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耗熱量多補充熱量 冬至吃湯圓:美好圓滿團圓之意

2020-12-20 有客祁祁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而在冬至過後,白晝便會一天比一天長,天地陽氣也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循環開始。中國古時周秦時代,便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因此也令冬至不只是節氣,亦成為一個重要節日,中國民間家庭也會有不同方式來團聚慶賀,其中在北方會吃餃子和宰羊,而在南方,就會製作湯圓,因湯圓同時象徵圓滿、團圓。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這天由於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故此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日。這天之後,太陽便逐漸北移,白天時間便會一天天變長。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在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常說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未最冷過後迎最寒

「三九」是指從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約在陽曆一月中旬,時間與「大寒」相近。冬天裡冬至這天雖然在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少,但陸地積累的熱量還未損失至最少,所以冬至時天氣還不是最冷。

冬至後,太陽位置雖然北移,但陸地每天吸收的熱量仍少於散失熱量,但直到「三九」以後,陸地每天吸收的熱量超過散失的熱量,氣溫才逐漸上升,所以三九前後,為成為一年中最冷的時期。

古籍《通緯·孝經援神契》載:「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另《恪遵憲度抄本》說:「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至者,極也。」可見古人對這個現象早有認識。

冬至三候呈氣象變化

古人又把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故土中蚯蚓仍然蜷縮身體;古人又認為麋鹿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鹿會感到陰氣漸退而解角;而最後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泉水可流動並且溫熱。

漢朝冬至前後不聽政

古代對冬至非常重視,視冬至為大節日,故有「冬至大如年、大過年」的說法,甚至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認為過了冬至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後漢書》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意思是冬至當日,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好友相互拜訪、贈禮。

民間家庭在冬至會團聚慶賀,更會準備佳節美食來慶祝,令做冬成為一個非常重視食品和滋補的日子,做冬飯一定要有雞、有菜、有魚、有肉,但其實各地的冬至食俗也大有不同。

漢高祖冬至吃羊變習俗

其中在北方,有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認為冬天寒冷而人體耗熱量多,故應該多進食有營養食品補充熱量,故此北方地區有冬至吃餃子、吃餛飩,甚至宰羊的習俗,而中國冬至吃餃子更有悠久的歷史,南宋陳元靚的《歲時廣記》就曾提及:「京師人家,冬至多食餛飩。」

至於冬至吃羊肉,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天吃羊肉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而在南方,就興起吃湯圓,取其美好圓滿團圓之意;湯圓是宋朝以後元宵節的節令食品,不過在明清以後,江南諸地在冬節也常以湯圓祭神祭祖,在祭祀過後,當然是給人享用了。而在冬節的前夜,一家人會圍坐一起搓湯圓,充滿了過節團聚的歡樂氣氛。

