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武漢回平陰居家隔離人員的感謝信

2020-12-17 平陰廣播電視臺

來自武漢回平陰居家隔離人員的感謝信

近日,榆山街道收到一封來自武漢回平陰居家隔離人員王夢瑜的感謝信,該同志主動要求把隔離期間的補助1400元捐贈給縣慈善總會(定向武漢)和街道社區。

據了解,1月22日,王夢瑜自武漢回平陰後,立即進行了居家隔離。隔離期間,會仙山社區的工作人員們每日都關心與詢問她和家人的身體情況,使她焦慮的心緒得到了極大的緩解,讓她真正體會到在疫情面前從來都不是孤身一人,身後有盡職盡責工作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共同戰鬥。為此王夢瑜非常感動,特寫來感謝信,感謝會仙山社區全體工作人員,並決定將隔離補貼的1000元捐贈給平陰縣慈善總會(定向武漢),400元捐贈給街道社區,為戰鬥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們購置防護用品和營養品。

相關焦點

  • 感謝你們給了我們如家的溫暖——一封來自武漢人的感謝信
    感謝你們給了我們如家的溫暖——一封來自武漢人的感謝信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10日訊(通訊員 範婷 羊麗輝)「感謝可親可敬的花明樓劉家社區人,是您們讓我們在最無助的時候倍感溫暖2月9日,14天的隔離期滿,來自武漢的趙女士夫婦給花明樓鎮劉家社區送上了這封手寫的感謝信,讀著信,劉家社區黨總支書記唐擁軍感動落淚了,她說社區一共有6戶12人從湖北回來的人員,現在全部過了14天的隔離期,無一人發生感染。
  •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一位武漢返威探親市民寫給基層防控人員的感謝信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8日訊 2020年的春節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失去了以往的熱鬧,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付出,近日,家住威海市望海名居的市民叢志鵬就發表了一封感謝信,感謝非常時期以來開園社區居委會、竹島社區醫院、望海名居物業的各位領導對自己的照顧,以下便是叢志鵬感謝信的內容
  • 上蔡武漢返鄉人員的感謝信: 我們不給政府添亂,好好在家隔離...
    王德文,上蔡縣洙湖鎮洙湖村二組村民,一家四口,和其兄弟王德勇一家三口及其父母在一起居住,1月19日從武漢返鄉過年,根據鎮村要求
  • 居家隔離14天後,他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
    從外地返京,都要經歷14天的居家隔離期,從內蒙古回到順義牛欄山鎮蘆正卷村的吳振川一家在這期間受到了多方的悉心照料,昨天下午他們家迎來了「開門」的日子。今天上午,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送到了村委會。在信中,吳振川一家細數隔離期內的點點滴滴:進村時嚴格執行註冊、登記、量體溫 、消毒等步驟,居家隔離期間時不時打電話、發信息關心生活上是否有困難,耐心叮囑注意事項。結束隔離期這天,村委會人員和民警把出入證送到了家裡,感謝吳振川一家配合工作,並細細叮囑了防護措施。
  • 抗「疫」一線|德州臨邑:一封來自隔離群眾的感謝信
    2020年2月6日,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德平鎮高家村返鄉解除居家隔離14天的22歲青年高某某對隨訪的德平鎮派出所民警王正文和衛生院醫護人員說,並親手送上了一封連夜寫好的感謝信:「身相遠,心相近,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庚子鼠年春節令人永生難忘!艱難時刻,更顯本色!你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 長沙縣一酒店老闆收到來自武漢的感謝信
    紅網時刻3月30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陳妙瓊 李俊偉)3月26日,長沙縣黃花鎮領航酒店的老闆趙豐收到一個來自湖北武漢的特殊快遞。盧召兵常年在肯亞工作,2月6日,他回國探親,因武漢封城不能出入,只好在長沙黃花機場落地,來到領航酒店接受隔離觀察。「在最困難的時候,長沙縣各單位給了我最大的幫助,讓我食宿無憂,安下心來。」盧召兵還記得,剛下飛機得知有家難回令他彷徨無助,疫情陰霾下寢食難安,是領航酒店與長沙縣疫情防控工作者們提供的暖心服務,讓他不再焦慮。
  • 她給醫護人員寫下「一人高」感謝信
    劉英霞為醫護人員寫的感謝信劉英霞與家人合影5月11日中午,在礄口區古田街萬人社區,劉英霞(化名)與丈夫正在張羅著一家三口的午飯。當天是周一,兒子還在家裡居家辦公。夫妻兩個輕手輕腳地擺放好碗筷,等兒子結束工作再一起吃飯。
  • 一封來自隔離酒店的感謝信
    一封來自隔離酒店的感謝信 2020-04-09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返穗人員給天河冼村街工作人員寫感謝信
    近日,該公司及其服務人員送來感謝信,對社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的努力以及隔離人員給予的耐心指引和人文關懷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在防控工作開展過程中,冼村街對境內外人員始終堅持一視同仁、無差別對待原則,嚴格按照上級工作指引,採取相應的防疫措施,及時做好宣傳引導、信息核查、人員轉運、健康服務管理等工作,讓外籍人員感受到異國的溫暖。
  • 居家隔離14天後,他寫了一封感謝信,還給鄰居買了口罩
