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由淮南市文明委主辦的2019年第二季度「淮南好人」評選揭曉,他們是:
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他人生命創省內多項記錄的安徽理工大學學生葛宏港、馬凱旋;
長期資助困難學生、開展志願服務幫助他人的淮南礦業集團「熊貓血」志願者凌慶忠;
捐血捐錢急救他人生命、成立愛心協會回報社會的淮南市金鳳凰愛心協會會長繆保松;
高速公路遭遇嚴重車禍、生命最後一刻停穩客車挽救16名乘客生命的淮汽公司駕駛員王文兵;
跳入水深5米閘口勇救被困女子生命的壽縣板橋鎮個體工商戶餘承樂;
勇救落水老人並抬上救護車的市中級人民法院幹部李戎;致富不忘鄉親帶動農戶就業、幫助16戶貧困戶脫貧的大通區運澤雙孢菇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獻珍;
身殘志堅摸索養殖技術脫貧致富、幫扶周邊貧困戶先富帶後富的潘集區賀疃鎮古路崗村村民關廷春;
挺在維穩工作最前沿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積勞成疾犧牲在工作一線的淮南東辰集團員工彭駿;
率先察覺二次爆炸危險、保護他人撤退負傷的市消防支隊潘集大隊副中隊長肖金龍;
走街入巷清理城市「牛皮癬」走在全市前列的鳳臺縣市政管理處職工魯學義;
40多年精心照料102歲婆婆的鳳臺縣關店鄉民和社區居民王秀娥;身患重病七年如一日照顧精神殘疾妹妹和年邁母親的田家庵區朝陽街道電力社區居民周茂蘭;
身患殘疾照顧腦梗公公、重病婆婆和年幼孩子十餘載的八公山區新莊孜街道新培社區居民楊修霞。
2019年第二季度「淮南好人」事跡
一、助人為樂類
1.葛宏港,男,1997.10出生,團員;馬凱旋,男,1997.5出生,團員;兩人均為安徽理工大學學生,市紅十字會推薦。2018年12月,葛宏港的造血幹細胞捐獻樣本與外省一名12歲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女孩初配合格,由於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特加急捐獻。
面對這份加急的「生命速遞」,葛宏港義無反顧,1月9日入院,1月14日完成捐獻採集。葛宏港是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開展十幾年來第一個特加急、用時最短的捐獻。
2018年,安徽理工大學大四學生馬凱旋得知他幾年前採集的血樣和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他毫不猶豫答應捐獻。1月11日,馬凱旋突然接到異地患者病情危急需要馬上捐獻通知,他放下返家行囊,改籤返程火車票,積極做好捐獻準備,24日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外省一位白血病患者。
淮南一所學校10天連續2位在校大學生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患者生命,創造了多項安徽「第一」,在省內外引起了巨大良好的反響,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中國青年報、安徽日報等多家媒體紛紛報導。
2.凌慶忠,女,1969.4出生,群眾,淮南礦業集團設備租賃公司職工,淮南礦業集團推薦。2004年,凌慶忠得知 「春蕾計劃」後,主動找到市婦聯,提出要資助4個貧困孩子。當時她的每月工資只有600元,可她拿出400元資助孩子直到畢業,累計捐助2.4萬元。
凌慶忠把志願服務作為自己第二職業,風雨無阻地參加各種志願服務。多年前,凌慶忠就登記為淮南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2015年,她因長期堅持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提供志願服務,被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評為「五星級志願者」。
