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習俗|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董鳴亭 More城讀

今日,冬至。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

既然是節,就和吃有關係。民以食為天嘛,為了吃,幾千年來演繹出很多悲壯、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一夫振臂,萬人揭竿響應,可以改朝換代。

切莫小看了人的一隻胃,小小一隻胃包,有時候可以翻江倒海。

現在是溫飽時代了,不為吃而犯愁,但往往為了吃什麼,怎樣吃好,成為生意經。

網上直播名目繁多,特別是深更半夜,雞飛狗跳的,偶爾打開某個網店,主播會突然叫著你的名字下單,讓人汗毛倒豎,簡直是半夜「鬼叫」。

有人推銷圓子,有人推銷餃子,都借著冬至的名頭做起了生意。

生意經是五花八門的,你信就買。

01

腳不會生凍瘡

但每到冬至,朋友圈一些熱心人就會友情提醒:姐姐,別忘了吃餃子。

剛開始,姐姐不以為然,回敬一句謝謝,然後打開冰箱取出一袋速凍湯圓,放在鍋裡燒開,吃上一碗,渾身熱騰騰的。

但幾次下來,姐姐發覺不對了,怎麼都叫我吃餃子呢?我活了幾十年了,每逢冬至時,吃的都是圓子呀!

在我記憶中,每到冬至時,左右鄰居就坐在一起,搓糯米粉,包圓子,大大小小、甜甜鹹鹹、葷葷素素,煞是鬧忙。

然後,東家的圓子端到了西家的飯碗裡,西家的孩子用碗裡的鹹圓子換東家的甜圓子,吃好,汰腳,早早睡覺。

因為,冬至夜的天是最漫長的,如果做個好夢也是最靈驗的。

姐姐曾希望做個好夢,買彩票中頭獎,但冬至從來沒有做過一個夢,所以,基本不買彩票。

但圓子肯定要吃,腳也要汰,吃了,汰了,一個冬天腳就不會生凍瘡。

02

究竟吃啥

朋友圈裡友情提醒吃餃子,也是最近幾年的事情,而且都是生活在上海的,對自己家鄉食文化比較熟悉的人,他們也是出於好心,用盛情的態度提醒冬至吃餃子。

時間一長,居然,有個別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也起勁地在圈子裡曬起餃子的照片。

更有趣的是,家門口開的某餃子店,到了冬至這天,排起長長的隊伍,馬路上,寒冷的空氣裡瀰漫著一股股韭菜味……仿佛,上海人到了冬至,一律吃餃子。

於是,有人在圈裡貼出帖子:冬至,上海人應該吃圓子。

馬上有人跟帖:應該吃餃子。

那上海人,冬至究竟吃圓子還是餃子呢?

一時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說吃圓子的大都是老上海人,而且以南方籍為主。

說吃餃子的是以北方人為主,大都是在上海安居生活了十多年,他們對上海充滿了深深的愛。

於是,冬至究竟吃啥,彼此打起口水仗,有的,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一氣之下,把對方拉黑,斷交,永不來往。

03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上海是個包容的城市,生活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人。

是人總有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並根據不同的時令吃各種東西。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但長夜難熬,天又冷,吃點耐飢的東西,安穩地睡個好覺。於是,根據不同的地方,吃點不同的食物。

上海,位於長江流域,氣候四季分明,到了冬至後,氣候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生活在上海的上一輩人,大都是從江浙一帶移民過來,生活習慣、飲食起居,大都帶有江南習俗,喜歡吃米飯。

遇到過節什麼的,就習慣將糯米磨成粉,做成各種點心。

冬至,既然是節,那就意味著家人團圓,圍桌吃吃喝喝,用糯米做成的圓子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點心,唯有糯米可做圓子也。

冬至,上海人吃圓子沒有錯。

04

不凍壞耳朵

北方人,喜歡麵食。日常生活中,尤以麵條、饅頭、餃子為主。

而餃子,是招待客人過節的重要食物。

那麼,到了冬至,這個大如年的節日,北方地區就有冬至宰羊,吃餃子的習俗,用他們的話來說:冬至吃餃子,冬天不凍壞耳朵。

05

入鄉隨俗

冬至,究竟吃啥?

這永遠是個無法說服任何人的話題,特別是自我個性張揚的當下,爹媽都沒有權利規定你吃什麼。

但從尊重上海人的生活習慣,我主張吃圓子,也是為了保護一方的生活習俗。

習俗,也是一個城市的文化代表之一,當被人拋棄和遺忘時,上海的魅力也就失去了許多。

但上海是個多元化的城市,冬至,也可以吃餃子,雖然,有句話說:入鄉隨俗。

既然江南人把吃圓子習俗帶到了上海,北方人為何不能把吃餃子的習俗也帶進上海呢?

過去,上海人冬至吃圓子是不爭的事情,現在,可以爭個吃法,那麼再過幾十年,不用爭了,一律由需要來決定,吃圓子還是餃子!

