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為何要吃糯米自製「風吹肉」?

2020-12-20 遂寧新聞網

明天是12月22日,今年的冬至節氣。有歌詞唱道「數九寒天」,這個「九」就是從這一天算起。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如同尋常的每一天,但老百姓會惦記著。在這一天,買些新鮮豬肉醃製臘肉,因為冬季製作的臘肉自帶「保護體系」,能在自然條件下存放。

這一天,長沙人還要吃糯米飯,有的還像北方人一樣來份餃子。還有不少長沙人依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理,在這一天到醫院和藥店進行「三九灸」或飲用膏方。冬至是一年中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其中蘊含的健康養生密碼,讓人們格外看重這一天。

冬至習俗:夏病冬治「三九灸」可治病防病

健康提示:補陽氣是抗寒抗疾病發生的關鍵

王女士昨日特意來到藥店,了解哪家會在冬至日開展「夏病冬治」的薰灸活動,因為兒子去年在冬至日嘗試了夏病冬治的「三九貼」「三九灸」後,鼻炎的狀況大有改善。

其實,三九天是指從冬至算起的第三個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中醫專家認為,人體陰氣最盛之時,同時也是陽氣始生之時。很多人進入冬季後,就開始出現形寒肢冷、手足冰涼、畏寒喜溫等症狀。另外,大多數患有呼吸、消化系統慢性病的人,也會隨著天氣變冷而病情加重或復發。

因此,在中醫看來,「固護陽氣」是抵抗寒冷天疾病發生的關鍵。其中,最簡便、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冬灸。三九冬灸是根據「秋冬養陰,夏病冬治」的道理進行貼藥治病,與三伏灸治療原理和方法大致相同,只存在時間的差異。

說到冬季養生,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小兒推拿治療中心負責人湯偉認為,首推通過「夏病冬治」治慢病。因為,冬季用藥物貼穴位,不僅能鞏固夏日(三伏貼)取得的效果,還能控制疾病的發作,達到冬夏皆治、扶正祛邪、調補陰陽更為理想的效果。

例如,三九天人體陽氣斂藏,寒冷致氣血不暢,皮膚乾燥,毛孔閉塞,而通過做三九灸,不少市民自覺體內有了生氣,脾腎運轉得更為通暢了。

冬至習俗:吃糯米、湯圓等傳統食品

健康提示:糯米益氣健脾、補骨健齒,老人孩子不宜多吃

冬至日煮一大鍋糯米飯,與家裡人一起分享,彭女士每年將冬至日過出了儀式感。為何冬至日要吃糯米呢?

最初人們是將它作為一種庇護。因為傳統習俗中,人們在煮糯米飯時會加一些紅豆,而紅豆是古代常視為闢邪、防災之物。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傳說背後還有健康因素。因為在冬至這一天,人體內熱重,而寒氣也較重,身體需要進行清內熱、溫補,而糯米飯、湯圓等食材,則符合溫補的要求。此外,從營養的角度來講,糯米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穀類食品,除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中醫認為,糯米性味甘溫,入脾、腎、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之人,吃點糯米非常有好處。同時,糯米也常能與其他食物為伍,與山藥、蓮子、豬肚等同煮同食,都有比較好的健脾、補益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相對於普通的秈米,糯米的可消化性比較差,老年人和孩子不適合吃得太多。建議吃糯米的時候搭配點蘿蔔湯,能夠化解吃糯米可能導致的便秘。

冬至習俗:家家戶戶自製「風吹肉」「東方奶酪」

健康提示:要注意殺菌徹底、製作環境的衛生

「東方奶酪」是什麼東西?網友們力挺的這種食物,其實就是長沙人偏愛的「腐乳」。對於這種食物,不少市民認為,因為它是發酵生產製作的食品,安全風險不大。其實,媒體就有過老年人和孩子因為吃了自製腐乳等,出現嘔吐、視力模糊、多臟器衰竭症狀的報導。

冬至日,長沙人除了喜歡自製腐乳外,還喜歡自製臘肉和風吹肉。長沙市食藥監局的食藥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像自製臘肉,在醃製的過程中很容易被肉毒桿菌汙染,因此,市民在製作時要適當加入一定量的鹽,以抑制腐敗微生物的繁殖,在食用前最好用水浸泡洗淨,以降低身體對鹽分的攝取。

此外,不少市民認為臘肉可長時間存放,其實這種食品存放期最好不超過1個月。製作的環境和存放的容器要注意消毒滅菌,以降低被細菌感染的機率。

三九天「燥易傷肺」,而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因此冬季不妨吃些「白色食物」,可以潤肺補水。如常吃白蘿蔔、白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蓮子等;也可煲些冬瓜湯、白蘿蔔湯、大白菜湯等,補水的效果遠遠超過只喝白開水。(記者 周輝霞)


