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鴨川食堂》的評價都是「溫暖動人」,為何這本小書能打動人?很大原因在於裡面的故事夠真實,有共鳴。
比如猶豫要不要跟女朋友去他鄉生活的退休警察窪山,他的妻子已經去世15年,他知道自己該放下過去,又糾結於到底該不該開始新生活。他思來想去,最終找到的答案是再嘗一次前妻做的燒烏龍麵,「只要最後再吃一次那個味道,就可以神清氣爽地去高崎了。入鄉隨俗,到了那裡就要適應那裡的味道。」
你看,是不是這樣的困惑和選擇都似曾相識?
很多時候,面臨人生的選擇或者關卡時,在我們的心迷茫時,我們往往會求助於胃。似乎一定要吃到某道菜、某個味道,我們才有力氣和能量去做出選擇,邁過關卡。
食物其實代表了一種牽絆,表面上我們懷念某種味道,實際上我們是放不下某個心結。
村上春樹在《舞!舞!舞!》中說: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
長大、成年之後,我們或被迫或主動地去變得成熟、理智,穿上一層一層的鎧甲去微笑面對磨難,從容應對風波。然後忽然有一天就有了疲憊,單純的快樂越來越少,假面和負擔越來越多。在某個時刻,你會想能回到過去多好啊,就算回不去哪怕能嘗嘗過去讓你覺得幸福的味道也好。
所以,我會特別羨慕《鴨川食堂》中和我們一樣煩惱著的普通人,得以遇到這樣一家神奇的食堂,與心心念念的味道重逢,並在這裡被理解被治癒。何其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