凌慶忠不僅是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她也是罕見的「熊貓血」擁有者,她24小時開機,把自己變成一個全天候待命、特殊的「應急血庫」。為了能幫助更多的人,她經過努力成為一名國家認可的急救師。2013年,她主動救助暈倒在附近公廁的陌生人;2015年,她「逼」停公交車,奮不顧身扯過差點被撞的孩子;2017年6月,一位醉酒男性躺在飯店門口,腹部受傷流血,呼吸微弱,她便利用學到的急救知識,對傷者進行緊急施救……
3.繆保松,男,1978.3出生,預備黨員,上海松美塗料有限公司負責人,淮南市金鳳凰愛心協會會長,鳳臺縣文明辦推薦。繆保松16歲隻身赴上海打工,從販賣塗料起步,經過20年的奮鬥,在上海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從小吃過苦的他,總是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2016年3月,一名老鄉的一歲的兒子突發疾病,在上海的醫院治療時急需輸血,卻又找不到合適的血源。看到孩子父親的求助信息後,繆保松立即組織自己廠裡10餘名工人開車趕往醫院獻血,只有繆保松一人配型成功,繆保松當即獻血400CC,保住了孩子生命。
得知孩子手術費用不夠,他又從包裡拿出2萬元現金放在孩子的床頭。由於勞累過度,繆保松暈了過去,醫生對他進行了急救。2017年9月,他組建了淮南市金鳳凰愛心協會,現已發展會員近400人,救助困難戶80多戶,貧困大學生10餘名,救助資金8萬多元。一年多來,協會共組織開展愛心助考、文明勸導等各類志願活動30多次,參加活動的志願者達600多人次,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二、見義勇為類
1.餘承樂,男,1963.3出生,群眾,壽縣板橋鎮個體工商戶,壽縣文明辦推薦。2019年4月30日下午5時,餘承樂在下村送貨路上,忽然看到有人落水。他趕緊把車停在路邊,發現一輛封閉的電動三輪車落入水中,車身已經翻過來,水漫到了車內。由於翻車造成車鎖損壞,車門無法打開,一位大媽困於車內。店子鋪閘口水很深,有5米左右,水很涼,有幾位熱心群眾,在試了一下水的深度後,本能地退回了。眼看著水就要漫到車頂,形勢十分危急。餘承樂二話不說,趕緊脫掉鞋子挽起褲腳,就跳下去了,很快遊到了三輪車旁。他試圖打開車門,但是怎麼打都打不開。周圍的群眾看到這個情形,趕緊四處找工具。餘承樂遊回岸邊,接著別人找到的扳手,再遊回去,努力把車門撬開。由於將全身的力量用在手上,沒有注意腳下,餘承樂的腳被鐵皮劃開了一道深深傷口,但是他根本顧不上,而是繼續救人,最終把被困大媽順利救出來。
2.李戎,男,1963.12出生,黨員,市中級人民法院幹部,市中級人民法院推薦。4月6日上午9時許,騎自行車鍛鍊的李戎經過淮河姚灣段河堤時候發現有人落水。他沒有絲毫猶豫,扔下自行車,一邊脫衣服一邊跳下湍急的河水,向溺水者快速遊去。清明時節,河水冰涼。李戎憑藉好水性遊到河道中央,發現溺水者是名六、七十歲的男性,因嗆了不少水,呼吸困難,但意識還比較清楚。李戎抓起老人的衣服,拖著老人,向河岸奮力遊去,沒到兩分鐘,便覺得體力下降。李戎又繞到老人身後,推著老人的腿,向岸邊移動。此時,轄區派出所和醫院的救護車已經趕到河邊。在寬闊的河面上,李戎用了6分多鐘時間,才把溺水老人推到岸邊,同民警和醫護人員一起,把老人抬上救護車。因李戎救人及時,老人只是肺部進水,沒有生命危險,目前老人的身體狀況已穩定。有市民用手機拍下了李戎英勇救人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
三、誠實守信類
1.王獻珍,女,1969.9出生,群眾,大通區運澤雙孢菇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大通區文明辦推薦。2007年王獻珍響應政策報名參加了種植雙孢菇,大膽投資14萬元,自建了4棟全磚結構大棚。她一方面虛心向同行學習,向技術員請教,很快便掌握了蘑菇生產中的各項技術要求。2011年,她投資110萬元新建大棚和蘑菇倉儲、烘乾、罐頭加工生產線,輻射帶動周邊農戶近200人就業。她註冊了「菌潤」、「志琦」兩個商標,產品被評為「安徽省著名商標」「安徽省名牌」,其反季節種植技術獲得「淮南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王獻珍自己富裕不忘貧困的鄉親,積極響應黨的扶貧號召,免費幫助周邊16戶貧困戶種植食用菌脫貧,新建大棚4400平方米,帶動周邊村貧困戶脫貧。王獻珍每年都免費義務舉辦多場脫貧培訓班,年培訓貧困戶200人次,節假日多次深入貧困戶家庭給她們送去日常生活用品,幫助她們渡過眼前的貧困。2017年2月11日人民日報、2019年4月26日中央電視臺7套專題報導了合作社帶領菇農共同致富的事跡。
