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所辦學歷史已過百年的名校,傳承湖湘文化的精神源頭、與黑格爾並稱東西方哲學雙子星座、中國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明末清初思想家王船山先生之精神,1884年由清朝兵部尚書彭玉麟創辦。
她是衡陽地區最受行業認可的學校之一,以先進的辦學理念、前瞻的辦學思路、過硬的教學質量,贏得無數省、市「教育大獎」,鑄造出許多「人無我有」的「亮麗名片」,吸引著同行們爭相學習。
她是衡陽地區最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的學校之一,每年招生千餘人,學位遠遠供不應求,普高升學率和重點高中升學率位居全市前茅,譜寫了一篇篇勇立潮頭的育人華章。
她是衡陽市一中教育集團傾力打造的民辦「名校」——衡陽市船山實驗中學(以下簡稱「船山中學」),以王船山思想為核,既傳承歷史,又圖新變革,一直行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前列。
△學校舉行新生告別「六一」活動。(衡陽市船山實驗中學供圖)
從2014年開始,船山中學中考成績多次在全市前10名「霸榜」,高分段人數長期名列全市前茅。今年中考,該校李可欣以966分奪得全市第一,900分以上人數比2019年增加了近100人;今年高考,衡陽城區校共有4人考上清華北大,其中就有兩人出自船山中學。
教學質量持續領先的「秘訣」是什麼?
船山中學無數個「第一」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教育故事和育人情懷?
鑄造「特色學科」名片
提升教育內涵
走進船山中學教學樓「展示臺」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畫工精美的「化學手抄報」;出自初一年級新生之手、匯聚巧思的「數學思維導圖」;飛龍舞鳳、筆勢雄奇的「船山體」……無不讓人耳目一新。
這是船山中學開展「學科活動周」的「小小成果」,也是學校推動特色學科建設的一個縮影。
王船山先生晚年隱居于衡陽石船山,「伏棲林泉」、潛心著述,留下了400餘卷、800餘萬字的精神財富,建立了一種既「坐集千古之智」又「推故而別致其新」的思想理論體系。正是因為王船山先生這種心無旁騖的敬業精神,才使之成為了「天地大儒」。
今天的船山中學傳承了王船山先生的思想精髓,心無旁騖,致力於特色學科建設。
船山中學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特色學科建設領導小組,提供專門的經費保障,設定學科建設目標,制定詳盡的評價方案,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影響力的「學科名片」。
以「共建共享」為原則,創新打造了三大平臺:一是校本教研中心,精準把握教情、學情、中考命題方向;二是資源庫,既為老師備課提供便利,又用優秀帶動優秀;三是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為「教」與「學」設立標準、提供指導。
建立了以學科主任和備課組長為中心的學科建設隊伍,高頻率、高質量開展學生學科活動及教師學術、培訓研討、校本教研、集體備課活動,促進教師業務能力和學生學科素養「雙提升」。
「『以研促教,以研興校』,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業務能力得到飛速提升。」工會主席雷龍運介紹,5年來,船山中學老師在國家級、省市級刊物共發表論文100多篇。
塑造「四有課堂」品牌
增強教育實效
11月14日,華東師範大學熊川武教授應邀來到船山中學授道「自分教學」模式,衡陽市一中、船山中學等各校校長、教研教學負責教師共400餘人參與了此次學習研討。
從「自分教學」的定義、核心、假說、結構到實施原則,從學生作業糾錯三跟蹤到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親歷初中校長教學歷程的熊教授侃侃而談,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改革的智慧盛宴,讓與會人員深受啟發和鼓舞。
「深入推進課堂改革,對提高課堂效益和提升育人質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熊教授的講座讓我們找到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著力點。」校長楊茂軍在會後說。
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李綿利介紹,在船山中學,「高效課堂」不僅是學校的一張「特色名片」,更是強化老師們奮發作為的內驅力。
走進船山中學課堂,政治老師顏燕飛正在給學生上一堂「如何進行職業選擇」的課。她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扮演不同職業者,讓他們充分討論對所扮演角色的認識,自己則進行「糾偏」和補充。原本枯燥抽象的觀點,在同學們有條不紊的「唇槍舌劍」中自然生成。
像顏燕飛這樣把課上「活」,讓課堂擁有靈魂的「名師」「名課堂」,在船山中學不是少數。
「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是王船山先生繼承發揚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提出的教育方法。我們將之融入教學、融入課堂,不斷探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楊茂軍認為,只有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以學生學為主、教師教為輔,才能讓學生會學、樂學、深度學,培養出適應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基於這一理念,楊茂軍提出:打造「有興趣、有參與、有效果、有幫扶」的「四有」課堂——有興趣,就是要立足知識的邏輯和學生的認知;有參與,是要讓學生在情感上參與,課堂有思維的碰撞,觸摸學生的心靈;有收穫,是要讓學生收穫知識、掌握方法、獲得學習的愉悅感;有幫扶,是要讓生生和師生共同成長。
每周集體備課,他們堅持「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六備」(備課標、備教材、備大綱、備教法、備學法、備訓練),鑽透「五點」(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教育點),優化「兩法」(教法和學法),精選「兩題」(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達到「五統一」(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統一課時分配和進度,統一作業布置、訓練和活動,統一單元測試)。要求校級幹部蹲點到學科組參與集體備課,採取推門聽課制度,校領導、職能部門幹部隨堂聽課,聽課點評,公布結果;對考試中所教班級學科成績靠後的老師,針對性聽課,給老師加「壓力」、添「動力」。
