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紀要

2020-12-11 澎湃新聞

2020年7月12日,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指導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本次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方岱寧院士,第八屆理事長李家春院士,副理事長鄭曉靜院士、何國威院士、戴蘭宏研究員、馮西橋教授,秘書長楊亞政研究員,專職副秘書長湯亞南主任,副秘書長楊越教授,以及學會所屬各期刊新任主編王鐵軍教授、郭興明教授、林建忠教授、亢戰教授、龔興龍教授、姜宗林研究員、陸新徵教授、趙劍衡研究員出席了本次會議。各期刊編輯部主任、編輯部成員也列席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由分管期刊工作的副理事長鄭曉靜院士主持。

鄭曉靜院士首先介紹了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的成立目的和工作職責。指導委員會將對學會主辦期刊的出版工作的方向進行研判和規劃、對期刊出版工作進行指導和協調、對學會主辦期刊的發展提出建議和意見,希望通過3—5年的發展,提升力學學會期刊的國際和國內影響力,為推動我國力學學科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鄭曉靜院士宣布了第一屆指導委員會的人員組成,本屆委員會由方岱寧院士和鄭曉靜院士共同擔任主任,名單附後。

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方岱寧院士在講話中指出,在我國科技強國路線引領下,新一屆理事會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學會的能力提升和內涵提升上。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提升和質量提升是學會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體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力學學會主辦的部分期刊發展速度明顯落後於我國力學學科的發展速度,為了快速提升學會期刊的發展速度,成立期刊工作指導委員會,對學會期刊統籌指導。指導委員會藉助科研人員的學術力量給予期刊強大推動力,對學會期刊的發展必將會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方院士還指出做期刊工作一定要有目標、有指標、有節點,有情懷。期刊工作者要將習近平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要求貫徹到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要通過每個人的努力為力學學會的期刊樹立起良好口碑、切實地提升期刊影響力。

中國力學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長、《力學快報》(英文版)(TAML)前任主編李家春院士結合TAML工作經歷,談了辦好一種期刊需要多方協同工作的體會。首先要有一個由研究成果豐碩,國際聯繫廣泛和熱心組稿辦刊的中青年專家組成的編委會,其成員學科分布應齊全,建議組織編委會時要給主編和主辦單位一些自由度。其次,要有一個能在主編領導下具有事業追求,認真鑽研業務,能與專家交友,工作流程規範的編輯部主任和工作人員。這樣的組合才有可能辦好受作者和讀者歡迎的一流期刊。儘管學會成立以來成績卓著,但中國力學與歐美尚有差距。當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尤為緊迫,學會現有的期刊正是開展我國力學學科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要平臺。深信一定能在學會領導下,在新一屆各位主編、編委和編輯部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一流期刊建設方面取得新進展。

隨後新一屆主編分別介紹了期刊發展現狀、分析期刊工作存在的問題,重點對編委會的工作設想、工作目標及擬採取的工作措施進行了匯報。

《力學快報》主編何國威院士對期刊的定位是要做力學界的PRL。他提出兩個目標:一個是從Q4區進入Q3區,另一個是爭取儘快進入SCI。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初步設想從擴充稿源、調整編委會結構、制訂了新的審稿流程來提升期刊質量。他建議中國力學學會打造期刊聯盟,發揮國際力學中心作用,促進期刊良性發展,獲得更多優質稿源。

《固體力學學報》(中英文版)主編王鐵軍教授介紹了中文版定位是服務學科發展、培養年輕學者、服務國家重大需求,英文版的定位是要成為國際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期刊,提升學科地位,服務國家需求。他指出期刊的短板還是稿源問題,期刊工作思路是通過實施發展戰略的研討計劃、國際影響力計劃、優質稿源的吸引計劃、縮短出版周期計劃、擴大出版規模計劃、提高國際影響力等六個計劃,不斷提高期刊的影響力,不斷的擴大服務學科和科技的發展。

《應用數學與力學》(英文版)(AMM)主編郭興明教授介紹了期刊的工作目標是進入Q2區。圍繞這個目標編委會的核心工作是提升影響力,提升論文質量。在工作措施上他提出: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打造編委群、作者群、讀者群來吸引優質稿;二是縮短出版周期;三是通過多種方式來擴大宣傳;四是向高水平專家約稿。

