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晚年重遊太和殿,從龍椅下翻出一件寶貝,眾人看後都被逗笑了

2020-12-20 讀天下史

2017年,靳東和馬伊琍主演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大火,它講述一個落魄的離異女人在閨蜜和男友的幫助下,成為了職場新女性的故事。這部電視劇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然而歷史上還有另一本名為《我的前半生》的小說,它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所著自傳,在這本書中,他記載了自己的一生。

1906年,溥儀呱呱墜地,剛睜開眼的他傳來了第一聲啼哭,這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一生的命運會如此多舛。四年後,當時的皇帝光緒病重,他被迫與親生父母分開,成為了偌大皇宮的主人。他並不知道如何上朝,總是坐在高高的龍椅上把弄著自己的玩具,而這個東西他晚年還記掛著。

年幼的溥儀並沒有上幾年朝,便迎來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只能在高高的宮牆內當著自己的假皇帝。而皇宮的人也並沒有告訴他,中國的封建王朝已經滅亡,他還以為自己能夠率領天下。在皇宮的拘束和太監宮女的伺候下,他還做著自己是皇帝的春秋大夢,成人後還多次動起了復闢的念頭,甚至幫助日本人建立偽滿洲國。

日本投降後,溥儀自然地成為了戰俘,在監獄裡接受改造,到了中老年時,溥儀才因為特赦而從監獄裡回歸到現實的生活。雖然年輕時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溥儀並沒有學會自己動手,但是在監獄中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生活的能力,便在北京上起了班。

溥儀晚年過得十分充實,先是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擔任相關職位,隨後又去了文史館當官員。這時他還認識了李淑賢,後者也自然而然成為了他的妻子,兩人的生活如蜜裡調油。

不過溥儀還有一樁心願未了,他一直將它牢牢記在心裡,那就是想回自己生活了十八年的皇宮看一看。也難怪溥儀想回去看一眼,因為自從離開了皇宮,他便再也沒有進去過,只能站在高高的牆門外看皇宮上面的太陽。而中國人又有鄉土情結,溥儀想看看家裡的樣子也是情理之中。

當時故宮已經開放,溥儀要進去的話還是非常簡單的,那就是買票。就這樣,這個一生跌宕起伏的男人買了票回到了太和殿。他跟著兩個隨同人員一起以遊客的身份參觀,三人走走晃晃,溥儀突然想到了自己年幼時常常在龍椅上玩耍,便興致衝衝地跑到了龍椅邊上。

隨同的人還以為他想起了坐在龍椅上的日子,想再度體驗一把,但沒想到他從龍椅下面拿出了一個罐子,眾人一看,原來這個罐子裡裝的是蛐蛐,紛紛笑出了聲。事實上,那時的溥儀還是一個只有幾歲的小孩,玩樂是他的天性,但是因為身份的限制,他並不能隨心所欲,每天也只能偷偷地在龍椅上玩蛐蛐。

對於溥儀而言,他的一生發生了太多的事情,而他如果不曾被選中進入皇宮,也許會像其他皇室子孫一樣,低調地生活。但是年幼的他並不能選擇自己的人生,也只能被社會大潮裹挾著前進,幸好他在年老的時候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體會到了自己動手的快樂。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清朝全史》,作為經常讀歷史寫歷史的我來說,每天晚上睡前都會讀半個小時,原因無他,相比其他枯燥無味的歷史書籍。這本書非常有意思,裡面介紹了清朝各朝各代的故事,當然也不是枯燥無味,而是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

