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喜歡畫畫!」,這是朱曜奎先生平常對外人說得最多的話,這麼樸實的話語,對於這位桃李滿天下、一輩子恪守「草木人生」態度且近90歲高齡的老先生來說,有著更多的人生意味。
人物檔案:
朱曜奎
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
中國傑出美術教育家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中國「大美術」倡導者和踐行者
中國少數民族美術教育的奠基者
中國民辦藝術設計教育的開拓者
新中國「潑漆畫法」的開創者
新中國現代壁畫開拓者之一
1932 年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其父朱士傑為我國早期美術教育家,中國第一代油畫 家之一。朱曜奎 1948 年在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師從顏文樑、劉海粟等大師,1953 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
他不但繪畫根基紮實,而且藝術興趣廣博。擅長油畫、漆畫、壁畫以及公共藝術。曾鑽研中外藝術遺產,探求藝術規律。在油畫創作方面,他勤於探索,勇於創新,以獨特的中國山水油畫著稱 , 其作品遍布全國多個博物館、機場、紀念館等公共場所。曾參與拓創中國現代壁畫藝術、漆畫藝術、以及公共藝術。其作品在日本、美國、韓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地區展覽並受到好評,在臺北展出時作品全部被收藏家收藏。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授意朱曜奎教授創建中央民族學院「文藝系」, 即現在的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音樂學院和舞蹈學院的前身 。為了熟悉和了解少數民族實際情況,及辦學的適應性,他走遍全國各民族地區,根據當時實際情況,培養了不少少數民族的藝術大學生。自己也真正熟悉了中華大地,理解了中國為什麼把風景畫稱之為山水畫,使自己走上了山水油畫的創作道路。
六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後期,由於國家發展需要加強出口特種工藝美 術,朱曜奎六十年代中期被調到第二輕工業部,首創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及管理部署全國工藝美術院校的教學業務,又進行了對特種工藝美術的考察和研究。
李先念副主席授意,由輕工業部委派朱曜奎教授提前恢復「中央工藝美院」,發展和倡導「大美術」,掀起壁畫潮,發展漆畫、纖維藝術、公共藝術及教育,曾獲教委頒發的教育成果一等獎。
為了推動中國藝術設計的教育,1992 年朱曜奎教授退休後自籌資金首創「藝術設計 學院」,為國家培養 2000 多名社會急需的藝術設計學生。
朱曜奎教授還被聘為美國英特大學藝術設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壁畫家協會 顧問、中國金幣總公司金色文化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教授協會文藝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北京民間藝術學會會員、中西文化交流協會(美國)常務理事、北京建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北京人文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福建南洋學院名譽院長、國際藝術設計師理事會理事及中國代表。
以下內容源自朱曜奎先生自述:
——草木人生
我雖生逢亂世,經歷了諸多的磨難,卻有幸運女神的眷顧,安然的從狂風驟雨中走來,我看到過孱弱的、被日本帝國主義欺凌 的「中國」,也經歷過非正常的人間;現在祖國強大了,我由衷感到高興和自豪。
我出生於1932年,時值內憂外患的民國時期,日本的入侵使整個中國陷入了巨大的災難之中,國蒙難,家亦如同風雨之中的孤舟,顛沛流離的苦日子自幼就成了家常便飯,幸運的是在家父悉心培育和牽引下,得到繆斯女神的眷戀,使我從少年時期即喜歡上繪畫。
家父朱士傑,於 1922年與顏文樑、胡粹中創辦了蘇州美術專科學校。蘇州美專是我國最早的美術學校之一,對我國早期美術教育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我出生那年,他們建立了中國第一家具有天光畫室的西式教學大樓,並在後來購置了當時最成系統、最大體量的石膏教具,踐行他們「教育救國」的理想。家父與顏文樑、胡粹中被稱「滄浪三傑」,暱稱「眼烏珠」(顏、胡、朱的吳語諧音),形象地比喻了三位視覺藝術大師。
家父從蘇州美專的創建到併入華東藝專(遷回寧後更名為南京藝術學院),他始終沒有離開過自己為之奮鬥的院校,他關於「求真存實」「求真為民」「求真為世」「求真育藝」的學術主張和教學、創作實踐,是對中國寫實畫派的重要貢獻,並且培養出新中國一批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如董希文、李宗津、楊之光、莫樸、趙宗藻、馮一鳴、羅爾純、楊淑卿、王克慶、盧沉、徐永祥、朱穎人、舒傳熹、吳勞、張世簡、周正、蔡誠秀、於長弓、俞雲階、陸國英等等。他嚴謹的治學與世無爭的「草木人生」態度,影響著我一生。
——就是喜歡畫畫
我就是喜歡畫畫!高興也畫,不高興也畫。由於家父的原因,我於1947年開始在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師從顏文樑先生。在我後來七十多年的從教、辦學、從藝的歷程裡,無論我遇到什麼艱難的或愉快的事,我都會拿起的畫筆,通過作品表達我自己的情感,記錄當時心境。我將 「勵志、悟道、寄情」的主張,充分的貫穿在教學上、藝術創作上,用繪畫製造快樂,徵服所有的苦難!
——大美術的踐行
在中央民族學院、中央工藝美院和後來辦學時期,我和同事們一道積極推行「大美術」的主張,通過美學教育,為國家的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我通過在油畫、漆畫、壁畫、陶藝、纖維、插畫、設計、空間、動漫等領域的踐行,繼承了我父親的「美育救國、強國」的遺願,將他發展中國「實用美術」的主張,更深入一步推行,讓「美學」成為各行各業巨大的競爭力和生產力。我欣喜的看到,我幾十年的教學成果,近三千的學生,在各大藝術院校以及各類設計行業中都是重要的人才。
——如何保持創作熱情
在我七十多年的藝術創作生涯裡,繪畫這件事,就是我調理情緒的日常習慣,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人若是對某種事物喜歡了,就自然有熱情,這也是繆斯女神魅力所在吧。一畫就是大半個世紀,我非常慶幸掌握了這項技能,讓我即便已是耄耋之年,每天也有著強烈的創作欲望,每一天過得也非常充實,心情也非常愉快。
——不想重複自己
我創作時,通常是要放著音樂,完全沉醉於繪畫這件事上。青少年時期,紮實的基本功訓練和學習,使我具備了很好的造型能力和創作能力,使得我每一幅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我認為,一個好藝術家,應該具備這樣的基本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認知。
——作品裡的中國精神
一個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我認為投入最熱忱的情懷是必須的,對河山、對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和一切景物等必須要有熱愛,我們的作品才會有生命力。咱們中國是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國度,其文化的厚度和廣度是無可比擬的,應吸收其中營養,我常常在中國山水畫裡吸取其中精神和精髓,創造自己的畫作,以明志、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