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冬至前後,閻王收人,為何秋冬交替時,老年人死亡率較高?

2020-12-23 三九養生堂

人這一生看似很長,其實是很短暫的,到了一定的年紀,離世就是躲不開的話題。每個人老了之後,都會面臨離世的一天。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到秋冬交替的時候,尤其是冬至前後的時候,就比較容易聽到有人離世的消息,而春夏兩季相對來說就比較少。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是胡說,但是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冬季去世的人要比其它季節明顯多,多了4萬多左右,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秋冬交替、冬至前後的時候,離世的人的比較多?

人體的健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氣溫就是一個不小的因素。氣溫驟降是冬至前後的一個特點,氣溫驟降會對血管造成不小的負擔,容易使血管受到不小的刺激,使血管突然出現收縮。相信不少人發現,秋冬時節的血壓總是要比春夏的時候高。由於天氣比較冷,血管容易受到刺激,所以秋冬時節是心腦血管問題出現率比較高的季節。心腦血管問題是中老年人比較常見的問題,若是秋冬的時候不好好的注意,就容易使得情況加重,比較容易發生意外。

秋冬的時候天氣冷,免疫力差的人身體很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我們會看到秋冬時候,小孩子和老年人是比較身體受涼,出現感冒等問題的。特別是老年人,老年人的體質要更弱一點,本身很多老年人身體就不怎麼好,若不注意保暖和避免一些傷身的事情,很容易使身體出現問題,特別是呼吸道方面的,這對老年人的健康會造成不小的威脅。

還有就是天氣比較冷的時候,老年人更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自古逢秋多寂寥,從秋天開始,天氣一冷,人就容易產生消極的情況。情緒和健康以及壽命的都有著不小的關係,良好的情緒是健康和長壽的關鍵。若秋冬情緒一直很消極,免疫力就容易下降,身體往往要比其它時候更容易出現問題。

其實秋冬交替時,離世的人比較多,主要還是和氣溫驟降的關係比較大。氣溫驟降的時候是心腦血管問題的高發期,所以是比較容易發生意外的時期。

秋冬交替是各種問題的高發期,這個時候我們要好好的注意保養身體,以下這三件事是秋冬的時候不能做的,特別是老年人。

太陽還沒有升起就去晨練。很多老年人會起很早,然後去晨練,但是秋冬時候一早一晚都是氣溫比較低的時候,這個時候去晨練,容易著涼,刺激到血管。太陽沒升起的時候又是汙染比較重的時候,吸入太多的髒空氣,對健康是不利的。老年人秋冬晨練,要選擇太陽出來後,然後晨練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做太過激烈的運動,散散步就好。

過於用力的大便。秋冬時,人吃得多了,天氣冷也變得懶了,所以很多人容易便秘,尤其是老年人。若便秘了,可以用多喝點水,多吃點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千萬不要用力的大便。用力的大便,容易使血壓升高,會血管造成負擔。每年因為用力大便而出現意外的老年人都不在少數,所以大家要注意下。

