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昌遊客到軍戶農場感受兵團屯墾文化

2020-12-25 人民論壇網

五一小長假以來,第六師軍戶農場場史館裡來自烏魯木齊市、昌吉市的遊客絡繹不絕。大家踏著開拓者的足跡,尋味軍戶農場那段悠久而深遠的發展歷史,再現無數先輩屯墾戍邊的光榮壯舉,親身感受兵團紅色創業歷史。

軍戶農場的歷史悠久,1791年清乾隆年間,就有清軍屯墾,故得名大軍戶,軍戶農場由此得名。

軍戶農場場史館共分為7部分,在解說員的帶領下,給所有遊客上了一堂特殊的歷史教育課。通過體驗前輩創建農場的艱辛歷程,各級領導的關懷、農場的農業結構調整、未來發展的規劃等,遊客對軍戶農場的歷史和現狀有了進一步了解。場史館用大量的圖片和實物介紹了軍戶農場發展歷史和輝煌成果。

烏魯木齊遊客張女士在場史館激動的說:「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挺好的。我們父母那一輩剛來新疆的時候開荒種地,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昌吉遊客歐陽先生深有感觸的說:「參觀了解屯墾文化,非常非常的棒!」

在軍戶農場參觀的還有一位特殊的遊客張迪玲老人。他是1969年到軍戶農場的支邊青年,在軍戶農場工作生活了4年,現在在烏魯木齊生活。40多年後再回到軍戶農場,老人看到農場的發展變化,激動地說:「變化很大,我43年沒來了,現在都不認識了。原來是土路,當時來的時候坐的大卡車,路不平坦而且到處都是土,現在都是柏油路,樓房這麼多,沒有土房子了。」

