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講述南蘇丹武裝衝突:士兵用槍砸翻譯頭部

2020-12-17 中國網新聞中心

7月13日,從南蘇丹撤離的中國人在喀土穆國際機場排隊入關。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南蘇丹發生槍戰時飛入聯合國營地的子彈。受訪者供圖

南蘇丹當地時間7月10日,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戰士遇襲,李磊、楊樹朋壯烈犧牲,陳英、霍亞會負重傷。昨日,經過18個小時飛行,受重傷的陳英、霍亞會搭乘專業醫療救援飛機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 攝

兩名維和戰士犧牲,兩人負重傷,已歸國治療;親歷者講述武裝衝突中與死亡近在咫尺

7月8日,星期五,南蘇丹國慶節前一天,首都朱巴天氣晴朗。這是聯合國營地的會餐時間。維和軍醫馬仁軍正和戰友一起等著吃火鍋。

27歲的馬仁軍去年從某軍醫大學畢業,抱著年輕人應該多見世面的想法,隨步兵分隊到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

陳自磊在城市西南朱巴山附近的一家醫院做翻譯,是1400名(除維和人員外)在南蘇丹工作的中國公民中的一員。

那天的朱巴,多個街口有軍人把守,檢查過往車輛,氣氛緊張。過往行人都沒有多想,只當是國慶節前例行加強安保。按照規定,接下來是兩天假期。

2011年,南蘇丹宣告獨立,然而獨立的曙光並沒有帶來和平和發展。

2013年以來,以丁卡人為主的基爾總統政府軍,與副總統馬沙爾帶領的努爾人反政府軍之間,因為部族矛盾,衝突不斷。

生活在南蘇丹的中國人都已習慣了偶爾的槍聲。但沒有人想到,一場持續四天的激烈武裝衝突即將爆發,兩名中國維和士兵也因此喪生。

「子彈從哨塔上飛過」

營地的聚餐還沒開始,馬仁軍和戰友聽到旁邊的難民營方向突然傳來激烈的槍聲。據當時的哨兵說,政府軍和反政府軍持槍對峙,不知道誰開了第一槍,兩夥人隨即開戰。

這邊槍聲一響,周邊幾個地方馬上開始交火,一時間槍聲密集。

政府軍和反政府軍的駐地都在聯合國營地附近,衝突起來,營地和難民營正夾在中間。

馬仁軍記得,聽聲音大部分是自動步槍,偶爾有機槍和重機槍,「有的子彈從我們哨塔上飛過,從對講機裡哨兵的語氣我都能聽出局勢的緊張!」

幾乎同時,陳自磊也聽到了槍聲。他工作的醫院,朱巴山附近也是衝突要地。

乍聽到急促的響聲,陳自磊以為是鞭炮。看到很多人從聲音傳來地往反方向跑,他才意識到爆發了衝突。

幾分鐘後,政府軍的增援部隊從醫院旁邊經過,「我看到兩輛坦克,裝滿軍人的裝甲車,還有兩架戰鬥直升機。」陳自磊回憶。

醫院馬上關閉了大門,陳自磊和同事把病人集中在一起。事發突然,局勢發展難料,他們把所有食物和飲用水收集起來,統一分配,做好了長線準備。

槍聲持續了不到一個小時,陳自磊心裡也害怕,怕被流彈擊中。但他又憑著經驗認為,南蘇丹人不會主動攻擊中國人,「尤其不會攻擊中國醫院和醫生。」

聯合國營地的維和人員馬上接到了支援任務,馬仁軍迅速披裝、取武器,到門口哨位執勤,對想進來的難民進行安檢、指引。

當天難民營附近的交火一直持續到晚上,「紅色的跳彈像煙花一樣接二連三,剛開始我緊張、好奇、激動,終於看到了槍火。」

馬仁軍說,他完全沒有想到,情況會朝更壞的方向發展。

獨立日與槍殺

據媒體報導,這次武裝衝突開始於7月7日晚,政府軍檢查副總統馬沙爾護衛部隊車輛時,雙方發生爭執,隨後開槍,造成至少5名士兵死亡。

7月8日晚,基爾與馬沙爾在總統府開會,研究解決前一天的衝突事件。會議進行中,分屬二人的衛隊在總統府外突然互相開火。隨後聯合國營地、機場等多個反對派軍隊駐地附近發生激烈武裝衝突。

