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達克:這個童書作家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嚇唬小孩子

2020-12-17 澎湃新聞

我並沒有比別人畫得更好,或者寫作更優美,如果我曾經做過什麼,那就是讓孩子表達他們真實的自己。他們無禮、暴力,但也可愛。即使在最可怕的命運之前,也有歡笑的能力。他們同樣懂得死亡、悲傷。——莫裡斯·桑達克

桑達克

寶寶一生氣就要吃掉保姆,粗心大意的媽媽放任嬰兒被妖怪偷走,廚師把半夜跑出來的小孩當作麵粉烤成了蛋糕,女嬰被小鬼綁架而姐姐根本不想救她……這些奇怪甚至有些嚇人的劇情都來自莫裡斯·桑達克的兒童繪本,桑達克是一個怪胎,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嚇唬小孩子。

童書作家桑達克1928年出生於美國紐約,他是猶太移民後裔,有很多親人都悲慘地死在集中營裡,沉重的民族歷史使他從小就生活在孤獨、哀傷的氣氛中。他從小體弱多病,對死亡有深深的恐懼,「祖母曾給我縫過一套全白的衣服,這樣死神會誤以為我已經死了,而不至於帶走我。」桑達克曾在一次採訪中,形容自己的童年「危機四伏」。他沒有孩子,是一個同性戀者,「他對於兒童狂躁本質的洞察力,完全來自自己的童年。」曾有讀者這樣總結。

然而,童年充滿陰影的桑達克創作的有些嚇人的童書卻廣受讀者的喜愛,尤其是小孩,曾經有孩子的母親寫信給桑達克,說孩子實在太喜歡《野獸國》中的野獸,「以至於把畫給吃了」。桑達克也多次獲獎,被稱為「童畫界的畢卡索」,甚至歐巴馬也曾在白宮與孩子們分享過他的書。桑達克究竟有怎樣的獨特魅力?

6月10日上午,北京蒲公英童書館發布了新引進的桑達克系列童書,並且邀請了出版方、譯者和讀者代表分享了他們的心得。

桑達克的童書說了些什麼?

袁本陽是《桑達克的藝術世界》的譯者,他介紹了桑達克最著名的「童書三部曲」:「桑達克童書三部曲是《野獸國》《午夜廚房》和《在那遙遠的地方》,其基本模式是孩子離家、歸家的循環。《野獸國》講的是小孩從家裡跑到野獸國,然後又回來了的故事。出版時引起了轟動,因為在這本書之前的所有童書沒有出現過負面的東西,《野獸國》中有兇猛可怕的怪物,還有小孩居然跟他媽媽說『我要吃了你』,這些都會嚇到孩子。桑達克發現小孩子對食物有特殊的喜愛,故事內容是小孩從床上飄出來去廚房週遊一圈,被烤成蛋糕,最後又回到床上。《在那遙遠的地方》講了姐姐離家打敗妖怪,拯救自己的妹妹回家的故事,桑達克想通過這個書來解開他從小內心裡的夢魘。」

《野獸國》

「小狗珍妮」是桑達克作品中經常出現的角色,尤其在《格裡格裡砰!》中,小狗珍妮是主角。「她擁有一切,可又並不滿足。她覺得生活中一定還有點別的什麼,於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她拋下了屬於她的窗戶,吃掉了羨慕她的那盆花兒,離開了愛她的主人,拎上手提箱踏上了尋索之旅。」一位已經做爸爸的讀者王銘濤分享了他的閱讀體會,「珍妮本來什麼都有,類似於桑達克成名以後,獲得了很多東西。但小狗珍妮依然說,『我不在乎,我一定要尋找生活中生命中還有什麼別的東西。』然後她毅然出走,來到城外的白房子,遇到寶寶、獅子還有各種兇險,也沒有任何退縮。她還把自己的頭伸進獅子的嘴裡,拼死一搏。當她說出『世界鵝媽媽』這幾個字的時候,這個寶寶就叫『世界鵝媽媽』,一下子柳暗花明,負面情緒完全釋放,沒有任何道理可講。這就是一種人生狀態,到了那個點上,我要去追求我的心時,會不顧一切。在《格裡格裡砰!》的結尾,珍妮給自己的主人寫了一封信,意思是『我在這兒生活得很好,歡迎你來看我。但是,我也不知道世界鵝媽媽劇院在什麼地方』。作品充滿了矛盾,儘管桑達克在結尾把珍妮安排在了世界鵝媽媽劇院,但是珍妮還是說我也不知道它在什麼地方。很難用言語表達,但桑達克對生命的感悟就是這樣的。」

