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衛駐地日內瓦看歐洲低等級疫情防控

2020-12-15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赴日內瓦特派記者 趙庭璟 劉欣】「這種病毒很複雜,但不用擔心,義大利發生疫情的地方離這裡很遠。」24日,在瑞士日內瓦的一家藥店裡,店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談起她對新冠肺炎的看法。從一名來自經歷疫情嚴峻考驗的中國的記者視角看,她的這番說法大概是為了安撫記者的焦慮,但似乎也有些樂觀,要知道,她所指的「很遠」,實際距離只有300多公裡(從日內瓦到義大利北部的疫情重鎮倫巴第),大致相當於從北京到石家莊的距離,開車只要4個小時。這也代表了很多當地人對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並未有「如臨大敵」之感。

當地時間24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3次會議在日內瓦開幕。幾個小時前,義大利的確診人數突破150人,當地政府在十多個城鎮採取了「封城」措施。不過,日內瓦萬國宮裡卻嗅不出太多緊張的味道。當天早上,記者在證件註冊處看到了隨手取用的預防傳單,但熙熙攘攘的萬國宮裡並沒有看到體溫檢測設備,也沒有任何人戴口罩。

不戴口罩在這裡是正常的,戴口罩才不正常。預防傳單上提醒了四項預防措施:勤洗手、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部遮擋口鼻、與發燒咳嗽人士保持距離以及在發燒時戴上口罩遠離他人。《環球時報》記者從北京飛往日內瓦的航班上,機組成員讓乘客每人填寫了聯繫人跟蹤卡,不過,在當地時間22日抵達日內瓦時,記者發現入境處只是提供了免費領取的洗手液,並沒看到體溫檢測設施,很多中外旅客在用過洗手液後,便摘下口罩,以此舒緩長途旅行中全程佩戴口罩的「煎熬」。

這樣的防控措施,讓從中國而來的記者有些驚異,不過這樣的驚異在當地人眼裡是不存在的。24日,《環球時報》記者在萬國宮裡問一位工作人員是否有必要戴口罩時,他表示「建議不要,因為有病才需要帶」。這個回答跟日內瓦市區藥店店員一樣,儘管她店裡的口罩已被賣光。對於戴口罩的話題,蘇黎世大學預防醫學專家蔡黛華博士日前接受《瑞士資訊》網站採訪時表示,自主管理健康這件事,大部分的瑞士人都是有意識的,只是瑞士人平常的標準是,孩子發燒就不送去上學,現在可能會變成有咳嗽、流鼻水症狀就不上學。他認為,「瑞士人應該不會改變戴口罩的標準」,「如同以往有病症就在家休息,一般僱主都會同意,不會扣薪水,而且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想用這個當成偷懶的藉口。」

與當地人相對放鬆的心態形成對比的是,疫情在歐洲蔓延的趨勢讓人不由捏一把汗。截至2月23日,義大利的新冠感染人數升至155人,死亡人數達到4人。另外,英國從「鑽石公主」號郵輪返回的乘客中有4名確診。歐洲感染人數在進一步增加,義大利成為全球感染人數排名第4、歐洲地區排名第1的國家。法國國際廣播電臺24日評論稱:「義大利政府現在無疑已成一個實驗室,驗證對限制措施採取自由派立場的開放歐洲社會,能否有效遏止病毒蔓延。」

面對並不樂觀的局面,瑞士衛生部長艾倫·伯塞特(Alain Berset)於24日在伯爾尼舉行的一次媒體會議上宣布,到目前為止,瑞士已經對大約300起可疑案件進行了分析,一些人正在接受檢疫,預計25日可在與義大利北部接壤的提契諾州直接進行監控。媒體報導稱,現階段尚未發現任何病例。然而,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作為「國際會議之都」和世界衛生組織所在地的日內瓦,目前的防護級別還是比較低的。「從當前日內瓦的情況來看,政府和廣大公民為防止疫情傳播採取防護措施還不足夠。」南開大學從事公共管理研究的學者許堯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也持相同看法。

受外界矚目的是,24日晚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世衛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新聞發布會上,考察組外方組長、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對中國應對疫情的方式大加讚賞:「全球社會尚未做好準備採用中國的方式方法,而中國的方法被事實證明是成功的方法。」艾爾沃德說,「在全球也要不得不為疫情做應對和準備的過程中,我曾經像其他人一樣有過這樣的偏見,就是對於非藥物幹預措施的態度是模稜兩可的。很多人都會說現在沒有藥,現在沒有任何的疫苗,所以我們只能拍拍手表示沒有什麼辦法。而中國的做法是,既然沒有藥,沒有疫苗,那麼我們有什麼就用什麼,能怎樣調整就怎樣調整,能怎樣適應就怎樣適應,能怎樣去拯救生命就怎樣去拯救生命。」