《力學與實踐》主編林建忠教授介紹期刊工作要抓三個「一」:一本刊物,一個競賽,一個研修班。期刊的工作目標是四個「更」:讀者群更廣,讀者量更大,參與活動者更多,影響力更大。具體目標是四個「數」:即年指標提高到0.2,被引次數提高到1200,影響因子提高到0.8,他引率提高到1.2。編委會具體工作措施是兩個「化」:大眾化,區塊化。新一屆編委覆蓋面更廣、學科分布也更加趨於合理,編委工作各有側重,努力完成工作目標。

《計算力學學報》主編亢戰教授認為國內科研評價重視國內期刊發表論文,是期刊發展非常好的機會。新一屆編委會將把繼續做好網站和論文著錄等的規範化,爭取達到EI收錄期刊的標準作為工作重點。期刊工作目標是繼續推進編委參與辦刊。將通過設立責任編輯等邀約和組織專題或專刊;鼓勵編委積極參與投稿、組稿和審稿。此外,將通過優化審稿流程、評選優秀審稿人和優秀論文等措施,縮短出版周期,提升期刊學術質量。

《實驗力學》主編龔興龍教授指出期刊的主要目標是努力發揮實驗力學編委會和專委會力量,來提高投稿論文的水平。具體的措施:一是盯緊審稿進程,縮短審稿周期和發表周期,二是面向實驗力學重點基金,儀器類基金,傑青、優青等各類人才加強約稿;三是加強宣傳,用郵件和微信向所有實驗力學工作者推送論文,使期刊成為實驗力學工作者推手。同時期刊還要積極爭取進入EI,擴充期刊優質稿源。

《力學學報》副主編姜宗林研究員代表陸夕雲主編做匯報,主要從辦刊理念,工作目標,工作基礎,計劃綱要等方面進行介紹。以推動我國力學事業的繁榮,服務於國家的重大需求為工作目標,以設立國家重大需求力學專題,建設力學期刊品牌為規劃綱領,提出了具體的量化指標:編委參與度達到百分之百,每年要刊發兩期以上的專題,每年出版稿件不少於180篇,電子版、紙質版出稿速度分別控制在3個月內和5個月內。

《力學進展》主編戴蘭宏研究員指出期刊目前存在的困難和挑戰,最主要的是優質稿源問題和同類期刊的競爭問題。圍繞這兩個問題提出了編委會的初步目標:一是繼續打造精品,重在質量不在數量。二是影響因子在兩年之內能夠回到2,並且穩定往3發展。擬通過挖掘優質的稿源、組織重大專題、發揮特邀編委作用、探索國際化方式等方面提升期刊的質量。

《工程力學》主編陸新徵教授介紹期刊將在稿源內容,出版倫理道德,辦刊機制和人才隊伍還有傳播能力這五個方面進行發展。基本的想法是在內容質量上通過調研,積極開展創新。傳播上充分發揮新的傳播手段。稿源上通過正向激勵,保持良好規範,加強編委會隊伍建設。同時還要不斷加強編輯部內部建設,提高編輯部水平,通過進修等方式提高出版質量。

《爆炸與衝擊》副主編趙劍衡研究員代表劉倉理主編做報告,介紹期刊工作是要為爆炸力學領域基礎科學問題研究、學術交流提供平臺,促進爆炸力學領域研究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養。將繼續採用責任主編組稿制度為刊物組織優質稿源,讓編委真正進入刊物的辦刊流程中。期刊還將繼續評選優秀審稿人、優秀稿件,開通綠色通道等方式,來吸引優秀稿源,提升刊物質量和影響力。同時,通過擴充英文摘要的長度、將優秀論文推送平臺合作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動力學與控制》編輯部主任康厚軍教授代表趙躍宇主編,介紹了期刊工作方向是拓展新興領域,提高期刊的定位和影響力。作為中國力學學會期刊下最年輕的中文期刊,新一屆編委會將努力爭取進入北大核心,並希望能從兩個方面對期刊加大投入,一是主辦單位要加大投入,二是上級相關部門能夠重視中文期刊的發展。

在認真聽取各刊匯報後,與會領導們對期刊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具體要求。

中國力學學會秘書長楊亞政研究員感謝方岱寧理事長和鄭曉靜副理事長深入指導期刊工作,本次換屆極大提升了理事會和編委會對期刊的重視程度和工作投入。中國力學學會期刊作為一個整體集團化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礎,下一步學會秘書處可以把各個專業委員會、基金委、中國科協等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與各刊統一協調,為各刊進一步做好服務。通過這一屆五年的共同努力,中國力學學會的期刊一定會發展得更快更好。

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鄭曉靜院士從兩點概括、三點宏觀要求和五點具體要求,做了總結講話。