7月9日,南蘇丹獨立日,國慶節沒能阻止戰火。

上午,馬仁軍在營地裡值班,對講機不停傳出戰況,「幾號哨位幾點鐘方向100米處有密集槍聲、或者炮彈發射、或者武裝人員經過」。

子彈和炮彈在聯合國營地和難民營上方來去呼嘯,偶爾有流彈落進營區,幸而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當時,馬仁軍的戰友們依然在難民營執勤,政府軍和反政府軍在一牆之隔的外面打仗,炮彈在十幾米外的地方爆炸。

他們的職責是維持難民秩序,觀察周圍情況,保護難民營大門,防止武裝人員進入。

據媒體報導,僅一天的衝突已造成過兩百人喪生,戰火附近平民流離失所。

9日上午,五名政府軍人衝進陳自磊工作的醫院搜查,「其中四個穿軍裝,扛著長槍,另一個應該是他們的頭目,拿著手槍。」

醫院的另一位翻譯是南蘇丹人,中文名葉布,前國防部長的外甥,曾在中國留學六年,漢語流利。

葉布是努爾人,政府軍懷疑他是反政府軍安插在朱巴的間諜,要把他帶走。

起初葉布不肯走,士兵當場用長槍砸他的腦袋,「鮮血直接順著流下來了」。

當時,陳自磊和一名醫生就站在旁邊,葉布向醫生求助。未等醫生開口,士兵就強行命令他「sit down(坐下)」。然後,拿槍指著葉布的頭,把他帶離了醫院。

陳自磊說,這些人走出去大概四五分鐘,外面響起了槍聲。

南蘇丹是個只有5歲的年輕國家,由於宗教、歷史、民族等原因,經歷了近50年斷斷續續的內戰後,從原蘇丹共和國獨立出來。獨立是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通過停火協議、全民公投等方式,和平完成的。

因此,南蘇丹國旗上特意留有兩道白色,象徵多年解放鬥爭後終獲和平。

然而它並未因此遠離戰亂。獨立後,內部不同政治勢力、不同種族矛盾驟顯。丁卡人是南蘇丹第一大部族,努爾人是第二大部族。努爾人以副總統馬沙爾為首,是對抗丁卡人總統基爾最主要的力量。