瑞士這樣的歐洲國家目前的應對措施是否合理?許堯認為,首先多數歐洲國家經濟比較發達,醫療體系相對完備,對於自身的醫療水平和能力比較自信;同時,歐洲國家在人權觀念上比較強調「自由至上」和「非歧視」,因此政府在決策時受到的限制比較多,政府決策也會比較遲緩一些。這都會導致在疫情預防上存在一定局限。

他建議,在疫情暴發風險增高的歐洲地區,當地政府應當考慮加強對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的宣傳,在廣大公民中提高防範意識和提升防範能力;在規模性人群聚集的場合,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比如鼓勵戴口罩、人和人離開一定間隔等;尤其是要加強流動人口的精確化管理。他表示,尤其是日內瓦國際機構林立,各類高層次大規模的國際會議比較多,這必然會伴隨著大量的人口流動,「一旦有病例輸入,其快速傳播的風險會很大。而高度的人口流動如果導致發展中國家出現大量案例,將會造成比較嚴重的災難。」

相關焦點

  • 綜合消息:日內瓦國際組織強化疫情防控措施
    新華社日內瓦3月12日電(記者聶曉陽 李葉)世界衛生組織11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徵後,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國際組織紛紛強化防控措施,加入到全球抗疫的行動中。世界貿易組織在12日發給記者的信函中表示,受疫情影響,該組織已接到哈薩克斯坦申請,要求對原定於今年6月在該國舉行的第12屆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的日期進行重新考慮。此前,在確認一名工作人員感染新冠肺炎之後,世貿組織已於10日宣布暫停20日前的所有會議。
  • 世衛組織成立獨立小組總結國際衛生領域應對疫情經驗教訓
    (抗擊新冠肺炎)世衛組織成立獨立小組總結國際衛生領域應對疫情經驗教訓中新社布魯塞爾7月10日電 日內瓦消息: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9日宣布成立獨立小組,回顧總結在世衛組織協調下國際衛生領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教訓。
  • 世衛組織歐洲辦事處:變異病毒嚴重性未增加 但防控仍充滿挑戰
    來源:央視原標題: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變異新冠病毒嚴重性未增加 但防控仍充滿挑戰當地時間7日,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在哥本哈根舉行線上記者會。他表示,進入2021年世界擁有了疫苗等應對新冠疫情的新工具,變異新冠病毒的嚴重性並未增加,但是各國仍需警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克盧格表示,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負責的53個國家中,已有22個國家發現了變異的新冠病毒毒株。變異病毒傳染性更強,但其引起的病症沒有明顯變化,這意味著其嚴重性並未增加。該機構認為,隨著時間的流逝,變異毒株可能取代目前正在流行的毒株。
  • 世衛警告:勿讓年終節慶變疫情悲劇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道。他補充說,生活在高傳染地區的人們必須「認真」考慮他們的年底節日計劃,以保證所有人的安全:「這可能是你能製作的最美好的禮物,是健康、生活、關愛、喜悅和希望的禮物。」許多歐洲國家在周五指出,隨著聖誕節臨近,新冠肺炎傳染指數「過高」。而美國的疫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重。
  • 世衛專家:全世界真的欠了武漢人民的情,有中國的經驗,其他國家不必...
    照片為2月25日,布魯斯·艾爾沃德在世衛組織日內瓦世衛組織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上介紹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在中國的考察情況。此後,艾爾沃德在多個場合讚揚了中國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並對中國參與疫情防控的醫療工作人員和相關機構表達了欽佩之情。「武漢帶給我的更多是一種鼓舞」艾爾沃德隨世衛赴中國考察專家組在武漢度過了36個小時,武漢市民的率真坦承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表示,疫情給武漢市和武漢市民造成的傷痛「令人心碎」。
  • ...世衛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情況。會議...
    2020-02-22 08:22:43來源:FX168 【世衛組織專家將前往武漢】當地時間21日,世衛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情況。
  • 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2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華社記者陳俊俠攝  新華社日內瓦2月11日電(記者凌馨 劉曲)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在瑞士日內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  在世衛組織總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譚德塞宣布,「我們現在將這一疾病命名為『COVID-19』」,它是2019年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疾病的簡稱。
  • 第72屆世衛大會在日內瓦開幕
    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於5月20日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萬國宮開幕。來自世衛組織194個會員國和夥伴組織的近4000名代表將出席本屆會議。本屆世衛大會的主題是「全民健康覆蓋:不讓任何人掉隊」。中國派出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為團長的代表團赴會。
  • ...有力措施控制疫情傳播——世衛組織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充滿信心
    中國始終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及時發布信息,快速識別病毒並分享基因序列,採取果斷有力措施控制疫情傳播,體現的不僅是對本國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負責,更是對全球疾病防控的大力支持。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許多措施實際上正在成為疫情應對的新標杆。
  • 世衛組織掌門人陳馮富珍將卸任:十年間果斷應對三場全球疫情
    陳馮富珍領導下的世衛組織還與中國在深化醫改、防控新發傳染病、控煙等領域合作密切。從「殺雞」署長到鐵娘子世衛組織官網信息顯示,陳馮富珍的公共衛生職業生涯始於1978年加入香港衛生署。1994年,她成為香港第一位女性衛生署署長。