還有就是注意防寒,秋冬的時候感覺天氣冷了,要及時的添加衣物,出行的時候要做好防護,儘量不要讓自己受涼。

相關焦點

  • 牛年又是寡婦年,老話說:「寡年不見春,地收人不收」,什麼意思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寡年不見春,地收人不收」,2021年正好就是寡年,為何是「地收人不收」呢?到底是什麼意思?「寡年」也被稱為「寡婦年」,主要是因為在農曆的一年中沒有立春這個節日。地收人不收根據古人的經驗,2021年雖然是寡年不見春,但是地裡的莊稼還是會有好的收成,在《地母經》中是這樣描述的:「太歲辛丑年,疾病稍紛紛。吳越桑麻好,荊楚米麥臻。春夏均甘雨,秋冬得十分。桑葉樹頭秀,蠶姑自歡欣。人民漸蘇息,六畜瘴逡巡。」
  • 冬至為何要吃糯米自製「風吹肉」?
    還有不少長沙人依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理,在這一天到醫院和藥店進行「三九灸」或飲用膏方。冬至是一年中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其中蘊含的健康養生密碼,讓人們格外看重這一天。冬至習俗:夏病冬治「三九灸」可治病防病健康提示:補陽氣是抗寒抗疾病發生的關鍵王女士昨日特意來到藥店,了解哪家會在冬至日開展「夏病冬治」的薰灸活動,因為兒子去年在冬至日嘗試了夏病冬治的「三九貼」「三九灸」後,鼻炎的狀況大有改善。其實,三九天是指從冬至算起的第三個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中醫專家認為,人體陰氣最盛之時,同時也是陽氣始生之時。
  • 記者提醒:秋冬交替 當心「胃腸型感冒」
    記者提醒:秋冬交替 當心「胃腸型感冒」 字號:小大 2013-11-07 16:45由於「立冬」處秋冬季節交替之時,溫差較大,空氣品質下降,因此易引發流行性感冒。近日,記者從婁底市各大醫院、診所了解到,最近患「胃腸型感冒」的患者明顯增多。家住月塘附近的劉女士說,上周四下午,原本活潑可愛的女兒忽然變得非常安靜,並不思飲食,緊接著就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劉女士趕緊送女兒去婁底市中心醫院檢查。
  • 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是說的天氣,你知道嗎?
    前兩天剛說了「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今天又來說說「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這句俗語後半段還有其他說法「老人過得心肝顫」,話說人類真是脆弱,一旦上了年齡,就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坎,跨不跨的過去,就看造化了。
  • 秋冬季節交替 注意預防感冒
    秋冬季節交替 注意預防感冒四季輪迴,季節變化,現在正是秋冬兩季的交替之時,天氣也是忽冷忽熱,讓人措手不及。而在冷熱交替的時候,也就成了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那麼,在秋冬季節交替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感冒呢?
  • 冬至降至,開始數九「冬至在月腰,走街串巷不戴帽」老話說得啥呢
    下周一,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就要到了,這一天可說是意義非凡,大家最熟知的就是要吃餃子,有道是:「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另外,冬至也是一年當白天最短,黑夜最長一天,自此以後,晝漸長,夜漸短,一直持續到夏至為一個輪迴。除這兩點以外,冬至還是數九寒天的開始。
  • 黃中華|話說冬至餃子
    文|黃中華 編輯|淑為 圖片|均來自網絡今天的冬至已不記得是第幾個冬至了,確切的說,正經八百的當個節日過的時候,已是沒有確切的記錄過。但,打有記憶時起,只記得大凡過冬至這天,都是要吃餃子的,這好像是從兒時起就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 季節交替 老人警惕心臟病(圖)
    而實際上,長年堅持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是預防冠心病二次發作的前提,尤其是在秋冬等季節交替時期,應及時與醫生聯繫確定所服藥物是否合理並堅持服藥。另外,預防老人冠心病二次發病還需要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相關疾病。  盧成志說,冠心病預防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在沒有發生冠心病前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屬於一級預防,目的是不發病或者減少發病風險。
  • 秋冬交替醫生支招防治鼻炎
    原標題:秋冬交替醫生支招防治鼻炎昨日立冬,又一輪冷空氣正在路上趕來。近期天氣乾燥,晝夜溫差巨大,你的身邊是不是咳嗽、噴嚏聲此起彼伏?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李永賀教授表示,秋冬交替之際,不但「老鼻炎」容易出現不適,沒有病根的大人孩子也一樣容易中招,原本是普通的感冒流涕(急性鼻炎)等上呼吸道症狀,如果處理不當,病程遷延不愈也會發展成慢性鼻炎,反覆發作,影響生活工作學習。當下如何在生活中防範感冒和各種鼻炎發作?中招了怎麼辦?