桑達克對於小孩有獨特的理解

桑達克曾經提醒成年人:「不要輕視童年時代的恐懼與不安,它們將伴隨人的一生;不要低估孩子們的洞察力,他們什麼都知道。」他以童書為媒介,傳達了他對孩子與童年的獨特理解。對此袁本陽解釋道,「社會普遍的觀點是,童年是天真爛漫的,兒童什麼都不懂。但是在桑達克看來,童年並不是你們說的那樣美好,小孩也有憂傷、恐懼、無聊和難以克服的困擾,只是大人裝作不知道而已。大人以為小孩子不能克服困難,實際上小孩比你想像的要厲害得多。小孩有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比如他內心有非常強烈的憤怒,媽媽不理解我,不讓我吃飯,非讓我上床睡覺,我就生氣。生氣怎麼辦呢?沒人幫我,我就自己解決,我幻想自己打敗這些妖精,打敗之後,我接受了這個現實世界。比如《在那遙遠的地方》,姐姐不願意照顧妹妹,就幻想妹妹乾脆被妖怪抓走得了,但是姐姐後來又重新把妹妹救回來了,從此就克服了心裡的憤怒和恐懼。因此桑達克說,『我不否認孩子小時候需要我們去保護他,可是我們永遠不要假設或者假裝他們不知道,他們知道的比我們要多。其實如果父母假裝小孩不知道,小孩就會拒絕和父母討論,會傷害孩子。』」

桑達克的作品《格裡格裡砰!》裡有一頭獅子,凡是這個保姆不能好好地餵寶寶吃飯的時候,就要被獅子吃掉。「獅子是憤怒的,桑達克有很強的情緒,這種憤怒代表兒童內心的憤怒,『我要吃了你』。」王銘濤說。

粲然是一位母親,她分享了自己孩子讀桑達克的感受:「在我孩子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我跟他吵了一架,然後他就走到書架把書都扒拉下來,最後坐在那拿起《野獸國》翻,當然他還是很生氣的。後來他站起來把這本書拍在椅子上,要帶我去看一個東西,他抓著我到了他的臥室,旁邊有一個垃圾筒,他把垃圾筒踩開,裡面是廢紙巾,他說這就是一個頑皮的小孩流的眼淚和鼻涕,聽起來覺得好悽楚。但是那一瞬間,我就明白小孩在閱讀桑達克的時候,其實已經得到了救贖。哪怕沒有任何方式引導他們突破恐懼、走過黑暗,僅僅是他們知道每一個人在恐懼和死亡面前都平等,都是同樣在忍受折磨,當他們知道頑皮的孩子也有眼淚時,可能他們的心就已經得到了陪伴和救贖。」

桑達克在嘗試讚美這個殘缺的世界

「世道這麼壞,為什麼我們還要活下去?人生艱難,孩子要怎樣面對?」讀者阿啃思考過這些根本問題。「桑達克是一個經歷了二戰的猶太人,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他把人生的艱難也寫給了孩子們看。這一點在兒童文學上是很大的突破,初為人父母的我們總是想把完美的世界展現給小孩,比如龍應臺發現格林童話裡有很多黑暗,她就會把這些書藏起來,讓孩子找不到,其實這是對兒童的誤解。桑達克是在嘗試讚美這個殘缺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殘缺的,但是裡面必然還有非常美好的東西的存在。」粲然也認為「桑達克畫出了一種心靈的冒險,給予小孩勇氣,帶著孩子去正視恐懼、黑暗,內心真正成長。」

兒童插畫師的九兒分享了她童年的恐懼,「我3、4歲的時候,能看到很多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但是我每次跟父母說起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們都說我編瞎話;我告訴同學,同學就說我是怪胎,或者說我有陰陽眼。這些東西我一直沒有得到釋放,到現在看恐怖片都是我的愛好。所以,一本好的童話書真的是一劑良藥。我看的第一本書是《野獸國》,它裡面用的那種藍,我覺得只有在桑達克的書裡面才恰到好處。我從那種藍裡面感受到了憂傷、恐懼和擔心,就像我小時候經歷的一樣。他作品裡的動物形象,眼睛都特別大,是兒童看世界的一個窗口。而人物的腳都被畫得特別大,我以前是設計雕塑的,雕塑的重心一定要特別穩。桑達克之所以把腳畫那麼大,他可能覺得孩子的重心很穩,不需要父母的擔心和攙扶,靠自己就可以地走路。」

