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人電影已死

2020-12-12 和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條(ID:yitiaotv),自述:Calum Waddell,編輯:張銳嘉

  三級片就是色情片,

  這是人們對三級片最常見的誤解。

  三級片的概念來源於香港電影分級制度,

  於1988年正式推行,

  將18歲以上才能觀看的少兒不宜電影稱為三級片,

  其中暴力血腥也是三級片主要元素。

《赤裸羔羊》劇照 邱淑貞主演(1992)

《色情男女》劇照 舒淇、張國榮

  2017年,英國影評人、學者Calum Waddell

  製作了紀錄片

  《三級片:香港剝削電影不為人知的故事》。

  4月,一條記者採訪了這位導演,在他看來:

  「香港三級片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今天,香港三級片時代已經結束了。」

  自述Calum Waddell編輯張銳嘉

導演Calum Wadell

  我是Calum Waddell,是一名電影學者、紀錄片導演,2017年製作了紀錄片《三級片:香港剝削電影不為人知的故事》。我之前在中國待了三年,在江蘇的西交利物浦大學教課。

  我一直都對剝削電影和B級片感興趣,在英國亞伯丁大學讀博士時的辯題就是美國剝削電影。我現在研究的課題也是全球剝削電影(global exploitation cinema)。

  剝削電影大部分依賴色情等,是學術界很少被討論的影片類型,外界對這些電影類型的認知更是少之又少。

  2017年我當時在蘇州教課,德國一個DVD藍光光碟公司找到我,他們準備重新發行藍光光碟版的香港三級片《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問我能不能拍一部關於香港三級片的紀錄片。

片中採訪的部分三級片從業者

  因為時間很緊,只有4、5天的拍攝周期,資金也很少,當時我在香港一個人也不認識。後來我通過之前認識的電影節的人、香港的報社、記者等聯繫到了影片中的幾個主要嘉賓,有演員何超儀、甘國亮,導演陳翊恆、陳志強,電影人Mike Hostench, Bey Logan等等。

  因為檔期問題,很遺憾沒有採訪到演員任達華和《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的導演邱禮濤,他們是香港三級片歷史中很重要的人物。

  紀錄片通過介紹不同時期的三級片,講述了香港分級制度的由來、發展,著重討論了1997年之前的香港三級片。

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

  香港電影分類其實有三個大級別,其中二級中有兩個子分類。

  · I級,有適合每個人的類別;

  · II A, II B,需在父母的指導下觀看;

  · III級,就是我們所說的三級片。少兒不宜,僅限18歲以上才能觀看的。

  這種分級制度只適用於香港,不僅港產片會被評級,所有引進到香港上映的其他電影都會被評級。

  三級片就是色情片,這是人們對三級片最常見的誤解。

  三級片並不只是單純含有暴力色情元素的低成本影片,它有很多深意存在,包括有關香港身份的討論。雖然有些故事低俗,但卻很好地反應了香港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

  剝削電影和三級片是兩回事,全世界都有不同題材的剝削電影,香港三級片是一個很有趣的典型代表。

  剝削電影通常利用禁忌話題,如性、暴力,或是種族等刻板印象。這點和三級片有相似性,比如美國70年代,針對黑人觀眾品味拍攝的黑人剝削電影(blaxploitation film),利用黑人去誘惑女性、殺掉壞人。

邵氏影業創始人之一邵逸夫

  邵氏影業與風月片

  香港剝削電影的起源要追溯到50年代末,1958年邵氏兄弟成立「邵氏電影公司」,當時製作了很多讓人費解難懂的影片,大多為恐怖片和人們所說的古裝情色電影——風月片。

  邵氏風月片題材多為滿清後宮和「金瓶梅」題材,用幽默的誇張手法拍成電影,突出強調中間的情色場景,吸引觀眾,也捧出了一代風月片名導李翰祥。

李翰祥(左)與鄧麗君(右)

  1974年《金瓶雙豔》製作完畢,李翰祥版本《金瓶雙豔》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忠實於原著《金瓶梅》的電影。很多人都將此片視為香港風月片的開山之作。

