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是人的發展教育
(代序)
接觸並喜歡青春期教育,始於2009年,也是我進入中小學班主任教育領域的第六年。最開始的時候,對於青春期的認識,是建立在幫助中小學的班主任們解決「困惑」基礎上的,當時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要搞清楚:這些讓廣大中小學班主任老師們感到頭痛的孩子們,他們到底要幹什麼?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幹?
帶著這些任務,我開始了關於青春期的研究。於是,我跟老師聊,跟學生聊,跟家長聊,跟學者們聊,幾年下來,對於青春期的認識逐漸清晰起來。也正是對於青春期的研究,才讓我進入到了一片新天地,使我對自己之前從事的教師教育工作有了更寬的認識。這幾年來,在不斷學習國內外青春期研究和心理研究專家們的著作基礎上,我多次到學校進行調研,更感覺到青春期教育的緊迫性和推廣這件事情的意義所在,更清楚地認識到「抓好青春期教育,是從源頭上解決目前中國婚姻家庭問題」的真正意義所在,這更堅定了我從事青春期教育研究和推廣的信心和決心。
今天的中國青少年,正處於一個「非常」的時期。整個國家的高速發展和日新月異的變化,使他們不僅面臨著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更面臨著其推理能力、決策能力、責任、性別、關係及其他主題的變化,需要他們在不斷適應個人發展變化的同時,也要適應中國的社會變革。如何使其不屈服於現代生活中的諸如吸菸、喝酒、吸毒、少年犯罪、早期性行為等眾多誘惑,有一個正確的人格,是我國青春期教育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們先後在數百所學校開展青春期教育的調研和試點,真切感受到青春期教育的「處女地」地位。從熱情投身其中,到冷靜思考現實,我自己也經歷了一個對「青春期」和「青春期教育」的認識成長階段。並且,剝繭抽絲,慢慢地對青春期教育的內涵和方式的認識逐漸清晰起來。
一、青春期教育的核心點是人的發展教育
目前的中小學青春期教育大多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習慣用普遍的「真理」來教育學生,忽視了青春期的青少年是不同的個體這一事實,分析事的多,研究人的少,即是研究事,也沒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對症下藥」。許多專家和學校把青春期教育等同為「防」早戀教育,二在「防」早戀的教育中,又把「防」早戀教育簡化為性教育,在開展性教育時,其主要內容又被簡化為了性知識教育。目前,學校、社會都喜歡抨擊「早戀」現象,但在解決早戀時其入手處多從社會影響、社會風氣、家庭教育等方面,但在解決「早戀」問題時,卻喜歡從學生的生理因素入手,大力開展性教育。
這一點,非常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試想,學生的性知識固然缺乏,但他們的長輩當年不是更缺乏麼?那時的「早戀」為什麼不像現在這樣普遍?因此,我們要承認早戀有其合理性,但在青春期教育時則不應過分強調這種合理性。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承認青春期孩子的「性」反應都是正常的,時不應該視為洪水猛獸的,但這並不等於說學生在中小學寫「情書」、談戀愛甚至發生性行為等是合理的。其理由是,規則是為每個人指定的,也是為每個人服務的。學校既然有制度,有紀律,學生就要遵守這些制度和紀律,這是學生的義務和責任。我覺得,這個底線不能突破。
有時我在想,為什麼當今青少年的問題讓學者、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那麼頭疼?其問題的根源就是青春期教育的缺失造成的。一個人出生後,首先應該使其由人性。什麼事人性?就是人與其他動物相區別的特有屬性,如,善良、尊重別人、懂得包容、遵守規則等。你得首先是個人,得先習得由人性。等他完成了人性的社會化後,才會具有初步的個性。只有將個性升華為人格後,這個人才能叫真正有個性。那些拒斥規則建立起來的無視他人權益的所謂的「個性」,是把無知當做了個性。
所以,青春期教育應是人的發展教育,而非性教育。青春期教育是為孩子的未來「奠基」的教育,是在這個階段開發孩子的智力和各種基本生活技能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健康感情教育、責任教育、自尊教育、幸福觀教育。只有這樣,青春期教育才能與社會發展相銜接。
自2009年以來,我和我的團隊在幾年不懈怠的努力下,堅持對我國青春期教育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持續不斷的探索,期間,山東省淄博市第四中學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平臺,全校400多名教師,8000多名初中、高中學生成為青春期教育的研究對象。使這個在「整體課堂管理」管理課題研究平臺下的青春期教育實踐得以順利實施。在具體研究方面,我們在四中以「學科班會」為實踐平臺,開展青春期教育研究與實踐,我們和淄博四中的老師、學生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這個過程中,齊魯名師劉紹華校長在百忙中親自參與課題設計、課題研究、課題驗證工作,為青春期教育的實踐研究和實踐付出了大量心血,從而最終形成了GSG青春期整體教育體系的核心思想,提出了「GSG青春期整體教育管理體系」。
