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他登基時才3歲,退位時也不過6歲左右。隨後,在皇宮裡住到12歲,被軍閥張勳複製起來又稱帝了幾天,隨後又退位。日軍全面侵華以後,住在上海、天津一代的溥儀乘船前往長春,在那裡又成了皇帝,直到1945年日軍投降後又退了位。總之,溥儀是三次稱帝、三次退位。
經歷過這麼多次的稱帝與退位,溥儀的心態發生了很大改變。有一次,朋友開玩笑,向別人介紹他:這是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趕忙撇清關係,聲明到:對!現在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由此可見,溥儀的敏感性挺高的,並且對待自己的身份已經很平淡了。
日軍投降以後,溥儀、溥儀的親隨、滿洲大臣、日本大臣等被關押在撫順的高級戰犯管理所,在那裡接受勞動和思想的改造。據後來的「獄友」回憶,溥儀甚至連鞋帶也不會自己系,刷牙的牙膏也要別人給他擠,但溥儀還是在慢慢改正,褪去自己皇帝的光環。後來,第一批特赦令下來了,溥儀由於改造的比較好,於是便被釋放了。這一年,他54歲,算是步入了晚年。
剛開始出獄,溥儀除了一身衣裳、幾本書籍之外,幾乎沒有別的什麼值錢的東西。那時候,國家是包分配工作的,溥儀被分配到了北京市的植物園。由於溥儀的生活能力實在是過低,所以他只能做一做最基本的工作,比如打掃衛生、修剪花草等等,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所謂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溥儀的工資一個月也就60塊,在北京的有職業的人當中,的確不算多。並且,溥儀並沒有個人宿舍或者公寓,他住在集體宿舍裡面,和工友們一起勞動和生活。
他的工友們聽到「溥儀」這個名字,很少有人知道是皇帝的名字;後來知道以後,人們往往會叫他「小宣統」,因為宣統是溥儀的年號,大家就這樣互相開玩笑。發完工資後,溥儀拿著手上的60塊錢,第一次領會到了勞動人民的快樂和幸福,他開開心心地回到住處,和工友們一起去買了新的被面、新的棉花,做了一床嶄新的被子。
溥儀本來有神經衰弱的毛病,再加上想的事情又比較多,所以老是失眠,不過當他蓋上自己的新被子時,居然不治而愈了。在植物園裡做了一年的工作,溥儀又被安排到文史館裡,負責編纂、修訂、對照某些歷史事件,而也就是在這一期間,溥儀完成了《我的前半生》的基礎部分,偶爾還有稿費可以賺,生活的還是比較愜意。
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溥儀還被相親了一次,他與一位醫院護士李淑賢結了婚,過上了普通的家庭生活。
由此可見,即便貴入皇帝,也會在勞動的過程中體會到人生的幸福。相反,從不知道勞動的人,即便每天花天酒地、紙醉金迷,他也只能獲得短暫的欲望的滿足,而不能獲得由衷的快樂。總之,勞動者最幸福、最智慧、最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