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內三次到京都,看似有點頻繁,譬如同一個景點如嵐山和清水寺,我都去了三次,每次走過渡月橋時遇到那些拉日式人力車的小帥哥招徠生意,都只能尷尬地搖搖手,內心慚愧怎麼至今連一句客套的日式拒絕臺詞都沒學會?但其實每次看到的風景都不一樣,感悟也完全不同。而旅館我會特意選擇不同的類型:車站旁的商務旅館、平民小街的實惠民宿、古色古香的日式旅館等等,但印象最深的卻是傳統日式旅館,雖然它在上述三種下榻方式中預訂的難度最大,價格也最貴,交通最不便利,但卻最得我心,不禁一試再試。
A、古都探傳統旅館
去年年初訪京都,已經是十二月中旬,天氣極冷又錯過了觀賞紅葉的時節。那幾天運氣也不佳,天氣不好,整天雨霧迷繞,各大精美景點的韻味都被打了折扣。幸好,有一位在京都攻讀博士的友人提前介紹,幫忙預訂了一家日式溫泉旅館——桃山溫泉月見館,說是要在那裡揭開對京都古城了解的序幕。
到達「月見館」的前一天,我和同行友人還住在簡陋的民宿中,沒有單獨洗手間,每天洗澡前還要跟語言不通的東家用IPHONE來討論使用澡堂的時間,頗為艱難。而尋找月見館的過程也極為曲折,據悉京都的溫泉旅館大多離市區比較遠,稍微近的就是嵐山溫泉旅館,如「辨慶」、「渡月亭」都是熱門選擇,但需提前數月預訂。而位處大堰川深處的新派日式旅館「虹夕諾雅」價格又極貴,大大超出預算,因此友人便推薦了這家性價比頗高的傳統旅館,說是飲食和服務的水平都極高,人均一千多一點就能享受溫泉及一泊兩食(即晚餐和早餐),就是地方稍微遠一點,要在京都火車站坐地鐵轉一轉線到達觀月橋站。
由於跟「月見館」約定的時間是最遲晚上六點入住,當我們艱辛到達目的地已經是七點多,所以遠遠地看到旅館的招牌時,就赫然發現燈光通亮的大門口有幾位身穿和服的店員往外張望。等我們走進時,她們就主動上前招呼,而我們也注意到大門口旁的迎賓欄上用中文毛筆字鮮明地寫了「黃 樣」二字,看來我們一直被懇切地等待著。
這家老牌日式旅館雖然經營模式比較傳統,連建築物都有一定的歷史,但在當地僅算是中檔溫泉旅館,可是接待人員細緻、高度敬業的態度首先讓入住者感覺頗上檔次,再加上豐富可口的菜餚料理,加分就輕而易舉。當晚的晚餐在八點開始,由旅館的「女將」(即女經理,傳統日式旅館的經理和大部分招待人員都是女性為主)親自接待,她的英語不是太靈光,但還是堅持殷勤地給我們布菜、介紹,有時候溝通不到就直接寫漢字。晚餐的種類相當多,而且在上菜前都先做好了附帶顧客姓氏的菜牌。原材料多以時令為主,以湯、鍋、蒸、炸、烤等方式來展現廚師的手藝,從頭牌開始到最後的水果甜品,合共有十幾道,把第一次吃正宗溫泉餐的兩人都吃撐了。後來我們自己商量了,等明天早飯再上菜時,就不要那麼「笨」每一道菜都吃精光,淺嘗輒止即可,但真的將美味端到自己面前時就難以停箸。
至於大家都很關心的溫泉,確實跟那種旅遊團常光顧的超級溫泉度假村不一樣,首先是客人的數量比較少。傳統的溫泉旅館房間數量都不太多,入住的客人自然比較少,因此不會出現人頭湧湧的感覺,這對於不習慣澡堂文化的南方旅客來說頗為合意。淋浴的澡堂設計則大同小異,但溫泉的風格一般都比較講究,日本的溫泉旅館經營者還是很願意在此花心思。記得以前在伊豆半島住過一家家庭式的溫泉旅館,露天風呂設計得頗為巧妙,雖然就在一樓的庭院內置了一口不過兩米長三米寬的池子,卻巧妙地裝飾了竹子籬笆,以及滴水裝置,因為庭院外就是那個小鎮登山的馬路,偶爾能聽到汽車聲,但滴水裝置很巧妙地能掩蓋溫泉內的嚅嚅細語,讓你能自如地仰望天空,談天說地。「月見館」的露天溫泉也以假山石頭作為裝飾,但形狀比較規整,應該屬於傳統式的設計。
B、極上料理鹿相伴
今年的賞紅葉季節又到了京都,但碰巧遇上他們的節日,當地的日式旅館幾乎一房難求,於是當地友人又再次介紹我往外走,這次則稍微遠一點,坐了近五十分鐘的JR火車到了奈良,住進著名景點若草山旁邊的古都之宿「武藏野」。
如果說是僅以庭院和店員和服的檔次來比較的話,很容易就能理解為什麼「武藏野」的人均消費額超過兩千元人民幣,遠高於「月見館」。我們一行四人登上若草山,還沒來得及跟鹿群玩耍時,就被這家旅館的庭園景致吸引了,從外面看其規模一點都不像是一家僅有五間客房的旅館,寬敞且極有格調。走進庭園內才看到旅館的大門,裡面的工作人員顯然從監控看到我們的光臨,七八位穿著和服的人影齊刷刷地鞠躬迎接,只有一位穿著西服,英語比較標準的先生迎上前來詢問,可見其跟傳統旅館比應該算是比較新派的。我一直很疑惑,為什麼這些旅館經營者總是能清楚地將素未謀面的客人跟名字對上號,我每一次入住這類日式旅館,他們都沒有將別人的名字套在我頭上。也許,這樣是職業訓練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武藏野」的料理水平更讓人傾倒。首先他們很細心地為我們安排了一間足有五十平方米的榻榻米房間作為餐廳,要知道大部分的溫泉旅館都是將飯食安排在房間內,因為知道我們一行四人,要一齊進餐所以需要另外的包間。餐室的精緻裝飾和唯美景觀都跟料理極為匹配,首先是用料頗為講究,從鮑魚刺身到和牛燒烤讓你覺得物有所值,而每一樣餐點都在兼顧美味的同時重視菜餚的藝術感,譬如採用紅葉作為菜品的裝飾,或者用新鮮砍下來的竹筒盛放麵條,一切都講究得讓人感動,就連陪同年長服務員進出的正太實習生,眉目清秀的宛如紫式部筆下的翩翩美男。
每個房間獨立的庭院還有一個露天的泡湯裝置,但頗為現代化,因為設計更像是一個圓形浴缸,需要泡湯時按旁邊的電子按鍵就有水湧出。可能跟想像的溫泉有一點不相同,但最奇妙的是,當你身心沉浸在其中時,突然聽到庭院外的鹿鳴聲,那種類似長嘯的聲響,才真正感覺到古書所云的「呦呦鹿鳴」,原來是這樣的。
當然,如果說是日式溫泉旅館,怎麼都繞不開國人最愛的箱根溫泉。那邊遊客雲集,溫泉的療效遠近聞名,因此旅館選擇極其豐富,既有大型極有規模但價格比較便宜的溫泉旅館,也有傳統式經過改造卻帶有頗多商業味的旅館。也許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嚮導和推薦,我至今在箱根還沒嘗試到印象深刻的旅館,值得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每當走在湯本或者強羅的小街巷中,身邊穿行著行色匆匆的遊客,總是讓我感到難以放鬆。
或者,帶著遺憾才能讓我一直探尋。(黃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