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孩子上三年級的第一篇課文。希望孩子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能對語文感興趣,順利度過「三年級現象」這道坎。
《大青樹下的小學》確實讓我們漢族孩子讀來耳目一新。這是一所歡樂祥和的邊疆小學校園生活,在清新的文字中孩子們能了解到各民族兒童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古老的銅鐘,潔白的牆,還有搖曳的鳳尾竹,是那麼美麗。學生來自不同的民族,在祖國的大家庭裡,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共同學習生活,是那麼團結。他們上課認真讀書,下課盡情玩耍,小動物的出現增添了趣味。
全文段落分明,層次清晰,剛從二年級升上來的學生預習時能讀懂課文大概寫了什麼內容就行。第一自然段寫了學生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第二、第三自然段寫了上課時和下課後的情景,既描寫了學生學習和玩耍的情景,又用小動物的活動進行襯託,展現出校園的靜和動。第四自然段以讚美的文字點題,以景物的描寫結尾,意味深長。
課文用新鮮感強的詞語,描寫出讓孩子們比較陌生的環境,表達出豐富的內容,增強了孩子閱讀的好奇心。
對於從低年級進入中年級語文學習的孩子來說,預習課文尤其重要。自己先慢慢讀對,讀通課文,是適應三年級學習生活,做到自然銜接,平穩過渡的好方法。
一、讀對生字音,為正確朗讀課文做好基礎準備。
本文中生字多,要先拼讀正確,如「壩,豔,扮,揚」不能讀右半邊的熟字音,以拼音為準。「摔,裝,晨」是翹舌音,「絨,鳳,影」要克服方言,讀準後鼻音。
對生字,要先看課文後面的生字表拼讀,再在課文中找出生字詞語,連詞反覆讀,有助於記憶字音和字形。
二、這篇課文中新鮮的生字新詞讀對後,孩子們肯定有不理解的詞。
應鼓勵孩子採用多種方法理解生詞。有的可以藉助課文插圖認識,如「鳳尾竹」。有的可以聯繫生活中的景物理解,如「絢麗多彩」聯繫公園裡各種花開的顏色。「飄揚」聯繫學校升國旗時看到的情景。「壩」可以聯繫「水壩」「堤壩」理解。有的可以通過組詞理解,如「潔」組詞「潔白」。有的可以用反義詞解釋,如「粗」就是不細小……對於少數民族的名稱詞,看書上的插圖。還有不理解的詞,可以在旁邊打個小問號,上課聽同學和老師的講解。
三、寫好字,是三年級孩子要掌握的很重要的一項技能,三年級能堅持把字寫規範,以後的字差不到哪裡去。孩子要多運用已經學過的基本筆畫,基本結構的書寫方法,進行獨立的漢字書寫練習。孩子要學會歸類觀察,把同結構的字放在一起觀察,分析字的結構。比如,本課要寫的字,可以按左右同寬(豔、靜)、左窄右寬(絨、球、漢、服、扮、讀、停、粗)、左寬右窄(影)、上下結構(晨、裝)分類觀察,一邊觀察一邊書空,然後再描紅書寫。
寫時注意幾個筆畫容易寫錯的字,「絨」的右邊斜鉤上有一撇,「服」的第五筆是橫折鉤。還要注意指導筆畫的穿插,如「扮」「絨」「讀」「粗」,要關注右邊的筆畫穿插到左邊部分的位置,使左右部分結構緊湊。
寫字要注意有的筆畫 怎麼寫字會美觀,如「晨」「裝」下面的撇和捺要舒展,縮在一起就不美觀。
四、讀通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孩子可以圍繞這個問題「大青樹下的小學有哪些讓你感到新鮮的地方?」閱讀課文,劃出課文中的新鮮詞句,學校裡有穿各種衣服的少數民族的孩子;上課安靜,動物們來聽課;下課玩摔跤,跳孔雀舞,動物們觀看;學校有大銅鐘,鳳尾竹……初步感受這所學校的新鮮、特別。
五、默讀課文,藉助插圖想像畫面。
在默讀第一自然段,想像山坡高高低低,草木蔥蘢,坪壩平整空曠,小路上開滿了鮮花。理解「鮮豔」「絢麗多彩」的校園,讓人心情愉快!默讀第三自然段,想像上課時教室裡孩子們的表現。動物們會想什麼?下課了,孩子們自由玩耍的情景。想像有助於理解和記憶。
六、把課文後的問題讀一讀,聽課時,帶著任務思考。
預習結束,孩子給自己畫個五角星吧,表揚一下自己,你學習很認真,一定能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