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系列屬於課堂內外雜誌社。這個雜誌社也是國家隊的成員,它由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管,1979年創刊,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青少年期刊。旗下的期刊從小學一直覆蓋到大學,還有針對老師看的雜誌。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課堂內外》了,這本雜誌我在初中借過同學的看過,不過年代久遠,確實記不得什麼感受了。
課堂內外雜誌社除了有《作文素材》和《課堂內外》,還有一個針對作文的雜誌《創新作文》。《創新作文》主要針對寫作內容不充實、難切題、無話可說的問題;語言表達無文採、不流暢、語言乾癟問題。如果作文你知道怎麼寫,只是差素材和文採,那麼你可以選擇《作文素材》;如果你每次拿到作文題目都不知如何下筆,那麼請選擇《創新作文》。
這兩本作文雜誌每期都不算厚,在這個碎片化閱讀、信息過載的時代,還是能滿足快節奏的閱讀習慣的。一個月裡找幾個小時就讀完了,當然你也可以在語文課偷著閱讀,幾節語文課下來,你就應該讀完了。
自從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不光看書的人變少了,連雜誌都快活不下去了,請珍惜現在還在出紙質版的雜誌吧。雖然還有些語文老師會推薦《課堂內外》,但它的榮光確實不如以前閃耀了。每月發行量近200萬冊,在現在還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綜述
對於針對作文這個題型的教輔書,除非你對寫作技巧、謀篇布局等知識一點都不知道,我個人建議都買最新的教輔書。特別是素材類的,每年的熱點事件、感動人物都不一樣,前面幾年的事例可能都過時了。如果是介紹寫作方式、教你破題這種的教輔書,早幾年的和最新的就沒什麼區別了,都可以買。而且說不定,老的書還要寫得好一點。
「作文素材」系列包含了期刊和書籍兩部分。其中期刊基本都是月刊,如果比較功利,就選擇各種特輯、考前特刊之類的書籍,如果想從高一就開始積累,那麼可選「作文素材」半月刊。對於「時文精粹」、「品讀經典」、「壹圖壹材」這三個月刊,則是從三個細分領域來提供文字方面的修養。
「時文精粹」提供最具價值的時政熱點素材,主打「新」和「熱」;「品讀經典」則是一本面向中學生的名家經典閱讀的讀物,主打「經典」和「名家」;「壹圖壹材」是以圖搜素材、以圖解素材,讀圖時代記憶素材的好方式,真正做到了「開局一張圖,作文全靠……」。
為了迎合浮躁的同學們,「作文素材」系列出了很多特刊,相當於一本本的教輔書。各種「必背」、「必考」、「精華本」的系列,對於想要臨時抱佛腳的同學還是很友好的。我雖然覺得這種快餐式的複習方式對於語文來說不太管用,但是到了病急的時候,有個安慰劑不也很好嗎。
定位
由於是國家隊的產品,保證了它的三觀正,這一點在高考作文中很重要。對於純粹的寫作來說,三觀正不正沒那麼重要,只要是表達觀點即可。但是高考作文必須在一個統一的價值觀下進行創作。「作文素材」系列保證你不偏航,即使文筆差、例子老,觀點、態度至少是正確的,也能得個過得去的分數。
無論是期刊還是特輯,「作文素材」系列都在提供最新的素材。在作文中舉的例子讓老師有陌生感或眼前一亮的感覺有多重要,你們的語文老師肯定說過多次了。作文的閱卷又是一個比較主觀的過程,對於有好感的文章多打個兩三分,完全沒問題。「作文素材」系列就在為你提供這種新鮮的事例和少見的人物事跡。
適用對象與時間
對於「作文素材」系列的期刊,是適用於所有高中生的,你可以從高一看到高三畢業。「作文素材」系列的教輔書,則適合高三的同學購買。雖說有臨時抱佛腳的嫌疑,但是如果從高三一開始就使用,不也還有一年的時間嗎,不算少啦。
素材類的教輔書,也就不限於地區了,全國各個版本的高考都可以使用。
使用方式