  • 蕪湖市全力做好冬至前後森林防滅火工作
    冬至來臨,祭奠掃墓等野外用火活動增多,森林火災風險較高、形勢嚴峻。蕪湖市四措並舉,切實做好冬至前後森林防火工作,保障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一是及時部署。制定印發《關於開展冬至前後森林防滅火督查檢查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冬至前後森林防滅火工作,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全面落細落實森林防滅火責任,加強督查巡查和檢查;要加強宣傳,通過車輛流動廣播、網絡、微信等媒介,倡導文明祭祀,提高廣大群眾森林消防意識。二是加強督查。
  • 「健康」秋冬交替時,警惕小兒肺炎
    秋冬交替時警惕小兒肺炎
  • 秋冬交替 運動時胸悶是咋回事兒
    秋冬交替季節,氣溫低,溫差大,容易使人體機能失去平衡。陣陣寒潮,會使冠心病人血管收縮,血粘度增高,導致冠心病發作。部分心梗患者在發病前一段時間會出現胸悶、胸痛、頭暈、出冷汗、噁心嘔吐或短暫失去意識等症狀,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去醫院診斷治療。
  • 季節交替
    及時接種疫苗做好防禦     文/李煦    最近,杭城陰雨不斷,門診突發高熱、同時伴有咽喉痛、乾咳、頭痛、肌肉酸痛等症狀的患者增多,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專家建議,目前季節交替,氣候變化劇烈,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較低,三月中旬前都是流感高發季節,如果有條件,最好及時接種流感疫苗,讓身體做好防禦,擋住最後一波流感的侵襲。    流感會誘發哮喘等疾病  對於患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來說,一旦感染流感病毒,極易誘發並加重原有疾病的症狀,從而大大增加了這些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 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12-21 19:1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 今天就是冬至了,都說冬至要吃餃子,那麼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 冬至前後,記得多吃「3紅2白」,有營養熱量高,數九寒天順利過
    冬至一到,意味著正式進入「數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來臨了。人們更喜歡吃一些高熱量高營養的食物,給身體提供熱量、抵禦嚴寒。老話說冬至補一補,一年精氣足,冬季是四季中人體進補的最佳時節,素有「冬至一陽生」之說,相比於其他季節來說,寒冬時節更容易吸收、積累營養,所以冬天人也都容易「發福」,但身體會比較壯實,難怪民間常說「冬至要進補,開春能打虎」。
  • JAMA:幼兒期和成年早期較高死亡率與早產有關
    據9月21日刊《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上的一則研究披露,在一項包括了對60多萬在1973-1979年期間出生的瑞典人所做的研究發現,那些早產的人(即他們的胎齡不到37周者)與足月產的人相比,他們在其幼童時期及成年早期有著較高的死亡風險。早產是發達國家圍產期(指的是緊靠著出生前後的時期)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話說冬至的由來與習俗
    冬至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北方普遍吃水餃,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 冬至是哪一天,為何要「燒紙」,冬至日期預測今冬冷暖靠譜嗎?
    冬至是哪一天,為何要「燒紙」,冬至日期預測今冬冷暖靠譜嗎?「大雪」節氣馬上趕到,距離冬至也就不遠了,今年冬至具體哪一天來臨呢?都說「三九四九冰上走」,今冬何時「數九」,過年前後會冷嗎?對於村民的這些問題,我們簡要的分析一下一、冬至是哪一天,從何時開始「數九」?在農村「冬至」也被稱為「一陽生」,是24節氣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節氣,農村也有「冬至大於年」的說法,冬至的到來,開啟了下一個循環,白晝慢慢變長,黑夜慢慢縮短!
  • 百年扁氏:秋冬交替季節,三個養生小常識,不要錯過
    秋冬交替季節,三個養生小常識,不要錯過 俗話說秋天來了應該得多注意,來年絕對不生病,所以秋冬季節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間,學會養生保健就能夠保證自己少生病,那麼在這個時間我們應該如何去注重養生這個問題呢?下面幫助大家分享幾個小常識,家庭必備小手段。
  • 美國殘疾老年人的額外支出:1992-2005(下篇)|老年人|死亡率|殘疾|...
    對1992年和2002年兩個具有全國代表性的美國老年人組別進行比較的結果表明,每增加一個額外無殘疾生活年所需要的貼現成本在47000美元至141000美元之間,假設無殘疾預期壽命增長的 25%至75%的收益歸因於醫療支出的增加。這些估計值大大低於以前僅基於死亡率趨勢的成本估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