2013年7月,基爾解除馬沙爾職務;當年12月,兩派在首都朱巴發生激烈武裝衝突。總統府宣布,馬沙爾圖謀政變,馬沙爾逃離朱巴。

去年8月,基爾和馬沙爾籤署《解決南蘇丹衝突協議》。今年4月,馬沙爾回到朱巴,與基爾組建民族團結過渡政府。然而,兩派矛盾依舊,衝突不斷。

「丁卡人非常仇視努爾人,」陳自磊說,「眼看著葉布被帶走,我特別痛苦,沒有辦法救他,葉布很勤奮很和善,我們都很喜歡他。」

7月13日下午,陳自磊聽保安說,在離醫院四五十米的地方發現一具屍體,頭被打爛了,通過穿著判斷,應該就是葉布。

犧牲的維和戰士

衝突持續到第三天,維和士兵都是連軸執勤。10日上午,馬仁軍接到上級通知:24小時穿著防彈衣。

「子彈從頭頂上咻咻地飛,時不時還有炮彈在附近爆炸,震得房子一顫一顫的。」馬仁軍回憶。

下午六點左右,馬仁軍在聯合國營地西門執勤,聽到難民營附近爆發一陣密集的槍炮聲,震耳欲聾。

沒多久,他聽到對講機裡喊:「有人受傷了!有人受傷了!我們停在難民營的一輛步戰車被炮彈擊中,內部爆炸,有戰士受傷!」

馬仁軍的第一反應是「點兒不會那麼背吧?」他抱著一絲僥倖,希望傷勢不重。再聽到對講機說「有個心臟驟停」,他知道危險了。

馬仁軍找了個掩體趴在地上,第一次感覺到死亡近在咫尺。他匆忙地在手機上留了幾句遺言。「我趴了可能有十幾分鐘吧,當時只恨防彈衣為什麼不再沉些再大些。」

他把手機裡不想讓別人看到的東西都刪掉了,害怕死後手機被別人撿到。

眼前這個戰亂之地曾給馬仁軍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從飛機上看,藍天白雲,遍地植被,一片熱帶草原風光。朱巴一副鄉村小鎮的樣子,7層以上的建築屈指可數,大部分都是小平房、茅草屋。」

除了市中心幾條大道是水泥路外,朱巴其他地方全是泥土路,「旱季的時候,車一經過漫天灰塵;雨季的時候,滿地的泥巴。」

七月,是南蘇丹的雨季,10日晚上突來的電閃雷鳴與槍炮聲交織在一起,稍微緩和了戰爭的氣氛。

馬仁軍和戰友從地上爬起來,穿上雨衣,繼續執勤。

當晚,中國醫療隊緊急搶救步戰車上的傷員。11日凌晨兩點,醫療隊員來到陳自磊所在醫院,找尋搶救急需藥品。

最終,仍有兩名來自中國的維和戰士犧牲,他們是成都籍李磊和山東籍楊樹朋。另有兩人重傷,一人輕傷。

據媒體報導,昨日12點半許,經過18個小時飛行,受重傷的陳英、霍亞會,搭乘專業醫療救援飛機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陸軍總醫院抽組骨科、重症監護科等科室主任組成救治專家組,挑選13名經驗豐富、服務細緻的護士組成護理組,制定了救治方案和工作制度,確保救治工作科學高效。

絕望求救

安徽人文清五年前來到朱巴,她和家人在機場附近開了一家規模不小的超市,賣日用品和家具。

政府軍裝甲車開進超市門前的街道,就在這條街上,有一棟十層高樓,是反政府軍的重要據點。

文清和丈夫、表弟緊鎖大門,躲在二樓。這是與2013年戰亂時幾乎相同的經歷,他們聽著陣陣密集的槍聲,祈禱不要被流彈擊中。

文清說,按照經驗,南蘇丹人不會針對中國人,所以即使在離衝突咫尺的地方,他們也沒有想過會有直接的危險。

7月11日早上9點多,槍聲間隙,文清聽到旁邊幾間商店被砸門、衝撞,夾雜著哭喊和叫罵。

有軍人開始搶劫商戶了。

文清和家人驚恐得蜷縮在一起,不敢想像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聲音越來越近,恐懼籠罩,他們想盡辦法向外界求救。