相關焦點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每到冬至日,人們就模仿張仲景做「嬌耳」煮食並和熱湯,積久成俗,「嬌耳」傳久生變,又有了「餃子」、「扁食」、「水餃子」、「水點心」等地方性名稱。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 冬至吃餃子?南方人說我們冬至是吃湯圓的
    今天是冬至,朋友圈裡被北方朋友們的餃子刷屏了。但是很多南方的朋友提出了質疑「我們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啊!」冬至日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南北方的習俗差異,但是其寓意都是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雖然冬至是北半球光照時間最短的日子,但並不是最冷的一天,因為地表尚有「積熱」,大氣和水分仍能儲存熱量,到了三九、四九的時節地表積熱最少,此時的氣溫最低,所以說真正的寒冬還在冬至之後。 此日我國北方大部地區平均氣溫在0℃以下,南方大部地區普遍在6℃-8℃。東北大地千裡冰封,黃淮地區銀裝素裹,江南地區的農作物仍在生長,華南地區仍保持在10℃以上。
  • 冬至要吃湯圓是為什麼?冬至吃湯圓的寓意由來及傳說介紹
    「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 冬至到底該吃餃子還是湯圓
    再過20天馬上就要到冬至了。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冬季有兩個節氣是很重要的,一是立冬,二是冬至。那麼就有朋友要問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關於冬至吃餃子呀,還有一個小故事。冬至時節吃餃子,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日舍藥而流傳下來的。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的那年冬天,南陽大雪紛飛,白河邊上許多無家可歸的人衣不遮體,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命人在南陽東關架鍋,將祛寒的食材與藥材在鍋裡煮熬,撈出來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狀,下鍋煮熟後,施捨給乞藥的病人。這就成了餃子的來歷,而那一天,恰好是冬至。
  • 冬至吃什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餃子寓意
    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
    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 今日冬至|吃餃子吃湯圓都是福至
    意思是冬至這一天,應該養生靜心地度過。古人對冬至的重視可見一斑。時至今日,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北方有諺語:冬至到,吃水餃。南方也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 冬至吃什麼|冬至過節吃什麼|冬至習俗吃什麼
    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你那兒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這一天隨著太陽的位置靠最南邊,白晝變得最短,夜晚變得最長。傳說冬至是第一個被測出來的節氣,所以也被譽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人們總會在這一天祭祀寒冬之後,吃上一頓美滿的團圓飯。冬至餃子冬至這天在北方是要吃餃子的,餃子形如月牙狀,代表陰,而裡面圓鼓鼓的餡料則代表的是陽。表皮十二道褶則代表一年十二個月。
  • 冬至吃啥有講究,你家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呢?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一個日子,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網上一直有關於冬至節吃什麼的爭論:是吃餃子呢,還是吃湯圓呢?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這是有緣由的。
  • 冬至丨除了餃子還吃啥?
    冬至飲食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冬至養生,我國各地吃餃子成了最大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釀酒的習慣。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 又是一年冬至——你pick餃子還是湯圓?
    在我國北方,每年冬至這一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冬至吃餃子主要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餃子作為麵食,有饅頭、烙餅、麵條所不能比擬的優勢,那就是食物種類齊全,兼具穀類、蔬菜類、動物性食物(肉、蝦、蛋)、油脂類。吃一頓餃子,至少能攝入4種食物,更符合食物多樣化、平衡膳食的原則。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我原天真地以為冬至不就是「南湯圓北餃子」嘛,看了微博朋友圈才發現,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湯圓、餃子、餛飩、火鍋、羊肉湯...簡直是美食大賞。這冬至料理真的有這麼豐富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冬至這天,全國人民都流行吃啥?
  • 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
    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昨天冬至,po圖秀一下「冬至吃了啥」順理成章地承包了本編朋友圈一天的精彩。我原天真地以為冬至不就是「南湯圓北餃子」嘛,看了微博朋友圈才發現,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湯圓、餃子、餛飩、火鍋、羊肉湯...簡直是美食大賞。
  • 冬至吃湯圓由來和傳說 南方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嗎原因分析
    2018年南方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一到冬至,我國南方地區都會煮上湯圓,正所謂吃了湯圓,就會年長一歲。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早起開始忙活,和面,剁餡,調拌準備包餃子,氣氛隆重不亞於過年。
  • 冬至吃湯圓餃子?古人可比你會玩多了!
    冬至,南方人習慣吃湯圓,而湯圓又名「冬至團」,有團圓、圓滿之意。 而北方人則吃餃子,月牙狀的外皮代表陰,圓滾滾的餡代表陽,十二道褶代表著一年十二個月。
  • 冬至吃湯圓的寓意,一年一度的團圓節就要到了!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冬至節氣的含義,冬至吃湯圓的寓意,在家怎麼做湯圓?冬至吃湯圓的寓意冬至這天,北方的人們多吃餃子,而南方的人們則選擇吃湯圓,這種約定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那時候人們將湯圓叫做粉圓,煮好後要先拿來祭祖,之後在闔家圍桌吃湯圓,寓意團圓,圓滿,民間還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習俗吃什麼
    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