  恐怖片題材例如1976年的《油鬼子》,講了馬來文化中一種會巫術的「油鬼仔」殺人無數,無惡不作。

《蛇殺手》主演甘國亮

  1975年桂治洪導演的《蛇殺手》,片中群蛇肆意狂咬殺人,血腥暴力。

  《蛇殺手》主演甘國亮在採訪中講述拍攝的幕後故事:試鏡這部片的時候本來有邵氏兄弟推薦的其他幾個人選,但當被告知演對手戲的是一個眼鏡蛇的時候,其他人都逃走了,他是唯一做到把眼鏡蛇纏繞在脖子上和眼鏡蛇對視、對話的演員。

  《蛇殺手》海報

  當年因為沒有任何特效,所有場面都是真實場景,演戲時劇毒的眼鏡蛇就在他眼前吐舌頭。整個電影的最後一場戲需要主角掉進一個滿是毒蛇的箱子裡,甘國亮告訴自己如果他做不到這一幕,整個電影都白演了。他眼睛一閉就跳進去了,那一跳反而砸死了好幾條蛇,最終成功完成了《蛇殺手》的出演。

  何志強表示邵氏影業的創始人之一邵逸夫讓這些電影成功過審。這些極野極度瘋狂的電影,為後期香港剝削電影奠定了基礎,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來的香港三級電影。

《黑太陽731》劇照

  1988年香港三級片制度確立

  真正促使香港實施電影分級制度,其實是因為一部大陸製作的電影《黑太陽731》。1988年,《黑太陽731》要在香港發行,影片揭露日軍侵華時期對中國人實施的人體試驗,慘絕人寰。這促使香港正式實施電影分級制度。

  因此《黑太陽731》也變成了香港實施分級制度後的第一部三級片。

  《黑太陽731》續集《殺人工廠》的導演何志強在紀錄片的訪談中說,拍攝時他帶領劇組去到長春的某軍事基地,拍攝了切割真人屍體做人體實驗的全過程,他當時作為攝影師掌機,現在回憶起拍攝現場都覺得毛骨悚然。

邱淑貞、任達華主演的《赤裸羔羊》(1992)

  同年,香港電影票房突破十三億港幣,當中42%來自三級片。

任達華、鄭則仕主演《烏鼠機密檔案》片段

  三級片的血腥暴力之

  《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烏鼠機密檔案》

  1993年是香港三級片的巔峰,邱禮濤執導的《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在香港金像獎上奪得最佳男演員獎,在我看來這個節點是香港三級片的巔峰時刻,歷史終於給三級片了一個「名分」。

《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片段

  影片講述一個餐館的無能老闆看到自己的老婆明目張胆跟到店裡的男人調情,他的報復心理最終發展到將人分屍絞成肉餡做成包子。最後調查的警官也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吃了人肉餡的包子,還拍手叫好。

  這是一部混合著暴力元素的黑色喜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很精彩,它探討關於身份、社會風氣,關於那個時期香港警察的腐敗和暴力,和人們對於權威的恐懼。這是跟當時香港所處的環境分不開的。

  當時很多英國媒體雜誌都對《八仙飯店》進行了報導,在那個時期這樣的三級片能登上英國和美國的主流大熒幕是很難以置信的事情。

朱茵在《的士判官》飾演一名記者

  同年,緊接著邱禮濤執導的《的士判官》上映,講述了一個上班族在雨夜送臨產的妻子去醫院,妻子卻被拒載的計程車拖拽幾十米後不治身亡。後來他變得日漸消沉,對無良的計程車司機展開了連環殺戮,但他只殺無良的司機……劇情暴力,卻不時搞笑,以這樣的方式道出當時香港社會的不公。

《烏鼠機密檔案》海報

  我最喜歡的一部是1993年堪稱三級片之最的《烏鼠機密檔案》,講述鄭則仕飾演的阿祥有天回家看到自己的老婆和人通姦,於是晚上出去買醉,醉酒後說要殺了自己的老婆,被任達華飾演的心狠手辣的烏鼠聽到,他說可以幫他殺人。結果人被殺後阿祥卻不記得當天晚上發生什麼了,烏鼠向他討要巨款,未果,於是綁架了他女兒,並在他面前燒死了他女兒。事情變得越來越糟,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