城讀特約撰稿人:董鳴亭

作者介紹

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上海老新聞工作者協會會員。著有《上海十八相》《上海十八樣》 《上海十八行》《上海十八戀》 《女貞樹下LUN--上海老洋房的故事》(與陸偉合作)長篇小說《藍寶》等著名圖書,被讀者稱為「石庫門女作家」。

【版權聲明】

1.本文為《More城讀》原創作品,版權歸本號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小編聯繫。2.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若涉版權,請聯繫我們,第一時間刪除。

原標題:《上海習俗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上海習俗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但每到冬至,朋友圈一些熱心人就會友情提醒:姐姐,別忘了吃餃子。剛開始,姐姐不以為然,回敬一句謝謝,然後打開冰箱取出一袋速凍湯圓,放在鍋裡燒開,吃上一碗,渾身熱騰騰的。但幾次下來,姐姐發覺不對了,怎麼都叫我吃餃子呢?我活了幾十年了,每逢冬至時,吃的都是圓子呀!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傳說冬至吃餃子緣起於東漢醫聖張仲景,據說在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禦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保護耳朵。  時至今日,人們把包餃子的習俗沿襲了下來。
  • 冬至到底該吃餃子還是湯圓
    再過20天馬上就要到冬至了。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冬季有兩個節氣是很重要的,一是立冬,二是冬至。那麼就有朋友要問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關於冬至吃餃子呀,還有一個小故事。冬至時節吃餃子,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日舍藥而流傳下來的。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的那年冬天,南陽大雪紛飛,白河邊上許多無家可歸的人衣不遮體,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命人在南陽東關架鍋,將祛寒的食材與藥材在鍋裡煮熬,撈出來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狀,下鍋煮熟後,施捨給乞藥的病人。這就成了餃子的來歷,而那一天,恰好是冬至。
  •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轉眼間就到了冬至,明明還記得前些日子還是小雪,但是不得不說,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特別的那個。很多人可能不會記得立冬,大雪和小雪,但總會記得冬至,而且關於冬至的飲食的討論,也是經久不衰。一般來說大差不差,就是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將冬至當成傳統節日。因為冬至本身就屬於,既可以算得上是節氣,也可以能算成節日,而且在古時候,冬至也是應該很熱鬧的日子。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上海人最喜歡這些「餡」!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上海人最喜歡這些「餡」!今天是冬至節氣,吃碗湯圓是上海人的習俗。時下,湯圓餡也與時俱進,各種不同口味的湯圓,看看哪個才是你們的最愛吧!
  • 冬至吃什麼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為什麼要吃餃子由來
    冬至美食,你知多少  北方 餃子  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 冬至吃啥有講究,你家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呢?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一個日子,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網上一直有關於冬至節吃什麼的爭論:是吃餃子呢,還是吃湯圓呢?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這是有緣由的。
  • 說正經的,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說正經的,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故民間有俗語 吃了冬至面 一天長一線 冬至日北方人吃餃子
  •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1、祭祖:在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都有祭祖的習俗,在日也不例外,在南方地區冬至日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香爐和貢品祭祀祖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家庭和睦。2、補冬:冬至日的時候除了祭祖,還有補冬的習俗,補冬顧名思義就是進補,冬至日後人們開始吃一些食物,有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可以避免冬天生病。
  • 今日冬至|吃餃子吃湯圓都是福至
    意思是冬至這一天,應該養生靜心地度過。古人對冬至的重視可見一斑。時至今日,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北方有諺語:冬至到,吃水餃。南方也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非常之多。 酬神祭祖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
  • 冬至吃餃子?南方人說我們冬至是吃湯圓的
    今天是冬至,朋友圈裡被北方朋友們的餃子刷屏了。但是很多南方的朋友提出了質疑「我們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啊!」冬至日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南北方的習俗差異,但是其寓意都是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北方和南方吃餃子還是湯圓
    冬至吃餃子  每逢一個節氣,最熱烈的話題往往是「這個節氣吃什麼」?冬至更不例外。小雪臥羊、大雪臥豬之後,冬至的吃,註定是豐盛的。「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風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  北方食餃,南方食粑。
  • 「冬至」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也有人對冬至習俗一無所知,什麼好吃吃什麼 今天小new就帶大家盤一盤 冬至的英語表達&各地習俗 01 冬至節氣知多少
  • 冬至吃什麼|冬至過節吃什麼|冬至習俗吃什麼
    南方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後通常還有宴飲活動。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 包餃子、搓湯圓、冰糖葫蘆串起來……冬至「吃俗」俘獲味蕾,觸動...
    點擊播放 GIF 0.0M關心奉賢大小事,關注「上海奉賢」一手掌握!從冬至之日起,中國即進入了數九寒天。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這個冬天最冷的天氣要來了。這個節氣吃食上的習俗,北方人習慣吃餃子,南方人喜歡吃湯圓等。在奉賢,本地人也都愛吃湯圓,也就是俗稱的「冬至團」,寓意團團圓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今天上午,金匯鎮南行賢苑小區生活驛站裡傳出一陣陣歌聲,小區志願者正帶領著居民一起學唱「九九消寒歌」。
  • 冬至的奇特習俗話你知,吃湯圓嚼餃子,還有習俗好吃更好玩!
    在冬至的時候,人們最為熱衷的大抵是餃子。瑩白色的餃子,熱騰騰的熱氣緩緩浮起,輕蘸醋汁,咬開半口,或許是翠綠點綴肉料,又或許是鮮蝦紅裡透白炸裂口腔,好吃又給人莫大的視覺享受。餃子一直都是冬至時最為廣為人知首選,事到如今也只有湯圓能與它並駕齊驅,引起一大堆北方"餃子派"和南方"湯圓派"的撕逼大賽了。
  • 今天冬至,各位吃餃子還是湯圓?
    今天冬至,各位吃餃子還是湯圓? 今天冬至,各位吃餃子還是湯圓?
  • 冬至:南北習俗大比拼,這不只是湯圓和餃子的PK
    2.南方習俗:吃湯圓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 中國冬至習俗各不同,南吃湯圓北吃餃,廣東人:冬至大過年……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於每年公曆12月21、22或23日交節,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而關於冬至的習俗,素有南吃湯圓北吃餃子的說法,除了南北差異外,各個省份也大有不同,快跟著豬豬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