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我們看書的故事,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喜好。但現實是有些事物不管你喜好與否,這個世界依舊繼續運轉著。世間萬物都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就像我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而且都不喜歡農村。原因很簡單因為在農村整天都要幹活做事,似乎每天都有等著你來做也做不完的農活一樣。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回頭看才發現原來我們小時候在農村的那個童真已經消失了,再也無法追尋了。唯有遺憾的留存在我們的心底。
野苦蕒菜還有飼用價值,在開花前適口性好,各種畝禽均喜食,尤以豬、雞、鴨、鵝、兔、山羊最喜食,牛和綿羊也採食。在我的印象中以前在農村的菜地裡有這樣一種野草,它的葉子有白色的小絨毛,吃起來特別的苦,很難吃。記得在小時間爸媽叫我們把這種草刮回去給豬吃,它們卻吃的十分的香。
地裡這種草,在我們那裡叫「苦蕒菜」因為它是野生的所以都叫它為「野苦蕒菜」。出來打工後認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他們都有著不同的名字。比如:盤兒草、墓頭回、秋苦蕒菜、牛舌菜、稀須菜,苦蕒菜、還有些地方叫山林水火草等等
野苦蕒菜鮮草中含乾物質88.71%、粗蛋白質19.74%、粗脂肪6.72%、粗纖維9.63%、無氮浸出物44.02%、灰分8.6%。野苦蕒菜帶根全草可食,洗淨後可以涼拌、炒食或做湯。
在農村很多的老中醫通常以全草和根做入藥。春夏季節在開花前進行摘收,洗乾淨,鮮用或曬乾後用。其味道含苦、澀、涼、酸且有解毒清熱、止血、止帶、散瘀止痛的功效。還常用於子宮頸糜爛,白帶過多,子宮出血,下腿淋巴管炎,跌打損傷,無名腫毒,乳癰癤腫,燒燙傷,陰道滴蟲病。
其實在農村的低山的山坡上、田野和路旁都有著各種各樣的野生的花花草草等等不起眼的植物在中藥裡都是一些難得的藥材,和餐桌上的美味。那你大家有沒有見過這種野苦蕒菜呢?見過的可以留言評論告訴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