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醫院醫生:
20年工資漲了20倍 隱性收入遠超工資
在常人眼裡,醫生的收入似乎是諱莫如深的,記者曾聯繫了幾位醫生讓其談談收入及對行業的看法,均被婉言謝絕,「談工作可以,跟大家一樣,別的也沒什麼可說的」。醫生給人的感覺仍離不開幾個詞,敬仰、羨慕、患者家屬和醫藥代表巴結的對象,對患者而言有愛還有那麼一點點「恨」。即便如此,記者幾經輾轉仍然找到了醫生談談他們的收入,他們的行業,他們的理想和他們最不願提及的「醫患」關係、紅包、比工資高很多的隱性收入……
月薪從420元到7800元
20年工資漲了20倍
1月25日中午11點45分,記者來到魯耕(化名)所工作的醫院,說好了採訪時間不得超出30分鐘。魯耕是哈市一家知名的三級甲等醫院腎內科醫生,從醫至今正好20年。記者約他見面正趕在了他加班吃午飯的時間。他的辦公室是記者見過的最簡陋、最凌亂的醫生辦公室,辦公室的桌面上有幾個饅頭,一小袋牛舌餅乾、幾瓶礦泉水,「就在剛剛科裡的一位老人去世了,家屬還在抱頭痛哭,醫生也是人,情緒也會受影響,抱歉,讓你久等了……」剛一見面,魯耕便開始滔滔不絕。
他點燃了一支香菸,說起了他的從業經歷。1993年,魯耕從佳木斯醫學院畢業開始了自己的從醫之路,雖然不願意當醫生,但是父母和幾位姐姐都是醫生,自己也「被逼」當了醫生,「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做好,這也是受我家的傳統教育影響,我學習刻苦,臨床實習也很認真,就想著要當一名好醫生。」魯耕說,他記得第一個月的工資是420元,別的醫生是260元,他和別的醫生不同,他走的是部隊三年一晉級的工資制度,地方醫院的醫生則要晉職稱才能漲工資,當時,他感覺收入還是不錯的。魯耕的同學大多當了醫生,也有的同學去了大型藥廠做分銷商,當然收入是天壤之別,同學聚會經商的同學還是羨慕魯耕的,魯耕知道他們敬仰的不是他個人,而是醫生這個行業。
2004年,單位分了一套使用面積40多平方米的公產房,孩子慢慢大了,前幾年,和妻子按揭買了一套使用面積13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經過近20年的奮鬥,魯耕現在的工資漲到了7800多元,他還購置了一臺10多萬元的轎車。「雖然家很溫馨,但是在家的時間真是不多。」魯耕感嘆。
工作超負荷 心理壓力大
「若人生有機會重新選擇,我不會再當醫生了,我和姐姐也不準備讓子女當醫生了,為什麼?工作時間太長,即使是過年期間仍要加班,今年的除夕夜我仍要在醫院度過,最不堪的是心理壓力太大……」
魯耕說,他要連續上27個小時的班,科裡4個醫生輪流加班,也就是說,3天以後還要連續上27小時的班,其餘都是正常的工作日,有時候一周要加2次班,這麼多年也習慣了,妻子是同行也理解,長時間不規律的作息,身體也落下了毛病。
魯耕前天參加了同學聚會,一位從事普外科工作的女同學說,由於她手術的時候考慮得不夠周全,在做膽囊切除手術的時候,一塊原本在患者體內的一塊結石漏進了膽管裡面,當時她並不知道。病人術後疼痛不止,這種症狀被疼痛掩蓋,所以沒有明確判斷,患者高燒不止,最後死亡,雖然這種情況是不可預料的,並不屬於醫療事故,但是這個結果說出來是家屬乃至社會無法接受的,家屬天天來醫院鬧,沒辦法女同學個人掏了6萬塊錢給家屬了。大家沒有安慰她,因為這已經司空見慣了,病人來到醫院,就要求百分之百的成功,不成功的後果則要醫生承擔,醫生也是人,是人就會有情緒的。
最近,最讓魯耕難過的是他的2個同學相繼去世了,兩個同學都在北京某大醫院工作,由於超負荷的工作量,每天要做十二三臺手術,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一個45歲,一個46歲就去世了,是活活累死的,雖然掙了不少錢,但又有什麼用呢?其他在北京大醫院工作的同學也普遍感到壓力太大,精神高度緊張,月薪也不過1萬多元,感覺就像首都的「清潔工」,這種感覺讓魯耕的同學們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