2.關廷春,男,1970.1出生,群眾,潘集區賀疃鎮古路崗村村民,潘集區文明辦推薦。2008年,關廷春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造成腰部以下失去知覺,作為家庭支柱的他坐上了輪椅,家庭陷入困境,成了一名貧困戶。他不等不靠,決定尋找致富門路,讓家庭走出困境。2015年,關廷春開始嘗試養水蛭,動員2個兒子每天到野外水渠抓野生水蛭做種,自己不斷摸索養殖技術,經過辛苦努力,第二年成功獲利2萬元,靠養殖水蛭順利脫貧。2018年開始他又試著龍蝦和水蛭輪作養殖,當年實現畝產增收4000元。順利脫貧致富的關廷春看到村裡仍有不少人還在貧困的泥沼裡掙扎,決定伸出手幫助他們。貧困戶們看著坐著輪椅的關廷春都能脫貧,重新燃起了脫貧信心,紛紛向他學習水蛭養殖的技術。關廷春不僅為村民們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還為他們提供銷售渠道。全村有20戶村民參與了水蛭養殖,不少貧困戶畝收入突破2萬元,為他們穩定持久脫貧提供了良好幫助。
四、敬業奉獻類
1.王文兵,男,1976.2出生,群眾,淮汽汽車運輸有限公司駕駛員,市交通局推薦。2019年6月6日上午,王文兵駕駛車牌號為皖D-27565的大客車由淮南發往蘇州。車輛行駛到滬蓉高速鎮江丹陽路段時,一輛重型平板半掛車衝過高速公路中間護欄與王文兵駕駛的大客車發生猛烈碰撞。王文兵受傷嚴重,他強忍著巨大的傷痛,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挺著身子,雙手緊握方向盤,將車靠邊行駛,經過近50米的滑行後,車輛穩穩停在了應急車道上,挽救了車上16名乘客。這時候的王文兵已經滿臉是血,趴在方向盤上一動也不動,失去了意識。16名乘客無一受傷,而年僅43歲的王文兵,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英雄一路走好,是你的無私無畏無我的偉大精神,拯救了車上其他16人的生命。」「我們為你的善良舉動和滿滿的正能量所感動!」……王文兵生命最後一刻的英勇壯舉在網絡上傳開之後,人們紛紛留言點讚,稱頌這位「英雄司機」。
2.彭駿,男,1970.12出生,2019年4月去世,群眾,生前系淮南東辰集團員工,淮南東辰集團推薦。東辰集團從淮南礦業集團主業中分離後,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多,綜治維穩工作一直壓力極大。彭駿在一線工作4年多來,處理維穩案件2000餘件,接待相關人員5600餘人次,一般問題案件的辦結率達90%以上,多次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受到上級領導和單位同事的高度好評。「勤勞、好學」是同事們對彭駿一致的評價。挑起工作「大梁」後,他將「老馬工作法」本地化,總結出接地氣的接待「三原則、四步驟」。幾年內,妻子和父親先後身患絕症並相繼去世,他孤身撫養照顧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2018年、2019年全國、全省「兩會」歷時49天,彭駿始終挺在維穩工作的最前沿。在彭駿去世的前兩個月,數千人曾在省、市多個部門重複反映問題,彭駿展開調解與解釋工作,勸返了數千群眾,5天超負荷的工作誘發急性咽炎,使他無法正常發聲……2019年4月17日8時27分,彭駿因積勞成疾突發心梗,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年僅49歲。
3.肖金龍,男,1989.1出生,黨員,市消防支隊潘集大隊副中隊長,市消防支隊、潘集區文明辦推薦。肖金龍參加工作十年來,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身先士卒、屢立戰功。2017年11月2日,潘集區東聯糧油公司浸出車間發生爆炸燃燒。肖金龍帶隊抵達現場後發現一個罐體已爆炸變形,噴濺出來的油形成了流淌火,引燃了周邊可燃物,旁邊的罐體也燒至通紅。肖金龍帶領攻堅小組,面對空氣中瀰漫的毒氣和隨時可能發生的爆炸、倒塌危險,第一時間對爆炸的罐體進行處置,將火勢牢牢控制住,使地下存儲的10噸溶劑油安然無恙。就在眾人鬆了一口氣時,他覺察出變形罐體發出的特殊響聲,他判斷出這是二次爆炸的前兆,立即下達撤退命令,不到一秒,罐體爆炸,走在最後的他被衝擊波推出幾米遠,身上多處擦傷。他先後成功參與處置「11.7」平圩電廠三期卸煤棧橋腳手架坍塌事故救援等重大滅火救援戰鬥,累計完成急難險重的滅火、搶險救援1000餘次,成功疏散營救遇險群眾240餘人,保護人民財產近800萬元。
