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鑑今 資政育人——兵團第一師任新農做客中國農墾雲直播公益大講堂 講述新疆屯墾的前世今生

2020-08-08 中國農墾雜誌

2020年8月7日,改版後的新一期中國農墾雲直播公益大講堂如期與觀眾見面。自4月3日首場「農墾戰疫 不誤農時」雲直播公益大講堂開播以來,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已連續推出14期精彩講座,收到了廣大墾區熱區的積極響應,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從本期開始,農墾雲直播時間由每周一次調整為每月兩期,直播時間仍是周五上午9:30-11:30。

本期雲直播邀請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黨委黨校副校長、三五九旅幹部學院副院長、阿拉爾市三五九旅精神研究所所長任新農同志,做新疆屯墾和兵團發展的精彩報告。這對於正在持續推進農墾改革與發展的墾區農場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回顧歷史、展望將來,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契機。清末啟蒙思想家龔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屯墾,作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分支,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屯墾自產生以來,不斷具備恢復農業生產、固邊實邊、融合民族、富國強兵、調節人口和耕地比例、安置復原官兵、傳承農耕文化等作用。因此,在邊疆、民族、災害、供給等重大事件和關鍵時點,成為歷朝歷代國家地緣政治、經濟發展非常信任依賴的重要力量。從某種程度來說,屯墾並非完全的生產要素概念,而是一個國家在某一個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外交、科技的集中展現。

新疆屯墾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烏孫國在伊犁河谷屯田的史實。自西域屯田戍邊,歷經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元、明、清,每一朝代,隨著當時政局環境的變化,不斷興衰起伏、發展推進。無論從何種意義來說,新疆屯墾在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上都具有濃墨厚重的一筆。特別是伴隨新中國農墾事業的成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維護邊疆穩定、繁榮邊區經濟、鞏固國家邊防中發揮著中流砥柱作用。

任新農副校長結合自己多年來對新疆屯墾、西域文化、兵團歷史、三五九旅精神的研究,從古到今,由遠及近,向觀眾娓娓講述了西域新疆屯墾的歷史脈絡,展現了西域新疆色彩斑斕的歷史和人文畫卷。可以說,一部古代的西域新疆的屯墾戍邊史,就是一部西域新疆社會文明進步史,它貫穿了西域新疆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從古代新疆屯墾的「都護絲路」、「屯田積穀、應對邊事」,到現代兵團的「屯墾戍邊、建城戍邊」,使命基本一致,初衷目標均為「戍邊」。

回顧現代新疆屯墾,1949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一、二兵團二、六軍,在彭德懷、王震、羅元髮帶領下進軍新疆,並成功促使國民黨新疆部隊和平起義。緊接著,部隊提出「任何人無論是官和兵一律不得站在生產勞動之外」的口號,開始大生產運動。1952年,響應毛澤東主席的命令,全體指戰員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全面開展生產運動,為邊疆各族人民群眾大辦好事、實事,減輕人民的負擔。1953年6月,成立了十個農業師,1954年10月7日,建成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裡,屯墾在天山」,成建制的兵團轉業軍人,來著五湖四海的支邊青年、復轉軍人等,為了共同的目標走在一起,自此新疆屯墾走向了輝煌發展之路。新疆軍墾第一犁,三五九旅精神成為當代農墾人的驕傲。

新時代,傳承和發揚三五九旅「以身許黨、愛黨愛邊的忠誠精神;甘於奉獻、創業創新的擔當精神;當好模範、做優做強的爭先精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保障邊疆繁榮穩定中繼續發揮基石作用。在嚴格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兵團黨委、師市黨委各項決策中推進南疆墾區發展,實現新時期的穩定與長治久安。

本期農墾雲直播公益大講堂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雲直播相關資料將收入中國農墾(熱作)網期刊資料影像庫,供大家後續點播收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國農墾(熱作)網和中國農墾雜誌微信公眾號欄目預告。


