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勇 手繪香港電影

2020-12-22 千龍網

2017年4月9日晚,當他站在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的領獎臺上,接過許冠文頒發給他的「專業精神獎」時,大部分人還不曾知曉這位被稱為「香港電影海報之父」的插畫家——阮大勇。許冠文有一段回憶是這樣說的:「有個畫家幫我畫海報,畫到觀眾走過看見,還沒看我的戲就先笑出聲……這個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不久前剛剛落幕的第六屆香港主題電影展,給了人們認識他的機會。他的28張電影海報,在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展出,影展期間還放映了一部名為《海報師:阮大勇的插畫藝術》的紀錄片,影片融入了導演許思維(許冠文之子)及其家人與阮大勇40年的緣分。這個緣分概括起來就是: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阮大勇一共為許氏兄弟的電影畫過16幅海報。當時業內流傳著一段佳話:凡是由阮大勇設計的海報,影片一定大賣。一千萬票房,是影片大賣的分水嶺,區區20港元一張的影票,一千萬就是五十萬人次的觀影量。

紀錄片播放當晚,許冠文夫婦以及香港導演陳嘉上親臨現場觀看此片,阮大勇先生和導演許思維也一起出席映後交流。那一刻,70年代至90年代最為賣座、輝煌的香港電影,都被阮大勇用一幅幅精心設計、手繪的電影海報定格在同一時空。

複寫紙上練就強勁筆風

阮大勇,1941年生於浙江慈谿的觀海衛鎮,他的母親擅長刺繡,父親能書會畫,自幼喜愛畫畫的他,遺傳了父母的優秀基因,五歲開始拿起畫筆。雖先天近視,也沒有正式學過畫畫,但絲毫不影響他與生俱來的天賦。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他從小就是班級裡畫畫最好的人,也經常得到老師的讚賞。即便如此,在物資匱乏、沒有安全感的時代,他的父親始終認為,畫畫是沒有前途的。因其父長期在香港工作,阮大勇從上海徐匯中學初中畢業後,就舉家遷往香港,住在港島區北角。

阮大勇在香港的第一份工是經父親的朋友介紹,在荃灣的中央紗廠檢驗棉花和紗。因表現出色升職負責繪製生產報表,由於經常用「複寫紙」填寫報告,鍛鍊出強有力的筆風。後加入到「嘉禾」前身的「永華片場」美術部工作,也曾做過「行貨油畫」(即供一般餐廳或家庭擺放的廉價裝飾用油畫),而在「朗文」的工作則是為教科書繪畫插圖。阮大勇說:「我在『朗文』工作並不算很長時間,當時的上司說我做她的助手實在是大材小用,所以便推薦我到她丈夫的廣告公司。從此我的工作便開始一帆風順,在公司美術部任職9年,從草稿員升級至美術主任。所以我的上司絕對是我的伯樂,因為她的『慧眼』改寫了我的人生。」

不久,阮大勇通過廣告公司的同事,結識了「許氏兄弟」許冠文和許冠傑。

《半斤八兩》海報改變他的命運

「風華絕代 港片年華」是本次影展的主題,而影展的宣傳海報也是主辦方委託阮大勇親手繪製的(見33版)。「其實這次展出的電影都是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代表香港歷年來最好的電影,這個名字是取得蠻好的。」現場交流環節,阮大勇對這次影展的主題頗為欣賞。

「我在畫第一張海報之前,已經在香港最大的廣告公司做了9年,9年裡我積累、學習了很多東西。我畫的第一張海報是1975年的《天才與白痴》,難度不是很大,畢竟做過這一行。《天才與白痴》這張海報其實是廣告公司提供的機會,第二張海報才是我親自去片場,找到許冠文先生、許冠傑先生毛遂自薦,接到了《半斤八兩》這張海報的工作。《半斤八兩》這張海報改變了我的命運,到1992年退休,都是人家找我畫海報的,現在回想起來也是覺得很幸運,感謝許氏兄弟給我這個機會。」

談到畫海報,阮大勇的話匣子打開了,「現場很多觀眾可能第一次看到我真人,也能感覺到我是不善表達、內向保守的人。我畫了第一張海報之後呢,覺得電影海報很適合我的畫風,因為我就是喜歡描摹人物,然後我還有點虛榮心——幫電影公司工作可以接近明星嘛。我在報紙上知道《半斤八兩》開拍的消息後,就邀了我的好朋友一起去片場找他們(許氏兄弟)。一到片場,許冠文先生是導演,很忙,指東指西,許冠傑作為演員,站在旁邊,我就偷偷上去,講明來意,可能是第一部海報的成績還可以,就很順利地拿下了第二張海報《半斤八兩》,就是這樣。」

