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服務外籍居民吸引洋面孔當志願者,光谷這個社區在武漢...

2020-12-17 身邊24小時

近日,武漢市舉行社會協同外管成員單位工作推進會,東湖高新區九峰街道同安裡社區,作為會上兩個匯報單位之一,就管理和服務外籍居民工作做了經驗交流。

據了解,同安裡社區位於光谷腹地,毗鄰東湖高新區管委會行政中心。社區成立於2015年11月,一、二期共有近2000套還建房,入住率近90%。由於該社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各類生活服務、醫療教育資源相對完善,吸引了不少在周邊高校求學、園區企業工作的高素質人才租住。截至去年12月,租住九峰區域外籍人士42戶,人數達到105人,他們來自巴基斯坦、阿拉伯、蘇丹、辛巴威等29個國家,大多是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校的留學生,攜家屬在同安裡居住生活。

同安裡社區書記李華介紹,包括外籍居民在內的流動人口管理,一直是社區綜合治理工作重點工作。為做好該項工作,在街道黨工委部署下,同安裡社區完善社區網格設置,深入推進「一標三實」基礎信息採集工作,會同小區物業、房屋業主紮實開展出租房屋登記和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社區外來人口管理逐步規範,在防疫期間發揮重要作用。

幫蘇丹寶寶買奶粉獲大使館感謝

2020年初,疫情襲來,對於身處異國他鄉的外籍人士來講,社區成了他們最大的依靠。李華告訴記者:「為了方便溝通聯繫,我們安排網格員將社區的聯繫方式公布到所有樓棟居民群裡,社區還組建了『外賓群』,邀請精通英語的下沉黨員做翻譯,通過電話、微信、上門等多種形式,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對他們一視同仁地進行每日體溫監測,普及疫情防控知識,關注心理健康,幫助他們排除因疫情帶來的不安和焦慮。」

疫情初期,防護用品緊缺。一位華科大留學生打社區電話說家中沒有口罩,無法出門。接到電話後,李華立即聯繫華科大輔導員,統計居住在九峰轄區留學生人數。社區在自身口罩匱乏的情況下,按照一人5個口罩的標準,讓留學生代表到社區領取並逐戶逐人發放到位。

李華回憶,2月18日上午,她收到一條來自華中師範大學留學生穆罕穆德的求助信息,說自己與妻子、兩個孩子一起租住在同安裡社區,其中一個寶寶只有幾個月大,孩子的奶粉已經告急,一家人都急壞了。李華放下手中工作,立即安排人員與穆罕穆德溝通,確認寶寶所需奶粉品牌規格後,光谷金控下沉黨員及社區工作人員連續跑了多家商店,終於買到奶粉。

當晚,穆罕穆德的祖國、蘇丹共和國駐華大使館發來感謝信,感謝社區在疫情期間解決蘇丹公民的生活難題,這是對社區工作人員辛勤勞動莫大的肯定。

洋面孔、紅馬甲志願者回饋社區

疫情期間,九峰街同安裡社區「一視同仁」管理和服務,保障外籍居民的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在基層探索了超大城市社會治理課題和踐行了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外籍居民在同安裡社區,生活、學習、工作安然無恙,沒有出現一例疑似、確診病例。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據悉,武漢解除離漢通道後,同安裡社區的外籍居民主動聯繫社區網格員,希望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於是在小區內,經常出現一隊穿著紅馬甲的洋面孔志願者,他們拿著工具在小區內撿拾垃圾,向居民發放宣傳資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饋社區對他們的照顧。

來自葛摩的黑人小夥阿拉丁,在中國地質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疫情期間,他主動做起了外籍留學生們的「聯絡員」,也是同安裡社區外籍志願者中最為活躍的一個。做翻譯員、採購員、搬運工、宣傳員……,他一個不落。「社區工作者很辛苦,我是同安裡社區居民,我想為社區做點事,讓我們住的地方更加安全。」阿拉丁說。同時,他們還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類文藝、休閒活動,積極融入社區生活,拉近與社區居民之間的距離,在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的圖書室、活動室、籃球場等場地,也經常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

現在,同安裡社區在留學生圈子小有名氣,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選擇來這裡租住。今年9月,同安裡社區被武漢市公安局確定為全市平安建設(綜合治理)試點單位。

九峰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良好的外籍居民管理服務環境也是光谷的美麗風景線,街道全體社區工作者將繼續服務好包括外籍人士在內的每一位居民,不斷提高居民群眾安全感和歸屬感。