來源:中國農墾(熱作)網

相關焦點

  • 我與甘肅農墾的故事|割不斷的農墾情
    姨媽說,當年,姨夫和他的戰友們為了響應支援大西北的號召,有的從最東邊的撫遠市到最西邊的新疆喀什,有的從天津到甘肅,有的從甘肅到南疆,來自五湖四海的轉業官兵、支邊青年、下鄉知青匯聚在茫茫的戈壁灘上、屯墾戍邊、開荒種糧。
  • 新農冰川奶,中國乳業新概念,359旅精神的傳承
    轉戰數萬裡,屯墾在天山。」這是老一輩革命家王震親自總結的359旅的歷程。幾十年來,359旅的將士及其後代們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屯墾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在荒涼的塔裡木河源頭開墾了210萬畝良田,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邊緣建起了阿拉爾市和16座農墾團場。現在的塔裡木河兩岸,綠色植被增加了150多倍,第一師的阿拉爾墾區成為中國最大的優質棉花種植基地。
  •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始末|黑龍江|瀋陽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蘿北縣|...
    1966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所屬的萬餘名名復轉官兵分批到達黑龍江邊境的29個農(牧)場,農建第一師(駐黑河地區)和農建第二師(駐合江地區),共轄9個團。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以「中發[68]98號」文件發出了「關於建立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批示」。
  •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始末
    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組建 1965年秋,中共中央東北局鑑於中蘇邊界日趨緊張的局勢,向中央建議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66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所屬的萬餘名名復轉官兵分批到達黑龍江邊境的29個農(牧)場,農建第一師(駐黑河地區)和農建第二師(駐合江地區),共轄9個團。
  • 新疆兵團農六師土墩子農場,初夏見聞
    經過千年風吹雨淋,如今已成土墩子,依然堅守在兵團的農田裡,土墩子農場由此得名。土墩子農場隸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這個石柱上記載著土墩子農場發展過程中的大事。土墩子農場筆直的道路兩邊,廣闊的農田呈豐收在望。20世紀六七十年代,陸續有來自河南、安徽省和江蘇無錫的支邊青年和烏魯木齊的下鄉知青1000多人,來農場參加農墾建設。
  • 感動海南農墾(兵團)知青人物評選結果公示
    3、劉曼寧,男,廣州知青,1968年下鄉西慶農場(5師3團),任25連副指導員,是當年紮根兵團的先進典型,兵團戰士報、南方日報曾大篇幅報導其不走後門回城的事跡,其事跡1974年初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的5000多名知青及家長參加的大會上做介紹,「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後他考取華南師院,後調到深圳黨校任副教授。
  • 新疆兵團第十三師原副師長文國輝接受審查調查
    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紀委監委消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原黨委常委、副師長文國輝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文國輝簡歷文國輝,男,漢族,1962年4月生,四川都江堰人,1983年9月參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
  • 中國農墾新品牌良農嫁稻在第十七屆農交會首發
    ,正式開啟新生代中國農墾品牌的新篇章。響應時代召喚 助力質量興農為落實《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以中國農墾品質為核心打造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做大做強做優中國農墾公共品牌」的要求,中墾國際電商整合農墾獨特品質資源,立足自身經營優勢,創立自主品牌,著力推進中國農墾品牌體系建設,服務國人食品安全。