我很多寫作的靈感思路,都是來自這本書。上次這本書在我的推薦之下賣脫銷了,後面又緊急讓印刷廠上了幾千套,目前正在搞活動,原價市場199現在只需要58塊錢,真的非常便宜,絕對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可以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溥儀晚年重回故宮,從椅子下翻出一件小東西,眾人看後大笑
    一九一一年,正值辛亥革命開始之時,一九一一年二月十二日,溥儀才五歲,便因清王朝的滅亡而被迫退位。那時的溥儀,還知道些什麼呢,只不過是任人擺布而已。雖然清王朝已不復存在,但仍有一個「小朝廷」存在,袁世凱對溥儀等人仍是禮法嚴守,因此,溥儀等人在生活上還是毫無憂患的。之後,在1917年,清朝舊臣張勳與四千定武軍將清王朝復闢,此時,年僅12歲(虛歲)的溥便再次被扶上龍椅。只是這個位置不是一直坐著的。
  • 溥儀晚年從金鑾殿龍椅下拿出了什麼寶貝?溥儀:這是我一生的秘密
    溥儀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他的前半生可以說是身不由己的。溥儀在自己自傳《我的前半生》中,詳細地描述了自己前半生的生活。在溥儀的自述中,我們得以了解到這位末代皇帝可悲的人生。溥儀是攝政王載灃的兒子,載灃和光緒皇帝同父異母的兄弟。
  • 溥儀晚年遊玩故宮,從龍椅下翻出一罐小東西,惹得眾人笑個不停
    不做皇帝的溥儀也許是更輕鬆的,因為袁世凱每個月還給他發不少工資,這樣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富豪,對於年僅6歲的溥儀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最起碼沒有人想控制他甚至想迫害他了。
  • 時代的變遷下,末代皇帝溥儀故地重遊,卻沒想到受到如此的待遇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任皇帝,溥儀讓不少人都感嘆,甚至是惋惜,感嘆他身有皇室的血統,惋惜他沒有享受過多長時間的皇帝待遇,也讓人感受到時代變遷之快。在他晚年,發生了一件極富戲劇性的事情,年事已高的溥儀與妻子一起遊覽故宮的時候,一邊遊覽故宮,一邊向妻子講述當年的事,一幕幕場景讓溥儀倍感熟悉,這是正好遇到了鹿鍾麟,大家肯定不知道這人是誰,他就是當年將溥儀趕出紫禁城的人,也是他讓溥儀告別了自己的家,這一幕的相見,真是讓人感嘆時代變遷之快。
  • 故宮太和殿中,皇帝屁股下的龍椅,究竟是不是金子做的?
    走到金碧輝煌的故宮太和殿,每一個人都會被那正中央金燦燦的龍椅給吸引住,在金碧輝煌的背景襯託之下,此物顯得威嚴異常,吸引了無數人的眼光。龍椅作為九五之尊的寶座,讓無數人為之瘋狂,毫無疑問,它是中國最貴的家具,除了稀缺性的因素,單從藝術價值方面來說,它也是價值連城,其製作工藝和選材用材都是別有用心。
  • 故宮5點後各種詭異?袁世凱曾坐「溥儀龍椅」,直接被嚇癱!
    在古代,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坐龍椅,要是一般人連靠近龍椅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坐了。自從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之後,故宮就無人居住,逐漸就變成了參觀的地方,也從那時候起,竟時而聽民間傳聞故宮下午5點之後,會出現詭異事件!詭異事件?
  • 溥儀重回故宮參觀,從龍椅下拿出一個東西,激動道:這是我的寶貝
    《題溥儀閱兵臺》中提到:閱兵臺上閱兵時,苦澀心情只自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溥儀皇帝在成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之後,在閱兵臺上去閱兵時,那種心裡的苦澀滋味也許只有溥儀自己才能夠理解得了吧。其實關於溥儀,現代很多文學作者都給溥儀貼上了一個「悲催命運」的標籤。
  • 故宮太和殿那把曾遺失的龍椅在歷史上有過什麼樣的發展變遷
    唐太宗說了很多結果魏徵都不認同,唐太宗就問魏徵:那你說是為什麼?魏徵說因為您坐在這把龍椅上。所以龍椅在中國古代皇權中的象徵是和玉璽一樣都非常重要。到了宋代,椅子已經非常普及。作為天子的皇帝也擁有了富麗堂皇的龍椅。現在宋代的龍椅已經不存在了。
  • 末代皇帝溥儀:無論給我什麼樣的椅子,我都能坐出龍椅的氣勢
    溥儀一生跌宕起伏,一出生就是個王爺,卻意外成為了一個皇帝,經歷了一段傀儡生涯後,淪為階下囚,再成為一名普通的公民。出生顯赫和傳奇的一生讓溥儀與眾不同,他雖然早就不是皇帝了,但還是要學習帝王之術,不僅要讀聖賢書,甚至在坐姿,說話上都有所要求。
  • 《我要去故宮》:太和殿浴火重生,經歲月洗禮後最珍貴的歷史見證
    過了十多年之後,正統皇帝朱祁鎮登基後,才開始命人重建和整修太和殿,樣子還是和之前一樣輝煌。可剛過了一百多年,在嘉靖年間又是一場大火,再次把太和殿燒了個精光, 為什麼這麼容易?這太和殿著火的次數也太多了,皇帝說是這皇城的風水被破壞了,缺少了避邪之物,他才被 "天火"燒了。
  • 故宮龍椅為何坐不得?此人曾有機會坐,卻果斷放棄!
