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勤懇、吃苦、耐勞、奉獻的化身。牛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它勤勤懇懇、埋頭苦幹。牛的一生是堅守的一生,它忠於職責、任勞任怨。牛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它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牛是一面旗幟,是人類的楷模。它頑強拼搏,是令人敬重的拓荒牛;它樸實謙遜,是令人愛戴的孺子牛;它心不旁鶩,是令人學習的老黃牛。牛年到來之際,讓我們以牛為榜樣,用「三牛」精神,譜寫平陰發展的新篇章。為此,特為平陰的牛年撰寫八幅楹聯,與朋友共勉。
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真抓苦幹好傳統
加快建設生態活力精緻幸福新平陰
不忘初心發憤圖強繼往開來興大業
牢記使命砥礪奮進戮力同心建豐功
國泰民安喜逢盛世我輩慷慨歌大風
風調雨順正值牛年吾儕激情譜華章
協力同心創大業謀中華民族千秋昌盛
和衷共濟展宏圖鑄炎黃子孫萬世輝煌
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六穩六保千家樂
強聯動重對接促西興宜家宜業萬民歡
福降人間新燕舞激情放歌頌美好時代
春歸大地黃牛忙勤奮耕耘創幸福生活
生態立縣留住藍天白雲真情守望綠水青山
工業強縣大力招商引資幸福樂享國泰民安
特色靚縣物華天寶聖藥奇花打造發展優勢
文化興縣博古通今巧手妙筆譜寫時代華章
山東漢子
董憲雲
臨近牛年春節的一天,風和日麗,文聯帶領作家協會志願服務隊的部分成員到省級精神文明先進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孝直鎮付莊村,採訪亓明軒書記。
年近花甲的亓書記是1998年10月中途接任、臨危受命,當上付莊村支部書記的。20多年來帶領付莊人艱苦創業、砥礪前行,硬是把一個又窮、又髒、又破的付莊打造成今天家家富裕、戶戶和諧、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高樓林立、整潔美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時,聯合帶動周邊7個村,兩個企業共同經營,共同富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付莊村先後榮獲國家級榮譽6項,省級文明村、省級「幹事創業好班子」,市、縣、鎮級各種榮譽近百項。他本人連續六屆縣人大代表,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先後獲得市「優秀共產黨員」,市勞動模範,市第八批「泉城之星」,山東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滿滿一個房間的獎牌見證了亓書記和付莊村民們的輝煌業績和不朽榮耀。
亓書記眼睛不大卻閃著睿智的光芒,方臉闊嘴,魁梧健壯,一個典型的山東漢子的形象。他向我們介紹情況,沒有口若懸河、誇誇其談的張揚,只見他深思熟慮、如數家珍、成竹在胸、娓娓道來。婦女主任付大姐對亓書記有個很實在的評價:「亓書記有思路、有活道、有熱心,是一個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一心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人」。主任又說:「想想當初亓書記帶領我們創業的艱辛,真該寫出大戲,演給大家看看」。
亓書記能幹事、能成事。當年的付莊村破民窮,既沒水,又沒電,每天早晨,村民們拉著水桶浩浩蕩蕩,踏著高低不平的土路,到附近村找水吃。亓書記上任伊始,決定先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和難點,打井、修路。村裡一分錢沒有,還有幾十萬元的外債。村兩委成員大眼瞪小眼,沒轍!亓書記說:「有錢幹有錢的事,沒錢想沒錢的法,就是不能不幹事」。打井隊打出了水,要回家過春節,年後配套。得結點工錢呀。亓書記鼓足勇氣到日子好的老爺子家借錢。聽說老爺子不舒服,自掏腰包買了幾十塊錢的禮品,在老爺子家坐了一上午沒好意思張嘴,下午又去還是幹坐著。最後老爺子說,有事直接說吧,別不好意思。使勁張嘴,借了一萬塊錢,解了燃眉之急;修路村民集資,多的捐了一萬五,少的捐了五塊,幾百人的姓名和款項赫然陳列在鄉賢榜上;計劃生育是國策,是當年「一票否決」的重要工作。為給計生辦騰間辦公室,兩間小破屋要粉刷整新。村委會成員分工,有負責室內的,有負責室外路面的,有負責室內設施的。材料款和工錢都要自掏腰包,自籌資金。為節約工錢,有的村委成員一家人齊上陣。最困難的時候,亓書記把自家留的口糧都拿出來變賣了。幸虧媳婦賢惠,理解支持,不然,非得吵架分家不可。書記拿自己的錢辦村裡的事幾乎是家常便飯。捨得,捨得,舍了自己的小利益,贏得了為國家分憂,為社會解難,為百姓造福的大利益,值!