不敢出聲、不敢打電話,只能通過網絡聯繫一切認識的甚至不認識的人,請求對方來接他們出去。一時間,朱巴中國人的QQ群裡全是他們的求救呼喊。

不斷有朋友回應,問他們的具體位置,幫他們想辦法。然而,文清所處位置實在危險,車開不進來。甚至有一位大哥來到附近,不得不因槍聲折返。

每一次回應都是一線希望,然後是更深的絕望。

文清有個妹妹也在朱巴,是維和戰士。那是她最大的求生指望。然而,信息發過去,再無答覆。後來得知,妹妹當時在衝突前線執勤,手機沒有信號。

終於,中午12點左右,住在文清家附近500米的陳冬梅回信息說,馬上過來接他們。

陳冬梅家有一位當地人保安,與幾名政府軍關係不錯。衝突一開始,陳冬梅通過這層關係,以此尋求保護。

文清和丈夫、表弟抓住了救命稻草,馬上收拾好物品等在門口。

突然響起一陣迫擊炮的轟擊聲,文清有種不祥的預感。

12點40分左右,五六名軍人開始敲文清的家門,砸開了最外面的鎖。

文清的丈夫決定開門,如果讓他們破門而入,恐怕會有生命危險。

打開門,會說英語的表弟站在最前,跟領頭的軍人說,「別急,想要什麼好商量」。

軍人拿槍指著他,質問,「為什麼不開門!」接著就要動手。後面上來另一個軍人攔住他說,「先要錢。」

幾個軍人把門關上,用槍逼著文清和家人掏錢。文清的丈夫和表弟都跪在地上,文清把全部家當,38萬多南蘇丹鎊、7000多美元都給了當兵的。

帶頭的人嫌少,還要美元。他們對三個人搜身,把文清兜裡的錢、手機全拿走了。

紅了眼的軍人依然不罷休,繼續逼要。文清的丈夫把車鑰匙也交了出來,還把他們領到超市,讓他們隨便拿。

得到暫時的滿足,幾個軍人離開了,臨走時威脅文清,不讓她關門。

文清和家人絕望了,他們不知道還會發生什麼。

果然,沒多久,其中一個軍人回來了。錢太多了,不好帶,要先藏在文清家。他一邊藏錢一邊繼續逼要美元。

丈夫跪在地上,雙手舉起來,哀求他。此時,文清站在丈夫身後的床邊。

那名士兵走過來一把把文清推倒在床上。文清掙扎著站起來。當兵的開始撕扯她的衣服。文清的丈夫不顧一切地衝上來阻止,求他放過自己的老婆。

揪扯中,門外響起一陣急促的槍聲。當兵的感覺到有情況,收手往門外走,放下狠話,讓他們等著。

這時,陳冬梅帶著幾名相熟的政府軍趕來了文清家門外,政府軍下車與那名士兵交涉,文清一家這才躲過一劫。

文清因為驚恐、驚嚇幾近崩潰,她拼命往陳冬梅車上跑。下午一點多鐘,他們終於被送到安全的地方:北京飯店。

撤離的,留守的

從7月8日衝突爆發,朱巴國際機場作為激戰點之一,一度被關閉,整個城市的商業活動基本停止。

大多數在朱巴的中國人,聽到槍聲都躲進了室內。很多中資企業把員工集中起來,房間四周用鐵板加固。他們仔細盤算著現有的食品和飲用水,盼望戰亂儘早結束。

李原信是一名中資企業員工,他介紹,晚上睡覺,大家衣服鞋子都不脫,隨身攜帶護照和美元,如果大使館安排,隨時準備撤離。

7月11日晚,基爾和馬沙爾分別命令各自的部隊停火,朱巴恢復了暫時的平靜。

12日起,部分中國人開始尋求撤離南蘇丹。12日晚,70名中國人,乘坐包機抵達肯亞首都奈洛比。據了解,也有不少中國人通過陸路開車前往烏幹達。

身無分文的文清和丈夫、表弟在朋友的接濟下,在令他們絕望痛苦的朱巴又住了兩晚。

遭到搶劫第二天,7月12日早上8點左右,100多名軍人聚在文清家搶東西。住在附近的朋友見狀讓文清趕緊回去看看。

文清沒有去,她再也不想回到那個地方。五年的經營,將近40萬美元的物品資產,她都不要了。沒有東西能撫平她受到的創傷。

在朋友的幫助下,7月13日下午,文清和家人坐上了回國的飛機。

朱巴機場的多數航班逐漸恢復,幾百名中國人陸續撤離南蘇丹。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中國人選擇留守。