【來源: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武漢誕生涉外警務翻譯平臺 志願者爭當"光谷翻譯官"
    11月18日,一名神情焦慮的英國人來到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步行街警務站求助。原來有個朋友在光谷步行街等他談要事,但人生地不熟加上語言又不通,他迷路了,急得團團轉。民警用手機打開了試用版「光谷翻譯官」軟體,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翻譯志願者羅伯特通過在線翻譯,幫助他找到了朋友。
  • 華一光谷13歲初中生發起抗疫行動,還動員媽媽上陣
    楚天都市報3月29日訊(記者 肖楊 通訊員 魏忱 陳宇昕)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武漢中小學推遲開學,睡覺、吃飯、上「網課」,成為了孩子們的日常。然而,華一光谷七年級學生葉景琦卻是個例外。聯繫物資、3次捐壓歲錢,13歲的他發起「抗疫行動」葉景琦是華一光谷715班的學生,年僅13歲的他卻已是一名駕輕就熟的「老志願者」。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每逢寒暑假,葉景琦都會主動去社區報到並承擔各種志願工作。
  • 外籍志願者雙語助力社區防疫
    近日,家住東直門街道東外大街社區海晟名苑小區的居民發現,門口值守點位上多了一位金髮碧眼的「洋」志願者。這位來自英國的John中文名江浩,疫情發生後選擇留在北京,積極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成為了一名社區志願者。
  • 光谷BRT站臺成立英語志願者服務隊,率先推行雙語服務軍運會
    楚天都市報10月26日訊(記者黃永進 通訊員康先軍 方中智)為了更好的服務軍運會,自7月以來,BRT光谷大道站工作人員特意挑選了英語口語好、業務能力強的員工,組成20餘人的英語志願小隊,引導和帶領員工講英語。
  • 外籍小哥當起志願者 測體溫做翻譯服務社區
    信息時報訊(記者 李丹)「你好,這是社區送來的慰問品,有什麼需要可以隨時聯繫我們。」5月6日上午,在天河區天園街環宇社區環宇花園,外籍小哥伊瑪特與環宇社區居委會主任雷群燕一起,拎著水果上門為居住在這裡的外籍人士送服務,精通英文和中文的他當起了臨時翻譯員。
  • 4036名黨員幹部下沉到社區獲光谷居民稱讚
    頭戴「小紅帽」,身披「紅馬甲」,佩戴黨徽、「志願者」紅袖標和工作牌,下沉黨員們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深入居民家中、商業門店,廣泛動員,逐樓逐戶宣傳城市文明創建知識,營造人人參與、關心、支持文明創建的濃厚氛圍。在九峰街,1000餘名省直、市直、高新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陸續到各社區報到,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 多問兩句傳遞暖心,光谷譯員志願者架起留學生溝通橋梁
    楚天都市報記者胡長幸 通訊員 鄧婉君在武漢抗擊新冠病毒的過程中,許多翻譯加入志願者大軍,服務留漢外籍人士,對外傳播武漢故事,貢獻著跨語言交流的力量。當公司所在的東湖高新區武漢未來科技城園區,需要一位翻譯協助搜集留學生健康情況時,80後女譯員王昭請纓參與。
  • 武漢光谷廣場轉盤路面發生下沉 官方通報初步原因
    武漢光谷廣場轉盤路面發生下沉 官方通報初步原因 2020-09-28 08:18:00來源:楚天都市報
  • 志願者每天服務少於5小時無補貼?江岸區一社區稱上級文件有規定
    楚天都市報6月16日訊(記者張萬軍)今年3月初到5月底,武漢志願者馬先生在江岸區花橋社區從事志願服務,服務結束後被社區工作人員告知因每天服務時間少於5小時,無法享受志願者補貼。對此,花橋社區和花橋街道辦工作人員稱確因上級文件對此有明確規定。
  • 武漢:經此戰疫向陽而生 逆行者奮戰一線守護萬家平安
    住在武昌府的非洲籍留學生因為語言不通,買菜不便,袁於紓在社區徵集熟練外語的志願者,愛心服務代購生活物品,使外籍留學生在異鄉感受溫暖。  熬過了疫情最嚴峻的時期,接送和服務康復患者返回社區的工作,成為袁於紓關注的工作重點之一。  社區有一名80多歲的爹爹,子女都不在身邊。