相關焦點

  • 新疆兵團農場薰衣草、油菜花大面積盛放迎客
    新疆兵團農場薰衣草、油菜花大面積盛放迎客 2017-06-10 16戚亞平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10日電 (記者 戚亞平)6月10日,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打造的仲頤旅遊第二屆「紫金節」在仲頤花海主題樂園開幕,該活動將一直持續到7月16日。圖為小朋友在薰衣草田裡歡快的玩耍。
  • 兵團第十二師三坪農場譜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壯美篇章
    原標題:兵團第十二師三坪農場譜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壯美篇章亞心網訊(通訊員 屈新平 範婧超)新疆兵團第十二師三坪農場坐落在烏魯木齊地區三河之一的美麗頭屯河畔,河水的潤澤之氣滋養著河畔的萬物生靈,使其富有生機,一片蓬勃。
  • 「暢遊天山」烏昌吐石克文化旅遊聯合推介走進杭州
    杭州網8月29日,「暢遊天山」烏昌吐石克文化旅遊聯合推介走進杭州,並在杭州設立烏魯木齊旅遊宣傳營銷中心。當日,烏魯木齊、昌吉、吐魯番、石河子及克拉瑪依五地分別作為旅資源推介,推介會上,港中旅國際新疆旅行社有限公司還與中國國旅(浙江)旅行社有限公司籤下發送遊客協議。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軍戶農場考察團來我市對接援疆工作
    近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軍戶農場考察團來我市對接援疆工作。  其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軍戶農場考察團先後深入我市氣凝膠科創城、雲谷科技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現場,西南舁鄉「北七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園等地參觀考察,並與我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就推動幹部人才支援、援疆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等進行了深入對接交流。
  • 以史鑑今 資政育人——兵團第一師任新農做客中國農墾雲直播公益大講堂 講述新疆屯墾的前世今生
    本期雲直播邀請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黨委黨校副校長、三五九旅幹部學院副院長、阿拉爾市三五九旅精神研究所所長任新農同志,做新疆屯墾和兵團發展的精彩報告。這對於正在持續推進農墾改革與發展的墾區農場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回顧歷史、展望將來,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契機。清末啟蒙思想家龔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 六師軍戶農場舉辦「我給親戚送健康」聯誼活動
    兵團日報訊(通訊員董麗報導)「我的結對親戚對我很關心,平時經常來看我,這次還給我買了保險,讓我健健康康地工作,讓我覺得很溫暖。現在,軍戶農場是我的第二故鄉,我一定會在這裡好好幹。」5月19日,喀什地區麥蓋提縣巴扎吉米鄉群眾買熱亞木古·吐拉丁說。
  • 六師軍戶農場首批新能源充電樁投入使用
    兵團日報訊(通訊員唐慧 董麗報導)「去年年底,我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給車充電成為難題。現在農場有了新能源充電樁,我的車充電方便多了。充電比加油便宜,每個月能節省幾百元。」6月22日,六師軍戶農場居民金堯對筆者說。  近日,軍戶農場第一批新能源充電樁投入使用,能同時滿足10輛新能源汽車充電。
  • 解讀新疆兵團之六:創造特殊的多元文化
    中新社烏魯木齊十月十八日電題:解讀新疆兵團之六:創造特殊的多元文化  中新社記者楊東  新疆兵團人,四十七個民族,來自五湖四海,往往某個省份的人口在某個農場相對多一些,久而久之,這個省份的方言就成了這個農場的通行語言。即使少數民族也如此。
  •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始末
    同意將原東北農墾總局和黑龍江省農墾廳所屬的農場以及農建一師、農建二師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執行屯墾戍邊任務。 從瀋陽軍區各野戰軍、旅大警備區、軍區炮兵、軍區工程兵等單位選調幹部,分別擔任兵團各師、團的主官和師團機關領導。 兵團司令員由黑龍江省軍區司令員汪家道少將兼任,40軍副軍長顏文斌少將任兵團第一副司令員,主持兵團工作,遼寧省軍區副政委程克廉大校任兵團第一副政委,張忠志任兵團參謀長,段景嶽任兵團政治部主任,趙保全任兵團後勤部長。
  • 培訓傳技術 就業助增收 六師軍戶農場做好南疆務工人員服務工作
    兵團日報訊(通訊員董麗 任美玲報導)近日,喀什地區麥蓋提縣的10名務工人員來到六師軍戶農場九仙菇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學習食用菌生產技術,增強增收致富的本領。  軍戶農場九仙菇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立7年,生產平菇、茶樹菇、圓菇等7類食用菌,目前已有70多座大棚和一個菌包生產車間,生產技術成熟,是學習食用菌生產技術的最佳場所。
  • 頭屯河農場第六屆桃花節暨招商推介會開幕啦~美景!美食!而且免門票...