今年是吳豔華在南蘇丹的第七年。2009年,她到朱巴創辦酒店和醫院。其中一家醫院在部委路上,和總統府同一條街,距離僅1500米。8日的衝突就發生在眼前,醫院這幾天接收了成批的槍傷患者。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撤離。戰亂不是針對中國人,我們每天第一時間了解最新消息,積極應對,避免人員和財產損失。」即使2013年衝突激烈的時候,她也留在當地。

陳自磊也決定留守。自從葉布被帶走,醫院所有的翻譯工作都由他負責。停戰後,醫院恢復接收病人,他幾乎一直沒有休息。

7月13日上午11點左右,一位南蘇丹的媽媽送來了受傷的孩子。孩子兩歲,第五脊椎骨被流彈擊中,大夫擔心孩子下肢可能會永久性癱瘓。

「我們想儘可能嘗試把彈片取出來,讓他以後能夠走路。」陳自磊說,「打仗最無辜的就是老百姓,如果我們都走了,誰救他們?」陳自磊說。

南蘇丹的普通百姓生活困苦,失業率很高,甚至很多人都吃不飽,摘個芒果就算一頓飯。

南蘇丹內戰衝突發生在兩個部族之間,其他族的百姓是不參與的。他們渴望和平,但因為連年戰亂,很多人對戰爭已經麻木。打仗了就躲進聯合國避難所或者教堂。

7月13日,馬仁軍到聯合國診所為兩名犧牲的中國戰士開具死亡證明。他看到兩位戰士的屍體存放在一個帶有冷藏功能的貨櫃裡,靜靜躺著,像是睡著了。

作為常駐維和人員,馬仁軍不能撤離,他要留下來繼續執行維和任務。「希望這個通向死亡的貨櫃不再開啟。」

相關焦點

  • 南蘇丹部落衝突致上百人傷亡
    新華社奈洛比1月9日電(記者楊臻 丁蕾)朱巴消息:南蘇丹政府官員9日說,該國東部地區牧民近日遭穆爾勒部落武裝人員襲擊,造成至少42人死亡、78人受傷。  阿科博州州長詹森·戈尼·比盧告訴新華社記者,穆爾勒部落武裝人員6日襲擊了位於南蘇丹東部的阿科博和尼洛爾地區,衝突隨後升級擴大。死傷者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除人員傷亡外,還有超過一百頭牛被搶。  比盧對此次襲擊表示強烈譴責。  南蘇丹於2011年獨立,其國內各部落間對牧草、水源和牲畜等資源的歸屬一直存在糾紛,近年來多次發生流血衝突。
  •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南蘇丹大地上的孩子唱起這首歌
    南蘇丹大地上的和平使者■熊 軍 於東海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自2015年4月部署到任務區以來,按照「當好中國維和部隊的樣板、當好展示中國軍隊的窗口、當好執行海外任務的拳頭」的理念高標準完成各項任務,不僅有效保護了聯南蘇團人員的安全
  • 陸房突圍戰勝利紀念館開放 親歷者講述歷史
    陸房突圍戰勝利紀念館開放 親歷者講述歷史 2015-09-18 18:51:43責任編輯:   中新網濟南9月18日電 (曾潔)山東肥城陸房突圍戰勝利紀念館選擇在「九一八」事變紀念日舉行落成儀式,以親歷者口述
  • 南蘇丹爆發部落衝突29人死亡
    人民網訊 據來自南蘇丹的消息,該國發生嚴重部落衝突,造成至少29人死亡。 據德新社報導,為了爭奪尼羅河上一個島嶼的所有權,南蘇丹兩個部落5日發生激烈衝突,至少造成29人死亡。
  • 夢見士兵拿槍是什麼意思 夢見士兵拿槍守路口是什麼意思