4.魯學義,男,1975.9出生,黨員,鳳臺縣市政管理處廣告股股長,鳳臺縣文明辦推薦。魯學義1995年參加工作,2002年調入鳳臺縣市政管理處工作,主要負責城市「牛皮癬」整治和城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工作。從進入市政廣告股的第一天開始,每個清晨,天剛蒙蒙亮,魯學義就開始走街入巷、上路巡查,所有主幹道路兩側的公共設施、牆體在八點鐘之前全部巡查到位,並把發現的問題一一處理掉。在城市「牛皮癬」高發時期,經常一夜之間數百條非法小廣告鋪滿縣城各個主幹區域,清理工忙不過來,魯學義就和廣告股的同志們一起上。松香水很常用,但腐蝕性很強,魯學義每年雙手都會腐蝕掉幾層皮。為了保持常態化效果,魯學義和同志們挨家挨戶的向各個商住戶宣傳政策,遇到一些不理解甚至蠻橫的商住戶,還得不厭其煩的做思想工作直至其理解支持。天道酬勤,全縣的「牛皮癬」整治工作走在了周邊區縣的前列。
五、孝老愛親類
1.王秀娥,女,1951.11出生,群眾,鳳臺縣關店鄉民和社區居民,鳳臺縣文明辦推薦。68歲的王秀娥40多年精心照料102歲婆婆的故事,在鳳臺縣關店鄉傳為美談。王秀娥公公去世的早,丈夫也因病早早去世,她把悉心照顧婆婆,婆媳關係非常融洽。婆婆多年不能生活自理,王秀娥每天想著法給婆婆做飯、餵飯,餵藥,擦洗,還把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讓婆婆住得舒適。40多年間,王秀娥除了照顧婆婆以外,還將4個子女拉扯長大。2018年6月,婆婆因病住院,王秀娥把老人送到醫院就診後,自己一個人跑前跑後,掛號、推著婆婆看門診、拿藥、吊水、餵飯、擦身子、處理大小便……住院期間,王秀娥每天都陪護在婆婆身邊,白天累了趴在病床邊眯一會,晚上抱個被子睡在醫院病房的地板上,身上被蚊子叮咬了也顧不得。她在醫院伺候了兩個月直到8月份才出院,出院時婆婆的病好了,而她卻因勞累休息不好而累倒了。在王秀娥的精心照料下,百歲高齡的婆婆膚色紅潤健康。
2.周茂蘭,女,1955.4出生,群眾,田家庵區朝陽街道電力社區居民,田家庵區文明辦推薦。周茂蘭的妹妹周茂才患有精神殘疾,母親年事漸高且患有肝病。為了照顧兩人,患有子宮癌的周茂蘭還在手術和化療的恢復期,就承擔起了照顧兩人的重擔,一照顧就是七年。她和母親、妹妹同吃同住,照料兩人衣食起居。妹妹經常大小便失禁,周茂蘭經常一天要為她更換幾套衣服被褥,反覆打掃清洗。她還要時刻注意著妹妹,防止她砸窗戶、扯電線、開煤氣、摔東西。妹妹因為精神殘疾,性情狂躁且有暴力傾向,周茂蘭總是默默忍受。照料兩人讓本來身體就處於癌症康復期的周茂蘭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她同時患有心臟疾病和腦梗。在親友的勸說下,現在周茂蘭每天風雨無阻,一早去母親那兒,照顧兩人,晚上把兩人料理好了再趕回家,撐起母親的晚年,撐起妹妹的世界,譜寫了一曲孝悌大愛、人間溫情的讚歌!2018年她當選為田家庵好人。
3.楊修霞,女,1972.7出生,群眾,八公山區新莊孜街道新培社區居民,八公山區文明辦推薦。1993年的一場意外,楊修霞失去了左小腿,屬於肢體三級殘疾。2006年,楊修霞的公公不幸患上腦梗,左半邊身體失去行動能力,只能躺在床上。楊修霞的婆婆早在1999年就得了冠心病,平日裡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2015年把胯骨給摔斷了,無法進行手術。為了家庭,丈夫一個人早出晚歸賺錢養家,而照顧二位老人和年幼孩子(還有一個借住的侄子)的重擔就壓在了楊修霞的肩膀上。13年來,楊修霞一直悉心照顧公公婆婆,每天準時早起做飯,買菜,做家務,幫公公換衣,洗漱,一日三餐都將飯菜送到床邊,餵他吃完了,自己才去吃。公公多年在床,無法自由活動,身上的肌肉已經失去了力量,腸胃也很差,就連上廁所都無法一個人解決,而且還嚴重便秘,在楊修霞的精心調理下才慢慢地好了一點。2018年7月,85歲的婆婆在楊修霞悉心照顧十餘年後走了,兒子劉深也終於成年了去當兵,楊修霞孝老愛親的故事還在繼續。
(淮南市文明辦 謝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