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聞報導,為鼓勵大陸遊客到臺灣離島旅遊,臺移民事務部門12月20日表示,2018年元旦起,大陸居民以「小三通」方式赴臺,個人遊將無需個人籤注(G籤)。小三通是指金門、馬祖、澎湖與福建沿海地區的海上通航,通俗的線路說法就是先從廈門坐船到金門再金門飛臺灣。那麼必須中轉的金門有什麼好玩的了?
在度娘的搜索框中輸入"金門地圖",輕敲一下回車鍵,就可以看到一隻展翅的蝴蝶,靜靜地倚臥在廈門的身邊。 這隻蝴蝶,就是金門島。
歷史是昨天,歷史上的金門是歷朝歷代的海疆重鎮,是臺閩交通樞紐,是軍事要塞。昨日造就了今天,各種特殊的歷史標籤使得金門文化雜揉了閩南、戰地和僑鄉的三種特色。
標誌性電話亭
跟隨金門小導還有新浪旅行團的小夥伴們一起軼遊兩天,聽那些過去的故事,曾經在記憶中如此模糊的金門越來越鮮活,生動,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然後你會發現在金門人眼中,僅僅換個角度,正兒八經而苦逼的歷史原來可以是如此一個逗比甚至好玩的模樣。而作為近代歷史上承受歷史衝擊最多的縣,金門關於戰地的軼事更是一籮筐。
戰地軼事篇:炮彈與菜刀的故事
攝影/彭博丫丫
攝影/彭博丫丫
&炮彈與菜刀的故事&
金門可以說是歷史上單位面積承受炮彈密集度最高的地方。炮打金門持續了二十年,從古寧頭大戰到九三炮戰,從八二三炮戰到六一七炮戰,小小金門挨了數十萬炮彈,起初金門純粹是挨打的份,直到有了這8吋的榴彈炮才一舉扭轉戰局。到最後兩岸開始打宣傳炮,還形成了單號你打過來,雙號我回敬過去的默契。
更有意思的是這麼多年回收的炮彈,金門人民也不浪費,經過焠火過的彈殼彈頭鑄造成了三年不用磨刀的的炮彈鋼刀,成為金門五寶之一的金門菜刀!
戰事已閔,如今這威武的大炮的使命改成的炮兵隊每日為遊客表演炮操的重要道具,一代梟雄就成被炮灰了,炮君如有生命,當體諒我們幸福必建立他之痛苦上的心情吧!
&天下第一哨&
左邊是廁所,右邊是觀測所。這個引路繞口令簡直雷翻。號稱天下第一哨的馬山觀測所長長的地道,引領遊客到最靠近大陸的觀測所,再藉由望遠鏡可以清楚看到對岸景致。
過激的對聯文字在和解開放參觀後特意紅漆刷過
其入口前還設馬山播音站,是當年對大陸心戰喊話第一線,據說鄧麗君還二度在此廣播,可以猜想那甜美的嗓音曾經蠱惑了多少軍心?而到今天,播音站偶爾還會放流行及閩南歌曲。
&戰地坑道音樂節&
原本為避免炮擊安全運送戰備物資而特意繞到山後挖掘出來的兩條海底坑道,小金門的九宮坑道因為正趕上每日的漲潮時分被淹而沒去,而走入大金門的翟山坑道,在幽幽的坑道裡慢慢度步,除了偶爾能聽到的照相機的快門響聲和船槳觸碰水面時發出的聲音,全長357米長的坑道裡迴蕩著純粹而悅耳的舒伯特悠揚的協奏曲,奇哉怪哉?
原來花費5年動用軍方無數人力才建出的這條坑道和水道居然因為各種緣故一次也沒派上用場。這下金門人民不幹了,可是除了開放參觀似乎也沒別的用途。怎麼破?
某一年大提琴家張正杰在這裡參觀時,認為這坑道就是一個「天然音箱」,坑道內特殊的花崗巖地形結構,形成了美妙的音響共鳴,於是在這舉報了第一屆音樂會,在曾經的戰地坑道裡舉辦音樂會是如此特別,而50年前留下的戰地坑道,當音樂響起時仿佛又注入了新的生命。從此每年金門坑道音樂節如期舉行,免費開放。
結語
調侃也好,戲說也罷,不論是金門菜刀還是坑道音樂會,戰爭並沒有摧毀金門,反而是淬鍊了更加豔麗的金門之花,而無論歷史給的是什麼,金門人也都善加利用並苦中做樂。
這樣看來選擇在金門最富盛名的地標建築,金門唯一的一座大陸北方式建築,也是炮打金門唯一一座沒有被擊中的建築——莒光樓,作為此次軼遊行程的終點似乎也有了一番特殊的新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