。(已經成功賣出去多篇,錢也準時收到了。)
酸了酸了,留下了羨慕的淚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