亓書記好學習、善學習。當書記不容易,光有苦幹實幹的精神,沒有窮則思變的謀略不行。亓書記善於學習。首先學習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方針政策和指導性文件,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的每年一號文件,聘請宣講員,班子成員帶頭學、帶頭講,組織黨員、群眾代表學習。目的是準確把握政策的脈搏及上級的工作意圖,找準方向,不走彎路。再是借鑑成功經驗。充分利用縣、鎮組織的外出學習機會,曾經七下蘇州。他帶著問題學,結合實際學。學習讓他聰慧的大腦插上翅膀,找到了抒困解難的切入點,明晰了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標。
亓書記有思路、有謀略。2012年制訂了「141」五年工作目標:1、文化興村,產業富民;2、土地流轉,調整產業機構;3、建設社區,整村搬遷;4、強村富民、共同富裕。結果五年的目標三年就完成了。土地流轉、社區建設、農業增收、集體創收、農民增收、產業園區建設沒有一項落空。十九大閉幕以後,圍繞黨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對原規划進行調整,制訂了實行「五變」的奮鬥目標——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農房變客房,勞動變運動。真正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
亓書記有大德,有善心。他曾經說過:對工作要有進取心,對弱勢群體(老年人、殘疾人)要關心,做群眾工作要耐心,對村民承諾要誠心,落實政策要真心,對群眾的訴求要用心,對黨紀國法要有敬畏之心,什麼時候都要對得起良心。興建老年公寓;設立現已30多人就業,輻射帶動周邊7個村的100多個殘疾人家庭的「我的兄弟姐妹」殘疾人扶貧基地;引導婦女居家從事加工編織等項目賺外快。讓村民住上「六通、六化、雙氣、雙排,附帶車庫的新樓房。亓書記知行合一,說到的全做到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亓書記這樣的領導幹部,是黨的股肱大將,是百姓的福星,是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國家棟梁!望著上百畝黃土地上一排排整齊的塑料大棚,一柱柱碩大的糧食烘乾機,一片片良種儲備倉庫,一棟棟整潔美麗的社區樓房,還有正在建設,讓農區變景區的蓄水池,我們感動、欽佩,對眼前這個 山東漢子心服口服,心裡充滿著對付莊村民的祝福和羨慕!
三代人過年路
中國人民銀行平陰縣支行 秦鵬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不知引起多少人遐思。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錢沒錢,也要回家過年。」這是千百年的習俗!春節,是闔家團圓,孝心、愛心、童心同頻共振的時刻,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響曲。觥籌交錯之間,一句句問候,一聲聲叮嚀,它,讓老人們收穫希望,年輕人收穫成長,孩童們播撒夢想。因而,那些在外工作、求學、或僑居海外的遊子們,會像候鳥一樣,選擇自駕車、乘火車、擠汽車、趕飛機,手裡拎大包小包的年貨,帶著一家大小,奔走在回家過年的路上。回家過年路上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父親生死回家過年路
那是1947年臘月二十八,爺爺發燒拉肚子久治不愈。父親見此,大年二十九那天,天剛蒙蒙亮,便去東阿鎮(老東阿縣城)延醫為爺爺抓藥準備過年。誰知,抓好藥剛要進村回家,國民黨十二軍突然來抓壯丁,這是一支國民黨的雜牌軍隊(也叫十二拿,到了老百姓家裡,沒有不拿的東西),父親來不及進家躲避,便被國民黨給抓走了。爺爺盼來盼去,也不見我父親回來,他急火攻心,病情急轉直下,不久含恨離世,臨終呼喊著我父親的名字,到死也沒有合上眼。年,就這樣過去了!父親牽掛爺爺,一直想逃跑脫身,哪知,「十二拿」一直日夜派人持槍守候,直到1948年清明節那天下半夜,父親才趁看守瞌睡之機脫逃出來,背後槍聲不斷,他只好一路夜行曉宿,四處躲藏,等回到家時,新年已經過去四個月了,爺爺的墳墓上已經長滿了青草。每當提起那次過年,奶奶就會老淚縱橫,父親追悔莫及,連聲嘆氣!
大哥徒步回家過年路
1969年2月10日凌晨,平陰縣城關、欒灣兩公社突發冰凌大洪水,寒風凜冽,洪峰夾裹著巨大的冰塊撲向群眾的房屋,當時,正是群眾沉睡之際,情況萬分危急。當地駐軍哨兵發現後立即報警,張秀廷等九烈士奮勇抗擊洪水,為老百姓搶運糧食,從洪水中轉移父老鄉親,這就是聞明全國的抗洪搶險救災九烈士。我大哥正趕上從泰安地區衛校放寒假回家過年,見此情景,放下行李也立即加入到救援隊伍中。等救援工作結束,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通往家鄉的路被洪水截斷,汽車不能通行,而縣城離家還有40公裡,當天雪花不停,北風刺骨,大哥既沒有電話與家聯繫,也沒有住宿的錢,只好徒步拎著大提包奔走在回家過年的路上,一路跌跌撞撞,也不知摔了多少跟頭,等他回到家時,已經晚上十點半了,七個多小時的奔波勞累,大哥渾身上下就像一個雪人!
轎車奔馳過年路
2014年,女兒結婚,我們將一輛小轎車作為陪嫁禮物。除夕那天,是女兒回婆家過年的日子,只見女兒坐進小車裡,面帶微笑,頻頻向我們招手,女婿則按響汽車喇叭,小兩口一路風塵,匯入回家過年的車水馬龍大軍裡,向著遠方、向著新年奔去!
從父親的回家過年、大哥回鄉過年,到女兒回家過年,三代人、七十餘年的過年回家路,從兵荒馬亂,到祖國解放、人民安家樂業,再到改革開放,人們從站起來、強起來,到今天富起來,見證了祖國滄海桑田之變。路,越走越快,越走越寬!詮釋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以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順應時代和人民群眾的要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篳路藍縷、求變求富、自強不息之路。
今年,又是一個難忘之年,當前,疫情反彈,潛在風險依在。女婿是一名公安民警,大年初一,女婿正趕上值班。看著女婿一身警服,為著千百萬人的闔家團圓,幸福安康向單位奔去。我想,歲月靜好,自有人為我們一路前行!我們一家和千百萬家庭一樣,將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就地過年,網上拜年,不給國家添亂,為疫情防控,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