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期皇家使用過的滿文「數學教材」《幾何原本》、波蘭傳教士卜彌格著《中國植物志》的1656年印本、軟犢皮裝幀的第二版《天球運行論》1566年印本,以及《本草綱目》目前可見的最早版本、9米餘長記錄大運河真實面貌的《八省運河泉源水利情形圖》……這些歷經數百年乃至千餘年的科學典籍,從9月7日起在國家圖書館110周年館慶大展上與公眾見面。
9月9日是國家圖書館建館110周年,舉辦「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也是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據介紹,展覽匯集了全國20多個省40餘家公藏單位、30餘位私人藏書家的珍貴藏品330餘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典籍展覽數量、規模、等級最高的一次。
除上述科學典籍外,還有大量珍貴、難得一見的展現歷朝歷代在哲學、思想、文學等各方面偉大成就的珍品,如目前唯一一份秦朝政府檔案裡耶秦簡,為紀念司馬光誕辰1000年展出的《資治通鑑》殘稿,文津閣《四庫全書》、文源閣《四庫全書》、文瀾閣《四庫全書》及河南省圖書館藏文淵閣四庫全書刪餘稿《明文海》等。
據記者了解,該展覽面向公眾,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總館南區)第一、二、三、四展廳免費展出。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