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12月22日,今年的冬至節氣。有歌詞唱道「數九寒天」,這個「九」就是從這一天算起。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如同尋常的每一天,但老百姓會惦記著。在這一天,買些新鮮豬肉醃製臘肉,因為冬季製作的臘肉自帶「保護體系」,能在自然條件下存放。
這一天,長沙人還要吃糯米飯,有的還像北方人一樣來份餃子。還有不少長沙人依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理,在這一天到醫院和藥店進行「三九灸」或飲用膏方。冬至是一年中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其中蘊含的健康養生密碼,讓人們格外看重這一天。
冬至習俗:夏病冬治「三九灸」可治病防病
健康提示:補陽氣是抗寒抗疾病發生的關鍵
王女士昨日特意來到藥店,了解哪家會在冬至日開展「夏病冬治」的薰灸活動,因為兒子去年在冬至日嘗試了夏病冬治的「三九貼」「三九灸」後,鼻炎的狀況大有改善。
其實,三九天是指從冬至算起的第三個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中醫專家認為,人體陰氣最盛之時,同時也是陽氣始生之時。很多人進入冬季後,就開始出現形寒肢冷、手足冰涼、畏寒喜溫等症狀。另外,大多數患有呼吸、消化系統慢性病的人,也會隨著天氣變冷而病情加重或復發。
因此,在中醫看來,「固護陽氣」是抵抗寒冷天疾病發生的關鍵。其中,最簡便、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冬灸。三九冬灸是根據「秋冬養陰,夏病冬治」的道理進行貼藥治病,與三伏灸治療原理和方法大致相同,只存在時間的差異。
說到冬季養生,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小兒推拿治療中心負責人湯偉認為,首推通過「夏病冬治」治慢病。因為,冬季用藥物貼穴位,不僅能鞏固夏日(三伏貼)取得的效果,還能控制疾病的發作,達到冬夏皆治、扶正祛邪、調補陰陽更為理想的效果。
例如,三九天人體陽氣斂藏,寒冷致氣血不暢,皮膚乾燥,毛孔閉塞,而通過做三九灸,不少市民自覺體內有了生氣,脾腎運轉得更為通暢了。
冬至習俗:吃糯米、湯圓等傳統食品
健康提示:糯米益氣健脾、補骨健齒,老人孩子不宜多吃
冬至日煮一大鍋糯米飯,與家裡人一起分享,彭女士每年將冬至日過出了儀式感。為何冬至日要吃糯米呢?
最初人們是將它作為一種庇護。因為傳統習俗中,人們在煮糯米飯時會加一些紅豆,而紅豆是古代常視為闢邪、防災之物。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傳說背後還有健康因素。因為在冬至這一天,人體內熱重,而寒氣也較重,身體需要進行清內熱、溫補,而糯米飯、湯圓等食材,則符合溫補的要求。此外,從營養的角度來講,糯米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穀類食品,除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中醫認為,糯米性味甘溫,入脾、腎、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之人,吃點糯米非常有好處。同時,糯米也常能與其他食物為伍,與山藥、蓮子、豬肚等同煮同食,都有比較好的健脾、補益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相對於普通的秈米,糯米的可消化性比較差,老年人和孩子不適合吃得太多。建議吃糯米的時候搭配點蘿蔔湯,能夠化解吃糯米可能導致的便秘。
冬至習俗:家家戶戶自製「風吹肉」「東方奶酪」
健康提示:要注意殺菌徹底、製作環境的衛生
「東方奶酪」是什麼東西?網友們力挺的這種食物,其實就是長沙人偏愛的「腐乳」。對於這種食物,不少市民認為,因為它是發酵生產製作的食品,安全風險不大。其實,媒體就有過老年人和孩子因為吃了自製腐乳等,出現嘔吐、視力模糊、多臟器衰竭症狀的報導。
冬至日,長沙人除了喜歡自製腐乳外,還喜歡自製臘肉和風吹肉。長沙市食藥監局的食藥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像自製臘肉,在醃製的過程中很容易被肉毒桿菌汙染,因此,市民在製作時要適當加入一定量的鹽,以抑制腐敗微生物的繁殖,在食用前最好用水浸泡洗淨,以降低身體對鹽分的攝取。
此外,不少市民認為臘肉可長時間存放,其實這種食品存放期最好不超過1個月。製作的環境和存放的容器要注意消毒滅菌,以降低被細菌感染的機率。
三九天「燥易傷肺」,而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因此冬季不妨吃些「白色食物」,可以潤肺補水。如常吃白蘿蔔、白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蓮子等;也可煲些冬瓜湯、白蘿蔔湯、大白菜湯等,補水的效果遠遠超過只喝白開水。(記者 周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