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為何又稱「小年」?這天為何南吃湯圓北吃餃子?

2020-12-22 瀟湘晨報

今天18時02分將迎來冬至節氣

這就意味著,數九寒天來了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這個傳說有著「冬至大過年」地位的節氣,每年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的樂趣和儀式感。

冬至,從古至今,都是值得慶賀的好日子。《漢書》中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人們一般認為,冬至過後,白晝一天比一天長,是陽氣回升,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當慶賀。

所以,冬至也成為了不同地區人們會慶祝的傳統節日之一,而關於南北方過冬至的差異,也成為了每年人們的熱議話題。

今天,不妨從歷代名人筆下的詩詞,來一起了解下南北方過冬至,到底都有哪些不同?

一、過冬至,到底吃什麼呢?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尤其在慶賀重要節日的時候,人們在「吃」的上面就尤為重視和講究。而經過千百年來歷史進程的演變,不同地區在冬至也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飲食文化。

於是,冬至吃什麼,就成為了南北方地區人們備受關注的話題點。

北方人說:「冬至要吃餃子」!而南方人說:「冬至要吃湯圓」!

當南北方人們為冬至吃什麼而爭論不休時,其實古人早就告訴了我們關於這一不同飲食習俗的淵源。

01 北方吃餃子,是紀念醫聖張仲景

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在北方,人們過冬至普遍都以吃餃子為主,原因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東漢時期,長沙太守張仲景施藥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返鄉之際恰逢冬季,他看到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為了醫治鄉鄰的凍瘡,他讓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形狀的嬌耳,熬煮成「驅寒嬌耳羊肉湯」,分給來求藥的人食用,不料人們吃了之後竟然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被治好了。

所以,祛寒嬌耳湯就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而餃子也以「驅寒,暖心」之意被北方人們所推崇,後來也演變為北方人過冬必吃餃子(嬌耳)的習俗。

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02 南方吃湯圓,是寄予「團圓」美好祝願

在南方地區,冬至盛行吃湯圓,每逢冬至清晨,每家每戶都會用糯米粉、包上糖、肉、菜、果等餡料,製作成圓團,不僅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還用於祭祖或者是贈送給親朋好友表達節日祝願。所以古人就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湯圓在南方,寓意「團圓」,因為冬至一到,離新年就不遠了,所以古時就有「冬至大過年」的講法。於是,冬至就變成了在外漂泊的人們回家的重要節日。

在親人團聚時刻,吃上一碗湯圓,一家人其樂融融,熱熱鬧鬧,就能使得冬日的寒冷驅散,漂泊的遊子也能重溫到家的溫暖。

正如詩人陳志歲《湯圓》中所言:

顆顆圓圓想龍眼,耋齠愛吃要功夫。

拌雲慢舀銀缸水,摶雪輕摩玉掌膚。

推入湯鍋驅白鴨,撈來糖碗滾黃珠。

年年冬至家家煮,一歲潛添曉得無?

從古至今,湯圓不僅僅只是一碗湯品,它更是寄予了一個家庭對團圓的期盼和對未來的嚮往。

而除了餃子和湯圓,部分地區還有流行吃餛飩的習俗,如老北京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在江南水鄉,冬至之夜全家會聚在一起,吃上一碗赤豆糯米飯,除此之外,還有東南的麻餈、寧波的番薯湯果、滕州的羊肉湯等冬至飲食習俗。

冬至,燈火通明,家人閒坐,相談甚歡,無論是吃餃子、湯圓,還是餛飩、糯米飯等,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人們最幸福的事情。

二、南北方冬至,到底哪裡更冷?

北方人認為南方的冬天,是不冷的,陽光明媚,四季如春。

而南方人認為北方的冬天,是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的,而且北方人超級能抗凍!

然而,事實卻是:

一群北方人來了南方後,縮在被窩裡冷到瑟瑟發抖!

一群南方人到了北方後,還可以在屋裡穿著短袖吃冰棍!