  這部片實在太瘋狂了,達到了我認為三級片的極端巔峰。

任達華 《烏鼠機密檔案》片段

  三級片利用暴力和血腥對觀眾產生視覺衝擊,讓人感到不安,光是看過都覺得自己全身都很髒,髒到想要立馬衝一個冷水澡的地步。但看完之後卻想叫你的朋友也花錢去電影院看。

  同時,香港三級片製作人屢次挑戰製作成本、製作周期的極限,在電影製作史上也是罕見的。

開創香港街頭攝影的「一代宗師」 何藩執導 葉玉卿主演 《我為卿狂》(1991)

舒淇(上)、李麗珍(下)(1996)

  三級片的色情裸露之

  《玉蒲團》《色情男女》《春光乍洩》

  如《玉蒲團》《聊齋豔譚》這樣的系列三級片雖然是情色電影,片中仍舊混合著恐怖和黑色幽默的元素。

葉子楣主演《聊齋豔譚》劇照

  比如《聊齋豔譚》的開頭講述了一個古代的學者對陌生女性產生好感,在和她們發生性關係的時候卻發現他們都變成了殭屍,殭屍的表情神態在電影中讓人噁心卻搞笑,是讓觀眾哭笑不得的場景設置。

  色情片混合恐怖元素,激發觀眾興奮點的同時,也讓觀眾感到噁心,這也是三級片的特點之一。

  片中一個影評人在採訪中表示,香港色情片的主人公通常盡情享受性帶來的快感,但之後卻有可能因欲望而受到懲罰,這也展現了儒家節慾的性觀念。

  香港是一個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當時還帶有著西方的身份,卻也不失東方保守的觀念,那個時代背景給三級片的製造創造了條件。

《色情男女》海報

  《色情男女》是一部不那麼「三級」的三級片。

  1996年爾冬陞執導,張國榮、舒淇主演的《色情男女》是一部講述香港三級片行業的三級片,看似是一部情色電影,實際卻是一部有諷刺意味的文藝勵志片。故事關於一個有理想抱負的年輕導演,因幾度拍片不賣座,被迫開始拍攝他嗤之以鼻的三級片。

  劉青雲在片中扮演和爾冬陞導演一字之差的「爾東升」,因票房失利而跳海自殺,自殺後本以為沒人看的遺作票房爆棚。更諷刺的是,舒淇在其中扮演一個從不脫衣的豔星,所以影片直到結尾才有一段真正的裸露鏡頭。

  當時《色情男女》選角的時候,製作人想要一個觀眾熟悉且興奮的三級片女星作主角,他們挑了舒淇,這也是她正式打入主流電影的決定性作品。

  舒淇早在80年代出演了很多三級片,她最開始在臺灣做模特,王晶導演帶她入行香港演藝圈。後來她出演了《玉蒲團2》,我認為這是她作為三級片女星的出道片。

  當時一個女性以一個三級片影星出現在大家面前,還能再打入主流電影市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色情男女》讓大家看到舒淇不僅能演三級片,還可以把戲演好,還可以演喜劇,這為她之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光乍洩》劇照

  王家衛執導的《春光乍洩》更是開創性的三級電影。

  在1997年這個時間點,這部電影完全突破了院線電影的界限。

  1993年獲得奧斯卡的電影《費城》是好萊塢最早一批承認同性戀的主流電影,但即使在美國的好萊塢,電影中的同性元素也只是一個飛吻,一段舞蹈,點到為止。

  像《春光乍洩》中對男同性戀如此直白坦率的描繪,被拍成電影是完全不可思議的。所以《春光乍洩》是香港三級片展現在世界大熒幕上的真實案例。

  香港三級片在80年代捧紅了不少女性豔星,除了舒淇是成功殺入主流電影圈的典範,大部分三級片演員已經淡出電影行業。我聽說葉子楣結婚了,現在離演藝行業也越來越遠,像任達華等一樣還活躍在演藝圈的男性,也僅僅是少數了。這一切都是因為時代在變化。

何超儀主演《維多利亞一號》劇照

  香港三級片已死

  我認為香港的三級片時代已經結束了,並不是說香港再也不拍三級片了,像2010年的《維多利亞一號》和2017年的《失眠》,都是我覺得還不錯的三級片。只是香港三級片時代,隨著1997年的亞洲經濟危機消磨殆盡了。