連續兩部許氏兄弟的電影大賣,海報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阮大勇因此聲名鵲起,邀約紛至沓來。其後,他繪製了洪金寶的《五福星》系列,四款李小龍電影的海外版海報,成龍的《A計劃》和《飛龍猛將》以及周星馳的《龍的傳人》、《新精武門》等。

阮大勇說:「之所以能夠有接踵而來的電影海報工作,就是因為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流行喜劇,而我獨樹一格的Q版畫風便成了喜劇的最佳表達模式。除此之外,也因為戲行人都比較迷信,他們覺得找阮大勇畫的電影都會特別賣座。」但在他那裡,仍然心存著一份感激:「多謝金像獎肯定了我幾十年的努力,多謝香港這個福地,造就了我的海報風格。多謝許冠傑先生,我的第一張海報是他啟用的。」

如果能穿越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一定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各大戲院內外都懸掛著栩栩如生、詼諧幽默、構思巧妙的電影海報。而這位電影海報師卻神龍見首不見尾,常常處於「失聯」狀態,說失聯是因為,那時候的阮大勇不善言談,很少與工作不相關的人和事接觸,想找他,只能是發動各種朋友、關係去打聽詢問,基本沒有能直接找到他的方法。

數字與緣分

在電腦繪圖軟體還沒有普及的時代,手繪海報,是一項極其辛苦且考驗繪畫創作功力的工作。海報上的細枝末節、方方面面都需要親手動筆去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77年至1992年間,阮大勇創作了將近200幅電影海報,不難想像其背後的工作量。通過紀錄片,能看到他的作畫方式令人稱奇,就是喜歡將畫紙釘在畫室中用一道鐵門改裝成的畫板上,人站得筆直作畫,因為這樣才能精準地把握人物比例,不會畫歪或者失控,這個習慣他一直堅持至今。

阮大勇此行,還帶來兩本畫集,均屬港版,格外珍貴。一本是《阮大勇星光魅影畫集》,另一本是《阮大勇50年作品展畫集(第二版)》。在兩本畫集中流連、細品,甚至有一種衝動,要把他所畫及的電影作品再欣賞一番。

從畫作中也能感受到阮大勇的幽默,一幅只標明「香港甜心」的肖像畫,可以看作是他無意中埋下的梗,讓臉盲、不認識畫中人物的你,欲罷不能地想要探究她的真實身份。畫集中多有水彩上色的作品,其人物表現力更加鮮活,有一種暖人的親近感。

阮大勇所畫明星不少,中外明星都有,交流中他透露,最愛畫、也是畫得最多的是李小龍。香港李小龍會會長黃耀強說:「阮大勇是當今畫李小龍最傳神的人,別無他選。」這句權威的評價也證明了阮老師對李小龍神態和肌肉走向的拿捏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女明星中,被阮老師奉為「女神」的是山口百惠,不過在他的畫集中還發現了一位新女神,來自英國、飾演《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赫敏一角的艾瑪·沃森。

阮大勇為本次影展親自設計、手繪的官方宣傳海報,20元人民幣一張,這不免讓人想到當年他設計海報的電影,票價也是20港元一張,而今年又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在這個特別值得紀念的年份,三個相同的數字所蘊含的意義,既是巧合,也是緣分。