  • 全國首個警用翻譯平臺「光谷翻譯官」正式上線
    目前,語料庫擁有英、日、韓、俄、法、阿拉伯、德、西班牙、越南、泰等19個語種,基本涵蓋了進入光谷國際友人95%的語言交流需求。   東湖高新警方表示,通過打造手機上的涉外語言服務平臺,將實現東湖高新區各職能部門與外籍人士的無障礙溝通,希望這個語言服務平臺能成為各國友人互動交流的社區平臺,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到東湖開發區社會生活。
  • 漢陽鐵橋社區「解封不解控」:居民外出購物,需由社區統一籤發...
    楚天都市報4月8日訊(記者向清順 通訊員周伊)「您好,請掃健康碼,配合測量體溫。」4月8日上午11時許,在漢陽區晴川街鐵橋社區門口,一輛送貨車正在給居民送菜,司機在掃碼測溫合格通過後,工作人員方才準許其入內。
  • 女大學生樂當志願者,成為社區千餘居民的「團購員」
    楚天都市報3月1日訊(記者李慶 通訊員張穎)「劉婆婆,這是您的水果,我放在門口了。」今日下午,武漢市武昌區珞珈山街東湖村社區,24歲的女大學生高蔓又在為出行不便的老人們送菜上門。最近20多天來,高蔓已成為社區千餘居民生活物資保障的主心骨,先後組織大家團購了10多次。
  • 我勞累我願意我快樂,特聘教授甘當社區志願者
    楚天都市報2月29日訊(記者李輝 通訊員 郭昕 楊娟 )今日,在武漢市洪山區卓刀泉街工程大社區,有一位「工大學子」特聘教授正在社區忙碌著,他是王明璽。
  • 鋼都花園園林社區志願者王鴻:逆行返漢,上陣「夫妻檔」
    4月10日和12日,楚天都市報推出《青山依舊在》策劃報導,聚焦武漢市青山區的12名社區工作者和11名志願者,一個個真實鮮活的片段,一次次咬緊牙關的堅持,一段段樸實懇切的話語,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記錄了老工業區基層抗疫的群英譜。
  • 外籍運動員乘地鐵逛武漢,點讚志願者服務
    楚天都市報10月24日訊(記者潘錫珩 通訊員曾斯 產啟鬥)在漢比賽之餘的各國運動員,常常會四處轉轉領略大武漢的風情。地鐵上,市民也常常能偶遇他們。這些「老外」甚至手拿雙語版軌道交通線網圖冊,幾個人湊在一起認真研究起來。地鐵,成為各國運動員們休餘時間出行首選交通工具。
  • 武漢光谷「這家咖啡店,就該全網曝光!」因為……
    而一位來自伊朗的咖啡師,更是直接拒絕了他們本國的撤離專機,倔強地要留在武漢為醫護人員做咖啡。員工消毒,店面消毒,設備消毒,在外租房不回家住,向社區出示相關證明——做好萬全準備後,這個咖啡小分隊和湖北省中醫院 、中醫院花園山院區兩家醫院做好對接,確定了外送內容。
  • 武漢復工復產後,首家高端酒店在光谷開業了!
    復甦中的光谷城市功能正在加速完善6月16日武漢光谷萬豪酒店正式開業!所有客房均配備55寸液晶電視、羽絨被褥枕頭、保險箱、迷你吧、24小時送餐服務等; ■一樓大堂吧內,日間可享受咖啡與甜品,夜間則有特調酒水和輕食及現場樂隊表演;■位於酒店17層的行政酒廊,擁攬光谷璀璨夜景;■貢廚全日制餐廳、楚粵軒、霧山特色餐廳等中西餐廳;■1050平米的無立柱會議空間,配以高清巨幕LED屏和燈光音響系統,可隨時分隔成大型宴會廳和會議室
  • 光谷中心城首所公立小學服務範圍劃定 金秋招生
    原標題:光谷中心城首所公立小學服務範圍劃定,金秋招生楚天都市報6月20日訊(記者胡長幸)今日,記者從光谷中心城方面獲悉,該區域規建範圍內的首座公立小學,暨光谷第十七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劃片入學範圍公布,今年九月正式開始招生。
  • 武漢的大學生陸續返程,光谷步行街開啟人來人往模式
    8月30日,經歷抗擊新冠肺炎的時光後,在這個開學季的周末,武漢光谷步行街,終於迎來了高校學子們的回歸,開啟了人來人往的街景模式。大學生是光谷年輕活力的主體。光谷步行街上,大學生人來人往的景象,映射著的光谷活力。江城炎熱正在漸漸褪去,武漢正在熱忱迎接著百萬大學生的回歸。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輝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