    夢見士兵拿槍夢見槍,吉兆,代表升官吉利。夢見槍,經常表示你將遇到挫折,受損失。商人夢見打仗,預示著現有的項目不可行。夢見打仗,預示著自己做事很有遠見。小偷或盜竊犯夢見打仗,很可能被當場抓獲。
  • 知青憶當年一句俄語差點引發邊境武裝衝突
    站在一旁的一位上海知青向我講述了一個個當年發生在外三道溝的故事。  1969年4月,在珍寶島中蘇武裝衝突發生後不久。一批上海知青來到外三道溝插隊。夏天,男孩子們都喜歡下黑龍江遊泳。這裡江面還沒有黃浦江寬,不過水流較急,遊不了多遠就得上岸走回來,一不小心越過主航道被衝到對岸那可不是鬧著玩的。江對過有座蘇聯的瞭望哨所,不時還會有蘇聯巡邏艇貼著主航道挑釁,掀起的浪花有時會讓人嗆口水。
  • 夢見士兵拿槍是什麼意思 夢見士兵拿槍對著我是什麼意思
    夢見士兵拿槍夢見槍聲,提醒著夢者在方面有處理不當的地方,需要重新規劃。女性夢見槍聲,提醒夢者在與人交往要注意溝通方式,不要與人發生,否則名譽方面會有損失。夢見帶著槍,提醒夢者不要太大意,只要出,就要好門,防止被盜。
  • 戰亂中南蘇丹聖誕節一瞥 民眾禱告士兵全副武裝
    戰亂中南蘇丹聖誕節一瞥 民眾禱告士兵全副武裝 2013-12-26 11:08:46 來源:中國日報網   當地時間2013年12月25日,生活在蘇丹的南蘇丹人在恩圖曼的一個天主教堂參加聖誕節紀念活動。
  • 波蘭砸錢請美軍入駐,剛到就發生暴力衝突,多名士兵被打進醫院
    結果反倒是波蘭喜出望外,砸下幾十億美元修了個「川普基地」,邀請美軍入駐。結果就在最近,人還沒到齊,美軍和波蘭軍隊就打成一團,還送進了醫院好幾個人。 根據俄羅斯媒體在本周二的消息顯示,波蘭當局終於得償所願地等到了美國駐軍的到來。然而意外的是,美軍的到來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安全」。相反,雙方在第一時間就大打出手,甚至引發暴力衝突。
  • 成都妹子非洲維和 赴南蘇丹1年榮獲「和平榮譽勳章」
    張欽很少和家人聊到這些,這個笑起來眼睛彎成月牙的姑娘,更喜歡在每周視頻時,向爸媽講述異域奇景:這裡的夜晚,星空會特別明亮,小朋友的頭髮常常是軟軟的自然卷;走進難民營,所有人都會對中國軍人豎起大拇指,說著「China good 」「good China」。
  • 成都女大學生入伍赴南蘇丹維和一年 榮獲聯合國「榮譽勳章」
    距離中國一萬多公裡以外,戰亂不斷的南蘇丹被聯合國評估為全球最危險、最動蕩的國家之一。在這裡,槍聲中入睡、炮聲中驚醒是常事。  張欽很少和家人聊到這些,這個笑起來眼睛彎成月牙的姑娘,更喜歡在每周視頻時,向爸媽講述異域奇景:這裡的夜晚,星空會特別明亮,小朋友的頭髮常常是軟軟的自然卷;走進難民營,所有人都會對中國軍人豎起大拇指,說著「China good 」「good China」。
  • 江蘇13名民警組維和警隊赴南蘇丹:要懂英文會駕駛能射擊
    江蘇13名民警組維和警隊赴南蘇丹:要懂英文會駕駛能射擊 澎湃新聞記者 藍天彬 2015-12-21 15:24 來源:
  • 葉門倒戈軍士兵逮捕總統翻譯
    葉門國防部9日說,葉門倒戈軍士兵8日晚在首都薩那逮捕了總統薩利赫的翻譯穆罕默德·蘇丹姆。國防部聲明說,薩利赫總統的翻譯、路透社葉門報導員穆罕默德·蘇丹姆8日晚從薩那機場開車回家途中在倒戈軍隊第一裝甲師設立的檢查站被扣留並逮捕。
  • 在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南蘇丹