同是兒童插畫師的馬鵬浩從時代的角度解釋了桑達克,「1945-1963,二戰結束20年,這20年主流崇尚的是平靜、安詳、療傷的環境,人們對內心深處的野性會避諱,但是桑達克提出來了,他直面野性和恐懼,試圖去真正安放它,而不是表面的平靜。」

桑達克創作童書首先是為了他自己

陳賽是《三聯生活周刊》的主筆,她分享了一些桑達克的故事,「英國劇組家託尼·庫舍跟桑達克合作過一部歌劇,講了桑達克和一隻蝙蝠的對談。在桑達克過世大概兩三年之前,他在家鄉等待一場甜蜜的死亡。有一天他的管家來到他,發現桑達克呆呆地坐在沙發上,管家問他怎麼了?他說『昨天晚上我聽見有人在敲窗戶,我就下來看,發現是一隻蝙蝠,後來我就把蝙蝠放進來,但是蝙蝠說的是德語,但是我聽不懂。後來我就問他說什麼,這個蝙蝠就說我想強調,我特別愛你。』桑達克就問管家,『你相信嗎?』但是他到底讓管家相信什麼呢?在那樣一個80歲的老人,在那樣一個深夜,用德語,因為他是猶太人,你想德語對他意味著什麼,愛,必須要以這種方式向他表達出來。」

「他的文字非常美,簡潔又深刻,直指人心。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小豬那本書的結尾,阿姨對小豬說派對鬧完以後你不許再鬧了,小豬說你放心,我不會活過10歲的,當時那隻小豬已經9歲了。那麼簡單一句話,我覺得很憂鬱,卻一直沒明白。在創作小豬那本書時,他正處於人生很艱難的時刻,桑達克的姐姐和桑達克的同性戀人相繼去世,但是這本書的色彩非常明亮、溫暖,跟以前的書都不一樣。」陳賽說。