北方,雖然冬天溫度能下降到-20℃,但是室內統一採用集中供暖的方式,人們在家待的時間比較長,所以相對來說會感覺很暖和。

唐代詩人李白寫過一首關於北方冬天的詩,裡面就曾提到「火爐」這一供暖設備。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之日,天氣十分寒冷,墨筆也凍結了,正好可以偷懶不寫新詩,誰知喝上一杯火爐上的溫熱美酒後,李白身子暖和了,也喝醉了,還恍惚間以為是大雪落滿山村。

而南方,基本都是分散供暖,雖然戶外溫度沒有北方低,但回到家裡總感覺涼颼颼的,即使躲在被窩也感覺風直透進來。

冬已至,天愈寒 祝大家冬至安康

冬至 古詩詞賞析

《冬至吟》

宋 ·邵雍

何者謂之幾,天根理極微。

今年初盡處,明日未來時。

此際易得意,其間難下辭。

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

《滿江紅﹒渡黃河》

清 ·孫朝慶

怒浪如山,正急槳、黃流爭渡。

看滾滾、來從天上,建瓴東注。

手挽狂瀾原不易,石填大海終何補。

最堪憐、斷岸泣遺黎,悲難訴。

待議浚,茫無路。待議塞,渾無緒。

問年來、誰是濟川才具。

細雨綈袍全溼透,斜風破帽驚吹去。

恁艱辛、猶自喜身閒,同鷗鷺。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宋 ·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溼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相關閱讀:

冬至節介紹(一)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節介紹(二)

每年太陽運行到黃經270度時為冬至節氣,表示寒冷的冬季已經到來。太陽直射南半球的南回歸線,在北半球太陽的輻射量和日照時數達到最低點。另外,這時北半球的白晝最短,夜晚最長,故又稱它為日短至。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與夏至一樣是陰陽轉折時期,陰極而生陽,「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意思是說,從這一天以後到立春的45天,陽氣逐漸上升,陰氣逐漸下降,白晝漸漸變長,夜晚漸漸變短。

(來源:山東省教育廳政務新媒體「山東教育發布」(微信號:sdjyfb)、中國天氣網)

