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支付服務商 Payoneer 發布的《第一季度全球跨境電商指數報告》顯示,在疫情之下,全球的跨境電商表現出了逆勢增長的勢頭,其中中國的跨境電商收入同比增長 25%,位居全球跨境電商市場榜首。但在這樣突出的成績下,依然有大量賣家倒下。
「選品沒有踩對節奏、品牌競爭力低下,是 2 個影響較大的因素。」鈦動科技 CEO 李述昊表示。「尤其是後者,中國的跨境電商在塑造品牌方面仍處於起步階段。」
在疫情這隻黑天鵝的攪局下,中國跨境電商出現了兩極化的狀態,一些電商平臺和獨立站業績大漲,但也有一些賣家沒有撐過這波疫情。那麼疫情中和疫情後的跨境電商市場狀況如何、未來發展機會如何?跨境電商的企業出路在哪裡?
白鯨出海了解到鈦動科技近兩年專注於跨境電商營銷服務,為企業提供全鏈路一站式跨境電商解決方案,包括電商建站+廣告+活動+運營等方面。就此,白鯨出海採訪了鈦動科技創始人兼 CEO 李述昊,基於他與大量跨境賣家接觸的經驗去探討跨境電商營商環境的變化及應對策略。
疫情期間的數據來看 東南亞和北美電商發展空間很大
跨境電商企業最關心的就是海外電商市場的整體動向,在這個變化的市場中,有哪些新的機遇是值得把握的?就李述昊最近的觀察,東南亞和北美是 2 個潛力很大的區域市場。
東南亞電商的市場規模雖然還比較小,但是電商的增長速度很快,根據 Statista 的數據顯示,2019 年東南亞六國的電商增長率都達到了 10% 以上,其中印尼的增長率更是達到 56%,是全球最高水平。
2019 年東南亞六國電商收入增長率丨數據來源:Statista
另一個可以反映東南亞電商市場潛力的是東南亞頭部電商玩家近幾年的數據。以主打東南亞市場的 Shopee為例,它在 2019 年的成交總額達到 176 億美元,相比 2018 年增長 71%,而完成的訂單總數達到 12 億筆,幾乎是 2018 年該數據的兩倍。雖然總量上與淘寶、亞馬遜等全球領先的電商平臺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它的增速也表明了東南亞市場的潛力。
另外一個比較有潛力的市場是北美區域中的美國市場。雖然美國電商市場的整體規模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中國,但是實際上美國的電商滲透率一直以來都還有待提高。不過根據最近 Liftoff 發布的《2020 年移動購物應用程式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這一段時間中,美國購物類 App 的購買轉化成本達到歷史最低的 14.83 美元,而且購物類 App 從安裝到購買的轉化率達到 28.1%,這一數據也是全球最高水平。
2019 年 4 月~2020 年 4 月美國購物類 App 的成本和轉化率丨數據來源:Liftoff+adjust
同時,李述昊還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本次疫情期間,美國的服裝類、化妝類商品的銷售額仍然在疫情期間出現了大幅增長,這與人們的預測有些不同。
近段時間美國用戶的在線購買意願非常高,疫情推動電商這種購物形式在美國用戶中快速滲透。而得益於幾個巨頭,包括 Facebook、沃爾瑪在力推平臺上的電商業務,未來,做跨境電商的賣家將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平臺用戶。
對此,李述昊也表示,美國用戶的特性是對廣告的信任度比較高,所以新品牌通過 Facebook 等廣告平臺投放廣告之後的轉化率也比較高。總體來看,美國市場的高消費水平加上用戶對新品牌的高接受度,都讓美國的電商市場顯示出很大的增長空間。而很明顯,更大的機會也會留給那些有志於做品牌的賣家,鋪貨類、站群類賣家未來的空間會越來越小。但是目前大多數跨境賣家依然採用的是建立站群或在亞馬遜上鋪貨的模式。
其實在此前有一部分中國賣家依靠在亞馬遜上鋪貨的策略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因為中國供應鏈的優勢可以彌補亞馬遜當時 SKU 不足的問題。但是隨著幾年的發展,亞馬遜的貨量已經很充足了,所以現在亞馬遜的賣家就不能局限於簡單的出貨模式,成熟亞馬遜賣家通過站內流量帶來的銷量增長乏力,也要通過亞馬遜之外的渠道去為商品吸引流量,這就讓這些賣家暴露出受眾定位不明確,轉化客戶積累不足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更凸顯出跨境電商樹立起品牌形象的重要性。
目前中國跨境電商的品牌出海還處在起步階段。總覽整個市場,李述昊認為目前做品牌出海的跨境電商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垂直站的形式,即整個獨立站只賣一個品類的商品,一個站點只有幾百到幾千的 SKU。由於 SKU 比較少,面向的群體也比較垂直,因此它們的大部分營收還是來自亞馬遜等電商平臺,它們自營的獨立站平臺現階段還是更多起到塑造品牌形象的作用,比如做電子產品的 Anker 等。
不過即便如此,垂直站相較於站群至少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商業模式,除了賺錢以外能夠創造出一定的品牌價值。
Anker 官網首頁
另一類跨境電商品牌就是實現了各類業務全閉環的獨立站,目前來看,中國出海的獨立站中只有 SHEIN 能做到這個程度。SHEIN 從選材生產到廣告投放買量,再到線下走秀活動等各個環節都能做到自給自足,這當然是中國跨境電商做品牌出海最理想的狀態,但是實際上要做到這個模式難度很大,現在來看在中國品牌中很難複製。
SHEIN 官網首頁
出海前景可觀 品牌出海需求日益增長
雖然目前在品牌化上做好做大的中國跨境電商企業並不多,但是李述昊對中國企業做品牌出海的前景還是抱有很大期望。首先,在美國市場上,很多 B2C 的電商都是在自己做供應鏈、設計以及通過社交媒體為電商吸引流量,這證明至少在美國市場,電商品牌化的風口是存在的。
另外就是中國賣家對品牌出海的需求日益增長。在此前大部分中國電商出海都是通過 B2B 的形式,將商品供貨給賣家,並沒有與海外消費者直接產生聯繫。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店家包括線下品牌都開始想要直接去出海做電商。
中國電商的品牌出海意識正在不斷提高,但是對品牌出海以及海外市場的了解不足,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隨著幫助數千家中國企業取得不錯的出海成績,鈦動科技也逐漸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出海方法,從數據分析、品牌策劃、營銷推廣、用戶引流和運營到技術支持,全鏈條服務出海企業,助力企業快速佔領海外市場。
「我們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結果為導向,通過技術賦能,為企業提供高效的出海服務。」李述昊介紹到,鈦動科技英文名字 Tec-Do 的含義是「 We believe tech do business」,即通過技術賦能提高全球化商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