相關焦點

  • 「香港電影海報之父」阮大勇 手繪見證港片發展歷史
    談及電影節,人們的視線可能更多地停留在最佳男女主角、電影和導演,關注誰能捧得最後的榮譽。也因此,2017年4月9日晚,當他站在香港文化中心、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的領獎臺上,接過許冠文頒發給他的「專業精神獎」的時候,大部分人還不曾知曉這位被稱為「香港電影海報之父」的插畫家——阮大勇。
  • 《臥底巨星》香港海報教父出山 劇情故事梗概介紹
    由谷德昭執導,陳奕迅、李榮浩、李一桐主演,崔志佳、陳國坤、Chris Collins等加盟的喜劇動作電影《臥底巨星》已定檔2018年1月12日全國上映,今日片方發布了一款浮誇版海報,值得一提的是,此款海報請到了封筆已久的香港海報大師阮大勇再度出山,特地為《臥底巨星》而創作。
  • 第六屆香港電影影展登錄廣州!
    他——就是阮大勇,以筆為劍行走江湖幾十年、被譽為香港「海報教父」的幕後英雄。自第一次毛遂自薦為許冠文、許冠傑兄弟繪製《半斤八兩》海報博得業界一片好評以來,阮大勇聲名鵲起,進而受邀於更多電影公司,筆耕不輟。他的作品不但形態精準、氣韻生動,還悉心截取片中經典的場景加以戲劇性的編排銜接,並將其置於恰如其分的構圖之中,使觀者在閱片以前就已欣欣然被影片流露的氣質所打動。
  • 電影海報設計技法!手繪
    文/霍韻竹 海報創作過程中手繪技法的運用,需要做到以下三點:①大膽而新奇的想法,觸動觀者並吸引觀者的注意力。②獨特、個性的表達方式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在電影海報的造型規律中誇張是必不可少的。誇張是 在概括簡化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整體誇張和局部誇張。整體誇張就是抓住形象的整體感覺和主要特徵進行誇張,為了使裝飾形象更加強烈、鮮明; 局部誇張是選擇物象的某一部分進行誇張,例如: 在人物電影海報中,可以誇張其五官、神態或者配飾等。③添加法。
  • 移民香港的臺灣人手繪港臺大不同
    移民香港的臺灣人手繪港臺大不同
  • 「最暖父親」為女兒手繪書皮 素材多為電影中人物
    「最暖父親」為女兒手繪書皮走紅  從女兒幼兒園開始為其手繪書皮 素材多為電影中人物  在今年的開學季,陝西漢中一位父親因為給女兒手繪書皮而走紅,被稱為「最暖父親」。
  • 南京大學女畢業生「手繪校園」受校友熱捧(圖)
    於淼的南大校園手繪圖小時候上過美術班,大學畫過海報,讀生物工程的於淼沒想到有一天會以手繪圖走紅校園。在香港科技大學讀書,閒下來聽著畢業歌,於淼很懷念母校生活的點點滴滴,一時衝動她畫了第一張手繪圖——南大浦口校區的南平教室,開始她的手繪南大記憶。仿佛一部小清新電影,於淼的手繪校園系列溫暖了眾多校友心。懷念母校,她開始手繪校園於淼2007年從南大畢業後去了香港科技大學讀生物工程。
  • 17位上海老美工師重出江湖:手繪的抗戰電影海報你見過嗎?
    也許很多年輕人沒有想過、更沒有見過,曾經的電影海報都是手繪的。「一部新電影出來,全上海上百家電影院美工就同時開始畫,畫一個星期,每個電影院都不一樣。」 76歲的退休美工師董培盛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回憶說。
  • 記憶香港,百部不得不看的香港電影
    記憶香港,百部不得不看的香港電影(企劃:煎釀三嬸)特別鳴謝:文白 :周刊編輯,資深影評人內陸飛魚: 知名影評人/樂評人/自由撰稿人陸支羽:知名影評人,鯨魚放映室負責人張勞動:導演 / 演員 / 編劇安宕宕:影評人,資深香港電影研究者水野津波:電影學碩士,迷影分子
  • 王家衛曾用這部電影殺死了香港電影,而又用這部復興了香港電影
    縱觀香港電影史,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讓它有過輝煌,也有過低潮,自然誕生過無數的電影人,而這當中,王家衛是最特立獨行的那一位。王家衛可以說是香港電影中最具浪漫藝術氣息的導演了,他獨特的製片手法,多變的拍攝手段和電影中令人振奮和難以捉摸的美感,也讓他成為了香港電影的一座標杆。
  • 香港電影的夜與霧
    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本月初落下帷幕,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也於近期頒發,但關於香港電影現狀的思考仍在繼續。近10年來,香港導演幾乎都「北上」發展。在內地市場的資本洪流和臺灣電影「復興」的兩力夾擊下,香港電影核心價值是什麼,這是每一個香港電影工作者以及關心香港電影的影迷們內心最為關切的議題。
  • 香港成人電影已死