  80年代三級片盛行,香港建起了專門放映三級片的影院,然而隨著三級片的沒落這些影院一一消失,2011年香港最後一家三級片影院因店鋪租金漲價而倒閉。

  隨著90年代DVD的出現和近些年出現的Netflix等網絡視頻平臺的流行,越來越少人去電影院看電影。《失眠》是2017年邱禮濤、黃秋生這個黃金三級片組合聯手打造的大製作三級片,得到了業界的大力推廣。但即使是這樣,我在電影院看的時候,有一半的坐席都是空的。

  我以前在大陸工作的時候,看到很多DVD租賃點,大陸觀眾可以去租碟看香港三級片,但這些留存在大陸的三級片並沒有版權,製作人也不會因此獲利。所以漸漸地曾經拍三級片的導演也另闢蹊徑,比如邱禮濤現在在大陸拍片。

  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三級片的沒落。

陳翊恆 香港新晉導演

  25年後的今天回看《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它依然低俗,依然會引起不適,但香港三級片卻在香港歷史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獨一無二的。

  三級片導演通過影片表達自己,展現自己的態度,他們竭盡全力地突破院線電影的極限。現在電影人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製作這些只有香港人看、卻仍需達到盈利的電影?

  片中採訪的陳翊恆是香港新晉導演,他還在繼續拍攝三級片,也想一直拍下去,是因為他想製作這些陪他長大的電影,但像他這樣的導演已經很少了。

紀錄片《三級片:香港剝削電影不為人知的故事》海報

  香港三級片大事件

  1958年,邵氏兄弟影業公司成立,邵氏影業獨佔70年代香港電影半邊天。

  1972年7月9日,由香港著名導演楚原執導的風月片《愛奴》在70年代的香港影壇一經推出就引起了極大轟動,是香港電影首次嘗試女同性戀題材。

  1974年,《金瓶雙豔》製作完畢,李翰祥版本《金瓶雙豔》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忠實於原著《金瓶梅》的電影。很多人都將此片視為香港風月片的開山之作。

  1988年11月10日,《香港檢查條例》的出臺確立了香港電影分級制度,三級片時代來臨。大陸引進香港的《黑太陽731》為首部被評為三級的電影。同年,香港電影票房突破十三億港幣,當中42%來自三級片。

  1992年 太子戲院,香港第一間為三級片而設立的戲院建成。

  2011年3月 官湧戲院,香港最後一間三級片戲院因業主加租8成而結束營業。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責任編輯:婁在霞 HN151)

