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稱謂流變:古代敬稱相公娘子 今喊老公老婆

2020-12-13 搜狐網
  年年七夕又七夕 其中含義起爭議

  專家界定七夕義 並非情人是夫妻

  愛你愛到亂叫你 細數愛稱笑死你

  文/記者劉曉星

  關於七夕是否「中國情人節」的爭論,近年來一直沒有停止。一邊是許多專家對這種「硬給中國傳統節日套上西方外衣」做法的駁斥,另一邊,商家們卻年復一年地打出「七夕情人節」的噱頭。最近,又有了一種新的說法:向牛郎織女學習婚姻愛情觀是十分必要的,七夕節應定為「夫妻節」。這一說法在引發又一輪七夕討論的同時,又牽出了另一個話題:「夫妻」與「情人」何以涇渭分明?夫妻稱謂的流變到底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

  提議:七夕節定為「夫妻節」

  有網友認為,中國古代就有的七仙女和董永傳說,比西方情人節早產生了不知多少個世紀。拿西方洋節來稱呼中國的七夕,就好比是讓清朝人給明朝人取名字。也有媒體人士在博客中提出,七夕有兩個有名的別稱——乞巧節和女兒節,證明了女孩子向織女學習女紅技巧才是這個節日最主要的內容。鑑於中國古代社會歷來沒有「情人節」的產生土壤,因此將七夕定為夫妻節倒是非常合適的,牛郎織女就像分居兩地的夫妻,正好成為一年一度的節日。 

 專家:「情人」夫妻不可混為一談

  這一提議,引發了網上的又一輪討論。有網民認為:「在西方,夫妻、情侶都過情人節,而且每一對夫妻,不都得先經歷作為情侶、情人的過程麼?何必非要劃分界限?」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曾應楓表示,在中國傳統社會,情人與夫妻絕對涇渭分明。「情人在中國古代是一個貶義詞,相當於第三者。在封建社會,如果哪個女孩子是他人的"情人",那是要拉去浸豬籠的。」曾應楓說。與此同時,她也不贊成將七夕定為「夫妻節」的說法。在她看來,七夕節包含了很多元素,包括天上、人間、愛情、婚姻、離散、團聚等,表達了人們追求美好婚姻愛情的理想,如果生硬地為七夕套上「夫妻節」的帽子,會淡化了「乞巧」這一重要內涵。「對於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不要隨便套上現代人的觀念。」曾應楓說。

  稱謂多變 愛意不變

  古代:

  當面稱娘子背後稱「拙荊」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施其生說,在中國古代,關係稱謂均有面稱和背稱之分。所謂面稱,就是當面喊的,背稱則是跟他人言及某人時的稱呼。在中國古代,男子對於女性配偶的面稱,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古裝戲裡常聽的「娘子」、「夫人」,這也的確是當時比較普遍的稱呼。而女子對於男性配偶的面稱則有「相公」、「郎君」、「官人」。表面上看,男女雙方還算彼此尊重,可一背過臉去,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女子對於男性配偶的背稱還算恭敬,叫「夫君」、「外子」,男子叫女性配偶可就有些不堪入耳了,叫「內子」尚算不錯了,有的還要加上個「賤」,喚作「賤內」,也有叫「拙荊」的。後者的意思,用現代話翻譯,就是「窮女人」。窮苦人家的女人沒錢買金釵銀釵,隨便插個樹根就出門了,這個樹根做的釵,就是「拙荊」。但是千萬別誤會真的是窮苦女子,「拙荊」、「賤內」在古代可是有文化的官家人用的。

  上世紀20年代至新中國成立前

  不同區域夫妻稱謂有別

  至於更多人熟悉的「愛人」這一稱謂,據考證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出現的稱謂詞,最早見於新文學作品之中。上世紀20年代初郭沫若寫的詩劇《湘纍》中,就有「九嶷山的白雲喲,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喲,有汐有潮。我的愛人喲,你什麼時候回來喲。」施其生說,魯迅先生也曾在一首打油詩裡面用過「愛人」一詞。但在較早的時候,「愛人」這一稱謂還沒有廣泛地用於對妻子或丈夫的稱呼。上世紀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區的一些受新文化運動薰陶的知識分子開始用「愛人」指稱自己或對方的配偶。而在國民黨統治區,夫妻之間的稱謂,則多是「先生」、「太太」。

  新中國成立後

  「愛人」成最普遍夫妻稱謂

  新中國成立後,提倡男女平等,一些對婦女有歧視色彩的稱謂如「屋裡的」、「做飯的」不再使用;而建國前在國民黨統治區使用的「先生」、「太太」也不宜使用。於是「愛人」這一稱謂,遍及全國。此時,「愛人」沒有了「情人」的含意,只是「妻子」或「丈夫」的別稱。而且,當時稱呼「愛人」,是比較革命的。當然,「愛人」主要也是背稱,夫妻之間,更多會直呼其名,而不會當著面就「愛人」長「愛人」短的。