    紀錄片通過介紹不同時期的三級片,講述了香港分級制度的由來、發展,著重討論了1997年之前的香港三級片。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  香港電影分類其實有三個大級別,其中二級中有兩個子分類。整個電影的最後一場戲需要主角掉進一個滿是毒蛇的箱子裡,甘國亮告訴自己如果他做不到這一幕,整個電影都白演了。他眼睛一閉就跳進去了,那一跳反而砸死了好幾條蛇,最終成功完成了《蛇殺手》的出演。  何志強表示邵氏影業的創始人之一邵逸夫讓這些電影成功過審。這些極野極度瘋狂的電影,為後期香港剝削電影奠定了基礎,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來的香港三級電影。
  • 五月天主唱《星空》電影主題曲 幾米畫手繪海報
    今年秋季最令人期待的浪漫奇幻大作《星空》,正式公布臺灣第一天團五月天主唱《星空》主題曲的精採正式版預告,以及幾米第一次親自為他的繪本改編電影繪製的電影海報,預告片及海報9月28日起全臺戲院及網絡同步露出。
  • 再次認識王晶與香港電影
    在香港電影逐漸走向沒落之時,其他有點本事的人都在想別的出路,只有王晶堅守香港,什麼片子都接,不敢說大賺,至少回本。養活了許多沒工開的香港人,也保留了香港電影的種子。在《圓桌派》裡王晶也談到了香港電影的崩潰,這是一代人的情懷,也是一代人的傷心。上世紀六十年代,當香港電影在全世界急劇擴張時,《紐約時報》曾有一位影評人酸溜溜地說香港電影「盡皆過火,儘是癲狂」。但有趣的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句調侃竟成了香港電影榮耀的標記。
  • 1993年香港武俠電影年,香港電影第一女俠楊紫瓊的武打經歷
    【1993年香港武俠電影年,港片第一女俠楊紫瓊的武打經歷】1993年是香港武俠電影年,引領這波武俠風潮的李連杰在這一年出品了6部武俠電影,如《方世玉》《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等,部部都是經典。這一年,香港的一線明星,如張國榮梁朝偉梁家輝林青霞張曼玉王祖賢關之琳邱淑貞等等,幾乎個個都拍了武俠片,人人都成了武林高手;只有成龍周潤發劉德華少數幾位沒拍武俠,但都有主演動作片,整個香港電影都瀰漫在一片刀光劍影的江湖中。作為香港影壇當年的第一動作女明星,楊紫瓊在這一年做了什麼,主演了哪些電影呢?
  • 電影《犯罪現場》:香港電影的未來,的確讓人擔憂
    必須要承認一個事實,香港電影出現過黃金時期,那時候的徐克、王晶等很有才情,黃霑的音樂很棒,張國榮、梅豔芳、劉德華、林家棟、吳彥祖等演員很有演技也很敬業,武俠影視劇風靡一時。所以那時候香港的影視劇,輝煌的一塌糊塗。然而,目前的現實是,香港電影的導演依舊很棒,演員也很優秀,可是就是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電影。
  • 「尷尬」,還不足以描述香港電影
    早前在面對香港金像獎因極具本土屬性遭到質疑時,曾任主席的陳嘉上回應:「如果因為香港電影越來越不受重視的話,我們就認命吧。因為金像獎是為香港電影打拼的,如果沒有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就沒有意義了。如果說香港電影在走下坡,那金像獎就是如實反映香港電影現狀,並繼續為香港電影打拼」。這番無奈的表達如今成了解讀第39屆金像獎的「密碼」。
  • 1964-2017香港電影市場票房不完全雜談(一)
    塗翔文的這句話促使我做了三件事,1,繼續看完胡金銓其他的電影,2,然後接著看張徹的老電影,3,順便研究一下香港電影票房。前兩件正在做,而第三件事已經有了頭緒。評說胡金銓和張徹放後,關於香港電影票房先嘮叨嘮叨。
  • 那些年獲獎的香港電影
    當時的香港電影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況,影片當中的那份融融暖意,自是讓人覺得香港電影就算是日近黃昏,也一樣能彩霞滿天影片中幾位演員的表演都相當精採,對生活常態都有著既細膩又流暢的精當把握。,才真正使王家衛電影風格得以確立。
  • 乾貨:十部優秀的香港電影
    「從王家衛到成龍,香港激發了電影製作人的靈感」香港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是現代城市速度和流動的代名詞。從王家衛到成龍,香港熙熙攘攘的街道和閃閃發光的表面都激發了電影製作人的靈感。由於香港獨特的東西方融合,造就了多元化的文化,這個城市國家成為了許多電影的拍攝地,這些電影不僅反映了電影潮流,而且往往是由它們推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