  • 世衛大會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介紹全球衛生治理中國經驗
    中新社日內瓦5月19日電 (記者 彭大偉)出席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的中國代表團當地時間18日在日內瓦舉行記者會,介紹中國代表團出席本屆世衛大會的主要情況。代表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 世衛報告公布全球十大死因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
    新華社日內瓦12月9日電(記者劉曲)世界衛生組織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全球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了7個,其中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糖尿病和痴呆症躋身前十。  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健康評估》的報告涵蓋了2000年至2019年的全球健康數據。數據顯示,非傳染性疾病目前在全球十大死因中佔據7個,而此前只有4個。
  • 世衛組織宣告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 歐美多國確診病例激增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我們評估認為,新冠疫情從特徵上可以稱為大流行病。」當地時間11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記者會上的表述等於正式宣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進入一個新階段——「全球大流行」。統計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2日24時,全球確診病例已增長至近13萬例,中國之外確診病例接近5萬。
  • 海外網評:不提高疫情風險級別,世衛組織最新判斷意味什麼?
    2月17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出席記者會。(記者會現場視頻截圖)  當地時間2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情況。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肺炎並非全球性流行病,也不會提高疫情的全球範圍風險級別。  世衛組織這一判斷,是基於當前疫情在中國和全球發展的情況做出的科學判斷,同時也為下一步全球抗疫工作提供了指導思路。  世衛組織這一判斷,無疑是對中國抗擊疫情巨大努力的肯定。譚德塞17日表示,中國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呈下降趨勢,是世衛組織維持對此前對疫情評估的重要依據。
  • 世衛大會上,「友邦」一提到臺灣,就被強行「閉麥」
    因為疫情的緣故,世衛大會全程用的是視頻的形式。民進黨當局妄圖參與世衛大會,在之前還做了許多準備。在世衛大會上,就是臺灣所謂用金錢搭起來的「邦交」們發揮作用的時候了。在11月10日世衛大會的議程中,總共有11個國家在發言時提到臺灣。這些地區在發言時兩次被強行「閉麥」,世衛大會也拒絕了涉臺提案列入大會議程。
  • 中國專家視頻會議向18個歐洲國家介紹疫情防控經驗 外方:非常及時...
    3月19日,外交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中歐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向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等18個歐洲國家的政府官員和公共衛生專家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經驗。中方介紹了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新進展,強調通過採取一系列有力舉措,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同時中方也為國際社會應對疫情積累了重要經驗,為維護全球和地區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當前,疫情在全球多源多點暴發,不少歐洲國家確診病例大幅增長。中方願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加強同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抗疫國際合作。
  • 世衛專家表示 新冠病毒並未表現出季節性特徵 放鬆防控將導致疫情...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易歆):世界衛生組織專家10號表示,迄今為止,新冠病毒並未表現出季節性特徵,放鬆防控措施將可能導致疫情捲土重來。近期,一些原本已經控制住疫情的歐洲地區國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又出現了上升,有媒體稱歐洲面臨著第二波疫情。
  • 【疫情防控】重要提醒!關於冬季疫情形勢,國家衛健委最新研判來了!
    【疫情防控】重要提醒!關於冬季疫情形勢,國家衛健委最新研判來了!「目前,我國面臨的境外輸入病例導致本地傳播風險增大,冬季將處於疫情零星散發狀態,局部地區可能發生聚集性疫情。」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說,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聯防聯控,加強部門政策協調和信息共享,強化疫情防控屬地主體責任,落實「屬地、行業、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做好應急處置準備,一旦發生疫情後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第一時間控制疫情。
  • 發揮專業優勢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公衛系全方位落實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衛系按照學校疫情防控統一部署,迅速響應、群防群控、積極行動,「以防控為基礎、以教學為重點、以項目為平臺、發揮專業優勢」,從基礎做起,著力落實各項工作安排。以防控為基礎,落實部門管理和溝通。
  • 世衛為什麼不提高新冠疫情風險級別?理解這兩個詞很關鍵
    2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情況。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根據中國公布的新冠肺炎病例的數據,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呈下降趨勢。據此世衛組織維持此前的評估,即新冠肺炎並非全球性流行病,也不會提高疫情的全球範圍風險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