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甘肅農墾的故事|割不斷的農墾情

2020-12-20 甘農社

割不斷的農墾情

孔蘭萍

小時候,家裡有兩件關於姥姥的事情是我特別想知道的。一件是姥姥為什麼總是偷偷的哭?還有一件就是母親和姥姥坐火車去幹什麼?在我的記憶裡,姥姥特別愛哭,經常看見她坐在郵局門口偷偷的抹眼淚,問她,她總是不說;每年年初,母親都會陪姥姥出一次遠門,一去就是一個月,每次問她們去幹什麼,母親也不說,只是告訴我等我長大了就知道答案了。這個答案,是直到我上高中,姨媽才告訴我的。

姨媽給我講了她的故事。姨媽是隨軍家屬、姨夫是跟隨王震將軍從甘肅到新疆,去支援大西北建設的第一批軍人。姨夫由於工作原因走不開、姨媽要照顧孩子們也沒有辦法回來,太想家了,就發電報讓我母親陪著姥姥去新疆看望他們,由於部隊紀律,不便給我們講。

姨媽說,當年,姨夫和他的戰友們為了響應支援大西北的號召,有的從最東邊的撫遠市到最西邊的新疆喀什,有的從天津到甘肅,有的從甘肅到南疆,來自五湖四海的轉業官兵、支邊青年、下鄉知青匯聚在茫茫的戈壁灘上、屯墾戍邊、開荒種糧。「白天,在戈壁灘上人拉犁,平田整地種莊稼;晚上就住在地窩子裡,上面搭個棚,風一吹,棚子上的沙子『譁譁』往下掉,吃的是窩窩頭就沙子,嚼在嘴裡咯咯響」,作為隨軍家屬,姨媽說那種日子感覺沒有個頭,她有了無數次想逃回來的想法,但是每次看到姨夫他們在茫茫戈壁灘上戰天鬥地、修渠挖井的情形,看到他們甩開膀子搞建設的樣子,看到他們改造戈壁建綠洲的決心,她就心軟了,一次次放棄了這樣的想法。後來,根據部隊安排,姨夫隨軍留在了新疆建設兵團石河子農八師,而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們被安排到了新疆建設兵團農十一師等其它兵團。

新疆建設兵團就這樣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伴隨我長大,隨我一起長大的還有姥姥的牽掛和淚水,姨媽的艱辛和付出。

大學畢業,我選擇了在甘肅農墾下屬的條山農場工作。在新員工培訓的第一節課上,公司領導給我們講了甘肅農墾史,當講到甘肅農墾的前身就是新疆建設兵團農十一師的時候,我的心裡猛地一震,在那一剎那,我仿佛又看到了姥姥的眼淚、西去的火車和姨媽期盼的眼神……

剛到農場最怕的是下雨,一到下雨天,那就糟糕了,道路坑坑窪窪,到處是泥巴。農場連接縣城的橋洞下面全是水,泥巴路不僅車輛過不去,就是人也走不過去。有路況不熟的司機將車開到橋洞下面就陷住了,交通就完全癱瘓了,實在沒有辦法,農場領導就派人拿水泵去抽水,但是往往要抽一整天才能勉強過得去,遇上連下幾天雨或者有急事的話那就只有干著急了。

我們一起新來的幾個大學生,有的去林果公司協助收梨,有的去馬鈴薯基地協助收穫馬鈴薯,有的去協助收穫中藥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中午簡單吃點饃饃就在大太陽下面撿洋芋、數袋子,一遍又一遍數,生怕數錯一袋。熱得汗流浹背還不敢脫外套,生怕皮膚曬得掉皮;一整天忙下來,兩條腿上就像灌上了鉛,晚上回去累得不吃飯倒頭就睡。

才來一個月,走在農場的馬路上,就有陌生人給我們打招呼,問我們是不是新來的大學生;在土豆地裡,有大哥們燒好土豆熱情地叫我們來吃;辦公桌上時不時有早酥梨和棗子,都是一個辦公室的同事自家院裡種的帶給我們的,日子雖然不寬裕,但是,大家聚在一起包餃子、過中秋;這一點一滴都讓我們這些家在外地的新員工們心裡暖暖的。在農場工作了近十年,由於工作原因,離開了農場。前段時間回去了一趟,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高標準現代農業示範區和一排排整齊的職工樓,昔日的泥巴路,變成了一條條寬闊的柏油路,昔日的橋洞下面也已經在兩邊澆灌了水泥,修了人行道。「在廣袤的田野裡愉快的工作,在都市的花園裡快樂的生活」,真正實現了老一輩墾荒人夢寐以求的夙願。

時間過得真快呀,姥姥已經去世好多年了,姨媽今年也八十歲了。姨媽說,姥姥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她見證了屯墾戍邊的年代,我雖然沒有能趕上那屯墾戍邊激情燃燒的歲月,但我趕上了為農墾奉獻青春的年代。