【來源:山東教育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今日冬至,資興的你吃湯圓還是吃餃子?
    今日冬至無論是北方的餃子還是南方的湯圓以及餛飩、餈粑、年糕、糯米飯、羊肉湯……似乎都帶著思鄉的味道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所以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已有
  •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轉眼間就到了冬至,明明還記得前些日子還是小雪,但是不得不說,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特別的那個。很多人可能不會記得立冬,大雪和小雪,但總會記得冬至,而且關於冬至的飲食的討論,也是經久不衰。一般來說大差不差,就是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將冬至當成傳統節日。因為冬至本身就屬於,既可以算得上是節氣,也可以能算成節日,而且在古時候,冬至也是應該很熱鬧的日子。
  • 冬至吃餃子:耗熱量多補充熱量 冬至吃湯圓:美好圓滿團圓之意
    中國古時周秦時代,便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因此也令冬至不只是節氣,亦成為一個重要節日,中國民間家庭也會有不同方式來團聚慶賀,其中在北方會吃餃子和宰羊,而在南方,就會製作湯圓,因湯圓同時象徵圓滿、團圓。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這天由於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故此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日。這天之後,太陽便逐漸北移,白天時間便會一天天變長。
  • 除了餃子和湯圓,居然有人在冬至喝羊湯餛飩吃麻餈糯米飯...
    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素有「亞歲」、「小年」之稱。 但對於吃貨來說,逢年過節不談歷史,「吃」才是頭等大事!    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方式來慶祝冬至,除了餃子和湯圓,還有人在冬至喝羊湯餛飩吃粽子白切雞......  今天我們整理了全國各地冬至吃貨地圖,如果你吃膩了餃子湯圓,不如看看其他地區的人是怎麼過冬至的。
  • 說正經的,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說正經的,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這天 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北半球白晝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過了冬至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此日太陽到達黃經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日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晝最短,夜最長。
  • 冬至,為什麼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換換行不行?
    你們的家鄉冬至吃什麼?成都在經歷一周雨雪天氣後,終於見到了太陽,感覺整個人都活過來了,大街上多了很多帶著成都範兒的人們,悠閒的,舒適的曬著太陽。吃什麼都要家人在一起才有滋味冬至,這個南吃湯圓北吃餃子的節日,四川人卻有自己的吃法,三五朋友亦或是一大家子,圍在一起,熱騰騰的鍋子裡面,奶白的湯,香嫩的羊肉或羊雜,綠油油的香菜,碟子裡紅彤彤的小米椒
  • 上海習俗|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但每到冬至,朋友圈一些熱心人就會友情提醒:姐姐,別忘了吃餃子。剛開始,姐姐不以為然,回敬一句謝謝,然後打開冰箱取出一袋速凍湯圓,放在鍋裡燒開,吃上一碗,渾身熱騰騰的。時間一長,居然,有個別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也起勁地在圈子裡曬起餃子的照片。更有趣的是,家門口開的某餃子店,到了冬至這天,排起長長的隊伍,馬路上,寒冷的空氣裡瀰漫著一股股韭菜味……仿佛,上海人到了冬至,一律吃餃子。於是,有人在圈裡貼出帖子:冬至,上海人應該吃圓子。馬上有人跟帖:應該吃餃子。
  • 冬至吃啥有講究,你家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呢?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一個日子,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網上一直有關於冬至節吃什麼的爭論:是吃餃子呢,還是吃湯圓呢?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這是有緣由的。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我原天真地以為冬至不就是「南湯圓北餃子」嘛,看了微博朋友圈才發現,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湯圓、餃子、餛飩、火鍋、羊肉湯...簡直是美食大賞。這冬至料理真的有這麼豐富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冬至這天,全國人民都流行吃啥?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昨天冬至,po圖秀一下「冬至吃了啥」順理成章地承包了本編朋友圈一天的精彩。我原天真地以為冬至不就是「南湯圓北餃子」嘛,看了微博朋友圈才發現,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湯圓、餃子、餛飩、火鍋、羊肉湯...簡直是美食大賞。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傳說冬至吃餃子緣起於東漢醫聖張仲景,據說在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禦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保護耳朵。  時至今日,人們把包餃子的習俗沿襲了下來。
  • 東北人冬至吃餃子燉酸菜喝羊湯,外國人冬至吃什麼?
    這幾天冬至美食成了熱點,夏至和冬至是24節氣裡面比較重要的節氣,東北人冬至吃餃子燉酸菜,吃燒麥喝羊湯,那麼其他國家人冬至吃什麼,我們先看看日本人冬至吃什麼?日本人冬至吃南瓜、蓮藕、胡蘿蔔、銀杏果、金桔、寒天、烏冬這七種食物,他們稱之為冬至七寶菜,日本的七代表很多種意思,包含營養度過寒冬的小智慧。日本人為什麼冬至吃南瓜,以前西方人喜歡冬天吃南瓜湯,尤其是萬聖節這一天,日本吃這些菜主要原因是他們為秋季收貨的最美菜品,飽含陽氣,冬至要補充陽氣,所以日本人習慣吃這些菜。
  • 冬至到底該吃餃子還是湯圓
    再過20天馬上就要到冬至了。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冬季有兩個節氣是很重要的,一是立冬,二是冬至。那麼就有朋友要問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關於冬至吃餃子呀,還有一個小故事。冬至時節吃餃子,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日舍藥而流傳下來的。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的那年冬天,南陽大雪紛飛,白河邊上許多無家可歸的人衣不遮體,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命人在南陽東關架鍋,將祛寒的食材與藥材在鍋裡煮熬,撈出來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狀,下鍋煮熟後,施捨給乞藥的病人。這就成了餃子的來歷,而那一天,恰好是冬至。
  • 冬至一定要吃餃子?包子、餛飩、湯圓都不香嗎……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在古代,冬至的主要活動是祭天、祭祖、驅邪等。現在,冬至在人們心目中仍然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它的討論也一直未曾停歇,吃餃子、吃湯圓……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關於冬至的那些事。
  • 中國冬至習俗各不同,南吃湯圓北吃餃,廣東人:冬至大過年……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於每年公曆12月21、22或23日交節,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而關於冬至的習俗,素有南吃湯圓北吃餃子的說法,除了南北差異外,各個省份也大有不同,快跟著豬豬一起去看看吧!
  • 冬至丨除了餃子還吃啥?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 上海習俗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但每到冬至,朋友圈一些熱心人就會友情提醒:姐姐,別忘了吃餃子。剛開始,姐姐不以為然,回敬一句謝謝,然後打開冰箱取出一袋速凍湯圓,放在鍋裡燒開,吃上一碗,渾身熱騰騰的。但幾次下來,姐姐發覺不對了,怎麼都叫我吃餃子呢?我活了幾十年了,每逢冬至時,吃的都是圓子呀!
  • 一陽來復|日本的冬至不吃湯圓和餃子,居然吃這些?
    每年冬至,我都會組織大寶、小寶一起搓湯圓,雖然現在大家都是在超市買現成的,但是我還是覺得讓孩子動手參與製作,親身體驗傳統節氣的習俗更有意義。 「一陽來復」出自《易經》,意思是春天的到來,新年的伊始,也是古時候人們對冬至別稱。因為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短的一天,等過了冬至這天,陰氣盡,陽氣開始恢復,因此叫做一陽來復。
  • 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那麼,你知道冬至是為了紀念誰嗎?冬至吃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冬至為何吃餃子呢?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黑夜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