GSG為英文「Guideeducatees for self growth」的縮寫,意思為引導被教育者自我成長。GSG整體青春期整體教育管理體系是在美、英、德等西方發達國家家庭和青春期教育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總結的基礎上,由我的團隊結合我國實情,從心理學的角度,優選社會學的方法,運用管理學的手段,提出的引導被教育者自我成長的整體教育方案。其核心內容是針對學生、家長和培訓者(教師)的包括生理、心理、智力、家庭和社會五個部分的青春期教育,幫助被教育者以「行動」內化「理念」。GSG的目的是幫助家長和教師了解並掌握家庭教育的正確策略和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的有效方法,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青春期知識,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從源頭上解決未來婚姻家庭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GSG體系中的青春期教育,包括了以下方面內容:
1、生理教育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發育過程和特點是非常重要的。生理教育應該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性成熟和身體發育。要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發育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和理解;二是對身體健康的行為和態度的教育。要讓孩子認識到身體「健康」是什麼意思,如何才能保持「健康狀態」?對身體意象、早熟和晚熟、體重、飲食障礙、與健康有關的行為反應甚至痤瘡等有一個清楚、科學的認識。
2、智力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很充沛。如果他的精力沒有轉移到學習上來,就一定會奔向「紀律」方向。因此,青春期教育重點應是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一個人的發展,智力教育非常重要。青春期教育重點應是孩子的智力教育。教師和家長都應該了解或掌握諸如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等相關基本理論知識,並結合國家考試制度的改革趨勢,幫助學生掌握思辯、信息加工、決策等基本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基本策略與方法,還要幫助孩子掌握生活的技能和方法。
3、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教育中的心理教育雖然必要,但應該找到適合青少年的方式,不能用專家、學者、家長、教師自己的方式。現在許多的青春期教育著作和講座都把青春期學生「性化」,在他們看來,男孩個個「好色」,女孩人人「懷春」,「早戀」不可避免,不可抗拒,這是缺乏心理學常識的表現。心理學研究結論早有結論,孩子度過青春期的狀態各不相同,其注意力重點和精力發洩重點也各不相同,對異性的興趣也不一樣。那些在青春期沒有早戀的孩子,也是正常的。青春期心理教育就是要幫助學生正確處理人際交往特別是異性交往的關係,讓孩子有一個「負責任」的陽光的健康心理。
4、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愛和責任教育。青春期教育主要應引導孩子認識到家庭的特點和意義,弄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責任,認識到如何處理與家人的關係等。讓孩子在這個階段學會感恩,能夠正確認識並處理父母對自己成長的期望,能夠力所能及地幫助父母分擔家庭負擔,從而樹立起對家人負責的意識。
5、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的重點是責任教育和合作教育,也包括友誼教育、人際交往技巧教育、對社會文化的認同和甄別教育等。通過社會教育,幫助青少年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作用,以及應該遵從的基本社會道德,從而擁有自己的價值觀,做到能夠融入社會,與社會的和諧共處。
二、青春期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主力軍是教師
青春期教育不能完全用「我理解你」的方式來進行,這容易發展為縱容。在青春期教育的實踐中,需要用「我引導你,我幫助你,我陪伴你」的方式來完成,靠「肩並肩」的方式來實現。引導者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應該首先弄清楚孩子的發展「路線圖(情感和思維路線)」,然後陪他一起走,在走的過程中,暗中推他一下,拉他一下,讓在在不知不覺中,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一個事實是,在現代班級授課制下,青春期的孩子基本上是在中小學校度過的,教師對其的影響力甚至要超過家長。眾多小夥伴們一起學習、生活,使學校教育具有先天的優勢,無論從體制上還是從軟體硬體上,學校都是進行青春期教育的最好地方。因此,青春期教育的主要陣地應是在學校,而且從事青春期教育的主力軍應是教師。只有學校對青春期教育重視起來,把青春期教育融入到學校的德育中去;只有教師對青春期教育熟悉起來,在開展青春期教育過程中得心應手,才能使青春期教育取得應有的成效。