    >為何不去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走走親身感受下美景呢!01桃花有情,頭屯河有請頭屯河農場第六屆桃花節以全新的面貌,讓遊客參與、捕捉、分享春之美,感受到頭屯河農場的真誠待客,從而更加真切的體驗到桃花節的樂趣。,吸引大批遊客紛擁而至。
  •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始末|黑龍江|瀋陽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蘿北縣|...
    兵團司令員由黑龍江省軍區司令員汪家道少將兼任,40軍副軍長顏文斌少將任兵團第一副司令員,主持兵團工作,遼寧省軍區副政委程克廉大校任兵團第一副政委,張忠志任兵團參謀長,段景嶽任兵團政治部主任,趙保全任兵團後勤部長。中央軍委後調任外長山要塞區政委任茂如少將任兵團政委,劉竹軒、王統、臧公盛、屈太仁任兵團副司令員,蒲更生、李子文兵團副政委。
  • 兵團符號丨諾亞堡哨所
    隨著天氣轉暖,近日常有外地遊客來到這個偏遠的哨所參觀。當遊客們看到哨所牆壁上寫著的「面對蜿蜒的界河,背靠偉大的祖國,我們種地就是站崗,我們放牧就是巡邏」時,無不被兵團人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精神所震撼和觸動。  20世紀60年代,它只是一個用大圓木搭建起來的簡易哨樓,裡面有木梯子通往頂上的小木屋。哨樓條件特別差,可以說是雨天一身水,熱天一身汗,冬天和外面一樣冷。
  • 柏峪:軍戶人 燕歌戲
    軍戶,指中國古代世代從軍、充當軍差的人家。自東晉南北朝時起,士兵及家屬的戶籍隸屬於軍府,稱為軍戶。軍戶制度在元、明兩朝最為完備。柏峪號稱「軍戶古村」,但現如今已經看不到軍戶村的特別之處,只是在村委會的門口有八個大字「毓秀鍾靈,軍戶古村」,讓探訪者不禁對柏峪的歷史產生好奇。我們就翻開歷史的冊頁,從村西北的天津關說起吧。
  • 走近新疆兵團十師北屯市,中國最北屯墾之地,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有些地名很容易讓你聯想到這個地方的自然特徵、風土民情、歷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會喚起你的某種記憶與情感,或許是一段難忘的故事,又或它對你有著特殊的意義。下面,就跟著小編走近中國屯墾戍邊最北之地——兵團第十師北屯市:一個戈壁水城,一個額河玉城,一個鎮邊金城,一個天下和城。
  • 烏昌近郊遊首選——昌吉華興悠遊谷
    華興悠遊谷總經理周宇玲介紹到,景區近期計劃在五月份開展以賞油菜花海為主題的萬人賞花節,同時打造悠遊谷音樂節,將音樂的元素融入到景區內,讓遊客在賞花遊園時享受音樂帶來的愉悅和愜意。當天,受邀參加的旅遊同仁們一同考察了景區內旅遊業態,紛紛表示華興景區作為「烏昌後花園」,打造研學遊、周邊遊潛力巨大。那麼,來到華興悠遊谷可以玩些什麼呢?
  • 兵團食藥監局:207批次食品抽檢全部合格
    >119新疆天山雪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新疆阿克蘇市東大街七號和田市屯墾超市乳製品143新疆天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烏魯木齊烏昌公路乳製品146新疆天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烏魯木齊市烏昌公路乳製品152新疆天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烏魯木齊市烏昌公路
  • 六師軍戶農場: 連隊響起「小喇叭」 防疫宣傳顯身手
    「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和蔓延,確保職工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家一定要勤洗手、常通風……」連日來,六師軍戶農場各連隊的「小喇叭」每天定時向職工群眾播報疫情最新情況和防疫知識。為了讓廣播成為政策宣傳、服務職工群眾、弘揚精神文明的良好平臺,軍戶農場在9個連隊配備了54套廣播設備,這些廣播設備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大顯身手。「我們科學合理地安排宣傳時間段,安排專人值班,有計劃地讓小喇叭『開口說話』,在確保不擾民的情況下,向廣大職工群眾科普疫情防控知識。」軍戶農場五連黨支部副書記胡軍梅說。
  • 新疆兵團農六師土墩子農場,初夏見聞
    經過千年風吹雨淋,如今已成土墩子,依然堅守在兵團的農田裡,土墩子農場由此得名。土墩子農場隸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這個石柱上記載著土墩子農場發展過程中的大事。土墩子農場筆直的道路兩邊,廣闊的農田呈豐收在望。20世紀六七十年代,陸續有來自河南、安徽省和江蘇無錫的支邊青年和烏魯木齊的下鄉知青1000多人,來農場參加農墾建設。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與發展(摘要)
    原標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與發展(摘要) 國務院新聞辦5日發表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與發展》白皮書。摘要如下: 前言 60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白手起家,艱苦奮鬥,忠實履行著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的光榮使命。廣大兵團軍墾職工櫛風沐雨,紮根邊疆,同當地各族人民一道,把亙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態綠洲,開創了新疆現代化事業、建成了規模化大農業、興辦大型工礦企業,建起了一座座新型城鎮,充分發揮了生產隊、工作隊、戰鬥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