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曜奎 1932年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其父朱士傑為我國早期美術教育家,中國第一代油畫家之一。
朱曜奎1947年開始在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師從顏文樑、劉海粟等大師,195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20世紀50年代初,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授意朱曜奎創建中央民族學院「文藝系」,即今天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音樂學院和舞蹈學院的前身。
20世紀60年代中期朱曜奎被調到第二輕工業部,首創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及管理部署全國工藝美術院校的教學業務,又進行了對特種工藝美術的考察和研究積極發展和倡導「大美術」,掀起壁畫潮,發展漆畫、纖維藝術、公共藝術及教育,曾獲教委頒發的教育成果一等獎。
為了推動中國藝術設計的教育,1992年朱曜奎退休後自籌資金首創「藝術設計學院」。
一幅油畫作品,個人拙見,如果畫家創作一幅油畫,如古典油畫,創作意圖是表現一幅畫面高雅,典雅,聖潔的畫面格調,而同樣給欣賞這幅畫的觀眾,帶來高雅,聖潔的視覺感受,觀後感,那麼這幅油畫的觀感是成功的。東方人的含蓄委婉集中表現在戲劇藝術領域。其裝扮藝術化,層層疊疊,長長寬寬,飄飄逸逸,而對白,唱詞也前前後後,左左右右,曲曲彎彎,星星點點。最長的一段唱腔,一個演員可唱兩個多小時,委婉到淋溼漓盡致。
西方的油畫藝術可作為西方藝術美的代表作。一幅傑出的油畫作品,可以沒有背景,沒有物品,甚至沒有一絲衣飾,作品滿天滿地,一切暴露無遺,有的是一個美的面容,美的人物形象,卻反映一個明白如畫的主題一一直白的美。美的眼睛,面容,膚色,笑容,行為折射的心靈。如果畫家創作一幅油畫,創作目的是表達一幅畫面陰沉,恐怖,壓抑的氣氛,但是卻帶給欣賞這幅油畫的觀眾,歡快,活躍,明朗的視覺感受,那麼這幅油畫的視覺觀感無疑是失敗的。如果你想創作一幅古典油畫,表達畫面高雅,聖潔,莊重的氣氛,那一般古典油畫,多採用莊重,穩定,端莊的構圖,如三角形構圖,對稱構圖體現畫面的莊嚴,聖潔的視覺觀感。
還有典雅,含蓄的色彩,表達畫面靜穆,高雅的格調。如果你想創作一幅氣氛陰暗,恐怖,壓抑的畫面氛圍,那麼許多畫家以扭曲變形的形體,陰沉的色調,動蕩不安的線條來表達畫面恐怖陰森的氛圍,自然會給你們觀眾帶來陰森恐怖的視覺觀感。
所謂「畫面觀感」,指的是油畫作品的整體畫面效果,油畫屬於視覺藝術,所以也可以把「畫面觀感」理解為油畫作品給人所帶來的直觀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要體現出油畫藝術的畫面觀感,依舊是要實現對色彩的把握和控制,因為油畫是以「色彩」為載體,色彩在同一個畫面空間就形成了「對比」,比如,明度對比、純度對比、色相對比,這些「對比」都給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然而在處理「色彩對比」的過程中,要考慮各種色彩在畫面中所佔有的面積、比例,真正達到協調整體畫面色彩的效果。
要具體解釋清楚,東方美和西方美的區別,這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畢竟「美」和文化有關,當然了,我們可以從藝術的角度,來了解東方美和西方美的區別,要了解東方美(中國而言),就必須了解書法,只有懂得書法,才能懂得中國的藝術和文化。
因為書法本身居於所有各種藝術的首位,如果沒有欣賞書法的知識,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東方中國的美學,中國書法,能在簡練的線條造型中,表達人類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也就是說,東方美注重「線條」,極致細膩到「線條之美」。
朱曜奎先生的內心升騰著一個火山,他需要不斷地創作才能讓巖漿傾瀉出來,才能讓心靈得以平伏和安靜。所以這燃燒在畫布上的就不是簡單的油彩,而是朱先生內心的雷霆和風暴。那些雄偉磅礴的山水,細膩精巧的花鳥,是朱先生的激情在噴薄,思想在結晶,並帶著他心靈的溫度和高度。這是一道光芒,遼遠而明亮,足以讓我們激動和仰望,並情不自禁地想到與他作品和人格相關聯的詞彙,譬如:境界、大氣、熱愛、悲憫和寧靜。這每一種品質對膚淺而庸俗的當下都是一種衝擊和照耀。
吳文健將西畫技法與國畫意境巧妙結合畫中的荷葉曲線玲瓏栩栩如生
韓書閣走進大山深處寫生一邊師古人一邊外師造化結合心源自創新風
聰明的人智商高情商也高,像楊振寧說範曾是幾百年難見的書畫大師
楊立濤其花鳥作品清雅奇絕給人以心靈觸動和視覺美感,觀之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