作文是一個典型的光有輸入沒有輸出,就不會提高的題型。只看書,不自己動筆寫,看多少都沒有用,提高不了成績。本文也不準備說哪一本就更好,對於素材的運用,因人而異,能出版的這些教輔書,質量都不會差到哪裡,只能說適不適合你、你喜歡不喜歡。
素材本。對於作文,我建議也像理科那樣建立一個自己的素材本,把平時看到的素材記錄在案。可以是剪貼也可以是自己手寫。我推薦手寫,對於比較長的素材你肯定不願意原文照抄,勢必會縮寫、簡寫,這樣一來你反而訓練了歸納總結能力,也增加了你動筆的機會。你在腦海中想和把它寫出來是兩碼事,不信你可以試一試。
替換素材。每次寫完作文之後,拿出自己的素材本,看看這次用的素材有沒有可以替換的。如果有,再看看替換後有哪些銜接語句需要改一下,這裡不用實際動筆,在腦中完成即可。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你多用素材本中的素材,多使用你才記得住這個素材。不然素材永遠都在素材本中吃灰。
改變切入點。對同一個素材,嘗試在不同的主題裡使用它,從不同的角度詮釋它。這樣做,你就可以只記住幾個素材,一直用到高考。在考場這種高度緊張的地方,你能記起來的肯定都是最熟悉的例子。平時就用熟,考場上還不是信手拈來。關鍵的一點,高考的閱卷老師不知道你是誰,你這個事例高中三年用了多少次他也不知道。
說了這麼多,最後還是要落到動筆上。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和現在。即使高三再開始訓練作文,也是來得及的。一周寫一篇,再加上期間的各種考試寫的作文,一年下來至少有60、70次練習了。基礎再怎麼差,同一題型訓練60次,每次800字,一年下來你也寫了近5萬字了,也該掌握了。你想想對於一些理科一個類型的題目,你做了60道題,你怎麼也會掌握了。
講練比與類型
本系列的期刊可以從高一就開始使用,三年堅持看下來,作文肯定在平均水平之上了。稍微用點心,你就能得50以上的分了。期刊算是同步類、基礎知識類的教輔。
本系列的合訂本和特刊就適合高考前突擊,在高三的時候就可以買來看了。針對高考的都是乾貨,完全為應試而準備。這些可以算作總複習類、基礎知識類的教輔。
本系列的講練比實際為10:0,但其實每次看完你都應該有所動筆,不能光看。
同學們的評價
作文的特別之處
作文的特別在於它屬於偏主觀的題型,又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同一份作文不同老師評分上下3分還是正常的。無奈它的分值又是真的高,沒人丟得起。
在這個快餐的時代,提高作文成績簡直就是反人類的事情:提升的速度太慢了,簡直不可忍受。比起其他科目所謂的「秒殺」、「滿分」、「分數翻倍」,作文這個題型太另類了。很多時候你花了很多時間分數是一分沒漲。就連培訓機構,也很少有老師敢拍胸脯的說,來跟我學三個月,包你作文上XX分。
要提高任何一門科目,都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是理科類的科目,你比較容易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質變了。因為你做的題答案是確定了的,當你發現你都能做對的時候,你就知道自己變了。但是作文由於沒有答案給你參考,寫得好與壞沒法自查。只有在大型考試,即那些遮掉你名字並且閱卷老師不認識你的考試,你才有機會驗證自己是不是長進了。
賣家對本書的評價
作文素材(半月刊)由著名作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先生擔綱顧問,全國3000餘名一線教師任編委,傾力解決中學生作文的三大問題:
1、提供下鍋的米(快速找到寫作素材)
2、怎麼把米煮成飯(怎樣運用素材寫作文)
3、飯怎樣才香甜可口(根據材料成就經典美文)
作文素材(半月刊),素材更新鮮、更好看、更實用、更經典,擁有此書,一切作文問題將迎刃而解!緊扣全新考綱,素材有「度」,讓作文更簡單。連續暢銷11年,一線名師參與編寫。小眾專題讀寫,讓思維獨一無二。素材分類呈現,傳統文化+熱點策劃,學會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