三、青春期教育的著力點是工具
要實現青春期教育的目標,首先要解決教師對青春期及青春期教育的認識問題和實際操作問題。目前的青春期教育之所以效果不佳,處境「尷尬」,主要原因就在於沒有解決這兩個問題。特別是「工具」問題,青春期教育到底怎麼搞,第一步幹什麼,第二步幹什麼?怎麼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如何尋求「問題解決」的辦法等,這都需要青春期教育的科研工作者為廣大青春期教育的實施者提供科學、可行、具體的「工具」,也只有這樣,才能使青春期教育落地。僅僅提供在理念宣講上面的青春期教育方案,只能是「龍頭蛇尾」,一陣喧囂之後,便風平浪靜了。
四、青春期教育的切合點是家長和教師的良性互動
青春期的孩子是處於「監護期」的未成年人,教師和家長是其「監護人」。因此,要想不出現「5+2=0」的情況,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的合作非常重要,單靠一方努力,效果都不明顯。但是,現在許多的關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著作」,都是分而述之,各自為陣,甚至互相推委。這些「著作」,雖然也談到了學校與家庭合作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都採用「西醫」中「手術法」而忽視了「中醫」的「調理法」,而且「呼籲」合作的聲音多,「怎麼合作」的建議少,缺乏一個整體的設計,給出的「處方」自相矛盾,可操作的地方不多。
某種意義上說,現在許多家長和學校教師之間的有些矛盾,可以說就是因為家長讀了部分關於家庭教育的「專著」並採納其中的建議而引起的。因此,我們需要告訴教師,青春期教育在學校裡教師該做什麼,教師要求或希望家長怎麼和你配合?同時,也要告訴家長,青春期教育老師在學校裡已經做了哪些事,你需要在家裡做哪些事,家長如何跟學校教師進行配合?只有這樣的家校互動,才是真正良性的,才是有效的。
正是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才決意要編寫這部《青春期密碼》讀本,力爭把青春期的那些事講明白、講透徹,冀能「打通」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青春期教育合作「通道」。作為對我國青春期教育的一種嘗試,《青春期密碼》既對國內外開展並進行青春期教育的研究和行為進行了初步介紹,也根據我國中小學教育和家庭建設的特點,提出了在學校、家庭開展青春期教育以及家長與教師合作開展青春期教育的具體方法,也設計了相應的青春期教育工具,供廣大中小學教師和家長學習、使用。
這冊《青春期密碼》的基本特點是:
知識與技能並重,用辭條呈現:為方便讀者閱讀和記憶,並能最大限度地給廣大讀者提供「乾貨」,《青春期密碼》將青春期及青春期教育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採用辭條的形式進行了呈現,儘量把可能引起讀者誤解的內容通過圖示的方式進行了直觀的說明。
過程與方法並行,靠流程引領:為便於讀者操作,對於青春期教育的過程和方法採用「流程圖」的形式進行了引領,從而幫助讀者「按圖索驥」,最快地找到青春期教育適合的方式與方法。
理論與工具並存,以工具為主:為幫助讀者理解青春期教育的特點,《青春期密碼》對國內外一些重要並適合我國目前青少年特點的青春期教育理論進行了簡明的介紹,重點提供給讀者的是各種青春期教育的「工具」,以便於廣大讀者使用。
攻心與束身並用,借修煉成形:在青春期教育的策略方面,《青春期密碼》堅持「引領孩子自我認識並自我成長為主,借用管理手段促使孩子修鍊形成良好心理和習慣為輔」的原則,強調孩子的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修煉。
家長和教師互通,可比讀使用:《青春期密碼》為教師和家長架起了一個合作的橋梁,教師和家長通過閱讀《青春期密碼》中各自的內容,並在《青春期密碼》找到自己需要合作的部分進行「合作」,從而使青春期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保證。
無庸諱言,由於時間緊張,加之我們的學術水平還有不少欠缺之處,本書中的分析和舉例也許相當不成熟甚至有失偏頗,但我希望,通過本書的出版,使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和年輕的父母們能對青春期教育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並能幫助廣大教師和年輕的父母們真正提高自己的青春期教育技能,從而使自己和孩子都能樂享人生。同時,也希望拋磚引玉,有更多更好的相關論著問世。
最後,希望教師和家長們,如果您有任何需要探討和需求專業上的支持,都可以通過發送電子郵件來聯繫我,郵件的地址是:1164859826@qq.com。希望能與您多加交流、溝通,共同進步。
(拙著《青春期密碼——GSG青春期整體教育方案》將於本月正式出版發行,這是本書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