相關焦點

  • 陳果:香港電影已死 導演還在
    原標題:獨家對話陳果:香港電影已死 導演還在    話鋒一轉,就算港片已死,"香港導演未死得"!港人"獅子山下"的拼勁兒,在哪兒都受用。在陳果看來,香港導演"腦筋快、接地氣、有怪招","給時間適應就能拍好"。  去年的徐老怪的《智取威虎山》和陳可辛的《親愛的》都是"著陸"的代表。春節檔,票房幾乎被李仁港的《天將雄師》和王晶的《澳門風雲2》包圓,十幾億不足為奇。
  • 夢回香港電影黃金歲月!
    很多人都在說」港片已死「,可還有許多導演和演員在努力地恢復了昔日港片的輝煌。然而效果卻是不盡人意,港片如今好像再難恢復往日的巔峰。遙想當年,華語電影中港片可謂獨佔鰲頭,撐起華語電影圈的半邊天。一部部經典電影,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
  • 說港片已死的那些「混帳」?閉嘴回家睡吧
    這部電影成為2020年最後能夠救市的國產商業大片之一。關於這部電影,香港大導演王晶應該事先看過了。他還在網際網路上公開發表了言論支持:真xx的好看!說港片已死的「混帳」,閉嘴回家睡吧!香港電影的衰落,與華語電影工業的崛起如果從華語電影角度出發,《拆彈專家2》還是有些不同的。因為它是香港電影人,表面和內地影視公司合拍,實際拍的香港本土故事的商業大片,與香港導演北上拍內地故事有些不同。
  • 港劇已死,合拍當立?TVB的興衰如何見證香港社會的變化
    從1990年代起,TVB的整體收視已呈下滑之勢,其中因素很多,但大體上跟香港流行文化工業(包括電影和流行音樂)在整體趨勢上從飽和到僵化有關。2000年代網際網路興起後,流行文化的接收方式更趨多元,年輕一代也愈發透過網際網路主動接收文化訊息(如自由下載音樂),而減少對電視的依賴。
  • 《開心魔法》:這不是「成人電影」
    幾乎沒有哪一個片方會花大力氣做一部兒童片投放市場,即便是在春節、六一這樣的特殊節日中,也只不過是些粗製濫造的動畫片在吸引低幼兒童,於是,當《開心魔法》這樣的合家歡兒童電影出現在今年賀歲檔時,自然就顯得彌足珍貴了起來。  與一般的電影評論不同,在探討《開心魔法》這部電影之前,首先必須得與讀者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你得承認香港電影人比內地電影人更懂得賀歲片的真諦。
  • 吳鎮宇演爛片成癮,電影洩密者平庸混亂,香港電影真的要滅亡了?
    曾經輝煌一時的香港電影,近幾年的處境總是讓人覺得尷尬,提起港片,人們也總是在「已死」和「復活」等類似的關鍵詞之間搖擺不定。自從香港電影進軍大陸市場後,經典老港片的導演基本死了個遍。這次我們要說的就是邱禮濤導演的一部新作品,這部電影的題材可以說是很有香港特色的,幾乎每一位香港電影導演都接觸過。這類曾讓港片在世界影史上大放異彩的題材,更是邱禮濤導演除了Cult影片外的最愛——警匪片。
  • 假裝已死!
    是的,假如我們已死,孩子會怎樣?如果沒有我們的呵護,孩子會怎樣?如果真是那樣,孩子會變得自立、堅強而成熟!他們會頑強地活下來!他們會吃苦耐勞、獨立擔當,一樣長大成人,甚至成為一個有用之才!假如我們已死,孩子一樣長大!並不見得一定比有我們呵護的人生差!既然如此,何不對自己的教育來個「以毒攻毒」!?孩子兩三歲,動不動倒地打滾,不吃不喝,大哭大鬧,脅迫大人,你可以假裝已死!孩子讀小學,挑食、挑衣服、嫌東嫌西,你可以假裝已死!
  • 殺手已死_殺手已死PC中文版下載_漢化_補丁_攻略_專題_遊俠網
    《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2)12/392《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3)13/392《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4)14/392《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5)15/392《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6)16/392《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7)17/392《殺手已死》XBOX360截圖(18)18/392《殺手已死
  • 2019年香港電影總結:港片未末日,古天樂宇宙逆改天命
    ①拯救港片的「古天樂宇宙」香港導演王晶在2017年接受「梨視頻」採訪時說過一句很令人傷感的話。「我覺得早就沒有香港電影了,只有華語電影,純香港電影根本活不下去。」那時候,香港電影可謂是窮途末路,被逼到了生死邊緣。
  • 《殺手已死》中文雜誌掃描圖 暴力處刑和性感美女篇
    以成人風味的演出與爽快感超群的戰鬥來描繪其故事之愛與處刑的奇幻動作遊戲《殺手已死》已經於昨日在日本正式發售,登陸PS3和Xbox 360平臺。本回報導著重講解遊戲中出現的任務篇。
  • 記憶香港,百部不得不看的香港電影
    記憶香港,百部不得不看的香港電影(企劃:煎釀三嬸)特別鳴謝:文白 :周刊編輯,資深影評人內陸飛魚: 知名影評人/樂評人/自由撰稿人陸支羽:知名影評人,鯨魚放映室負責人張勞動:導演 / 演員 / 編劇安宕宕:影評人,資深香港電影研究者水野津波:電影學碩士,迷影分子
