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二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手中的錢越來越多。儘管一些專家一直說老百姓沒有錢,曹德旺更是說12億人沒有消費能力。但事實上,我國的儲蓄一直在增長,即使是在2020年遭遇困難的情況下也是如此。根據央行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居民存款增加了9.95萬億元,這意味著人均存款再次增加。
銀行作為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存取款和進行金融投資的好地方。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即便有如此多的投資和金融渠道的情況下,銀行仍然是國人的首選。至於為什麼,因為銀行是「靠譜誠信」的同義詞,儲戶也會無條件地信任銀行的服務。
在多年的發展和深耕下,我國銀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一大批優秀的國內銀行機構迅速崛起,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業務特色,成為行業的領頭羊。根據2019年的數據,工行實現利潤3122.2億元,增長4.9%,日收入8.57億元,成為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建設銀行淨利潤2667.33億元,增長4.74%;中國農業銀行實現淨利潤2120.98億元,同比增長4.6%;中國銀行淨利潤1874.05億元,同比增長4.06%。
銀行關係國計民生,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石。因此,中國所有的銀行都將受到銀保監會的統一監管,即使銀行申請破產,國家也會盡最大努力確保儲戶存款的安全。然而,我們應該知道,銀行並不是萬能的,銀行也會破產倒閉。
國內不是沒有倒閉的銀行,例如,海南發展銀行大量投資房地產,導致信貸危機,最終破產。在今年8月,我國又一家銀行宣布破產倒閉,這家銀行就是包商銀行。最後,央行接管了該銀行,個人儲戶的存款都可以得到足額的賠付。
而在前段時間,我國銀保監會親自點名了5家銀行,原因是因為「亂收費」。近年來,關於「銀行洩露儲戶信息」和「銀行儲戶存款丟失」的新聞也層出不窮。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怪象」。許多老人排隊從銀行取錢,連利息都顧不上,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集中取款」的現象。對此,有些人不禁要問,是不是銀行「兜不住了」?為什麼老年人寧願損失利息,也要取出他們的錢?難道是居民的存款「護不住」了?
儲戶存款消失
早在2013年,就發生了一起儲戶存款消失的事件。來自浙江省義烏市的劉先生通過中間人在中國農業銀行寧波奉化城東支行存入了250萬元。中間人表示存下去將會提供劉先生10%的存款額回報。果真如此,在劉先生存款後,中間人當場將25萬元的利息交給劉先生。
在此期間,中間人說,只需要存一年,並且是存活期就行了。一年後,劉先生去拿錢,卻發現自己的250萬一分都沒了。劉先生為此很困惑,密碼只有他自己知道,並存在他自己的帳戶中。現在錢怎麼都沒了,也沒有出帳記錄。那這筆錢能去了哪裡?
這樣的事件並不罕見。後來在警方的調查中得知,中間人先讓存款人把錢存入銀行並承諾較高的利率,然後收買銀行內部人員。儲戶存完錢後,工作人員會直接將錢轉到嫌疑人的帳戶上。幾乎沒有徵兆,儲戶也問責無門。
銀行洩露信息,員工挪用資金
今年5月,脫口秀演員池子指控中信銀行某支行洩露其個人銀行信息。最後,銀行公開道歉。該支行行長被撤職,員工被處分。如果說洩露客戶信息是銀行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那麼擅自挪用客戶資金就已經涉嫌違法了。
此外,據媒體報導,中信銀行某分行的一名員工偷看了客戶的密碼,將5名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所用的1075萬資金轉入其個人帳戶用於投資。事件發生後,該名銀行員工主動投案自首,最終被判處4年有期徒刑和10萬元罰金,挪用的資金也如數歸還給了客戶。
對大額現金進行管理
為此,河北於7月1日開展大額現金管理,浙江和深圳於10月10日開展大額現金管理,為期兩年。這三個地區對公帳戶50萬起,對私帳戶分別為10萬元、30萬元、20萬元,超過這些金額,都將受到監管,必須預約,並登記信息,還要告知資金使用渠道等等。總之,銀行將嚴格監控資金的使用,避免一些違法犯罪行為。
之所以選擇這三個地區作為試點,是因為河北有良好的大現金管理業務基礎,浙江大現金使用情況非常突出,而深圳介於深圳和香港之間,人民幣現金跨境流動非常普遍,各有特點,作為試點最為合適。
完善存款保險制度
銀行作為傳統的金融機構,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為了在更大程度上保護存款人的利益,我國早在2015年就實行了存款保險制度,目前共有4025家金融機構接受存款保險的保護。有關規定指出,銀行破產時,個人最高可獲得50萬元的補償金。當然也不是說超過50萬就不賠了,具體的金額會按清算後一定比例賠付。
為了完善存款保險制度,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央行發布通知,要求所有金融機構在2020年11月28日前使用統一的存款保險標識。而在這之前,已經有河北省內丘縣、山西省臨汾市、遼寧省鐵嶺市等11個市(縣)率先使用。
存款保險標識,其實是對存款的一種保障。一旦金融機構啟用了,你的存款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存款保險標識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設計,直觀,醒目,很容易識別,儲戶在存款時,先看準這家金融機構有沒有存款標識,如果有的話,那就更加的安全。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