  • 走近新疆兵團十師北屯市,中國最北屯墾之地,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下面,就跟著小編走近中國屯墾戍邊最北之地——兵團第十師北屯市:一個戈壁水城,一個額河玉城,一個鎮邊金城,一個天下和城。北屯原名為「多勒布爾津」,1958年8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鎮邊將軍張仲瀚為即將恢復重建的十師師部選址定點,因「多勒布爾津」成為中國最北的屯墾戍邊重地而命名「北屯」,寓意為兵團屯墾最北之地。
  • 兵團第十師北屯市科技服務助農脫貧奔小康
    中新網兵團新聞12月16日電(劉春燕 聶信華)「要不是科技服務隊,我今年肯定虧慘了。」近日參加「科技之冬」培訓時,種植戶邱戰輝如是說。  51歲的邱戰輝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八團十連職工,是連隊名副其實的種植能手,因今年選種了不抗列當(一種寄生植物)的食葵品種,地裡早早就出現了列當。
  • 新農開發攜手兵團一師四團打造有機生態牧場主題公園
    新疆塔裡木農業綜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與新疆兵團第一師四團永寧鎮政府,將攜手打造「一園一鎮兩基地」,即南疆首個有機生態牧場主題觀光公園、全疆最大的飼草基地、有機牧場養殖基地和特色休閒觀光小鎮。6月18日,雙方籤署了合作協議。
  • 烏昌遊客到軍戶農場感受兵團屯墾文化
    五一小長假以來,第六師軍戶農場場史館裡來自烏魯木齊市、昌吉市的遊客絡繹不絕。大家踏著開拓者的足跡,尋味軍戶農場那段悠久而深遠的發展歷史,再現無數先輩屯墾戍邊的光榮壯舉,親身感受兵團紅色創業歷史。軍戶農場的歷史悠久,1791年清乾隆年間,就有清軍屯墾,故得名大軍戶,軍戶農場由此得名。
  • 2020年青少年高校「雲上科學營」石河子大學分營開營啦
    8月17日,由中國科協、教育部主辦,兵團科協和石河子大學承辦的2020青少年高校「雲上科學營」石河子大學分營開營第一課以線上形式順利展開。 我校政法學院副教授崔衛峰給營員們帶來了精彩的第一堂課《名師大講堂:兵團發展史》。
  • 文明潤心田 德馨滿校園——石河子大學創建兵團文明校園記略
    石河子大學的學生參觀四師七十四團民兵第一哨所——鍾槐哨所,接受兵團精神教育。 「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我們對糧食安全還是應該始終保持危機意識,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崇尚勤儉節約,從自身做起,杜絕浪費糧食。」
  • 系列評論之一:用胡楊精神育人
    用胡楊精神育人    ——慶祝塔裡木大學成立60周年系列評論之一   胡楊是新疆最古老的樹種,又稱「沙漠英雄樹」。人們讚美胡楊,不僅因為其風姿,更因為胡楊的生命力中蘊含的「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紮根邊疆、甘於奉獻」的精神。任憑沙暴肆虐、乾旱和鹽鹼侵蝕,頑強地生存。
  • 兵團改革開放40周年回眸(十師北屯市篇)
    2006年,兵團黨委在推廣改革開放成果的基礎上,確立了圍繞團場基本經營制度的土地經營管理、用工管理等七項配套制度及強化團場內部管理的具體措施。農十師以此為指導,為在新形勢下處理好「三大關係」、發揮好「三大作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與發展(摘要)
    摘要如下: 前言 60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白手起家,艱苦奮鬥,忠實履行著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的光榮使命。廣大兵團軍墾職工櫛風沐雨,紮根邊疆,同當地各族人民一道,把亙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態綠洲,開創了新疆現代化事業、建成了規模化大農業、興辦大型工礦企業,建起了一座座新型城鎮,充分發揮了生產隊、工作隊、戰鬥隊的作用。
  • 新疆石河子:兵團在荒涼戈壁上成立最早的城市
    石河子,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也是兵團第八師機關駐地,曾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部所在地,後來總部遷到烏魯木齊光明路。石河子市以農場為依託、以工業為主導、工農結合、城鄉結合、農工商一體化的軍墾新城。從2017年至今,連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西部百強縣市等諸多榮譽稱號。
  • 他是天山之子,軍墾第一人,一生心系兵團,新疆人民不該忘記!
    
  • 新疆建設兵團二中紅光山校區(十一師五中)2020秋季開始招生
    為新疆經濟建設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也為新疆的教育事業奠定了基礎。創辦了一大批學校,兵團二中就是新疆軍區後勤運輸部子女學校轉變而來的。現在,兵團二中,全國排名第25名。被命名為兵團示範性高級中學。兵團二中紅光山校區(十一師五中)2020年秋季開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