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年近五旬的環衛工人郭群梅來說,今年冬天格外溫暖。負責大武口區前進北路附近區域清掃工作的她,以前累了只能在樹下或者沿街商鋪的角落裡休息,餓了也只能扒拉幾口自己帶的早已冰涼的飯。如今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往,因為她有「家」了,一個累了能歇著、渴了有熱水喝、飯能幫著熱、受傷了能救治的地方——戶外勞動者驛站。
走進位於大武口區人民路街道辦事處遊東社區的戶外勞動者驛站,只見站內乾淨整潔,座椅、飲水機、微波爐、充電器以及應急小藥箱等生活必備物品一應俱全,基本滿足了戶外勞動者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傷可用藥的需求。
戶外勞動者驛站是職工之家服務功能的延伸。今年以來,大武口區總工會堅持「會站家」一體建設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基層工會、戶外勞動者驛站、職工之家等資源共建共享,在轄區打造了3家面向廣大戶外工作者的暖心驛站,分布在青山街道團結社區、人民路街道遊東社區、朝陽街道永康社區。環衛工人、綠化工人、計程車駕駛員、快遞員、送餐員、交警、城管等眾多戶外工作者皆是服務站的服務對象。
12月8日上午,室外寒氣逼人、行人匆忙,而在團結社區的戶外勞動者驛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寬敞明亮的大廳裡溫暖如春,外賣小哥王勇拿著一次性紙杯接到了溫暖的茶水。
「喝這個茶好香,好暖。」暖茶入口,溫暖了王勇在寒風中勞作的軀體。完成一個時段工作的他與同事在驛站的休息椅上稍作休息。「這個愛心驛站建的太好了!我們在這裡有熱水喝、有椅子休息,來到這裡簡直像到家了一樣!」王勇高興地說。
這些戶外勞動者驛站,之所以獲得戶外工作者們的認可,和它於細節之處的貼心分不開。戶外勞動者驛站從選址到布置,大武口區總工會在細節上花了不少心思。
大武口區總工會組織勞動和經濟部部長陳曉娟介紹,選址時會綜合考慮多重因素,除了人流,驛站的面積、分布密度、管理等都是要考慮的問題,「宗旨就是,力求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最大的方便。」陳曉娟說,「服務站除了放置微波爐、飲水機等,我們還專門在屋裡放置了椅子,有的服務站還準備了雨傘、紙巾、針線盒等小物品。」
驛站剛建成時,郭群梅在門外張望了好幾次,卻始終不敢邁進那一步。「後來,還是裡面的工作人員看到了喊我進去。進來就發現,他們想得真周到。現在,我們幾個一起幹環衛的老夥伴都會到自己離得近的服務站去歇個腳。」郭群梅說。
戶外勞動者驛站雖小,卻溫暖人心。陳曉娟表示,今後將把戶外勞動者驛站長效發展下去,不斷增加服務功能,實現暖心服務全覆蓋,讓城市更有溫度。(記者 李薇 馬燕 文/圖)
【來源: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