「那樣一個人,似乎這一輩子很悲慘,因為他一直試圖從童年中恢復過來。但其實他的一生其實過得不錯,是一個卓有成就的藝術家,也有很多人愛他。但是他會說,『我的一生看上去像一本幸福的書,但其實我只是在求生存而已。』你說他那段童年對他來說到底是幸福還是一段詛咒呢?他一輩子都走不出來,但是他這一生這麼多創作都是由那一段童年爆發出來的創造力。桑達克創作這些東西當然首先是為了他自己,然後是為了孩子。但是最根本的他其實是向孩子解釋他童年遇到的這些事情,這些事情孩子都知道,沒有必要隱瞞,這個世界很殘缺,很悲哀,但是你可以向他們解釋。我覺得這是我們成年人應該去做的事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歡迎來到野獸國」 圖畫書大師桑達克插圖展舉行
    展覽展出包括《野獸國》《親愛的小熊》《致我的兄弟》《兔子先生和美好的禮物》《格林童話》等圖畫書名著中的60餘幅插畫作品和30多本桑達克作品和研究著作。  桑達克是20世紀最重要的圖畫書大師。他的凱迪克大獎作品《野獸國》是「美國第一本承認孩子具有強烈情感的圖畫書」,在西方圖畫書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宣示了圖畫書的成年。
  • 美國童書作家哈克·斯凱瑞:作家有義務展示社會議題給孩子們
    有一天,他對父親說,能否繪製一套給小孩子看的童書裡的插圖,這是一個急件。在父親完成以後,他將這個作品集發給了蘭登書屋(當時還不叫蘭登書屋),也就是小金色童書出版社。他們的編輯特別喜歡,就開始讓父親創作童書。所以,從那個時候起,也就是1949年,父親就一本接一本的開始創作了,最多的時候,一年創作了六本,一直沒有停下來過。
  • 第一個被中國人認識的諾獎作家,他曾寫了一本童書……
    這是1979年中國大陸辛格熱潮後第一次引進的辛格童書作品。全書包含18篇故事,是從五本辛格不同時期的作品中摘選,具體如下。桑達克在《山羊茲拉特》中的插畫,最典型的特徵是細細密密的交叉影線構成的寫實畫風。因為桑達克波蘭裔猶太人的背景,在插畫中出現了東歐猶太人大量豐富、寫實的細節。與後面三位畫家的作品相比較,無疑,桑達克的作品不僅精準,而且在線條背後,似乎還暗藏著更多意蘊。 當辛格的第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山羊茲拉特及其他的故事》出版後,桑達克精美插畫獲得的好評讓辛格有點嫉妒。
  • 《神探狗狗》:一本幾乎所有小孩子都喜歡的神奇童書
    記得自己讀小學的時候,很喜歡看書,尤其是漫畫書。有空的時候,就會待在書店裡,泡上一整天,像什麼《蠟筆小新》、《名偵探柯南》、《老夫子》之類的書,都是那時的我的最愛。現在長大了,漫畫書自然是不看了,不過為了輔導閨女,就開始陪著閨女看起了繪本,家裡各種各樣的繪本,擺了滿滿一個書架,還加了很多讀書群。
  • 暢銷童書作家厲河:偵探小說裡藏了寫作文的秘密
    許多小朋友為寫作文頭疼,為此,澎湃新聞·親子學堂採訪了香港知名暢銷童書作家厲河,他坦誠地分享了自己寫作的秘笈。作家厲河最近在上海舉辦的2019國際童書展上,我們碰到了來自香港的知名暢銷童書作家厲河。說到厲河,許多喜歡福爾摩斯故事的小朋友對這個名字可不陌生。
  • 童書·新書書單|童話故事與人的後半生
    【編者按】本月起,「翻書黨」欄目將每月推出一期童書的新書書單,推介包括繪本、科普、兒童文學、兒童文學理論等在內的童書領域值得關注的新書。她憑藉多年寫作、教學經驗,在中國當代作家作品中,遴選了25篇適合孩子閱讀的短篇小說及散文,為孩子提供保有美學本能的完整故事,感受最原初的閱讀樂趣,並將社會、人性、欲望、友情等等冷靜而又不失溫情地展示給孩子。
  • 鄭淵潔:「殭屍暢銷童書」阻礙年輕童書作家出現
    2019年上半年,少兒類圖書碼洋佔比27.38%,比重持續上升。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9月5日《南方周末》)「在正常的情況下,市場會有一隻無形的手推動很多年輕人為孩子寫作,那為什麼我們這些六十多歲的人的作品還在這裡、賴著不走呢?」「一本好的童書肯定有一個能吸引孩子的故事。
  • 商業化成童書標籤 作家亦農:純真童心不可欺
    商業化,已成為這個時代童書的標籤  童書讓人眼花繚亂,真正適合孩子閱讀的並不多    這個時代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童書,已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話題    「類型小說」家、童書暢銷書作家亦農,昨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縱論他心目中的童書
  • 年度書單|2017年上市的童書我們推薦這些
    這本畫冊展示了桑達克在各個領域的作品,從圖畫書、商業海報,到戲劇設計,包括那些稀有的、至今未發表的研究稿,以及著名的《野獸國》的最初畫稿,這些畫作能夠幫我們全面了解桑達克的創作歷程。他經過月光照耀的窗戶,還有爸爸媽媽熟睡的房間,來到了午夜廚房——幾個麵包師傅正在那裡做蛋糕,他們需要牛奶,一邊忙活一邊唱:「牛奶加進麵糊裡!牛奶加進麵糊裡!」米奇掉進了麵糊裡,蛋糕烤到一半的時候,他鑽了出來,拍拍打打做了一架麵包飛機,飛到午夜廚房的銀河之上,幫助麵包師傅取到了牛奶。桑達克「圖畫書三部曲」(《野獸國》《午夜廚房》《在那遙遠的地方》)中最後一本被引進中文簡體字版的作品。
