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首發!中國首部微小肺癌研究專著英文版在滬發布華東醫院肺癌診療獲國際認可
圖說:《微小肺癌——影像診斷與應對策略》)全球首發來源/華東醫院供圖(下同)
由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張國楨教授團隊主編、全球最大科技出版社之一德國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微小肺癌——影像診斷與應對策略》新書,今天在華東醫院舉行全球首發儀式。
作為微小肺癌領域首部研究專著,該書集中討論肺癌篩查中的熱點問題,結合病理學、解剖學、影像學和治療學各個方面作詳盡論述,華東醫院「抓早、抓小、抓準、抓好」診療原則得到世界認可。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2014年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數據,2010年我國新發肺癌病例超過60萬,同期的肺癌死亡人數近50萬。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與發現時間晚有密切關係,目前的數據顯示,在我國超過半數的肺癌在發現時已處於中晚期。事實上,如果發現及時,0期肺癌的10年生存率為100%。
圖說:華東醫院「抓早、抓小、抓準、抓好」診療原則獲世界認可
華東醫院領上海眾家醫院之先開展肺癌的低劑量CT篩查工作,並成立張國楨肺部微小結節診療中心,以MDT(多學科診療)方式為患者提供個體化診療方案。中心成立十多年來,團隊潛心研究,在微小肺癌鑑別診斷、治療方面形成了系統性的可靠方案,提出了「腫瘤微血管CT成像徵」、抓早、抓小、抓準、抓好「四抓原則」和離體肺標本CT引導穿刺等理論和技術,及早及時地發現了很多亞釐米級別的微小肺癌,將病變根治在極早期,將微小肺癌的診斷推進至4毫米水平,遠遠領先於國際共識,改寫了小於10毫米的肺癌一律可以觀察的固有認知,總體診斷準確性達到95%,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張國楨教授將四十年的肺癌診療經驗和研究精華傾注在《微小肺癌——影像診斷與應對策略》一書中,帶領團隊以豐富的臨床資料為基礎,結合大量翔實的影像學和病理學圖片,系統闡述診療策略,填補了國內學界在微小肺癌特別是原位癌的臨床-影像-病理綜合診斷的邏輯思維、診斷要點、處理原則方面的認識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