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小平
12月18日的許昌,最低氣溫已降至-4℃。凌晨4點多,當大多數人還在夢鄉的時候,環衛工人王麗君就出門上班了。
5點鐘到崗開始打掃,天還一片漆黑。昏黃的路燈下,王麗君和工友們僅用一個多小時,就把古槐街的路面打掃停當。
「起這麼早,早飯怎麼辦?」「等會兒有人送。」
此時,設在古槐街垃圾中轉站一層的愛心驛站的燈光已經亮起。室內,空調顯示24℃,角落的大型飲水機裡開水已經燒好,只等辛勤的戶外勞動者光臨。
6點30分剛過,政府買單的環衛工人「愛心早餐」就送到了愛心驛站旁的發放點。花卷、鹹鴨蛋和大米粥……領到熱騰騰的早餐,王麗君和工友們各自找地方吃了起來。
「愛心驛站建到我們工作崗位上,真的非常方便。」王麗君和幾名工友一起走進愛心驛站接熱水,「大冬天在外面幹活,有時候手腳凍得有點木了,可以進來暖和一會兒,接杯熱水,可方便、可美!」
王麗君告訴記者,她幹環衛已經八九年了,以前穿著工作服進人家店裡接熱水還怕影響別人生意。「現在有了愛心驛站,就像到了自己家,不僅颳風下雨有地方躲,飯涼了有微波爐能熱,手機沒電了也有地方充……」
「這個愛心驛站是去年7月由許昌市總工會聯合許昌市環衛處建的,除了環衛工人,外賣小哥、交通警察、周圍的建築工人等戶外勞動者都是這裡的常客。」愛心驛站管理員關國才介紹。
「戶外勞動者為城市付出了很多,為了讓他們也感受到溫暖,近年來,我省各級工會按照有統一標識、有固定場所、有完備設施、有管理制度、有人員管理、有地圖可查的『六有』標準在全省建設了不少愛心驛站。」許昌市總工會保障部部長楊銳說,截至目前,許昌市總工會聯合環衛、金融、醫藥、通信等部門,已在全市建立197座愛心驛站,不僅配備了彩電、飲水機、多功能充電器、圖書等物品,還串起了戶外勞動者的「15分鐘休息圈」。
「這些愛心驛站有的設在銀行或通信企業的營業廳,有的在社區或者藥店,有的則與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合為一體。只要看到有『愛心驛站』這四個字,都是戶外勞動者『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飯可加熱、累可歇腳、方便如廁』的地方。」楊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