廣泛開展同課異構活動,新老教師同上一堂課,老經驗、新點子相互碰撞……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匠心」成就「四有課堂」。
船山中學在各級各類教學比武中屢創佳績。2019年,該校共有256人次榮獲各級獎項,其中國家一等獎69人次。在省在線備課大賽中,憑藉眾多學科榮獲一等獎的絕對優勢獲得全市唯一一個優秀組織獎。並多次榮獲全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先進單位,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省中小學課堂教學管理先進單位、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船山中學課堂質量已當之無愧「領跑衡陽」。
打造「養成教育」特色
綻放教育異彩
「王船山先生認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只有躬身實踐,才能獲得真知。」校長楊茂軍說,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致知」的重要路徑,能讓孩子獲得一生受用的資本。
正是基於這一思想,船山中學秉承衡陽市一中校長、一中教育集團董事長王小蔣提出的「做負責任的教育,辦負責任的學校」的辦學理念,高度重視養成教育,實現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時段育人,著力培養學生的「四個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健身習慣、社交習慣,讓他們擁有受益終身的生活技能和社會技能。
編寫了《學生規章制度彙編》,對學生文明行為等方面加大指導和檢查。成立校紀校風督促隊,強化學生行為規範。通過校園廣播、國旗下講話、班會課、「德育講壇」等形式,讓良好習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制定了課堂行為規範、教學管理各項規章,新增《關於早讀課的基本要求》等制度。完善了出操紀律,除了每天的早操和課間操外,還有每周兩次「下午操」,培養學生強身健體的習慣。
宿舍管理借鑑企業「6S」管理模式,推行7S管理(即整理、整頓、清理、清掃、安全、素養、節約),使學生的就寢紀律、寢室的內務得到大幅提升,「養成」效果進一步突顯。
學生家長劉忠團,從2009年起就在船山中學對面開文具店,他說,船山中學培養的學生不僅學習習慣好,行為習慣也很好。「當初把兩個孩子都送進了船山中學,就是看中了學校的校風好。如今,大的小孩已考上了心儀的大學,小的正讀初二,成績也排在年級前列。」劉忠團對船山中學的教育特別滿意。
建造「出彩德育」舞臺
夯實教育根本
「曠老師,謝謝您的鼓勵!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船山中學體育館,湖南衛視《少年說》的錄製現場,356班的王敏頤走上臺,向班主任曠勁松大聲喊出藏在心底的話。
王敏頤剛上初一的時候,家庭遭遇變故。她的負面情緒無法排解,是曠老師的真誠貼心關懷,讓她走出人生中的灰暗時刻。
「《少年說》是個很好的平臺,能幫助孩子們疏解心理壓力、增進親子和師生感情。節目組找到我們錄製時,我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陳靜告訴我們。
王船山先生認為:「大學教育之目雖有八,其所學之事雖繁重廣大,而約其道則在三者也。」這三者,即「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在船山中學,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立身之本,用實際行動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深刻命題。
他們構建了家、校、社「三位一體」德育工作網絡。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聘請了巡特警大隊的同志擔任法制教育副校長,與當地派出所建立了警校共建的長效機制,邀請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來校現身說法,與駐湘某部結成友好單位,構建家校協同育人機制,與社區共建共享共育。
每周四晚讀時間,一周一次的「船山家國情」微課堂準時開課,學校專門組建了專業的製作團隊,並以視聽同步播報教學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不僅為了孩子的今天,更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要在學生心裡播下一粒『出彩』的種子,讓他們『全面發展、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為他們將來成為君子、英才,打下濃重的精神底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
船山中學堅持以衡陽市一中校長、一中教育集團董事長王小蔣提出的「1+3」為培養目標(「1」是指一張高中錄取通知書,「3」是指在音體美方面各有一項特長興趣,並根據要求發放合格證),以「立德盡才,卓而不同」為追求方向,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充分利用王船山故居、羅榮恆故居、陸家新屋等11個掛牌德育基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學生走上馬路,開展文明交通勸導;走向烈士紀念碑,莊重祭掃清明;走進福利院,溫暖弱勢群體。堅持開展「一二三四」活動德育工程:組織好每年一次的「遠足雨母山」;打造兩個活動月:「學雷鋒活動月」和「讀書活動月」;辦好三個節:告別六一兒童節、校園文化科技藝術節、體育節;舉行四項比賽:校園才藝展示賽、學科創新思維大賽、中英文硬筆書法大賽、班級文化展示賽。成立了船山文學社、籃球社、機器人社、書法社、心理社團等20多個社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彰顯個性,陶冶情操。辦好校報《船山人》、校刊《船山文學》,幫助學生放飛思想、立德明志。
德育活動精彩紛呈
德育成果不斷顯現
學校團委獲評「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學生陳瑜被評為省「優秀少先隊員」、周楚凡被評為市「優秀共青團員」、記三等功……健美操社團在省、市級比賽中均獲一等獎;機器人社團在各類國、省賽中收穫金銀銅牌數十枚;男子籃球隊在市初級中學男子籃球賽中蟬聯多年冠軍;在省校園足球聯賽中,女子足球隊榮獲女子乙組冠軍;書畫、鋼琴、合唱等社團獲獎無數;在市中小學生三獨比賽中,船山學子常年穩居榜首。
讓優秀的更出類拔萃,讓落後的迎頭趕上,讓每個學生都能「出彩」,並在他們身上烙上深深的「家國情懷、誠實守信、自信擔當、堅毅果敢」的「船山」印記。——船山中學就是有這樣一種魔力!
我們相信,乘著新時代的東風,在船山人的匠心耕耘下,船山中學必將繪就一幅更高質量、更具特色、更富活力的發展圖景!
彭國軍 王珊 陽三平 張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