相關焦點

  • 冬至到,廣東人要「加菜」吃冬至肉,老祖宗的傳統智慧,寓意美好
    冬至到了,廣東人要「加菜」吃冬至肉,老祖宗的傳統智慧,寓意美好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冬至民間食俗:餛飩、餃子、糯米糰
    為了紀念他施藥治病的恩德,到了冬至這一天,人們都包嬌耳來吃。「嬌耳」又稱「餃兒」,也就是現在我們所吃的餃子。傳說吃了冬至餃子,包管耳朵不會凍傷。南陽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吃糯米糰。中國南方則在冬至吃糯米糰,並且要搓兩個又大又圓的粘在門環上。
  • 記錄我第一次做「風吹肉」的經歷
    所謂「風吹肉」是我們四川臘肉的一種做法,不加任何調料,只是用鹽醃製風乾即可食用,做法簡單,風味獨特,是我家餐桌上少不了的家常美食。父親在世的時候每年都會殺了自家土豬,做好了風吹肉託運或者親自送過來,但是以後再也吃不到了,只能自己動手試著做了。
  • 冬至吃什麼|冬至過節吃什麼|冬至習俗吃什麼
    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
  • 冬至是一個節日嗎?為何總要吃餃子?
    轉眼之間,又是一年冬至來臨。在二十四節氣中,它是很特別的一個,在古代也曾被稱為「亞歲」。  至今,冬至在人們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它的討論也一直未曾停歇。吃餃子、吃湯圓……對很多人來說,在這個時候來一份屬於冬至的美食,代表的也是對不久之後春節團圓的期盼。  它是一個節日嗎?
  • 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
    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 冬至吃哪些傳統食物 南方冬至節習俗是什麼(2)
    吃湯圓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習俗吃什麼
    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
  • 冬至吃什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餃子寓意
    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
    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 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
    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12-21 19:1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冬至的忌諱和風俗你了解多少 今天就是冬至了,都說冬至要吃餃子,那麼冬至為何總要吃餃子?冬至是什麼時候?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過了冬至,太陽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逐漸變長,因此冬至也有「六陰消盡一陽生」的說法。 氣候特徵 「冷在三九、四九」。由於我國疆域遼闊,氣候相差懸殊,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而言實際上要偏遲。
  • 中國冬至習俗各不同,南吃湯圓北吃餃,廣東人:冬至大過年……
    廣東—冬至大過年要說到冬至氛圍最為濃厚的省份之一,廣東省是一定榜上有名的。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從小聽到大的一句諺語「冬至大過年」就顯示出了冬至的重要性。杭州—吃年糕年糕,作為中國人非常喜愛的一種傳統美食,在春節和冬至時候,很多地區都還保留著吃年糕的講究。
  • 歲寒又冬至,團圓正當時!寧海要吃冬至圓
    寧海民間對待冬至像過小年一樣隆重,此時農事已閒,拜拜祖宗,一家人在一起打打牙祭,享受著一年中最長的一個夜晚,別有一番意味。 據光緒《寧海縣誌·風俗》卷二十三記載:「冬至,屑糯米粉作湯糰,以赤小豆作餡,禮神及祖考。丐者裝鬼判狀,仗劍擊門,口喃喃作咒,謂之『跨灶王』,即古儺禮。」
  • 冬至節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
    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
  • 冬至來了,華農人吃什麼?
    一定要記得吃餃子冬至吃餃子才不會凍掉耳朵這個故事沒有忘吧?湯底以蔥花、醬油和豬油調味,第一口碰到湯圓外皮時就是鹹鮮,咬下去是軟糯柔滑的糯米湯圓皮,接下來就要吃到肉餡了,要小心燙。我每年都會因為急著吃被肉餡的湯汁燙到,肉餡是牛肉的所以非常有韌勁,和湯圓的皮一起嚼的時候會有很神奇的舌尖體驗,而且還有牛肉和豬油香味buff加持,特別香!
  • 冬至吃湯圓由來和傳說 南方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嗎原因分析
    2018年南方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一到冬至,我國南方地區都會煮上湯圓,正所謂吃了湯圓,就會年長一歲。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早起開始忙活,和面,剁餡,調拌準備包餃子,氣氛隆重不亞於過年。
  • 冬至為何又稱「小年」?這天為何南吃湯圓北吃餃子?
    今天,不妨從歷代名人筆下的詩詞,來一起了解下南北方過冬至,到底都有哪些不同?一、過冬至,到底吃什麼呢?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尤其在慶賀重要節日的時候,人們在「吃」的上面就尤為重視和講究。而經過千百年來歷史進程的演變,不同地區在冬至也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飲食文化。
  •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 潮汕冬至習俗都有哪些 潮汕冬至要吃什麼
    冬至可以吃哪些東西提起冬至,我們其實並不陌生。在二十四節氣裡也算是一bai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被稱為「冬節」,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這個節日的重要性,民間甚至有「冬至如大年」的說法。冬至要吃的食物。當然,這還用說嗎,每年的冬至日不都吃餃子嗎?
  • 冬至大如年,到底吃什麼才能不凍耳朵?
    ,所以媽媽煮了3種湯圓——肉餡(自己包),芝麻餡(廣州酒家的,挺好吃),福州米時(自製)。我偏愛福州人冬至小食「米時」福州的「米時」就是糯米糰子,無餡,表面滾一層黃豆白糖粉,糯米星人最愛~02北方人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