兩點概括

一是對我國力學期刊現狀的概括。

(1)有進步。稿件在增加,發稿周期在下降,讀者群在擴大,地位在提高,影響因子也有一定的提升,AMM進入了科協的重點期刊支持計劃。

(2)有差距。跟國際力學期刊、國內力學期刊相比,發展程度差距明顯,學會主辦期刊需要反思。

(3)進步緩慢。國家、學會對期刊發展十分重視,但期刊進展比較緩慢,增幅與國內其他優秀期刊相比提高有限。

(4)管理不到位。無論是編輯部,還是學會拿不出具體的數據,拿不出關鍵的問題所在,沒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5)大家很努力。主編和編輯部現在都已經進入狀態,他們已經發現問題所在,在了解自身刊物定位的基礎上,制定有效措施。在辦刊過程中,既要體現主編和編委會對期刊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布局,更要發揮編輯部主任對主編和編委會思想的領悟能力和執行能力,全面貫徹落實各項措施。

二是對本次會議內容的概括。

鄭曉靜副理事長表示,本次會議方岱寧理事長的講話高屋建瓴,透徹地闡明了辦好力學學科學術期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對未來期刊發展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他強調做好期刊工作要目標遠大,指標明確,路線可實施性強,重視時間節點。她還表示,李家春院士作為學會的老前輩、理事會的老領導,結合自己多年做英文學術期刊主編的經歷,向與會人員分享辦好期刊的經驗和體會,還對學會期刊的發展提出殷切希望,讓我們深深感動,李院士讓我們深切感受到老前輩對力學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關心和期盼,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她還對各刊主編對本次會議的重視予以肯定。

同時,對期刊的下一步工作,她提出三點宏觀的要求和五點具體的要求。

三點宏觀要求

(1)進一步提高對辦好中國力學期刊的政治站位,增強敏銳性;

(2)進一步提高辦好中國力學期刊的專業能力,增強規範性;

(3)進一步提高辦好中國力學期刊的學術質量,增強戰鬥性。

五點具體要求

(1)指導委員會每年都要組織對中國力學期刊進行問卷調查,測評和評估。

(2)指導委員會儘快完成學會期刊「十四五」規劃的制訂和指導委員會相關議事規則和制度建設。

(3)指導委員會每年要向理事長工作會議做兩次期刊進展情況報告。

(4)各主編儘快組織學習傳達本次會議精神,儘快召開編委會工作會議,以期刊「十四五」規劃的制訂為抓手,明確各刊今後五年的發展規劃,包括目標、舉措、路線圖。請在8月上旬將期刊「十四五」發展規劃報給指導委員會。

(5)學會要加大對期刊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力度,加大運行的指導力度,加大宣傳力度,加大與中國科協有關部門的溝通力度,要識大體顧大局,真正地把力量集中到能力提升和期刊質量提升方面。

最後,方岱寧理事長強調各個期刊的「十四五」規劃必須有量化指標,工作委員會要根據指導委員會的要求形成指導方針、工作機制、制定有效工作措施並積極落實,工作有靶點,改革有成效。相信在理事會的統籌領導下,在各個期刊新一屆主編的帶領下,在編輯部成員的辛勤工作下,力學期刊發展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附:

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成員名單

主 任:方岱寧 鄭曉靜

副主任:楊 越

副主任(執行):劉俊麗

委 員:

何國威 陸夕雲 王鐵軍 郭興明

戴蘭宏 林建忠 亢 戰 龔興龍

原標題:《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紀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第十屆中國力學學會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擴大會議暨固體力學發展機遇與前沿挑戰研討會在蘭州成功召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國際應用力學學會主席、北京理工大學方岱寧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副主任趙紅衛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魏悅廣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蘭州大學力學學科帶頭人、蘭州大學湍流-顆粒研究中心主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鄭曉靜教授
  •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前沿》(英文)期刊學術顧問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前沿》(英文)期刊學術顧問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 來源: 編輯:人大新聞網
  • 第十二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12) 會議紀要
    第十二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12)於2019年11月15-18日在武漢大學隆重召開。會議由南方計算力學聯絡委員會、江蘇省力學學會聯合主辦,武漢大學承辦,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單位協辦。中國力學學會計算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方計算力學聯絡委員會主任、河海大學章青教授和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劉泉聲教授擔任大會主席。
  •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文化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委員會成功召開
    2020年10月28日,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文化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委員會在深圳成功召開。來自全國各地關心建築文化的高校科研院所、設計企業、專業媒體等單位的院士、建築師及專家學者共120餘位代表出席成立大會。
  • 中國力學學會|清華大學莊茁教授當選國際計算力學學會執委
    在剛剛結束的國際計算力學學會(IACM)執委增選中,中國力學學會計算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莊茁教授當選國際計算力學學會執委(IACM, EC),任期:2020年-2026年。在此,小福團送上誠摯的祝賀!
  • 中國力學學會召開2019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10月13日,中國力學學會2019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會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副主任孟慶國,中國力學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長楊衛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來自全國各地的344位會員代表和特邀代表參加大會。
  • 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7-8日,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在北京大學召開。
  • 中國力學發展的學術地貌圖
    美國布朗大學工學院博士,浙江大學教授,固體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會委員。曾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浙江大學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
  • 第十三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會議紀要
    第十三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於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成都隆重召開,會議由中國力學學會MTS材料試驗協作專業委員會主辦
  • 第五版《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目錄》今日公布
    年的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一直為計算機領域專業人士的學術和職業發展提供服務,並不斷進行學術評價,引領學術方向,由 CCF 發布的《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目錄》也一直是值得計算機領域人士參考的學術評價風向標。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四屆四次會議紀要
    (據「發改委」網站)   2018年8月31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主任朱之鑫同志主持召開學術委員會四屆四次會議。會議應到委員27人,實到委員18人,到會委員人數達到規定的2/3。
  •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專家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
    10月12日下午,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專家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出席會議,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楊衛,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光:科學與應用(英文)》主編曹健林,中國科協常委、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項昌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總主編朱作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學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秘書長、《工程》執行主編陳建峰,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英文學術期刊在北京首發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英文學術期刊在北京首發 來源: 中電新聞網      日期:15.06.02      2014年5月20日,在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以下簡稱「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的工作報告中,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學會時任代理理事長舒印彪的講話言猶在耳。  一年後的同一天,為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英文學術期刊CSEEJournalofPowerandEnergySystems(《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與能源系統學報》,簡稱CSEEJPES)在京舉行創刊首發儀式。
  • 西北工業大學力學學科在中國力學學會各分支機構換屆中當選人數...
    西工大新聞網7月24日電(王凡華)日前,根據中國力學學會的工作安排,學會下屬各分支機構換屆工作已經完成。西北工業大學力學學科共有19人次入選各委員會(工作組),13人次進入11個學會主辦的期刊編委會。入選各委員會(工作組)及期刊編委會的人數再創新高,這一結果顯示,西北工業大學力學學科的學術影響力獲得了力學界的廣泛認可。中國力學學會是全國性學術團體,按照力學各分支學科設立了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動力學與控制等23個專業委員會,科普、教育、青年等工作委員會及微納米力學、電子電磁器件力學、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工作組等機構。
  •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評論學術委員會成立
    為貫徹建築方針、增強文化自信、加強城市設計工作,2017年12月16日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評論學術委員會在同濟大學成立,標誌我國建築評論領域的第一個學術組織誕生。成立大會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舉行,來自各大高校、科研機構、建築類媒體的專家學者六十餘人參與成立大會。我會理事長修龍、秘書長仲繼壽代表學會出席並講話。
  • 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隆重開幕
    2020年11月7日上午,中國力學學會首屆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開幕。
  • 第一本中國學術委員會遴選的中國期刊被愛思唯爾Scopus資料庫收錄
    北京2019年1月15日電 /美通社/ -- 近日,中國學術期刊「走出去」專家委員會年度會議在北京順利召開,同時,作為會議議定事項之一的推進期刊遴選工作也取得積極的成果:第一本由委員會遴選的中國期刊 --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已正式被收錄於愛思唯爾 Scopus 資料庫。
  •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甲狀腺病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會議...
    11月15日,由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承辦、北京首大眼耳鼻喉醫院和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李乃卿名醫傳承工作站協辦的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甲狀腺病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會議在北京開幕
  • 第八屆國際流體力學學術會議(ICFM8)在日本仙臺召開
    2018年9月25-28日,第八屆國際流體力學學術會議(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Mechanics, 簡稱ICFM8)在日本仙臺市召開。ICFM8由中國力學學會和日本東北大學主辦,由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和日本東北大學承辦。
  • 中國力學學會青年協會首屆學術年會
    第1屆中國力學學會青年力學協會年會於1987年7月15日至19日在蘭州科學宮隆重召開,會議由蘭州大學承辦。會議期間有幸與胡寧(現任重大航空學院院長)同屋。2017年11月四川省力學學會理事會邀請重慶大學力學老師參加,與胡寧教授得以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