翻開塵封的歷史資料,數代農墾人付出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六十多年的風雨坎坷、六十多年的歲月滄桑、六十多年的發 展壯大,如今的甘肅農墾已成為省屬唯一國有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開始朝著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的目標邁進。

憶苦思甜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心懷感恩,砥礪前行。這是一場接力,我們每一個農墾人,都要扛起建設美麗甘肅農墾的大旗;這是我們一代代農墾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農墾精神的代代相傳。因為我們堅信,任憑歲月更迭世事滄桑,任憑青春流逝交替紅顏,我們都會以更加高昂的鬥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 弘揚和傳承農墾精神,譜寫出農墾壯麗的詩篇。

本文原載《甘肅農墾報》2020年 第12期

作者:甘肅普安康藥業有限公司 孔蘭萍

相關焦點

  • 江蘇農墾兩作品獲甘肅農墾·亞盛好食邦杯「墾三代的故事」徵稿獎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老一輩農墾人的錚錚誓言。「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這是一代代農墾人薪火相傳的農墾精神。「國家隊」「示範區」「排頭兵」「穩定器」,這是黨中央賦予新時代農墾的光榮使命。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農墾》雜誌特舉辦「甘肅農墾·亞盛好食邦杯」「墾三代的故事」徵稿活動。
  •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鐵道兵農墾局農業大學-軍墾大學-東北農墾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鐵道兵農墾局農業大學-軍墾大學-東北農墾大學-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農墾大學)歷史沿革今日頭條-高校設置迷妹 2020.8.29密山農業學校創建>1958年密山農業學校改建為鐵道兵農墾局農業大學1959年鐵道兵農墾局農業大學更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1966年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更名軍墾大學1967年軍墾大學更名東北農墾大學1971年東北農墾大學撤銷1973年東北農墾大學復校並更名為解放軍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農墾大學1976年解放軍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農墾大學更名黑龍江農墾大學
  • 甘肅省農墾集團原董事長楊樹軍一審獲刑十二年六個月
    自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被告人楊樹軍違反規定,將省農墾公司所借銀行貸款、發行公司債券募集資金拆借給甘肅農墾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用於證券投資和股票買賣,造成國有資產損失6316.4807萬元。:金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楊樹軍簡歷楊樹軍,男,漢族,1957年10月出生,河北遵化人,1974年4月參加工作,198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甘肅省委黨校法律專業畢業
  • 農墾科技 人定勝天
    而此時,整個賓縣已經停電了,儘管手機的電已不多,信號也不穩定,但我還是忍不住拿出手機關注群裡的消息,掛念著困在校園裡的同事們。到了晚上,當供電和信號恢復以後,我才知道,大家都已經安全轉移了。可是我依然為淪陷在洪水之中的校園擔心,我是一名在這裡工作了12年的老教師,這裡的很多建築我都參與建造了,我對學院有著誠摯的感情,而此時,我卻什麼也做不了,心急如焚。
  • 「兩個率先」勾勒農墾美好藍圖(三)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農墾人的共同期盼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宏偉目標。
  • 25所茂名農墾學校移交屬地政府管理,為農墾企業減輕負擔
    25所茂名農墾學校移交屬地政府管理,為農墾企業減輕負擔 2018-09-02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墾史話丨邊陲繪宏圖 丹心耀汗青——追憶廣西農墾第一批大學生
    他深情回顧了農墾第一批大學生的生活、工作情況,令我動容、感慨和振奮。每月發80斤大米的特殊班級1950年9月,當時設在桂林的廣西大學農學院開設了解放後的首屆林業專科班,學生來自廣東、廣西、湖南等地,以廣西籍居多。
  • 感動海南農墾(兵團)知青人物評選結果公示
    為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進一步弘揚和傳承「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的農墾精神、凝聚知青力量,共謀農墾發展,根據中共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委員會、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關於啟動「感動海南農墾知青人物」評選活動的通知》(瓊墾發〔2018〕27號)文件要求,本著向歷史及十多萬名知青負責的原則,經過粵海知青網、海口、香港、汕頭、潮州、揭陽、湛江知青聯和10多個農場公司以及五位農墾評委的推薦
  • 中國農墾新品牌良農嫁稻在第十七屆農交會首發
    響應時代召喚 助力質量興農為落實《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以中國農墾品質為核心打造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做大做強做優中國農墾公共品牌」的要求,中墾國際電商整合農墾獨特品質資源,立足自身經營優勢,創立自主品牌,著力推進中國農墾品牌體系建設,服務國人食品安全。
  • 《一粒墾豐種 一顆品質心》榮獲中國農墾「品牌故事」徵文三等獎
    11月15日,由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主辦,北京本來工坊科技有限公司冠名贊助的「本來杯」中國農墾「品牌故事」徵文活動圓滿結束。本次徵文活動是根據農業農村部「加強農墾公共品牌建設」的要求,為進一步宣傳中國農墾品牌形象,挖掘農墾品牌文化內涵,推進農墾品牌建設而舉辦的。獲獎作品主題鮮明,生動講述農墾品牌故事,展現了農墾品牌建設的豐碩成果,宣傳了農墾品牌形象,挖掘了農墾品牌文化內涵,彰顯了「良品生活 源自農墾」為核心的中國農墾品牌價值理念。