  改革開放後

  老公老婆行遍天下

  至於現今社會普遍流行的「老公」、「老婆」兩詞,施其生說,「老公」一詞主要源於粵語,而「老婆」一詞,在北方的一些地區倒也通用。在施其生的記憶中,這一現代通行的叫法,在100多年前其實就已經出現在一些傳教士的文獻中了。「老公」、「老婆」兩詞在現今的盛行與背稱、面稱界限的逐漸模糊有關。施其生說,粵語中稱呼爸爸的詞「老竇」原本是背稱,在香港,一些頑皮的小朋友開始當著面稱呼「老竇」。「在過去,將背稱當成面稱用是很不禮貌的。」施其生說。原本作為背稱的「老公」、「老婆」也成為了面稱,曾因帶階級色彩而消失的「先生」、「太太」,又重新從港澳地區回流至內地。

  伴隨著「老公」、「老婆」的盛行,「愛人」一詞漸漸風光不再。在施其生看來,「愛人」一詞並不符合中國人含蓄的性格特徵。除了「老公」、「老婆」之外,人們還會用一些不顯得太親密肉麻的中性詞指稱配偶,例如「我家男人」、「我家女人」、「孩子他爸」、「孩子他媽」等。旅居加拿大的陳曲告訴記者,如果跟略懂中文的老外介紹配偶,說「這是我愛人」,很容易引發歧義,老外會以為它的意思是「情人」。調侃的也有不少:燒火婆、夥計、黃臉婆、女當家、另一半、領導、我的她、我那位、財政部長、主婦,肉麻的有寶貝、心肝、甜甜、蜜蜜。

  各地夫妻稱呼你都認識嗎

  廣東:丈夫:老公、「衰佬」、「衰公」、「死鬼」等 妻子:老婆、「衰婆」

  陝西:丈夫:漢子 妻子:婆姨

  四川:丈夫:老公 妻子:婆娘

  北方地區:丈夫:孩兒他爹 妻子:孩兒他娘;合肥阜陽一帶:丈夫:孩他爹 妻子:俺媳婦、俺那口子;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稱妻子為堂客

  多地爭搶「牛郎織女故裡」

  據新華社電 「牛郎織女」故事流傳了千百年,關於其起源地之爭在「七夕」到來之際烽煙再起。山西和順、山東沂源、湖北鄖西、江蘇太倉等地分別搞起了轟轟烈烈的「牛郎織女文化節」,並且都聲稱自己是其故鄉,以牛郎織女為題材的特種郵票也在山西和順、江蘇蘇州、山東沂源、湖北鄖西等地同時「首發」。

  山西、河北、山東、江蘇等11個省都曾向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遞交申請,紛紛表示自己是「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發祥地。「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曾將河北邢臺和山西和順的兩個地方分別命名為"牛郎織女文化之鄉",並不意味著把"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起源地給了他們。」民俗學專家白庚勝說,「我們應共同承擔民族文化責任,而不是陷入爭奪文化資源的混戰。」

  剩女年齡放寬到30?

  本報訊 (記者楊進 實習記者藍志凌 通訊員祝紅豔)昨日是傳統七夕節,仍有不少剩男剩女只能單身過節。記者昨日獲悉,智聯招聘對5000餘名職場人進行了調查發現,「剩女」年齡被「放寬」到了30歲,將近五成職場人認為35歲以上的男人才算是「剩男」,超過五成單身人士急於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至於為何成為「剩男」、「剩女」,調查顯示,交際圈太小竟是最主要原因,而還有16.9%的人認為經濟壓力太大阻礙了自己尋找另一半。  

 電影廳裡求婚

  本報訊 (記者林靜)昨天晚上8時,華南影都2號廳,當怪物史萊克歷盡千辛萬苦讓自己心愛的人重新回到身邊過著幸福生活的時候,我們的男主角張可偉衝到了大銀幕前面,單膝跪地大聲地向自己心愛的人苗苗說:「嫁給我吧!」在所有人的歡呼和祝福聲中,幸福的女孩接過了戒指。

(責任編輯:楊建)