    2月5日一早,浦東新區周家渡街道雲臺第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的手機上收到一封來自小區居家隔離的王先生一家的感謝信,點名表揚小區塊長席老師和物業周阿姨等工作人員,感謝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物業和每位熱心鄰居在他們一家處於防疫隔離期間給予的關心與幫助,使他們一家在原本焦慮、難熬的兩周裡,感受到家人般的支持
  • 一封來自隔離酒店的感謝信
    近日,城市陽光酒店隔離點全體工作人員收到了一封感謝信,信中充滿了對隔離酒店專班組工作人員的由衷感謝。據悉,疫情期間,為做好隔離酒店入住人員的服務工作,憑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根據工作需要成立了聯防聯控集中隔離專項工作小組,下設9個工作專班。憑祥市城市陽光酒店防控工作由第九專班負責,該專班是由憑祥市國貿公司、憑祥市綜合執法局及上石鎮衛生院等單位人員組成。
  • 日照公交能源集團:紙短情長,一封來自武漢的感謝信
    感謝你們送來了這麼多愛心蘋果,這些蘋果無不浸潤著你們無私無疆的大愛,無不散發著你們血濃於水的親情……」4月15日,一封來自武漢市物業管理協會江岸區工作委員會的感謝信,寄到了日照公交能源集團。薄薄信箋,重若千鈞,穿越迢迢山水,載滿真情,不但給這個春天帶來更多暖意,也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千裡送「平安」的暖心故事。
  • 德州臨邑居家隔離者寫來感謝信:「有你們在,我們很安心!」
    2月6日,解除14天居家隔離的德州臨邑縣德平鎮高家村高某某對隨訪的民警王正文和鎮衛生院醫護人員說,並親手送上了一封感謝信:「身相遠,心相近,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庚子鼠年春節令人永生難忘!艱難時刻,更顯本色!你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 主動寫告示謝客 青神姑娘全家隔離結束後寫了一封感謝信
    2月6日,是立春後的第3天,也是黃先生一家人居家隔離的第15天。紅星新聞記者從黃先生的女兒黃敏處了解,2月5日,全家已經全部解除了居家隔離。黃敏一家居家隔離期滿 女兒代表全家寫下感謝信居家隔離期滿,黃先生一家激動不已,黃敏代表家人,向高臺鎮鎮村社幹部送上了一封感謝信,表達一家人內心最真誠的謝意——「尊敬的鎮政府領導及村委會領導:我是黃敏,在這裡代表我們全家感謝你們
  • @大理 這裡有一封來自武漢江漢方艙醫院的感謝信
    你們沒有因為怕被感染而退縮……」2月20日,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湖北護理醫療隊收到一封來自武漢江漢方艙醫院68號房11名患者的感謝信,字裡行間表達出了對大附院「最美逆行者」們深深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 供圖感謝信透露出對醫務工作者的心疼:當知道你們為了節省物資,為了減少隔離服的用量,一進入工作崗位十幾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真想讓你們能有時間坐下了歇一歇。
  • 加拿大籍華人回寧探親遇上疫情 寫了一封英文感謝信
    「I appreciated them very much......」2月15日下午,南京江寧區江寧街道牌坊村村委會收到一封英文感謝信,這封感謝信是回寧探親的加拿大籍華人李先生寫的。這背後有一段怎樣的故事呢?「經過過去幾天的相處,我發現這群工作者非常的負責和專業。
  • 走出隔離點 武漢姑娘留下200字便籤 「你們溫暖而偉大」
    在柳市解除醫學隔離的武漢姑娘寫來感謝信「我是一名武漢人,在溫州市柳市鎮感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關懷。辦事非常高效率,第一時間把湖北百姓安排好……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你們做到了!」2月5日19時多,解除集中醫學隔離的湖北武漢姑娘張曉瑋,在離開樂清柳市鎮的集中醫學隔離點——新聚豐圓大酒店前,拿起房間裡的便籤,用鉛筆寫下她的心裡話。這封不到200個字的感謝信,語言樸實,字裡行間卻是滿滿的感激之情。張曉瑋今年28歲,其一家三口是西班牙巴塞隆納華僑,在巴塞隆納生活了十幾年,父親是武漢市青山區人,母親原籍溫州。
  • 戰疫暖新聞|集中隔離解除後,他寫了兩頁滿滿的感謝信
    「我真切感受到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疫情中的逆行者,你們辛苦了。」「叔叔阿姨,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2月28日,長安鎮集中醫學觀察點先后街道兩份感謝信,解除隔離的丁先生寫滿兩頁紙,回家接受居家隔離的周小姐和女兒則留下一幅畫,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同樣的感激之情。
  • 居家隔離有人關愛 鄭州林山寨街道加強對居家隔離人員管理服務
    首先,為社區向居家隔離觀察人員發放《居家隔離觀察事項告知書》並籤訂《居家隔離觀察承諾書》,確保居家隔離觀察人員明確在隔離期間不得自行出戶、不得接受入戶探視,避免人員交叉感染;同時,社區在居家隔離居民家門張貼標牌並且用不同顏色區分來自湖北等重點疫區和省外、省內其他地區情況,紅色標牌標識來處重點疫區、黃色標牌標識來自其它地區人員等。其次,明確工作重點、操作規範。
  • 滯留在合肥的武漢人,給她們寫了一封感謝信
    付雪林一家來自武漢,自 1 月 26 日在合肥接受隔離觀察以來,十多天的時間裡,柏樹郢居委會和鵬遠凱萊酒店給予了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這讓付雪林十分感動。2 月 6 日,在隔離期結束後,付雪林寫下了一封名為《合肥,一座有人文關懷的城市》的感謝信,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