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疫情下對哪個年級的孩子影響最大?一定是「二升三」的孩子,因為三年級是從低年級進入中高年級的分水嶺,是關鍵性的過渡,「三年級現象」有多可怕,經歷過的家長說起來都是心有餘悸。上學期疫情的影響,一定會讓三年級現象雪上加霜,所以提前預習,把基礎知識打牢特別重要。
三年級語文第一課是《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講的是來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一所邊疆的學校「大青樹下的小學」裡快樂學習,愉快玩耍的熱鬧景象。從側面表現了中國各民族互相團結,相親相愛。
學習生字詞依然是小學三年級的重點,課後田字格中的13個字是一類生字,要求學生書寫漂亮,標偏旁部首、會組詞,懂字義,即「三會」:會讀,會寫,會義。
二類字課本大綱內不要求會寫,但有能力的孩子應該和一類生字一樣。
其中「晨」字最不容易寫漂亮,上邊扁小下邊寬大,廠字下邊兩橫中下橫要長,豎提在下橫處起筆。
「絨」右半部分最易寫錯,不要寫成「成」,戈字橫起筆稍向上拉,位置靠上,注意裡邊是短橫,一撇,不要寫成其它。
「靜」字很容易寫不規範,靜字左右都要窄一些,爭字扁框有一橫右邊要出頭,中豎上邊不出頭。
理解課文是在熟讀的基礎上,一般老師會要求5遍讀書法,前兩遍是讀通順,第三遍是熟讀,四五遍是讀細節,抓住重點。
從課文結構上看,這篇課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寫孩子們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第二部分(2-3):寫孩子們上課和下課時的情景。第三部分(4):總寫學校的美麗可愛,表達「我們」的自豪和讚美之情。
第一部分考點: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從」字開頭的排比句寫出小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地方。
「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
這裡運用了「有……有……有……還有……」句式,體現了這所學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學校的學生多,而且都是來自不同的民族。
理解四字詞語:絢麗多彩,指不同民族服裝各具特點,把學校裝點得更加美麗。
第二部分考點:
「當,噹噹!當,噹噹」大青樹上的銅鐘敲響了。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接下來就講上課時的情景。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這個細節巧用了擬人的手法,通過對窗外景物的描寫,突出了「安靜」二字,小動物靜上不動是為了孩子們的書讀得好聽所吸引,和不忍打擾孩子們的學習,突出孩子讀書認真,入情入景。
另外寫到下課後同學們的活動時,用到「招引」來許多小鳥一句,這裡的「招引」用得非常生動,「招」字充滿了動感仿佛讓我們看到了有人在向小動物招手示意。
第三部分考點:
最後一段是課文的是中心句: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小學,一所邊疆的小學。朗讀這段時要讀出自豪和驕傲感。
本課從時間順序上分:上學路上——來學校——上課——-下課——-我們的學校是一所美麗的邊疆小學。
課文主題思想:描寫了一所邊疆小學歡樂祥和的校園生活,體現了我們各民族兒童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關於寫作:對於語文的學習,很多學生的難點在於作文,其實寫好作文最簡單的竅門就在於「模仿」尤其先從模仿課文內容開始,比如本課重點學習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那孩子們就可以「照貓畫虎」地寫一寫,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借殼生蛋,比如模仿修辭手法,本課中多用排比,使文章更有節奏感,琅琅上口。
1 朗讀提示:朗讀時要注意節奏,要用歡快活潑的語調和自豪驕傲的語氣來讀。
2這所學校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點撥:只要找到與自己學校不同的地方,說能說明理由都對,但是集中在第一段排比句和第三段「安靜」的理解上。
參考:這所學校學生來自處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穿戴不同,卻在一起上課,一起讀書,一起跳舞,一起做遊戲,而且這兒山林裡的「朋友」都可以到學校聽講……。
3 你的學校是什麼樣的?
提示:只要以學校某一處為中心點,把它的「美」說出來, 然後表現同學們在這裡玩耍時開心的情景就可以,目的是讓孩子們發現自己學校的美,也像課文中的小同學們一樣愛上自己的校園。
有能力的孩子還要做好詞語積累:
試著用「思維導圖」梳理下課文內容
畫思維導圖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掌握課本框架、重要知識點,孩子製作導圖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以上就是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主要知識點,可以給孩子當預習大綱,也可以做孩子自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