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打開手機,就看到各大平臺快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看看我支付寶裡面的餘額還安不安全。
多年前,阿里巴巴創立淘寶,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近些年,電商的發展急速變化。讓這個行業似乎看起來無所不能。你幾乎可以在網上買到所有東西。衣服包包家具家電······隨著冷鏈物流的發展,魚肉生鮮蔬菜也可以立馬送到家中。延伸出的其他服務,例如保險金融理財等等,電商大佬們總歸一個目的,讓你的錢包出口只有他一家。
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會有行業霸主以及行業魚蝦之分。毋容置疑阿里巴巴絕對是電商行業大佬,以及後起之秀京東,年輕有為的新興電商拼多多。但是後面兩家並沒有和我們的馬爸爸形成市場的良性分化,反而變成了惡性競爭。就在今年雙十一活動前夕,京東就已向國家工商總局實名舉報稱不斷接到商家反饋,說阿里巴巴集團在「雙十一」促銷活動中脅迫商家「二選一」。所謂二選一,本應該是消費者的權利,但阿里巴巴卻將此權利搶奪到了自己手上,二選一的直接對象成為了網絡平臺開設店鋪進行經營行為的各品牌商家。「如果你想在天貓入駐,那你便不可在京東或其他平臺上同時存在。」最近阿里巴巴可以說是壞消息不斷,先是螞蟻在科創板上市擱淺,後因之前收購銀泰股權被罰款,然後是支付寶下架了相關存款產品。
拋開所謂的行業競爭,其實作為普通消費者來說,無論阿里巴巴也好,京東也好,雙方在這樣的環境下,打的不僅僅是商家商品的價格戰了,最終靠的是品質和服務,來佔領更多的領地。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樣的競爭無疑是好的。但是目前的狀態,阿里巴巴「二選一」等一些動作,的確是對行業良性發展不利的。要說「二選一」這個操作其實已經很多年了,「二選一」是否涉嫌壟斷,誰都知道。
但是,這個話題之所以被大眾關注,源於有一次,阿里因為實施「二選一」被判賠錢,阿里某高管的一篇微博說「二選一」這個話題是炒作,表示「這個話題炒作的已經讓人生厭,我們實在不願意再被動的配合某些企業的無底線無休止的炒作了。」在網友看來這就說明阿里把「二選一」當作「真理」,認為就是要用這種手段佔領市場。「二選一」照樣年年搞,如入無人之境,有關部門也曾多次喊話,但是阿里照樣我行我素。畢竟人家佔領著網際網路最大的流量通道。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國家對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的調查。個人認為不只是針對行業競爭。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每個人的信息,都被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掌握著,大數據時代,這些東西是多麼可怕,從每年的年末,消費帳單,到我們的行蹤定位以及其他各種信息。如果一家獨大,這些信息的監管又是否安全呢?如果這些信息掌握在一些唯利是圖的資本家手裡,會不會被國外反華勢力利用?看似有些誇大,其實不然。就說前段時間外媒披露的一個消息,說國內有關人士向他們提供了中國共產黨員的信息,這就是一個例子。暫且不說信息的真實性,有這樣的消息也非空穴來風。
不可否認阿里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帶來了便捷,2020年,我們在經歷了新冠的考驗,生活能恢復正常,網際網路的貢獻不可小覷。支付寶裡的公交碼,政務通,電子身份證···等等這些功能的嵌入,讓衣食住行都能更加方便。
這次立案調查結果最終是什麼,我們尚未可知。但是國家是不會看著任何一個行業或者領域一家獨大。最終帶來的影響是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對於「二選一」,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