  • 中英童書出版人對話如何做好書 平等看待孩子最重要
    中英童書出版人對話如何做好書 平等看待孩子最重要 2017-08-平等看待孩子是最重要原則  中新網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我們最重要的出版原則就是永遠都不要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孩子去跟孩子說話,而是要把孩子看成跟我們平等的人。」
  •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童喜喜:童書孕育未來
    代表團由畫家、作家、翻譯家、出版人、閱讀推廣人等組成,著名插畫家熊亮、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彭學軍、薛濤、朱麗秋、著名翻譯家馬愛農、著名閱讀推廣人丁筱青、小雨、薛靜、著名出版人姚巍等參加了本次會議並發言。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專家、資深公益人士童喜喜以《童書孕育未來》為題發言,講述以童書締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全文如下。
  • 我喜歡你:天真爛漫的童詩繪本
    《我喜歡你》簡練又風格奇特,令人愉快的桑達克風圖畫上有跳舞的鱷魚、淘氣的孩子、無盡的歡笑和生活細節裡的幸福,令人著迷。我也知道怎麼反擊你知道怎樣犯傻這就是我喜歡你的地方夥計 你犯過傻嗎為什麼喜歡你呢我想 我只是喜歡你我想 我就是喜歡你因為 我喜歡你
  • 切勿用「鬼故事」嚇唬小孩子
    花花生來就是個膽小的孩子,最害怕聽鬼故事。三歲時有次看「奧特曼」,裡面出現的怪獸把花花嚇哭了,以後好長一段時間都不敢看電視,甚至看到電視機都害怕,怕裡面會跑出怪獸來。爸爸媽媽工作忙,平時花花就由奶奶帶著。奶奶身體不太好,花花兩歲多的時候開始調皮,有時不聽話做些奶奶不允許的事情。奶奶喊著不要做,可花花不聽,於是奶奶就說,孩子不聽話,晚上小鬼會來抓去。
  • 荷蘭著名童書作家阿蘭德·丹姆與中國爸爸對談
    丹姆 鍾欣 攝  中新網北京5月5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爸爸,你給自己打幾分」——這個問題剛被主持人問出來,嘉賓席上的爸爸們略顯扭捏。這是發生在荷蘭著名童書作家阿蘭德·丹姆的北京讀者見面會上的一幕。
  • 歐巴馬送女兒的書被引入國內,這些好玩的童書該怎麼讀?
    英國兒童文學桂冠作家克裡斯·裡德爾於2006年開始創作《胡椒罐大樓的小偵探》,直到2016年9月份才完成系列終篇,跨越了整整十年,期間收攬了各大童書獎項,包括英國雀巢童書獎金獎、紅房子童書獎,入圍了卡內基兒童文學獎,凱特·格林納威獎。近日,這套書由心喜閱童書引入國內。
  • 如何給兒童最好的童書?-光明日報-光明網
    文學是出版的母體,和兒童文學不是小文學一樣,童書出版是大出版。」     在帕奇·亞當娜看來:「兒童學是一門非常高尚的藝術,作者、出版商、畫家看待兒童文學時應該知道這是非常大的挑戰。我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孩子進行閱讀,這對他們今後的生活是一種禮物。但是,要讓兒童成為一名讀者,或者幫助兒童成為一名讀者,就需要我們給兒童最好的童書。」
  • 每個出版社都在做童書,童書出版還有幾個黃金十年?
    99讀書人負責人黃育海告訴澎湃新聞,這是轉型做童書的客觀原因。於是我們看到,在中國的童書市場上,原先只有不到30家專業少兒出版社出版童書,現在有近千家出版機構在做童書。非童書出版機構紛紛進入童書出版,在做大整個童書市場同時,各家出版社對童書資源的爭奪也日趨激烈,這對整個童書出版有推動作用嗎?童書出版的黃金年代還能持續多久?市場會面臨新一輪洗牌嗎?
  • 福利 丨 《大有不「童」國際繪本展》——武漢最親子の童玩世界!
    1認識繪本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指一類以繪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莫威廉Mo Willems莫威廉著有多本深受全球孩子喜歡的繪本,是3次凱迪克大獎得主。
  • 2020美國童書暢銷榜單來啦!美國孩子最喜歡的書原來長這樣
    這套書講述了小狗小餅乾在生活中的小故事:洗澡、找朋友、去做客、過生日,做遊戲……看久了你也會發現,小餅乾的故事和家裡熊娃們的故事也太像了吧!講述了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生活化的故事很容易讓小朋友有代入感。可愛的畫面也很容易博得孩子的眼球。小狗餅乾系列書語言難度也不大,又使用很多英語日常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