  • 廣西農墾搭建承接產業轉移大平臺
    ,整合行業資源優勢,通過產業園區內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招商引資,實現產業聚集效應,一舉成為農墾系統承接以東部為主的產業轉移重要基地。產業園區經濟的發展,加速了農墾管區工業化進程,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廣西農墾抓住轉變幹部作風的契機,不斷深化自身改革,把農業的產加銷、貿工農環節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形成了以糖業為龍頭,木薯生化、劍麻、畜牧、水產品、茶葉、果蔬、綠色食品八大主導產業為核心的加工業工業格局。然而,實踐讓農墾決策層意識到,要想向經濟更高層次發展,必須尋找新的發展途徑。
  • 農墾土地上的不懈追求
    ●衝鋒陷陣,搶險衝在第一線 戰風鬥雨,是這位農墾人「家常便飯」,沒想到,這次他倒下了:2010年6月25日,連降暴雨讓汕尾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汕尾農墾集團公司下轄的銅鑼湖農場柏徑村全村被洪水淹沒。凌晨4點唐海明接到消息後,立即趕赴現場。
  • 農墾總醫院承接省慈善總會「慈心之旅」項目
    農墾總醫院受省慈善總會、省民政廳和海航集團「冉冉朝陽,慈心之旅」愛心項目的委託,日前已成功為患有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狹窄及法洛四聯症的的百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施手術。為此,省慈善總會等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表彰農墾總醫院並與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讓更多的貧困先心病患兒接受愛心手術的幫助。
  • 海南農墾:農業「國家隊」打贏改革「翻身仗」
    新華社海口12月11日電 題:海南農墾:農業「國家隊」打贏改革「翻身仗」新華社記者趙穎全、羅江、陳碧琪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對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作出決策部署。三年來,坐擁全省五分之一土地、九分之一人口,有66年歷史的農業「國家隊」海南農墾基本完成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社會管理職能屬地化等關鍵領域改革。改革紅利充分釋放,2017年,海南農墾集團實現營收225億元,利潤4.62億元,較改革前大幅增盈約17億元。
  • 共建中國農墾產銷融合發展新生態——中墾國際控股集團發布「御尊...
    2020年11月27日,在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以下簡稱「農交會」)中國農墾展區現場,中墾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墾國際控股集團」)獨家推出並正式發布「御尊奢」中國農墾御米油。本次發布會推出的「御尊奢」牌御米油,是全國唯一種植,原料獨特,功能突出,中墾國際控股集團協同墾區基地獨家推出「中國農墾御米油」,將農墾體系內優質的一產、二產、三產資源進行集聚、整合與深耕,實現中國農墾產銷一體化可持續發展。
  • 第一批中國農墾農場志編纂農場名單出爐!海南農墾這三家農場公司上榜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7日消息(記者 杜倬荷)近日,農業農村部農墾局公布第一批中國農墾農場志編纂農場名單,共有51個農場成為第一批中國農墾農場志編纂農場。其中,海南農墾東昌農場有限公司、海南農墾神泉集團有限公司、海南農墾西聯農場有限公司被列入編纂農場名單。
  • 海南:農墾「八八戰略」再添主力軍
    今天上午,海南農墾草畜、南繁、商貿物流、醫療養生四家公司掛牌成立,省委副書記、省深化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李軍揭牌並講話。海南農墾草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農墾南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海南農墾商貿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海南農墾南平醫療養生產業園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是繼今年4月農墾組建茶葉、果業和胡椒三家公司後,新成立的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託的專業化產業公司,是農墾發展「八大產業」、建設「八大園區」的重要抓手。公司遵循墾地共贏的原則,推進本地資源與產業深度融合積聚,促進墾區與地方經濟協同發展。
  • 甘肅省農墾集團原董事長楊樹軍數罪併罰獲刑12年6個月
    甘肅省農墾集團原董事長楊樹軍數罪併罰獲刑12年6個月每日甘肅網10月13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姚智 張秀芸)10月12日上午,甘肅省金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甘肅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楊樹軍受賄、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案。
  • 國務院參事忽培元的《家風》吹進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通訊員 闖壘 張秘 中國工業報 曲長輝8月30日上午,著名作家、國務院參事忽培元受邀來到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為全校中層幹部作了一場以《家風》為題的專題報告。學校黨委書記董廣芝,校長鄭喜群,副校長安增龍、張東傑、武瑞,工會主席呂曉波參加了報告會,董廣芝主持。
  • 看南田農場今朝變化 話海南農墾未來發展
    活動期間,老幹部們首先觀看了由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省農墾集團黨委書記周公卒題寫片頭的《美麗神泉 幸福南田》的專題片,當老幹部們看到南田改革發展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省委書記羅保銘,省長蔣定之,省委副書記、省深化農墾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李憲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馬勇霞,以及省農墾總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時,感到十分激動和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