  • 香港電影:「東方好萊塢」的榮枯記憶
    比照上海和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紅火,反觀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不禁令人感嘆,內地與香港的電影已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昔日叱吒風雲的「東方好萊塢」走了一條怎樣的興衰路?是否還有機會與上海並駕齊驅,形成中國電影的雙子星座?不妨讓我們回過頭看一看它的興衰之路。
  • 王家衛曾用這部電影殺死了香港電影,而又用這部復興了香港電影
    縱觀香港電影史,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讓它有過輝煌,也有過低潮,自然誕生過無數的電影人,而這當中,王家衛是最特立獨行的那一位。王家衛可以說是香港電影中最具浪漫藝術氣息的導演了,他獨特的製片手法,多變的拍攝手段和電影中令人振奮和難以捉摸的美感,也讓他成為了香港電影的一座標杆。
  • 香港電影的夜與霧
    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本月初落下帷幕,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也於近期頒發,但關於香港電影現狀的思考仍在繼續。近10年來,香港導演幾乎都「北上」發展。在內地市場的資本洪流和臺灣電影「復興」的兩力夾擊下,香港電影核心價值是什麼,這是每一個香港電影工作者以及關心香港電影的影迷們內心最為關切的議題。
  • 「字幕組」已死?如果沒有翻譯,電影也失去一半魅力
    「字幕組已死」的論調這幾年來一直不絕於耳,字幕組的生存也的確面臨著多方面的困境,在這樣的生存境況下,字幕組,尤其是大量的民間字幕組,為何仍然能夠蓬勃發展至今?這種張力似乎暗示著:字幕翻譯是一件痛並快樂著的事業,在面臨困境的同時,它也蘊含著巨大的活力。一個好的字幕翻譯,它的標準是什麼?字幕翻譯目前存在哪些令人詬病的問題?我們又如何看待圍繞字幕翻譯的版權之爭?
  • 《拆彈專家2》:邱禮濤又「炸」香港了
    邱禮濤導演邱禮濤對電影的熱忱,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在香港浸會學院(後改名為香港浸會大學)求學時期。他最初修讀新聞,後來受老師影響,翌年轉修電影。本科畢業後,他先後於2008年及2015年,在嶺南大學取得文化研究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是以稱呼他一聲「邱博士」,名副其實。坊間曾有評論稱邱禮濤,「每一部作品不論是什麼類型,都深藏著某種值得琢磨的表達」。
  • 阮大勇 手繪香港電影
    2017年4月9日晚,當他站在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的領獎臺上,接過許冠文頒發給他的「專業精神獎」時,大部分人還不曾知曉這位被稱為「香港電影海報之父」的插畫家——阮大勇。
  • VR已死?我們在VR影像展看到了電影的未來
    最明顯的是,無論資本還是媒體,都不再對VR充滿熱情了,不少人甚至發出「VR已死」的言論。事實真的如此嗎?2017年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次新增了「VR電影競賽單元」,VR電影也有了專屬獎項,今年4月的北京電影節,也有了「VR單元」。比起VR遊戲,VR電影發展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於技術和成本,可能會是對電影行業顛覆性的改變。
  • 再次認識王晶與香港電影
    在香港電影逐漸走向沒落之時,其他有點本事的人都在想別的出路,只有王晶堅守香港,什麼片子都接,不敢說大賺,至少回本。養活了許多沒工開的香港人,也保留了香港電影的種子。在《圓桌派》裡王晶也談到了香港電影的崩潰,這是一代人的情懷,也是一代人的傷心。上世紀六十年代,當香港電影在全世界急劇擴張時,《紐約時報》曾有一位影評人酸溜溜地說香港電影「盡皆過火,儘是癲狂」。但有趣的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句調侃竟成了香港電影榮耀的標記。
  • 1993年香港武俠電影年,香港電影第一女俠楊紫瓊的武打經歷
    【1993年香港武俠電影年,港片第一女俠楊紫瓊的武打經歷】1993年是香港武俠電影年,引領這波武俠風潮的李連杰在這一年出品了6部武俠電影,如《方世玉》《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等,部部都是經典。這一年,香港的一線明星,如張國榮梁朝偉梁家輝林青霞張曼玉王祖賢關之琳邱淑貞等等,幾乎個個都拍了武俠片,人人都成了武林高手;只有成龍周潤發劉德華少數幾位沒拍武俠,但都有主演動作片,整個香港電影都瀰漫在一片刀光劍影的江湖中。作為香港影壇當年的第一動作女明星,楊紫瓊在這一年做了什麼,主演了哪些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