相關焦點

  • 從「相公」到「老公」:中國丈夫稱謂有哪些變遷?
    從「相公」到「老公」:中國丈夫稱謂有哪些變遷?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對於夫妻稱謂變化非常大,其中對於丈夫的稱謂變化是最大的。官人在宋朝的時候,文化交流非常的頻繁,夫妻稱呼也發生了變化,在宮廷當中,有「官家」代表男子和丈夫,在平常百姓家中「官人」代表男子和丈夫。我們現在稱仙人為希望和新娘子,就是從這個時候的稱謂演變過來的。
  • 我們經常聽到相公官人之類的稱謂,你知道這些稱謂是怎麼來的嗎?
    對於夫妻之間的稱謂,每一個時代都有變化。現代的人稱謂很多都是很直接的,例如老公、老婆等。古代夫妻之間的稱謂就比較含蓄了,例如我們經常會聽到什麼相公、官人、賤內之類的。那你又知道這些稱謂是哪個朝代變化而來的嗎?下面我們來看看。
  • 七夕節定為「夫妻節」?專家:「情人」夫妻不可混為一談
    古代敬稱相公娘子如今多喊老公老婆關於七夕是否「中國情人節」的爭論,近年來一直沒有停止。一邊是許多專家對這種「硬給中國傳統節日套上西方外衣」做法的駁斥,另一邊,商家們卻年復一年地打出「七夕情人節」的噱頭。最近,又有了一種新的說法:向牛郎織女學習婚姻愛情觀是十分必要的,七夕節應定為「夫妻節」。
  • 歷史上存在的三種夫妻稱呼:10分公道的老公,1片婆心的老婆
    中國古代在夫妻關係出現後,為了顯示關係,相互之間就有了許多稱謂。而且也為中國古文化的多樣性,稱呼上也是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老公與老婆,丈夫與妻子,相公與娘子!那它們是如何出現的,內中又有什麼講究呢?
  • 男同胞們注意了:在古代,被喊「老公」你就悲劇了
    你的妻子喊你「老公」嗎?現在,妻子稱丈夫為「老公」,我們已經習以為常。有時,輕聲地在你耳邊喊你「老公」,還略顯親暱和甜蜜。可尷尬的是,「老公」在古代可不是對丈夫的稱呼。親暱和甜蜜的老公良人,夫妻之間最早的稱呼古代的夫妻最早稱對方為「良人」。
  • 為何現在稱呼自己的丈夫為「老公」,而不是古代的官人或者相公?
    各位看官,本場說書內容:古代、稱謂。說道這個稱謂,確實挺有意思,在我國古代時候時候,對於丈夫的這稱謂確實隨著朝代的不同,叫法自然是不相同的。到了後來,漸漸的就演變成為了「郎君」,這時候的古人也開始漸漸浪漫起來了,在我國唐朝時期,妻子稱呼自己的丈夫就叫「郎君」當然這是對自己丈夫的雅稱,「娘子」一詞也是在唐朝開始用在妻子身上的,因為在以前,「娘子」是用來形容青春貌美的女子的,這裡的「娘子」也是丈夫對妻子的愛稱。
  • 從「相公」到「老公」,為什麼丈夫的稱呼越來越沒有文化?
    從「相公」到「老公」,為什麼丈夫的稱呼越來越沒有文化?( 在唐朝以前的時候,娘子這個詞代表著青春妙齡的少女,大約到了唐朝的時候,就成為了妻子的稱呼)官人到宋朝的時候,南北文化交流頻繁的時期,在夫妻間的稱呼上,由於當時的宮廷裡面出現了官家這一個詞,所以當時的百姓就有了「官人」這一個稱謂了。
  • 宋代稱呼:娘子不一定是老婆,相公肯定不是老公,叫愛卿就悲劇了
    在現代各種身份的人普遍存在著固定的稱呼,看起來是約定成俗,但在古代,這些常見的稱呼可不一定就是在現代具有普遍性的那個意義了。就像"老公"這個讓現代小姐姐心生親熱的名詞,最早可是指太監,稱呼可不是能隨便叫的。現代稱呼五花八門,不同的地域對同樣的身份也有不同的叫法。
  • 古代皇帝平時怎麼喊皇后,娘娘?老婆?一個很冷僻的稱謂
    古代時中國的皇后被嬪妃、侍女等稱為娘娘(殿下)。而在西方則稱呼為陛下。 另外,皇后還有一些別的稱謂,就像「媽媽」有別的稱謂「娘」、「母親」是一樣的模式。 2、中宮 3、正宮 古代皇后所居的寢宮多位於後宮正中央,因此皇后寢宮可稱為正宮或中宮。
  • 娘子不一定是老婆,相公也不一定是老公
    在我們的現代社會裡,各種身份的人都是有著固定的稱呼,比方說叔叔和舅舅等,一切都是約定俗成的,但是在古代,這些常見的稱呼可不一定就是現在代表的意思了,就像「老公」這個讓現代的女性們心生親熱的名詞,在古代可是指太監,並不是能隨便叫的。
  • 把老婆叫「媳婦」,把老公叫「相公」,中國古人的用意你知道嗎?