    2020年12月09日 14:45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在世界各地,每天有近萬名聯合國維和警察在執行巡邏任務,防止暴力發生,支持東道國執法機構能力建設,恢復並維持法律秩序和社區安全,在衝突中和衝突後地區加強和重建安全
  • 13名江蘇警察赴南蘇丹維和 要求是黨員懂英語善射擊
    南蘇丹內戰衝突2011年7月9日,南蘇丹獨立,成立南蘇丹共和國。蘇丹經歷50年內戰,多達210萬人在南北衝突中喪命,最終換來南蘇丹的獨立。但是獨立後的南蘇丹困難重重。南蘇丹有1000多萬人口,但有近四成的人民需要獲得糧食援助才能生存下去。當地大部分人民每年的生活費還不到1美元,有10%以上的兒童無法度過他們的5歲生日。成人當中有四分之三是文盲,只有1%的家庭有銀行戶頭。
  • 利比亞東部產油區發生武裝衝突
    新華社的黎波裡6月15日電(記者李遠 納瓦斯)利比亞東部產油區「石油新月地帶」14日發生激烈武裝衝突,導致由利比亞退役將領哈夫塔爾領導的利比亞東部武裝勢力「國民軍」5名士兵死亡。「國民軍」下屬的「雷電」特種部隊當天發表聲明稱,民兵武裝組織「班加西防衛旅」和前「石油設施衛隊」武裝分子對上述地區兩個石油港口發起襲擊,負責該地區油田和港口安保的「國民軍」下屬部隊隨後與其交火,並擊退了襲擊者。
  • 南蘇丹的中國白衣天使:槍林彈雨中唯念堅守
    在南蘇丹的街頭,時常會看見很多士兵,背著AK47在執勤,面容嚴肅,馬路上還有架著重機槍的越野車,兩側的牆面能看見很多打仗留下的彈孔。  劉群說這個國家幾乎天天都有槍擊事件。他來到這裡,有兩個最大的收穫:一個是掌握了邊動手術邊趕蒼蠅的技能;另一個便是把取子彈的活練好了。他說: 「現在做取子彈的手術特別快,分分鐘的事。」
  • 南京大屠殺時,中國士兵為何不反抗?40年後親歷者說出實情
    導語:南京大屠殺時,中國士兵為何不反抗?40年後親歷者說出實情我們知道,在1937年12月13日這一天,甚至之後的六周時間裡,是人們永遠無法忘記的歷史。也許有人覺得疑惑,在日軍進行屠殺的時候,為什麼中國士兵不反抗?40年後,這場災難的親歷者,同時也是老兵的唐光譜說出了實情。當時,唐光譜在國軍第三營部當勤務兵。在日軍攻陷南京前一個月,唐光譜隨部隊來到南京。但很快,日軍以強有力的攻勢突破南京中華門,當時局勢相當混亂,各部隊有的突圍有的撤退,也有的逃命,和城內的百姓亂成一團。
  • 親歷者講述毛主席印象:主席的手很大 非常魁梧
    原標題:親歷者講述毛主席印象:主席的手很大 非常魁梧 葛保富展示與毛主席的珍貴合影筱毅  親歷者講述  和毛主席握手,他的手一把抓不過來  葛保富今年82歲,「我永遠也忘不了1956年1月11號!」那一天,他見到了毛主席!那時,葛保富是堯辰鄉的團支部書記,而十月合作社是堯辰鄉管轄的一個合作社。
  • 上海親歷者:名古屋機場衝突始末
    原創 作者袁琳 穀雨實驗室-騰訊新聞口述丨王宏(名古屋機場糾紛親歷者)撰文丨袁琳 編輯丨向榮出品丨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立春工作室1月27號上午,上海遊客王宏和家人結束了在日本一周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