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群裡有個小夥伴買了房,但她為不知道怎麼選車位而發愁,於是在群裡尋求幫助,大家七嘴八舌給她出主意,什麼要靠近自己那幢樓啦,不要買牆邊啦,最好邊上有柱子啦等等。
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買車位究竟怎麼選。
1、車位的區別。
如果將車位分門別類,起碼有五六種,例如迷你車位、標準車位、子母車位、機械車位、人防車位等等。
從本質上來分,只有露天車位和室內車位兩種。
露天車位一般指借用社區內道路或綠化帶,用植草磚鋪設的車位,這些屬於公攤面積,歸業主共有,只能租不能售。
室內車位一般指地下車庫,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可以買賣租賃的車位。
2、投資性
大多數城市,一個車位的價格相當於一輛車,動輒十幾萬。比如湖州的地下車位均價就在15萬左右。
至於租車位的價格,普通車位一年租金大約3000元左右。
按照買車位15萬計算,大概要出租50年才能回本,很顯然,若只是買車位作為投資,並不是特別賺錢。
3、稀缺性
既然車位不賺錢,那車位都賣給誰了?
這裡面就牽扯到了稀缺性的問題,地下車庫的建造成本非常高,遠高於地面上的結構成本。
但是我國的汽車增量速度快,汽車保有量高(我國汽車保有量早已超過1.5億),國內新建小區均按照一定的配比建設車位。
有些人覺得自己小區車位配比蠻高的,就不打算買車位了,其實不然。隨著時間推移,汽車不斷增加,車位的供需關係會越來越緊張。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新聞,有個小區門口路邊一到晚上賓利、路虎停的到處都是,不是車位貴買不起,而是配比雖多,奈何車多,有錢也買不到。
所以,如果你有自用需求,趁早買,因為只有這樣你才可能選到更好的位置。
4、車位怎麼選?
①距離自家單元樓或電梯口近的車位
距離近,方便出行,減少步行時間,適合節奏生活快的車主,以及有腿腳不便的老人的家庭。
還有對於經常獨歸的女性來說,停車位越靠近電梯就意味著安全性越高。
②選擇靠近柱子的車位。
地下停車場基本由較粗的柱子承託地面重量,所以普遍會出現每兩個柱子(牆)之間有三個車位。
最佳選擇是左側有柱子的車位,柱子位置在車頭,無論停車離柱子多近,主駕駛車門都可以正常打開。
要是左側選不到,右側臨柱也可以,萬一主駕駛開門不便,至少可以從副駕駛出去。
如果兩側都有柱子就更好了,相當於獨立停車位的空間,大大加強了便利程度。
中間車位最後備選,假如開發商車位做的緊湊,兩側都停滿車後,會面臨打不開門的尷尬。
臨牆的最好不選,因為無法預知車位邊界和牆體之間是否有足夠的開門空間。
③選擇明亮、靠近攝像頭的地方。
攝像頭可視範圍內,既可以威懾企圖偷車的人,也可以在車輛被剮蹭時,更容易確定肇事者,如此車輛被毀、車內財物損失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④產權車位。
車位與房子一樣也是有產權的,買之前一定要確認好,只有產權車位才可以買賣,其他都只能租賃。
⑤地下一層比二層更划算。
新建的小區普遍都有地下兩層車庫,雖然建造成本差不多,但為了更容易賣出,負一層和負二層大概會有20%左右的差價。
比如我朋友買的小區,負一層價格15萬,負二層13萬,相差兩萬。
其實多一層增加的油耗、車損、時間成本,幾十年下來,遠遠超過了兩萬,而且暴雨來臨的時候,負一層被淹的概率會低很多。
⑥機械車位最好不要買。
有些新建住宅為了滿足停車位配比,又不願意以更高的成本建設負三層地下停車場,就會建造商用的機械停車位。
這樣的車位因為售價低,反而比普通車位賣得更好。其實這非常考驗車技,停車盤有限,稍微寬大一點的車輛就極易傷到輪胎,每停一次都要大費周章。
何況你無法預知機械車位的不確定性,比如停電、損壞、活動位被人佔用等等。
⑦道路末端的車位不要買。
道路末端的車位一側是牆,想要倒車進庫就需要在進入之前,不停地調整車頭方向,十分麻煩。
所以,即便打折,也不要買盡頭的車位。
⑧適當遠離交叉口,人員出入口和管路。
交叉口四周過道的空間比較充裕,適合新手停車。但拐角往往視線不好,危險係數大,而且車流量大,長時間停滯容易給他人進出造成影響。
人員出入口是防止來來往往的人們,手裡拿著東西不小心蹭到車。
如果車位上方有空調管路或者通風管道,容易滴水,造成車輛腐蝕,損害油漆。
- End -
免責聲明: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