    近年翻拍的《神鵰俠侶》中,有這樣一幕:少年楊過與陸無雙相逢,不但喊師妹為「媳婦」,還以「相公」自居。實際上,在宋代類似的情況根本不會出現,因為「相公」一詞在當時所指的並非「丈夫」,而是另有其意。「相公徵關右,赫怒震天威」,這個馬屁拍的可謂相當精妙,想必當時曹老闆亦覺得十分舒坦。這一傳統延續到五代時期,不過,這一時期的「相公」已不再是曹操的專屬稱謂,而成了對位高權重之人的敬稱。雖說,「相公」從專有名詞變成了泛稱,但尊貴的意義不變,達不到宰執級別的官員都沒資格享受到這一稱謂。北宋前期的「相公」,與五代時期沒什麼區別。
  • 在古代,妻子為何會稱自己的丈夫為「相公」?與曹操有很大關係!
    在古代,妻子對自己丈夫的稱呼有很多,如「良人」。但「良人」這個詞顯示不出男女性別,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良人」,丈夫也可以稱自己的妻子為「良人」。但這種不加區別的稱呼也給夫妻帶來很多不便。後來,妻子對丈夫的稱呼就成為了「郎」或「郎君」,而丈夫則稱妻子為「娘子」,妻子稱丈夫為「郎君」,是對丈夫的雅稱,而丈夫稱妻子為「娘子」,則是對妻子的愛稱。等到了南北文化交流的宋代,在宮廷中出現了「官家」一詞,而平民百姓中,也有了「官人」這一稱謂。
  • 從「相公」到「老公」,丈夫的稱謂越來越沒文化,看完你就知道了
    從「相公」到「老公」,丈夫的稱謂越來越沒文化,看完你就知道了從古時候開始,人們對於彼此之間的稱呼都會有專門的詞彙,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君臣之間等等,還有一種則是夫妻之間,兩個原本不相識的人卻要相伴走一生,所以也就演變了他們二人之間的稱呼,但是這個稱呼也是跟隨者時代的變遷而變化
  • 還在老公老婆的叫?改改吧!
    夫妻之間應該怎麼稱呼?現在幾乎全中國人都在老公老婆的叫。老公老婆源自於老太公老太婆,明清時期是稱呼太監用的名字。到現在已經成了夫妻之間的暱稱,習以為常。我經常納悶,年紀輕輕的為什麼要叫老婆呢?而且也沒有內容可言。
  • 古代女子是如何稱呼自己的老公?那時的稱謂可是一種很高的學問
    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古代就有很多的語言文化,我們都知道古代的語言文字都是非常優美,唐詩宋詞,都能體現出。其實在古代也有對人的叫法,而最突出的就是妻子對丈夫的叫法,在古代可是有很多的講究,那麼古代的女子是如何稱呼自己的老公呢?
  • 我國古代夫妻之間的稱呼,原來有這麼多的叫法,還有其含義!
    導語:我國古代夫妻之間的稱呼,原來有這麼多的叫法,還有其特定的含義!老公與老婆「老公、老婆」現在常用的夫妻之間的稱呼,而在一千多年前他們的意思可不是指夫妻哦!最開始的「老公」指的是太監,也就是宦官意思,而「老婆」最早含義則是老年婦人,即老婆婆的意思。
  • 看古人如何花式稱呼丈夫,「老公」上不了臺面,叫你相公你別跑
    如今「老公」爛大街的叫法,在古代可不被認可。如果回了古代喊一聲老公,估計丈夫會直接休了妻子。因為老公在古代是指宦官,稱呼丈夫就尷尬了。那麼古人是怎麼叫丈夫的呢?每個時期都不一樣。
  • 《水滸傳》中為什麼妻子被稱為「渾家」,而丈夫叫作「相公」
    同樣「水滸傳」中對妻子的稱謂還有:拙荊,「恰才與拙荊一道來間壁嶽廟裡還鄉愿。」《水滸傳》第七回。「荊」其實是一種灌木,在古時候,婦女多用其製作髮釵,稱之為「荊釵」,加上一個「拙」字,更增添一些「笨拙」之意。「大姐」,李小二應了,自來門首叫老婆,道:「大姐,這兩個人來得不尷尬!」《水滸傳》第九回];「大嫂」,三人取路回來。
  • 老公在古代是對太監的稱呼!那你知道古代女性是如何稱呼丈夫嗎?
    中國語言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甚至妻子對丈夫的稱呼都有很多講究,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女人們都是怎麼稱呼自己丈夫的。丈夫這個詞的由來,據說是源於原始社會的搶婚,男人只有長到一丈也就是七尺才能達到保護妻子的要求,這也是七尺男兒的由來。
  • 古代文化常識——敬稱、謙稱、賤稱
    為了準確地把握文言文大意,爭取得高分,我們需要系統梳理古代文化常識。敬稱、謙稱、賤稱就是文化常識中經常考到的一部分內容,古人到底在何種情況下運用何種稱謂呢? (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