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7 08:00:00 作者: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我要評論
關鍵詞: 分校 記者臥底 小廣告 山木服務宣言
[提要] 公培剛開始時,老師拿來一份已經非常破爛的列印版企業文化冊子,並叮囑學員,這個不能複印,只能手抄。與此同時,名目繁多的山木禮儀也是公培期間的重點內容,每天早晨有專門的時間,在禮儀老師的監督下反覆練習。
山木的員工宿舍
簡章考試前緊張的準備
要求員工手抄的《山木服務宣言》
山木的崗前培訓分為專培和公培兩種,其中最受重視的是以企業文化和禮儀為主的公培。各種各樣的企業文化守則不僅遍布山木的各個角落,也要求員工銘記在心,時常抽查,嚴格程度甚至讓人覺得有些過分。雖然以上種種貫徹的都是「學員是上帝」、為學員服務的思想,但是嘴上說得好聽,實行起來卻是另外一回事。
A 學員沒有鑰匙,進出大門和宿舍要找樓管
記者乘坐火車去濟南時,剛出發就收到了濟南工作人員發來的信息,告知有人接站。在回宿舍的路上聊天得知,這位老師入職也不久,比記者還小一歲。山木的員工宿舍樓距離火車站只有十分鐘的腳程,周圍有很多排擋,吃飯很方便,但宿舍還比較安靜。記者跟隨年輕的老師來到宿舍門口,大門鎖著,從外面可以看到門內是長長的走廊,一間間宿舍分布在兩邊。樓管拿來鑰匙開了門,登記了記者的姓名後,給記者分配了一間宿舍,接著幫記者打開了宿舍門。年輕老師告訴記者,這裡不斷會有來培訓的新老師入住,培訓完了就分到各個分校去,除此之外,還有已經入職的單身老師常住在這裡。接著她帶記者看了集體洗手間和浴室,都挺乾淨。
走進宿舍,這裡的陳設和大學宿舍基本一致。房間比較寬敞,女孩子們的東西都不多,可能是由於流動性大的原因。「她們晚上才回來,你放好東西好好休息一下吧。以後就要和她們一樣早出晚歸了。」年輕老師走後不多會兒,一個南方口音的女孩走了進來,交談中她告訴記者,自己來自長沙,也是英語老師,今天就培訓結束要回去了。聽說記者沒有臉盆,女孩熱情地把自己的留給了記者。並告訴記者,培訓期間一般是早上出門晚上回來 ,所以宿舍只是個睡覺的地方。整層樓只有樓管阿姨有鑰匙,進出大門和自己的宿舍都要找她開門。
B 一張「小廣告」,學了三天考了三次
到濟南第二天,公培正式開始。第一節課,老師拿來一摞簡章發給新員工們,稱這就是以後三天的重要內容。山木放在樓下隨意取閱,發在大街小巷的「小廣告」竟然成了重要教材,記者和同學們趕緊小心翼翼地收了起來。老師解釋說,簡章上詳細地列著各個科目的開設課程、優惠政策和各分校的地址、電話,是招生的基礎,因此要分三天詳細講解。他要求每一個員工都要把簡章上的內容熟記在心,並提醒每天都要考試。
三天學習,老師詳細講解了會計、電腦、外語三大熱門專業的班級設置情況,並把每門課程的王牌教師著重介紹了一遍。日語好得辨不出國籍的日語老師,一年考出註冊會計師的會計老師等,說得坐在下面的新員工們都很興奮,不過後來記者發現這樣的老師雖然有,但是鳳毛麟角。學完簡章,記者和同學們努力準備考試,甚至有人挑燈夜戰,因為考試睡不好覺。第二天上課前也都早早來到教室,為考試摩拳擦掌。
C「企業文化」得手抄,員工大會還抽查
學完簡章後,第二大重要內容是:企業文化。記者之前對山木的各種守則、條例略有耳聞,但是老師的要求還是讓記者瞠目結舌:宣揚報恩的《羊羔跪乳》詩,宣傳學員是上帝的《山木服務宣言》,還有要求與學員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山木服務守則》,和對山木司徽含義的多種解釋,都被要求全文背誦,並且一字不差。
公培剛開始時,老師拿來一份已經非常破爛的列印版企業文化冊子,並叮囑學員,這個不能複印,只能手抄。公培大約十天之後,記者所在班級舉行了期中考試,考試內容包括全文默寫《羊羔跪乳》、《山木服務宣言》,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與此同時,名目繁多的山木禮儀也是公培期間的重點內容,每天早晨有專門的時間,在禮儀老師的監督下反覆練習。欠身禮是山木的基本禮儀,在學校期間無論見到誰都要行欠身禮;道歉禮和欠身禮大同小異,只是鞠躬的角度更大,時間更長,要求彎腰夠五秒後再緩緩起身;還有冬夏方式不同、門開著關著步驟不同的進出門禮、送別學員的下班歡送禮等,名目之多讓人撓頭,而這些禮此後也滲透在記者在山木期間的一言一行中。
剛進山木,記者就發現女孩裝束都出奇相似,額前不留劉海,長發盤成一個小髻梳在腦後,罩一個黑色的發網,兩邊碎發用黑色髮夾卡住。不管穿著什麼樣的褲子,都穿著黑色高跟鞋,後來才知道,這是山木內部規定的髮型,正式員工在學校期間必須著全套工裝,女員工不能留劉海,因為露出額頭可以「招財」;男員工必須每天洗頭,髮型、穿著要求嚴格,一項都不能違反。
D 宣揚「學員是上帝」,分校對學員卻態度惡劣
重視學員、知恩圖報的思想需要銘記在心,日常穿著也是事無巨細 ,如此這般培訓出的山木員工,服務質量必定很高吧?在大觀園基地貫徹得確實不錯,然而在遠離總部的各個分校,現狀遠不是這樣。
記者的室友曾經到濟南市郊的一所分校教課 ,回來之後大聲感嘆:分校和這裡一點都不一樣!老師們對報名的學生態度惡劣,交錢前後完全不同;分校的老師也曾告訴記者,如果有人退課 ,就說沒這種服務,不用理他 。分校老師的穿著也非常隨意,常見女老師身著工裝配運動鞋,劉海遮住眼睛,男老師頭髮亂七八糟幾天不洗 。因為缺乏監督,在有的分校員工甚至完全不穿工裝。
記者手記令人失笑的「企業文化」
如果不是這次臥底的任務,記者可能永遠不會近距離地接觸山木。此前對它的印象和大多數人類似:一個醜聞之後淡出人們視線的龐大帝國。探訪之前,記者不是沒有擔心及顧慮,然而和山木一線的工作人員接觸之後,記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們的淳樸、團結。然而,從走進山木的第一天起,「封建家族式管理」的印象就越來越深地印在了記者的腦子裡。那些被奉為經典「代代相傳」的規章制度,那些必須銘記在心卻無法對行動做出任何指導的宣言守則,剖開漂亮的包裝,讓人看到的只有繁文縟節的內核和金錢至上的終極目的。每當目睹員工們在大會上背誦詩歌,坐在臺下的記者常常覺得啞然失笑,這個八股文般的固定節目,除了宣告落後的管理思想已迫切需要改革,還能有什麼作用呢?文/圖 本報記者(A4版圖文版權所有 ,未經信報允許,不得轉載)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