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古代就有很多的語言文化,我們都知道古代的語言文字都是非常優美,唐詩宋詞,都能體現出。其實在古代也有對人的叫法,而最突出的就是妻子對丈夫的叫法,在古代可是有很多的講究,那麼古代的女子是如何稱呼自己的老公呢?
現在就來說說現在都還在用的稱呼「丈夫」是怎麼來的,據說是源自於原始社會的搶婚,男子要長到一丈也就是七尺才能達到保護妻子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原始社會都是母系社會,女性為大的。這也就誕生了「丈夫」的由來,還有一個我們都熟知的成語「七尺男兒」也是這裡來的。
在先秦時期,那時候的妻子稱呼自己的丈夫「良人」,從中我們不難看到古代丈夫們光輝高大的形象,古詩裡就有「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裡」。 「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良人」;丈夫稱自己的妻子亦為「良人,這也可以看出,在當時男女地位還是比較平等的。到了唐代,盛行說文解字,就在良字右邊又加了個耳朵旁,變成了郎,在「良」左邊加「女」,就衍成「娘」,於是丈夫就成為了「郎君」,妻子就成為了「娘子」。
到了宋朝,由於當時的宮庭中出現了「官家」一詞,平民百姓中,於是有了「官人」這一稱謂,有的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到後來,還衍生出了「相公」這一稱謂,到了清末,誕生了很多新思想的語言,所以也就誕生了「先生」的說法。後來還有「愛人」等一些說法,到了現在,一般就稱為了「老公」了,其實老公這個稱謂最早是太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