    民間流傳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朱元璋小的時候經常在他姥姥家遊玩,他姥姥家鄉的山上有一個石椅子,朱元璋就和小夥伴在這個石椅子上玩做皇帝的遊戲,一個人坐在椅子上,其他人向他跪拜,但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卻發生了這樣一個奇怪現象,除了朱元璋,其他人坐在石椅子都會摔倒,只有朱元璋才能接受眾人的跪拜之禮。
  • 故宮太和殿前兩大神獸,對古代皇帝來說,龍椅都沒有它們有吸引力
    故宮,一座北京的老房子,攏共也就住過兩家人,一家姓朱,一家姓愛新覺羅,兩家人住了600年左右,這座穿越了時光的老房子變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木結構博物館,館藏文物180萬件,每一件都是國家寶藏
  • 溥儀最後一次參觀故宮,看到以前坐過的龍椅後,說了這樣一句話
    清朝年間,出現過很多個英明睿智的皇帝,也是在他們的治理下,大清國的發展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但是此時的繁華也是建立在很多的問題之上,要知道當時的國家制度已經發展到了頂峰,等待他的只有衰亡。所以到了清朝晚期,這一現象便逐漸展示出來,最終爆發到溥儀上位之後。
  • 被袁世凱的「草包椅」換掉的太和殿寶座去哪了
    1947年,故宮博物院接收前古物陳列所,把袁世凱放在太和殿的繡花草包大椅撤掉,打算換上清代製造的龍椅,但選擇了幾個,都和後面的雕龍髹金屏風不協調,並且尺寸太小,與太和殿的宏偉氣派不相稱。太和殿原來的龍椅究竟是什麼樣式,原物在哪裡,還有沒有,工作人員完全沒有頭緒。
  • 晚年帶妻子到故宮,妻子看到龍椅時問了一句話,溥儀聽了沉默不語
    我們國家有個比較特殊的皇帝,小的時候當過皇帝,大的時候當過奸臣,到了大的時候卻成了平民百姓,他就是溥儀。很少有皇帝在被逐出皇位後還能重獲新生,可以說,他是個幸運者。雖然他本來是這個國家最有權勢的人,但他卻歸順了日本人,做了愧對祖宗、愧對人民的偽皇帝,這其實是一個皇帝最大的恥辱。
  • 城薦|世界現存最大的木建築——故宮太和殿,當年有多難建?
    太和殿裡依次都擺了啥?  給你來個上帝視角,比龍椅上的萬歲爺看得都清楚。    有讀者評論道:「圖片非常詳盡和精美,幾乎是一磚一瓦地拆解了太和殿的所有細節,門窗、梁柱、鬥拱、脊獸、地板,乃至於色彩、線條和陳設,都展示得一清二楚,比親身去看能看到的更多、更詳細。」
  • 北京故宮裡龍椅為何坐不得?這個人曾經有機會坐,但是他堅決不坐
    歷史上很多人都想坐上龍椅,但最後基本上結局都很慘,比如李自成、袁世凱等人。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之後明清兩朝使用的皇宮紫禁城被收歸國家所有,雖然故宮總佔地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但是開放的區域僅為52%。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有趣的故事,為何故宮裡的龍椅坐不得,曾經有一個人有機會坐上去,但是沒敢做。首先大家要明確一點,龍椅是指古代皇帝才有資格坐的椅子。
  • 紫珍軒仿故宮太和殿江山永固寶座屏
    在紫禁城內至尊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內的中央,金柱之間,高臺之上,安設著象徵統御萬民、無上權威的皇帝寶座——雕龍髹金大椅。在紫禁城內至尊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內的中央,金柱之間,高臺之上,安設著象徵統御萬民、無上權威的皇帝寶座——雕龍髹金大椅。
  • 故宮500年龍椅非黃金造?真正材質究竟是啥,皇帝為何作此選擇?
    提到故宮太和殿那把龍椅,從它誕生至今,其間,曾有過一段小插曲: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在反帝反封建浪潮日益高漲下,1912年,清廷正式頒布《清帝退位詔書》,清末帝溥儀宣布退位,至此,統治了中國268年的大清王朝就此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同時也象徵著延續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徹底終結。
  • 故宮太和殿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
    擺放在太和殿正中的龍椅「除塵完畢」。來源: 北京日報    太和殿終於「鬆綁」了,鑽出保護罩,脫下層層「腳手架」的包圍,重新亮相的金鑾殿仍是那般雍容大氣。15日,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昨天(16日)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故宮大修首次安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龍門』是指正脊中心的位置,將寶匣放入正脊的過程就叫『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